导读:本文包含了分体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核心区,区长,节点,系数,混凝土,延性。
分体柱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强[1](2018)在《采用加芯柱和分体柱的地铁地下车站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拥挤,中国全面进入了地铁工程建设的黄金时期。地铁地下车站属于生命线工程,地震中一旦发生毁坏,会引起很惨重的社会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地铁车站的在地震中的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某一地下车站实际工程为背景,研究地铁车站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1.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建立地铁车站整体结构数值模型,通过对地铁车站在地震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破坏特征研究,得出地铁车站中柱在地震反应过程中受力比较复杂,属于薄弱部位也是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构件。2.根据实际地铁车站工程,以地铁车站中典型框架柱、加芯柱、分体柱为参考,截面尺寸采用1/2缩尺比例设计八根钢筋混凝土柱,采用纤维单元对不同类型柱子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了各类构件的刚度退化、延性和滞回耗能等。3.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合适的地铁车站标准段计算模型,对时程分析中出现的地震波基线漂移现象,运用SeismoSignal软件对地震波进行基线校正,模型建立采用有限元单元与无限元单元相互结合,无限元单元模拟较远的土体,有限元单元模拟地铁车站结构和周围的土体。4.通过对采用加芯柱和框架柱的地铁车站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发现,大震下加芯柱的承载力和框架柱的承载力相差不到9%,加芯柱的延性提高了约15%,在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条件下,采用加芯柱不仅可以提高柱子的延性,而且柱子的截面尺寸减小了约10%,达到优化建筑空间的效果。5.通过对采用分体柱的地铁车站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发现,大震下分体柱的承载力比框架柱减小约16%,但是延性提高了约35%,换句话说就是分体柱通过损失部分承载力,改变框架柱的受力特征,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柱子的延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得出:采用加芯柱和分体柱代替传统的框架柱能够改变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可以更好的适应地下建筑结构周围土体的位移变形。本文的研究,可为补充和完善地下建筑抗震理论分析,又可以为加芯柱和分体柱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0)
王松山[2](2017)在《分体柱架空层隔震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尤其是近年来的多次地震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和小城镇造成大量房屋的倒塌、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研究针对农村民居的隔震方法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国内外关于多层房屋的隔震研究很多,提出了许多的隔震方法,主要有橡胶支座隔震、基础滑移隔震这两大类方法,但均由于造价高昂或构造复杂且实施困难,为了研究出构造简单、施工便利、造价低廉的隔震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基于地震反应谱原理,在此类刚性房屋底部设计一层柔性架空层,使得原本刚度较大的低多层房屋结构周期延长,可使结构的地震作用大幅减小,起到隔震的效果。其中我国多位学者已经深入研究了分体柱的抗震性能,证明了分体柱具有较好的延性、耗能能力及分体柱技术能够明显减小柱子的侧移刚度,增加柱子的延性。因此,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分体柱的隔震性能:1.通过查阅关于分体柱国内外资料了解分体柱技术的研究现状,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体柱技术进行应用创新。2.通过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单个整体柱与分体柱在不同轴压比、剪跨比及砼强度等级下的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及抗侧刚度的差异,根据对比分析筛选出分体柱最佳轴压比、剪跨比及砼强度等级应用于柔性隔震层。3.将分体柱应用于柔性隔震体系,其抗侧刚度是关键因素,根据数值模拟将参数代入公式中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的结果再与数值模拟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可研究出分体柱抗侧刚度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一般性。4.根据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得出最佳轴压比、剪跨比及砼强度等级,在有限元软件中分别建立以整体柱和分体柱为架空层的框架结构,对其输入不同频率的地震波及在不同设防烈度下对比研究两者位移反应、层间位移、加速度反应及峰值加速度等参数,最后研究出分体柱架空层具有一定的隔震效果,特别适合应用于小震及中震地震中。5.最后,对各章节进行了总结并对分体柱技术进行了相关展望。(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5)
