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类自细胞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粒细胞,细胞,基因,人类,小家鼠,汉族。
人类自细胞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吕慧妍,郝丽荣[1](2017)在《足细胞抗原在人类膜性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是自身抗体结合足细胞靶抗原后激活补体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和蛋白尿。近年研究已发现中性肽链内切酶、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醛糖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2、α烯醇化酶、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足细胞靶抗原。抗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是诊断和治疗MN的新兴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李丽兰,李恒聪,申卫东,李彬,吴国光[2](2015)在《汉族、壮族人群人类粒细胞抗原HNA-1~5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人群的HNA基因多态性的调查,了解人群各HNA抗原的分布情况,推测该人群中可能参与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主要HNA抗原。方法本研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无血缘关系的647名健康汉族人和328名健康壮族人进行HNA-1~5的基因分型和多态性研究,调查了解汉族和壮族人群中HNA-1~5的基因频率多态性分布。结果在HNA-1系统,HNA-1a是汉族(0.6893)和壮族(0.7454)人群的高频率等位基因,与欧洲、南美洲、非洲等以HNA-1b为高频率等位基因的地区人群有着明显的差异,汉族和壮族人群中均未发现HNA-1c等位基因个体存在;在HNA-2 SNP 42C/G中,42C是汉族(0.697 1)和壮族(0.724 1)人群中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在HNA-3,HNA-3a和3b基因频率在汉族和壮族人群中分别为0.687 0/0.313 0和0.739 3/0.260 7,汉、壮族人群的HNA-3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德国及土耳其等人群无差异;在HNA-4中,HNA-4b是汉族(0.007 0)和壮族(0.019 8)人群的罕见基因,在这2个人群中均未发现HNA-4bb纯合子基因型个体;在HNA-5中,HNA-5a和5b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和壮族人群分别为0.819 9/0.180 1和0.783 5/0.216 5。汉族与壮族人群HNA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除HNA-2,-5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别外,HNA-1,-3,-4的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不同。结论与其它地区人群比较,汉族、壮族人群HNA基因频率分布均有着各自的独特特征,本研究数据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汉族和壮族人群中HNA的免疫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陈青,肖建宇,黄成垠,孙俊[3](2013)在《介导重度TRALI的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3(HNA-3)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基因频率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编码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3(Human neutrophil antigens-3,HNA-3)的SLC44A2基因在江苏省汉族人群、美国白种人及美国黑人中的多态性及频率分布。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ing,PCR-SSP)方法,分别对随机无亲缘关系的3个种族献血者的SLC44A2基因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江苏省的203名汉族、美国的102名白种人和245名黑人;同时采用PCR方法扩增相关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并进行测序分析,进一步验证PCR-SSP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汉族人群中HNA-3a/3a有91例,HNA-3a/3b 86例,HNA-3b/3b 26例;美国白种人中HNA-3a/3a有73例,HNA-3a/3b有26例,HNA-3b/3b有3例;美国黑人中HNA-3a/3a有212例,HNA-3a/3b有31例,HNA-3b/3b有2例。HNA-3a在江苏汉族人群,美国白种人及黑人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6,0.84和0.93;HNA-3b在江苏汉族人群,美国白种人及黑人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4,0.16和0.07。HNA-3b/3b纯合子在江苏省汉族人群的频率明显高于美国白种人及美国黑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编码HNA-3抗原的等位基因频率在3种不同种族中的分布存在多态性;该抗原的多态性及可能造成的TRALI需要引起临床上更多的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3年09期)
何俊俊,王炜,朱发明,吕杭军[4](2012)在《人类粒细胞抗原系统基因测序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输注后由于个体抗原的差异,可以刺激不同的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发某些不良反应。本研究拟建立1种基于DNA扩增和测序分型(PCR sequencing-based typ-ing,PCR-SBT)的HNA-1、HNA-3到HNA-5和HNA-2a(G/C)抗原系统的基因分型技术。方法选择参与本单位献血人员的随机标本400例,采用DNA抽提试剂盒,抽提标本基因组DNA,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参照数据库中人类HNA-1~HNA-5基因序列,采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引物,并在引物5'端添加M13序列,5对引物分别扩增HNA-1~HNA-5基因序列,(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2年S1期)
