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载机电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电,管理系统,系统,技术,总线,永磁,重构。
机载机电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国,邓道杰,于二军,陈奎[1](2019)在《机载机电系统双余度管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电子系统中,机电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机电系统余度设计可提高系统可靠性。讨论了余度管理技术中的同步技术、交叉传输技术、通道控制逻辑技术和数据容错重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有效运用在分布式双余度机电管理系统中,有效提升了机电系统的数据资源共享能力和容错重构能力。(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周莹莹,张波,蔡迎峰,赵文武[2](2018)在《机载机电管理系统总线监测与分析设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机电管理系统测试的需求,设计了机载机电管理系统总线监测与分析设备。该设计可实现多种类总线信息的下载与解析,为机载机电管理系统工作状态的确定和故障排除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和测试数据表明,该方案可有效节省硬件资源,缩短故障排查与定位时间。(本文来源于《“测试性与智能测控技术”——2018年中国航空测控技术专刊》期刊2018-11-06)
郭鹏,李亚晖,孙允明[3](2017)在《机载机电综合管理系统架构建模与仿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机电综合管理系统是保证飞机正常飞行以及飞机各功能正常运行的安全关键系统。面向深度综合化情况下的机电综合管理系统,分析当前主流战斗机EAP,F-22,F-35的机电综合管理系统,提出了基于模型的机电综合管理系统架构建模与仿真方法,建立了机电综合管理系统的通用模型,形成了机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流程,详细设计了基于状态机和真值表的监控算法及涵盖5种状态模型的余度管理算法。最后选取了某型商用飞机的机电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7年12期)
和阳[4](2017)在《机载机电伺服系统的高性能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伺服系统是各类飞行器中的关键部件,直接关系到飞行性能和飞行安全。现代飞行器的飞行空域和速域不断扩大,飞行动压高,舵面负载力矩及转动惯量大,要求伺服系统兼具高功率密度、高控制精度、高动态特性和高容错性能。采用机电伺服系统替代液压系统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伺服系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其中高可靠容错技术、高动态控制方法以及高效率驱动策略,是实现高性能机电伺服控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以机载机电伺服系统为对象,为提高其容错性、动态特性、稳态性能和系统效率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为提高系统容错性,提出了无力纷争的双余度机电伺服系统,运用速度交叉反馈协调控制技术,提高了故障时的瞬态性能,提升了系统带宽。提出了舵机的特征模型及其在线故障检测算法,解决了传统模型监控方法因速率饱和非线性和大范围变化的不确定气动负载所导致的虚警率高、检测时间长和检出率低的问题。2、为提高系统动态特性并避免超调和抖动,针对位置控制设计了基于舵机特征模型的近似时间最优多模控制策略。不仅考虑了内环特性对控制的影响,而且将最优切换线改为切换区,实现了快速平稳的控制。针对速度控制设计了含旋转变换的同步电机复合控制器。通过对前馈和反馈通道分别设计独立的旋转变换,解决了传统前馈控制难以反映信号的相位特征,在电机高速时性能难以发挥的问题。提出了恒转矩电流驱动策略,消除了换向转矩脉动,提升了系统功率密度。3、为实现大功率机电伺服系统的高效率驱动,设计了电流相位角自适应复合控制策略。利用母线电流等辅助变量进行自适应前馈补偿并结合反馈,完成对电流相位角的快速精准控制,使内功率因数为1,显着减小了驱动电流。为可靠地检测电流相位角,提出了内功率因数角的容错测量方法。此外,提出了基于低分辨率传感器的转子位置实时计算方法,实现了电机转角的高精度实时检测。4、为提升矢量控制方法的综合性能,提出了基于直交轴电流复合校正的矢量控制律。利用解耦前馈结合反馈控制的复合结构,提高了转速和直交轴电流控制精度和动态特性。同时,提出了永磁同步电机直交轴电流的直接检测方法,解决了当电流传感器发生故障或测量信号受到干扰时,传统坐标变换方法容错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相关仿真分析和实测结果,验证了所提出伺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6-01)
陈奎[5](2016)在《机载分布式双余度机电系统的容错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系统是飞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性能。本文利用分布式双余度容错技术、系统重构技术、高速航空总线技术,对机载分布式双余度机电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并重点讨论了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系统容错和系统重构和异常处理。(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6年19期)