李瑞伟[3](2017)在《不同分隔比的分体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柱作为框架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和抗水平侧移构件,在结构的抗倒塌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高层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底部、转换层以及楼梯间等位置,因轴压比和层高的限制,多会形成剪跨比较小的短柱。历次地震灾害调查表明短柱刚度较大,变形能力较差,地震中多发生脆性破坏。已有研究提出了分体柱技术,即通过在柱体内设置十字交叉的隔板,将柱体分割为4个独立单元柱,在保证柱体轴压比不变的同时,将柱体剪跨比增加一倍。分体柱技术使短柱的破坏形态由整体柱的脆性剪切破坏发展为单元柱的压弯破坏,改变了短柱的破坏模式。本文在分体柱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分体柱的相关研究中,隔板宽度与柱截面宽度相同,导致柱体在地震或破坏过程中,在较小荷载时沿隔板出现竖向裂缝,导致单元柱间相对变形,承载力降低;而隔板尺寸变化与柱截面尺寸的关系对短柱受力性能的影响也未见相关研究,因此,本文设计了3个不同分隔比(隔板宽度与柱体截面的比值)的分体柱试件,通过进行恒定轴力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分隔比变化对分体柱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成果为:(1)完成了3个不同分隔比分体柱试件在恒定轴力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得到了分体柱试件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分隔比变化对分体柱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影响较小,即不同分隔比的分体柱均发生压弯破坏。(2)本文通过试验得到了柱体破坏的具体数值,分析了各分体柱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刚度变化、钢筋应变等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隔比的减小,分体柱的峰值承载力提高、延性降低、耗能能力减弱、刚度退化速率加快,表明分隔比是影响分体柱受力性能的重要因素。(3)运用有限元ABAQUS软件建立了3个不同分隔比的分体柱模型,对各分体柱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明晰了分隔比变化对分体柱的破坏模式、骨架曲线和承载力等指标的影响,对比试验和模拟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7-05-25)
王松山,刘方成[4](2016)在《RC分体柱应用于柔性隔震层最佳剪跨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钢筋混凝土(RC)分体柱应用于柔性隔震层的最佳剪跨比,运用数值模拟对比研究整体柱和分体柱的延性系数、耗能系数和抗侧刚度。研究结果表明:分体柱与整体柱延性系数的比值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且剪跨比在1.5~2.0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当<1.5时,分体柱与整体柱耗能系数比值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缓慢增大,但变化不明显,当≥1.5时,比值迅速增大;分体柱与整体柱抗侧刚度的比值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增大,剪跨比越大,分体柱越不利于隔震。综合得出最佳剪跨比范围为1.5~2.0。(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杨襄璧[5](2013)在《单管分体柱塞式液压破碎锤》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液压破碎锤结构原理,其创新特征有四点:第一点,一反液压破碎锤都有两条油管的常态,将其两条油管合二而一,即这一条油管既是供油管,也是回油管,实现了结构的重要创新;阀体不是装在缸体上,而是独立于缸体之外,可装在动臂的任何地方,阀与缸体之间只有一条油管联系,这是液压锤结构的一项重要创新;第二点,缸体为柱塞式,活塞只有前腔没有后腔;第叁点,采用了压力反馈式液压破碎锤控制原理;第四点,在系统中引入了计算机,实现了数字化控制。针对新型液压破碎锤结构,本文提出了两项控制方案:计算机控制-信息化方案和纯机械式顺序阀控制方案。(本文来源于《凿岩机械气动工具》期刊2013年04期)
许振齐,傅光耀,章干城[6](2013)在《过渡区对混凝土分体柱框架中节点应力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利用分体柱技术解决短柱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高轴压比和单调反向荷载作用下8个钢筋混凝土分体柱节点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单调荷载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破坏机理,研究了节点上下分体形式和过渡区长度对节点核心区应力应变场的影响,以及裂缝的发展状态。在丰富混凝土框架节点设计理论的同时,也对分体柱框架节点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丁宝芬,傅光耀,李亚萍[7](2012)在《混凝土分体柱弹性阶段侧向刚度的简化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底层柱截面很容易形成短柱。分体柱将一根大截面柱分为几个截面较小的柱,使短柱变为"长柱"。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分体柱的侧向刚度进行研究,探讨了分体柱过渡区长度对柱子侧向刚度的影响,最后得出分体柱的侧向刚度简化计算公式,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根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24期)
李亚萍[8](2012)在《混凝土分体柱侧向刚度的简化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结构底部经常由于柱截面设计过大而形成短柱甚至超短柱,短柱的剪跨比大,延性差,地震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而分体柱技术是直接从改善短柱性能入手的,使短柱变为“长柱”,对短柱的改善是一大进步,因此,对混凝土分体柱进行研究,提出较好的构造形式,对抗震研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选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分体柱的侧向刚度进行研究,探讨了分体柱过渡区长度与分隔缝宽度对柱子侧向刚度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分体柱形式与整截面柱侧向刚度的区别,最后得出分体柱的侧向刚度简化计算公式,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根据和便利,具体创新研究如下:1.对于分体柱的理想、简化模型,利用基本力学原理,推算出其侧向刚度的计算公式;2.利用软件对不同参数的分体柱进行弹性变形状态下的侧向位移分析,得出变化参数与侧向刚度的关系曲线;对单根整截面短柱与四种不同的分体柱进行受力及变形分析,得出在不同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位移,并比较不同形式的分体柱之间侧向刚度的区别,为工程提供依据;3.在对分体柱侧向刚度的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经过比较,给出合理的混凝土分体柱的侧向刚度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05-21)
