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戊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戊烷,分子筛,甲醇,分解,离子,精馏,发射光谱。
正戊烷论文文献综述
侯扬飞,于明煊,张娇玉,祝晓琳,李春义[1](2019)在《正戊烷和甲醇共芳构化反应中Zn/ZSM-5催化剂的失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正戊烷和甲醇共芳构化反应与单独芳构化反应进行了比较,通过催化剂连续反应及再生的方法对共芳构化反应中导致Zn/ZSM-5催化剂失活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新鲜剂和再生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芳构化反应相比于甲醇单独芳构化反应,催化剂失活减慢,共芳构化反应相比于正戊烷单独芳构化反应,可以得到更高的芳烃选择性;共芳构化反应中有甲醇存在时,催化剂除了积炭失活外,还存在分子筛水热脱铝失活,导致再生后的催化剂不能完全恢复原有的活性。(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侯扬飞,于明煊,张娇玉,祝晓琳,李春义[2](2019)在《不同金属改性对ZSM-5分子筛催化正戊烷和甲醇共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浸渍法对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不同金属、不同负载量改性的分子筛,采用XRD和Py-IR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系统探究了不同金属改性对ZSM-5分子筛催化正戊烷和甲醇共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Ag,Ni,Cu改性ZSM-5分子筛均能提高共芳构化反应的芳烃选择性,Ni、Ag改性ZSM-5分子筛表现出更优的芳构化效果,在最优金属负载量下,共芳构化反应中正戊烷和甲醇转化率保持在100%,芳烃选择性高达37.69%;Zn,Ag,Ni,Cu改性ZSM-5分子筛均有新的L酸位形成,B酸量减少,L酸量增加,促进了脱氢反应,反应过程中有更多的烯烃中间体转化为芳烃,提高了芳烃选择性;在不同金属改性ZSM-5分子筛作用下,产物芳烃组成中有不同组分含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范勐,赵锁奇,孙学文,许志明[3](2019)在《不同重油的正戊烷及正庚烷沥青质性质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东减压渣油(MEVR)、加拿大油砂沥青(VTB)、辽河稠油减压渣油(LHVR)、委内瑞拉常压渣油(VAR)及减压渣油(VVR)等5种重油为原料,利用溶剂沉淀法制备正戊烷及正庚烷沥青质,采用元素组成、GPC、~1H-NMR、~(13)C-NMR、XRD、SEM等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沥青质性质评价以考察其差异性。结果表明:5种重油的C_5沥青质、C_7沥青质在含量、分子结构、平均结构单元数目、分子大小、微观结构形态等方面差异明显;沥青质芳碳率在0.47~0.54之间,VTB、LHVR沥青质中参与有序堆积结构的芳香碳较少,而MEVR,VAR,VVR沥青质中该部分芳香碳则相对较多。(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侯扬飞,于明煊,张娇玉,祝晓琳,李春义[4](2019)在《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正戊烷与甲醇共芳构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不同金属离子改性的分子筛,并且借助X射线衍射法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法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中,以正戊烷与甲醇为共芳构化反应原料,评价了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由Zn,Ag,Ni离子改性的催化剂相对结晶度依次为89.30%,88.96%,91.32%;当金属离子负载质量分数为2%时,采用Zn离子改性HZSM-5分子筛(SiO_2/Al_2O_3,摩尔比,38)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475℃,原料烃质量空速为2.0 h~(-1)及常压条件下,甲醇和正戊烷转化率分别约为100%,92.76%;当甲醇/正戊烷(摩尔比)为1∶1时,正戊烷转化率降至87.89%;甲醇的加入可抑制干气生成;共芳构化反应中存在协同作用,提高了芳烃选择性。在正戊烷与甲醇共芳构化反应中,当金属离子负载质量分数为2%时,与Zn离子改性催化剂相比,Ni或Ag离子改性的正戊烷转化率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王彦珺[5](2019)在《戊烷精分装置环戊烷收率优化设计之改造正戊烷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如何提高戊烷精分装置环戊烷产品收率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对近几年环戊烷产量进行统计,结合多年来对装置运行情况的掌握,分析了影响产品精度的原因,主要有正戊烷精馏不彻底、环戊烷精馏不彻底、中控调整参数不及时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装置效率低,致使环戊烷产品收率不高。分别对脱正戊烷塔和脱环戊烷塔进行改造,通过Aspen Plus模拟系统对脱正戊烷塔进行了模拟,根据已知参数模拟出了合适的参数,通过实际操作确定最佳操作温度范围。(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3期)
吴祖良,郝晓东,章旭明,周为莉,姚水良[6](2019)在《正戊烷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转化的发射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射光谱是等离子体诊断的最有效方法,本实验将发射光谱应用于温压双控介质阻挡反应系统,研究正戊烷(C5)-氩气(Ar)在等离子场中的转化机制,具体分析了放电功率、温度、压力等关键影响因素下发射光谱特性、C5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发射光谱强度以及C5转化率与放电功率呈线性增加关系,但不同放电功率下产物的选择性基本不变;随着温度升高(298~473 K)和压力(0.40~1.0 bar)的减小,光谱强度增强,C5转化率提高,但氢气的选择性基本维持在10%;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与C5转化率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吻合性,表明高能电子碰撞反应对C5的初步分解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从反应产物分析,气相短链烃和液相长链烃同时存在,且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后续的自由基反应和热化学反应决定了最终的产物,且其化学反应平衡受本实验反应条件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夏道宏,段尊斌,周文博,陈金射,朱丽君[7](2019)在《[BMIM]Cl-AlCl_3离子液体酸性调变对催化正戊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氯铝酸离子液体具有优良的催化轻质烷烃异构化性能,为研究该类离子液体酸性调变对其催化异构化性能的影响,分别向1-丁基-3-甲基咪唑氯铝酸离子液体([BMIM]Cl-AlCl_3)中添加ZnCl_2(L酸)和氯化(1-甲基-3-羧甲基咪唑)([cmmim]Cl,B酸),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乙腈吸附红外光谱对改性离子液体酸性进行测定,考察了其对离子液体催化正戊烷异构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离子液体的酸性随ZnCl_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催化正戊烷异构化反应活性也随之减弱,但异构烷烃的选择性增强;而添加少量[cmmim]Cl后的改性离子液体酸性先增加后降低,但随着[cmmim]Cl质量分数的增加,离子液体黏度不断上升,催化正戊烷异构化的活性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齐海群,范大鹏,王巍[8](2019)在《超临界正戊烷在树脂挤出过程中的增塑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高填充树脂挤出过程中出现的耗能高、分散不良等问题,本文以正戊烷作为增塑剂,模拟工业生产的双阶挤出工艺。