姚根宏[5](2011)在《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抗原可分为不同种类:第1类是广泛分布于其他组织和细胞上的抗原,如I、P血型系统和HLAI类抗原。第2类是共同抗原,在其他一些细胞上有限分布,如人(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期刊2011年04期)
赵桐茂[6](2010)在《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系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粒细胞表面同种抗原可以分为2大类,1类是粒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共有的抗原,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红细胞ABH抗原等;另1类是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所特有的抗原。继1960年首例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human neu-trophil antigen,(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杨文彬,蔡锋,程传涛,曹罡,秦兆寅[7](2009)在《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人类胰腺癌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PSC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SCA在胰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78例导管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1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100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PSCA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78例胰腺癌患者中,PSCA阳性表达率为79.5%(62/78),与正常组比较PSCA表达与胰腺癌显着相关(χ2=15.81,P<0.005),与慢性胰腺炎比较PSCA亦与胰腺癌显着相关(χ2=11.33,P<0.005);PSCA表达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SCA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相关,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型无关。(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何小鹃[8](2008)在《人类γδT细胞抗原表位肽的鉴定和健康人γδT细胞克隆的建立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γδT细胞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的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所发现的配体抗原仅限于十余种,根本无法与承担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αβT细胞可识别数以亿万计的抗原表位肽相比。此外,有关γδT细胞的表位蛋白多肽则尚无报道。因此,有必要进行γδT细胞蛋白抗原表位肽的研究,以澄清活化γδT细胞的结构基础。另一方面,活化的γδT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效应细胞,一旦获得具有活化γδT细胞的抗原表位多肽,可为体内外激活γδT细胞提供一个有效的活化手段。为此,我们所关注的第一个科学问题是是否存在人类γδT细胞的抗原表位?如果存在,多个串联抗原表位多肽是否比单个抗原表位肽更具刺激γδT细胞的能力?围绕上述两个科学问题我们开展了人类γδT细胞的抗原表位肽的鉴定研究。我们实验室先前根据三个来源于卵巢癌组织浸润的γδT细胞的TCRδ链互补决定区(CDR)3的(CDR3δ)基因序列,合成了叁条CDR3δ多肽OT1、OT2、OT3,并且以这叁条多肽为探针,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与CDR3δ多肽结合的十二肽,作为γδT细胞的候选抗原表位肽。我们获得了7个能与探针特异性结合的候选抗原表位肽。体外实验表明,这些多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提示这些多肽具有抗原表位活性。但是,可能由于这些多肽分子量小,因此,它们对γδT细胞的活化能力较弱。为了增强这些潜在抗原表位肽激活γδT细胞的能力,我们试图通过制备串联抗原多肽的方式来提高其刺激活性。具体的实验思路为: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表位肽串联,并与无关载体蛋白GST连接构建GST-表位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表达并鉴定了这些GST-表位融合蛋白的功能,以进一步阐明该项策略的可行性。这一研究的主要工作及其结果如下:首先,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3H掺入法、MTT掺入法证实筛选到的十二肽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γδT细胞增殖并增强其杀伤肿瘤的作用,提示这些十二肽可能是γδTCR特异性识别的抗原表位肽。这为进一步澄清活化γδT细胞的结构基础提供了依据。其次,采用同尾酶技术构建了含不同表位组合方式的GST-表位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通过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证实这些原核表达的重组GST-表位融合蛋白能与探针OT3、OT3(V)-Fc分子及γδT细胞的TCR特异性结合。并且,利用CFSE染色和MTT掺入的方法,验证GST-表位融合蛋白可刺激γδT细胞群体的增殖作用。此外,GST-表位融合蛋白与γδT细胞孵育后,发现它们可以促进γδT细胞的杀伤作用,且GST-串联表位融合蛋白的作用要强于GST-单表位融合蛋白。通过半定量RT-PCR和进一步的ELISA定量分析,发现GST-表位融合蛋白能够促进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此外,Fas配体和颗粒酶B的表达也有所增加。最后,我们观察了GST-串联表位融合蛋白刺激的人γδT细胞对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结果显示,GST-串联表位融合蛋白刺激的人γδT细胞治疗组小鼠肿瘤的生长较未刺激γδT细胞治疗组相比明显受到抑制,小鼠的生存期也有所延长。综上,我们首次系统地验证了γδT细胞表位肽的存在。这些表位肽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γδT细胞增殖,并增强其杀伤肿瘤的作用。其次,通过构建GST-表位融合蛋白并进行功能实验证实,串联表位肽的γδT细胞活化效果要优于单表位肽。这说明将表位串联起来提高表位的γδT细胞活化能力的新策略是完全可行的。这将为基于γδT细胞的过继免疫细胞治疗肿瘤提供新型活化手段。γδT细胞是一群特殊的T细胞,是连接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由于γδT细胞在外周血中只占很少的比例,分离纯化相对较繁琐,这为深入研究γδT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若能建立在体外可长期培养的γδT细胞克隆,尤其是建立单个的γδT细胞克隆,将极大地促进其抗原识别、细胞活化及功能等研究。