章干城[9](2012)在《分体柱过渡区对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时,对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制比较严格,常会因柱子的截面尺寸过大,而形成短柱或超短柱,分体柱作为一种改善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的有效技术方法得到应用。在延性抗震框架结构设计中,框架节点设计最为重要,尤其是分体柱框架节点的研究就显的格外重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混凝土分体柱框架中节点,以其在单调荷载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破坏机理为研究目标。综合国内外对短柱的破坏形态的研究和框架节点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分体柱框架节点核心区的应力场和应变场,以及节点区裂缝的开展情况。本文建立了七个分体柱和一个整截面柱框架中节点分析模型,将模型分为叁个对比组,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施加单调荷载,研究了在过渡区长度、分体形式不同的情况下,分体柱框架节点核心区的应力、应变场和裂缝开展的情况,以便揭示节点核心区的破坏机理。研究工作表明,设置过渡区能够减少裂缝向核心区发展,过渡区长度越长,阻止裂缝向节点核心区发展的能力越强,框架节点的整体性越好;钢筋混凝土分体柱框架节点随着过渡区长度的增大,初裂荷载和破坏荷载也随着提高,得出过渡区长度增加可提高节点的强度;当分体柱的形式为上下分体,且上下过渡区的长度相同时,比其它形式的框架节点的延性更好。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设计理论,同时对分体柱框架节点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05-21)
尤鸿珺,黄东升,周爱萍,龙慎久,周明敏[10](2011)在《钢筋混凝土分体柱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结构由于竖向荷载大,底层柱截面往往很大,容易形成短柱。分体柱就是将一根截面较大的柱剖分为若干截面较小的柱,以增加柱的长细比,从而避免出现短柱,但由于对分体柱的力学性能了解不多,工程中鲜有应用。本文应用有限元法对某高层结构的底层角柱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分别讨论了分体柱在竖向和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竖向力的作用下,整体柱与分体柱的轴向变形相差不大,分体柱的侧向承载能力比整体柱略有降低,但延性却大幅度提高。可见,采用分体柱可以在保证柱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柱的延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分体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尤其是近年来的多次地震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和小城镇造成大量房屋的倒塌、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研究针对农村民居的隔震方法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国内外关于多层房屋的隔震研究很多,提出了许多的隔震方法,主要有橡胶支座隔震、基础滑移隔震这两大类方法,但均由于造价高昂或构造复杂且实施困难,为了研究出构造简单、施工便利、造价低廉的隔震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基于地震反应谱原理,在此类刚性房屋底部设计一层柔性架空层,使得原本刚度较大的低多层房屋结构周期延长,可使结构的地震作用大幅减小,起到隔震的效果。其中我国多位学者已经深入研究了分体柱的抗震性能,证明了分体柱具有较好的延性、耗能能力及分体柱技术能够明显减小柱子的侧移刚度,增加柱子的延性。因此,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分体柱的隔震性能:1.通过查阅关于分体柱国内外资料了解分体柱技术的研究现状,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体柱技术进行应用创新。2.通过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单个整体柱与分体柱在不同轴压比、剪跨比及砼强度等级下的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及抗侧刚度的差异,根据对比分析筛选出分体柱最佳轴压比、剪跨比及砼强度等级应用于柔性隔震层。3.将分体柱应用于柔性隔震体系,其抗侧刚度是关键因素,根据数值模拟将参数代入公式中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的结果再与数值模拟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可研究出分体柱抗侧刚度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一般性。4.根据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得出最佳轴压比、剪跨比及砼强度等级,在有限元软件中分别建立以整体柱和分体柱为架空层的框架结构,对其输入不同频率的地震波及在不同设防烈度下对比研究两者位移反应、层间位移、加速度反应及峰值加速度等参数,最后研究出分体柱架空层具有一定的隔震效果,特别适合应用于小震及中震地震中。5.最后,对各章节进行了总结并对分体柱技术进行了相关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体柱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强.采用加芯柱和分体柱的地铁地下车站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8
[2].王松山.分体柱架空层隔震机理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7
[3].李瑞伟.不同分隔比的分体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烟台大学.2017
[4].王松山,刘方成.RC分体柱应用于柔性隔震层最佳剪跨比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6
[5].杨襄璧.单管分体柱塞式液压破碎锤[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3
[6].许振齐,傅光耀,章干城.过渡区对混凝土分体柱框架中节点应力应变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
[7].丁宝芬,傅光耀,李亚萍.混凝土分体柱弹性阶段侧向刚度的简化计算[J].中国科技信息.2012
[8].李亚萍.混凝土分体柱侧向刚度的简化计算[D].长安大学.2012
[9].章干城.分体柱过渡区对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性状的影响[D].长安大学.2012
[10].尤鸿珺,黄东升,周爱萍,龙慎久,周明敏.钢筋混凝土分体柱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