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源[1]2004年在《废“离合词”兴“组合词”》文中提出“离合词”问题是目前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难点问题,有很多相关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鉴于此,本文对“离合词”进行专题研究。首先,本文综述了“离合词”的研究现状,发掘有待解决的问题。从“离合词”这一术语的起源说起,对“离合词”和“扩展法”提出了质疑,重新认识了现代汉语词的结构体系,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汉语词的结构框架体系,提出了化合词和组合词两个全新的概念,以求解决目前一直困扰学术界的“离合词”问题。我们在文中大胆提倡废除“离合词”这一术语,采用“组合词”,并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及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其次,在提出“组合词”之后,在“词的结构新体系和‘离合词’的重新界定”中探讨了它的界定标准,然后从组合词的性质及其归属、组合词的扩展和划界问题、组合词的语用分析、组合词的应用研究等四个大的方面设置四章分别对组合词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组合词的结构、性质及其归属”中逐一研究了组合词的组成成分、内部结构方式、组合词的词性及其语法特点。在“组合词的扩展及扩展形式的性质研究”中讨论了组合词的扩展方式、组合词的划界与词典收录等问题。在“组合词的语用分析”中分析了组合词的语用问题,以及组合词的拆组与析词、镶嵌格的区别。在“组合词的应用研究”中,分别讨论了组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计算机自动分词及其词性标注问题。通过对组合词的专题研究,对“离合词”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我们的一些想法,论述中难免有不恰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俊[2]2011年在《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汉语离合词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和杨庆蕙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为基础,对现代汉语离合词进行周遍性统计。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离合词的性质,并对离合词进行界定,认为离合词是一种过渡的中间状态,是一类具有句法属性的词的单位,具有形式上的离析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既涉及词法模式,又涉及句法模式的一类特殊的语法单位。将离合词历时阶段的形成原因与共时阶段的逐步扩散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寻找离合词逐渐壮大的原因。唐宋时期,动补结构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是现代汉语离合词动词会分离出来的前提基础;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语素绝大多数为成词语素,离合词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融合传承后的历史结晶;词汇化、去词汇化与类化是离合词发展的内在机制;句法中轻动词的存在是离合词产生离析的根本原因。以“拼爹”一词的产生和传播为例,描写和分析离合词的传播过程,并预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离合词在未来将还会大幅度增加。将现代汉语普通话、方言与古代汉语进行对比研究,将汉语、英语、德语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离合现象在语言中的共性和个性。通过考察离合词的合并态类型与离合词的游离态类型,打通词法与句法的界限,从语义构词的角度来分析合并态离合词的结构与关系,并对汉语离合词带宾语的现象进行描写分析,归纳了离合词带宾语的十种语义关系,从语义方面、语法方面以及语用方面来分析离合词带宾语的成因;从句法构词的角度来分析游离态离合词的扩展与构式,总结了游离态离合词中可插入成分的叁种类型,归纳了离合词的离析度的特征及离析受限的原因,并对汉语离合词的四种构式分别从去词汇化和语法化角度给予分析解释,将语义构词分析法和句法构词分析法结合起来分析离合词,使之更加贴近离合词的实际面目,进而借鉴本体研究的成果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陈靖石[3]2010年在《离合词研究述评》文中认为离合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无论从现实意义上讲还是学术意义上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多样化,使得离合词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资料越发详尽;角度也越发多样化了。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学术界对于离合词的研究热情就十分高涨,研究成果也极为丰富。也正因此,对于离合词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界对从离合词的界定到句法性质等各方面至今仍争论不休。本文试图从目前学术界关于离合词的已有研究出发,围绕近些年来关于离合词的种种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主要运用比较、例证、归纳等方法对离合词的研究历史、语法性质、鉴定标准以及结构类型和扩展成分等方面,以概述和总结的方式对这些分析和讨论进行梳理,以期望把目前对于离合词的研究清晰地展现给大家,给学术界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全文以“述”为主,并辅以简单的评论,主要内容包括:一、离合词研究的历史与概况。离合词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被关注了。学界有很多学者对离合词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纵观离合词的研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发现和提出关于离合词的问题。不过这一时期专文较少,只在学者们的专论和论文中偶有提及;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是离合词的纵深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学者们不单只注意到理论方面的研究,而是开始向深层次、多角度的方向发展。很多有价值的专文和论文在这一时期出现,为离合词的研究拓展了视野,促进了离合词的研究。二、离合词的语法性质研究。关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即“离合词”到底是什么?有许多不同的观点:1、词说。2、词组说。3、“离合词”说。4、可分词说。5、短语说。6、粘连词组/短语说。7.最小述宾结构说。8.不规范用词说。9.词组词。10.词化词组。11.“离子化”说。虽然这些说法看似复杂,但其内涵却大同小异,基本可以概括为词、词组、“离合词”和中间状态这四种观点。叁、离合词的鉴定标准。关于离合词的鉴定标准,学界主要有五种观点,分别是:意义鉴定法、同形替代法、隔开法/扩展法、逆转法、语素鉴定法。各自的支持者亦有不同的观点。四、离合词的结构类型与扩展成分。对于离合词结构类型的界定,人们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基本包括动宾型、联合型、偏正型、主谓型等。关于离合词的扩展成分可分为“叁成分说”、“六成分说”。综合各种划分方法,大同小异。主要取决于对离合词的鉴定标准。
韩成林[4]2014年在《现代汉语述宾结构的扩展性考察》文中研究指明述宾结构是现代汉语复合词、短语及句子共有的一种基本结构形式,离合词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研究课题,而述宾式离合词是离合词的主体。研究语言现象需要微观、宏观相结合,宏观考察述宾结构的扩展情况,能让我们在全面了解述宾结构性质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乃至解决某个具体述宾结构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离合词问题。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缘由。本文共5章3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绪论,介绍以往对各类述宾结构的研究成果以及本研究的目的、材料、方法等等;第二部分为第2、3章,第2章全面考察各类述宾结构的扩展性,证明述宾结构的扩展具有一定普遍性。第3章依据插入成分与述语和宾语的关系系统归纳各类述宾结构的扩展形式,共分为四类:关涉述语类、关涉宾语类、整体关涉类和语用关涉类。证明各类述宾结构扩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个体之间又有不同的具体表现。第4章在前几章结论的基础上,对述宾结构扩展的机制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述宾结构扩展前提有两个:a.结构单位构造原则的一致性与现代汉语语素具有词法独立的可能性;b.述宾结构在成词和不成词上比较灵活且具备报道事件的条件。2、述宾结构扩展的动因是说话人实现言谈功能的要求:一方面,说话者报道事件的需求要求述宾结构扩展;另一方面,会话合作原则和语言经济原则共同要求述宾结构扩展。3、述宾结构扩展情况各种差异的形成主要与语义和语用有关。第叁部分是第5章,是对全文的总结。