为此,本文的第二方面工作为健康人γδT细胞克隆的建立及鉴定。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探索了固相法扩增的γδT细胞的冻存与复苏条件。其次,以~(60)Co照射的同种异体PBMC作为饲养细胞,以有限稀释法对经过阳性分选的γδT细胞进行克隆化。用流式细胞术及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所获克隆,以MTT掺入法对所获克隆进行细胞毒检测。结果共获得五株γδT细胞克隆,这五株克隆均为Vγ9Vδ2亚型,CD4分子和CD8分子表达均为阴性,对肿瘤细胞SKOV3均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在这5株γδT细胞克隆中,有两株为单克隆,且这两株单克隆经证实为相同克隆,其VδCDR3区序列为ACDTIPGDLVRADKLIFGKG,VγCDR3区序列为ALWEVGKLGKKIKVFGPG。另叁株克隆为寡克隆,其中有两株为双克隆,另一株为叁克隆。这五株γδT细胞克隆的相关功能实验正在进行之中。综上,本实验第二部分建立了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克隆,为深入研究γδT细胞结构、表面标志、亚群及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8-05-01)
肖波,杨欢[9](2004)在《HLA转基因小鼠重症肌无力模型人类乙酰胆碱受体相关T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的易感性与HLA-DQ8、DR3和DQ6分子的相目关性。方法用人类乙酰胆碱受体(H-AchR)加完全福式佐剂(CFA)免疫HLA-DQ8、DQ6、DQ3以及DQ6×Q8F1、DQ8×DR3F1的转基因小鼠,诱导实验重症肌无力(EAMG)。结果表达一个或两个与MG呈正相关的(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4-04-01)
李阿中,虞容,严力行[10](2003)在《PCR-SSP方法在人类粒细胞抗原HNA-1c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粒细胞抗原(humanneutrophilantigen,HNA)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可引起新生儿粒细胞免疫反应和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目前已发现并命名的HNA有5个系统,7个抗原。HNA鄄1是HNA系统最常见且最具临床意义的抗原,其位于FcγRⅢ(本文来源于《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03年04期)
人类自细胞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人群的HNA基因多态性的调查,了解人群各HNA抗原的分布情况,推测该人群中可能参与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主要HNA抗原。方法本研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无血缘关系的647名健康汉族人和328名健康壮族人进行HNA-1~5的基因分型和多态性研究,调查了解汉族和壮族人群中HNA-1~5的基因频率多态性分布。结果在HNA-1系统,HNA-1a是汉族(0.6893)和壮族(0.7454)人群的高频率等位基因,与欧洲、南美洲、非洲等以HNA-1b为高频率等位基因的地区人群有着明显的差异,汉族和壮族人群中均未发现HNA-1c等位基因个体存在;在HNA-2 SNP 42C/G中,42C是汉族(0.697 1)和壮族(0.724 1)人群中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在HNA-3,HNA-3a和3b基因频率在汉族和壮族人群中分别为0.687 0/0.313 0和0.739 3/0.260 7,汉、壮族人群的HNA-3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德国及土耳其等人群无差异;在HNA-4中,HNA-4b是汉族(0.007 0)和壮族(0.019 8)人群的罕见基因,在这2个人群中均未发现HNA-4bb纯合子基因型个体;在HNA-5中,HNA-5a和5b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和壮族人群分别为0.819 9/0.180 1和0.783 5/0.216 5。汉族与壮族人群HNA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除HNA-2,-5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别外,HNA-1,-3,-4的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不同。结论与其它地区人群比较,汉族、壮族人群HNA基因频率分布均有着各自的独特特征,本研究数据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汉族和壮族人群中HNA的免疫学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类自细胞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吕慧妍,郝丽荣.足细胞抗原在人类膜性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
[2].李丽兰,李恒聪,申卫东,李彬,吴国光.汉族、壮族人群人类粒细胞抗原HNA-1~5的基因多态性分布[J].免疫学杂志.2015
[3].陈青,肖建宇,黄成垠,孙俊.介导重度TRALI的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3(HNA-3)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基因频率分布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3
[4].何俊俊,王炜,朱发明,吕杭军.人类粒细胞抗原系统基因测序方法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2012
[5].姚根宏.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
[6].赵桐茂.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0
[7].杨文彬,蔡锋,程传涛,曹罡,秦兆寅.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人类胰腺癌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的表达[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
[8].何小鹃.人类γδT细胞抗原表位肽的鉴定和健康人γδT细胞克隆的建立及鉴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9].肖波,杨欢.HLA转基因小鼠重症肌无力模型人类乙酰胆碱受体相关T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10].李阿中,虞容,严力行.PCR-SSP方法在人类粒细胞抗原HNA-1c基因分型中的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