郭警涛,郭建奇[6](2016)在《机载机电管理系统数据下载与分析设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机电管理系统具备独立的故障记录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NVRAM记录信息的数据下载与分析设备设计方案。在该设计中,基于一台数据下载与分析设备,可以实现多套机载机电管理系统故障记录数据的同时下载与解析,通过分析下载的机电管理系统数据,可以为分析机载机电管理系统工作状态和故障排除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和测试数据表明,该方案可有效节省硬件资源,缩短故障排查与定位时间,在SRU级维修中使用该设备,可以平均节省30%的排故时间,故障定位准确率提高3.5%。(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6年10期)
李丰羽,俞笑,黄铁山,孙友师[7](2016)在《战斗机机载机电系统设计方案综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机电系统结构复杂、深度耦合等特征,提出基于层级分析的机电系统设计方案综合评估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所提方法得到设计方案的量化评估结果,完成多个设计方案之间的对比分析,降低了机电系统正向设计风险。(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赵君,张桢,闫稳,梁哲[8](2015)在《新型机载机电管理系统网络化综合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机载机电管理系统功能性能测试需求,提出一种基于EtherCAT总线的网络化测试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分别设计嵌入式主站、功能从站,主站与从站间通过EtherCAT总线实现数据通信。该系统具备仿真飞机机电子系统设备的各类输入输出信号与模拟飞管系统总线通信活动功能,可以实现对新型机载机电管理系统功能与性能的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试覆盖率与测试效率高,运行稳定,可扩展性强。(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冯源,豆海利,闫海明[9](2015)在《面向机载机电管理系统的CAN应用层协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飞机机电综合管理系统的通信需求和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和总线冗余的控制器局域网(CAN)的通信方法,以CAN2.0B协议为基础,制定CAN应用层通信协议。该协议完成报文结构设计,对每个功能段的含义和用法进行详细说明;系统各节点采用双滤波器模式,实现点对点和广播通信功能。基于本协议成功搭建面向机电管理系统的CAN总线通信仿真验证环境,实际通信测试结果表明:该冗余CAN总线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应用层协议具有总线负载抖动较小、通讯实时性和可靠性较高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5年02期)
李昕葳,张宝鑫,马丽元[10](2015)在《提升航空机电系统发展水平 促进我国军民用航空机载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机电系统作为飞机的血液、肌肉和四肢,是飞机上结构布局最复杂、体积重量庞大、维护保障费用最高的系统。在现代飞机的成本构成中其所占份额不断提高,国外新型军机中机载设备所占份额已超过40%,国外大型客机中机载设备所占份额均高于30%。不仅在配套上举足轻重,(本文来源于《中国航空报》期刊2015-03-12)
机载机电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机载机电管理系统测试的需求,设计了机载机电管理系统总线监测与分析设备。该设计可实现多种类总线信息的下载与解析,为机载机电管理系统工作状态的确定和故障排除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和测试数据表明,该方案可有效节省硬件资源,缩短故障排查与定位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载机电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国,邓道杰,于二军,陈奎.机载机电系统双余度管理技术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9
[2].周莹莹,张波,蔡迎峰,赵文武.机载机电管理系统总线监测与分析设备设计[C].“测试性与智能测控技术”——2018年中国航空测控技术专刊.2018
[3].郭鹏,李亚晖,孙允明.机载机电综合管理系统架构建模与仿真方法[J].电光与控制.2017
[4].和阳.机载机电伺服系统的高性能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7
[5].陈奎.机载分布式双余度机电系统的容错与重构[J].电子测试.2016
[6].郭警涛,郭建奇.机载机电管理系统数据下载与分析设备设计[J].信息通信.2016
[7].李丰羽,俞笑,黄铁山,孙友师.战斗机机载机电系统设计方案综合评估[J].航空科学技术.2016
[8].赵君,张桢,闫稳,梁哲.新型机载机电管理系统网络化综合测试研究[J].测控技术.2015
[9].冯源,豆海利,闫海明.面向机载机电管理系统的CAN应用层协议设计[J].航空工程进展.2015
[10].李昕葳,张宝鑫,马丽元.提升航空机电系统发展水平促进我国军民用航空机载发展[N].中国航空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