石爱兵[5]2006年在《九十年代后离合词研究综述》文中认为“离合词”这一看似简单的语言现象自上个世纪中期受到学界关注以来,一直存有争议,难以定论。九十年代以后,离合词的研究更加受到重视,且研究不断深入,成果颇丰。本文就是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所作的综述。
张颖[6]2013年在《中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离合词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离合词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在界定上引起了诸多的争论,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在现代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是处于教与学两难的境地,尤其是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即使语言水平达到了一定正常汉语交流的程度,但对于离合词的用法还是掌握不好,出现了很多偏误,达不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并且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方向开始朝国别化发展,即针对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鉴于此,本文尝试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的留学生——即对中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离合词教学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共分为:引言主要围绕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离合词研究概述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特色进行论述。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研究第二章中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使用离合词情况的调查分析第叁章中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习得离合词的偏误分析本章主要从语法和语用两个角度进行偏误分析,并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第四章中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离合词的教学设计本章主要从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进行设计,并提出了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第五章针对日本留学生离合词教学的对策建议结语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期待新的离合词研究成果问世。
张灵琳[7]2012年在《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下离合词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仅学校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也开始教授汉语,尤其是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然而,新生事物极具活力的同时也避免不了一些不足,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随意性比较大等。由于学生的需求不同,培训机构往往是对各行各业的参差不齐的人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因此常常需要一对一的教学,一对一的教学对学生的需求可以尽到最大的满足,然而,它又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教学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对一些较难的语法知识的教学,例如“离合词”,就特别需要注意和研究方法。本文就主要尝试探究在一对一的模式下,如何运用一些理论和技巧来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离合词。本文结合笔者在“北京方块字”培训机构的实习经历和查阅相关的理论文献,有针对性的探究适合一对一教学环境的离合词教学方法,不过分的纠缠于以往对离合词的理论性的定性和划分,绕开传统语法教学的重知识性的传授,注重语用,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首先是通过对市场化下的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的分析,发现其弊端,突出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以离合词为切口,探求适合一对一环境下的教学。通过研习新兴构式语法的可取之处,来倡导新的离合词教学模式,并且结合运用语用的理论和方法,强调通过交际原则来学习。本文最后还提出了通过一对一教学模式下的离合词教学研究思路也将对学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带来启发,并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的优化模式尝试,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的实际运用和发展,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毕晓君[8]2012年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文中指出21世纪现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在过去的十二年间,研究的情况大致可以概括为:研究内容上的深入化、细致化;研究方法上表面描写与深层解释相结合;研究呈交叉性的特点;应用词汇和词汇的比较研究成为热点。其中,研究的交叉性则主要表现在从其他学科寻找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加强词汇学的研究,如潜显理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零度偏移理论、回环理论、语义缠绕理论等理论以及计量研究和社会调查等方法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废“离合词”兴“组合词”[D]. 王用源. 天津大学. 2004
[2]. 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 王俊.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 离合词研究述评[D]. 陈靖石.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 现代汉语述宾结构的扩展性考察[D]. 韩成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5]. 九十年代后离合词研究综述[J]. 石爱兵.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6]. 中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离合词教学研究[D]. 张颖. 辽宁大学. 2013
[7]. 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下离合词教学的优化研究[D]. 张灵琳.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8].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J]. 毕晓君.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