按照国家标准测量挤出颗粒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正戊烷作为增塑剂可降低挤出机电机的能耗约37%,使一次挤出的颗粒料拉伸强度提高23%,熔融指数提高130%;正戊烷的损耗可控制在树脂质量分数的1. 5%以下,适用于通用树脂的挤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林[9](2018)在《硅胶材料对典型油气组分正戊烷分子的吸附行为及吸附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3种不同结构的商用硅胶(A型、B型和C型),利用物理吸附仪详细表征了孔结构参数;在298.15 K下测定了不同浓度典型油气组分正戊烷分子在硅胶上的动态吸附穿透曲线,计算了对应的平衡吸附量,并研究了硅胶对正戊烷分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A型硅胶在微孔有大量分布,B型和C型硅胶则为典型的介孔材料;通过对比分析硅胶孔结构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确定了具有1~4 nm孔径分布的A型硅胶为适宜的正戊烷分子吸附材料。同时,相比于准二阶动力学方程,正戊烷分子在硅胶上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一阶动力学方程。(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8期)
杨威[10](2018)在《正戊烷的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消耗以及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使得人们的节能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工业废热、地热能和太阳能等低品位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在近几十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有机朗肯循环技术是一种利用工业废热、地热能和太阳能等低品位能源进行热功转换的有效方式,但有机工质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失稳而会发生热分解。分解产物可能是不凝性气体、液体或固体,将会影响系统的性能,损坏系统部件。因此有机工质的热稳定性成为制约ORC工质筛选和应用的重要因素。正戊烷是中高温领域ORC研究和应用中较为常用的循环工质,对正戊烷的热稳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自行设计了一套研究有机工质热稳定性的测试实验系统,系统采用反应釜法。利用设计的实验系统对正戊烷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正戊烷的热分解温度。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分解产物进行检测分析,得到了正戊烷的热分解产物。引入余函数,采用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平衡原理和连锁反应理论,建立了正戊烷、异戊烷、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热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了4种有机工质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正戊烷在300℃以下能保持较好的热稳定性,在300℃~310℃之间会发生分解。其热分解产物中含有丙烯,而丁烯则会在更高的反应温度时生成。空气的存在会对正戊烷的热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当反应釜中残留有少量空气时,正戊烷的热解温度会下降到225℃~250℃,并且在275℃时就已经完全分解,反应釜中存在积碳。正戊烷、异戊烷、正丁烷和异丁烷的不同反应路径的热力学分解温度相差比较大。引入余函数得到的热分解温度与实验获得的热分解温度更接近。(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正戊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浸渍法对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不同金属、不同负载量改性的分子筛,采用XRD和Py-IR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系统探究了不同金属改性对ZSM-5分子筛催化正戊烷和甲醇共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Ag,Ni,Cu改性ZSM-5分子筛均能提高共芳构化反应的芳烃选择性,Ni、Ag改性ZSM-5分子筛表现出更优的芳构化效果,在最优金属负载量下,共芳构化反应中正戊烷和甲醇转化率保持在100%,芳烃选择性高达37.69%;Zn,Ag,Ni,Cu改性ZSM-5分子筛均有新的L酸位形成,B酸量减少,L酸量增加,促进了脱氢反应,反应过程中有更多的烯烃中间体转化为芳烃,提高了芳烃选择性;在不同金属改性ZSM-5分子筛作用下,产物芳烃组成中有不同组分含量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戊烷论文参考文献
[1].侯扬飞,于明煊,张娇玉,祝晓琳,李春义.正戊烷和甲醇共芳构化反应中Zn/ZSM-5催化剂的失活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2].侯扬飞,于明煊,张娇玉,祝晓琳,李春义.不同金属改性对ZSM-5分子筛催化正戊烷和甲醇共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3].范勐,赵锁奇,孙学文,许志明.不同重油的正戊烷及正庚烷沥青质性质对比[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4].侯扬飞,于明煊,张娇玉,祝晓琳,李春义.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正戊烷与甲醇共芳构化反应[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
[5].王彦珺.戊烷精分装置环戊烷收率优化设计之改造正戊烷塔[J].化工设计通讯.2019
[6].吴祖良,郝晓东,章旭明,周为莉,姚水良.正戊烷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转化的发射光谱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7].夏道宏,段尊斌,周文博,陈金射,朱丽君.[BMIM]Cl-AlCl_3离子液体酸性调变对催化正戊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J].现代化工.2019
[8].齐海群,范大鹏,王巍.超临界正戊烷在树脂挤出过程中的增塑作用[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
[9].王林.硅胶材料对典型油气组分正戊烷分子的吸附行为及吸附动力学[J].应用化工.2018
[10].杨威.正戊烷的热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