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散发量论文_栾金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蒸散发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敏感性,作物,遥感,鄱阳湖,流域,黑河,鄂尔多斯。

蒸散发量论文文献综述

栾金凯[1](2019)在《蒙古高原内流流域水面面积和实际蒸散发量的变化和归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流域水循环过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蒸散发是流域水循环的中心环节,以蒸散发潜热交换为纽带,流域水量平衡与热量平衡紧密关联。Budyko假设被广泛应用于流域蒸散发研究中。蒙古高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区域较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蒙古高原包括中国广大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敏感,生态脆弱,是我国“叁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区域。因此,研究蒙古高原水热耦合平衡规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蒙古高原内流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研究区的气象和植被数据进行时空变化分析、趋势分析及突变分析。然后基于1984-2015年的水体面积数据,对蒙古高原水面面积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水面面积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空变化进行归因分析。基于Budyko水热耦合平衡理论对蒙古高原1276个内流流域的下垫面参数ω进行研究,总结出多年尺度和逐年尺度的ω的半经验公式。最后,以2000年为界把研究期划分为基准期和变化期,对达里诺尔湖流域、岱海流域和红碱淖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量的变化进行归因分析。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水面面积的空间分布发现,在整个蒙古高原除了西北部、东北部及东南部的高原边缘部分流域的水体面积与流域面积的比值(a/A)较大,其余区域的a/A值较小,尤其是中部和西部。(2)通过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后发现,造成a/A空间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气象因素的空间差异。整个研究区域总水体面积呈现显着下降的趋势,其中2000-2009年呈现显着下降的趋势,2009-2015年呈现出显着上升趋势。总体上,水面面积下降的流域个数多于水面面积上升的流域。水面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造成2000-2009年蒙古高原水面面积显着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密度、粮食产量和放牧牲畜数量的增加,2009-2015年蒙古高原水面面积显着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密度的降低。(3)采用Budyko水热耦合平衡理论计算了 1276个内流流域多年尺度下的傅抱璞公式的下垫面参数ω,参数ω大体呈现出东部大、西部小的空间分布。整个蒙古高原的参数ω主要介于2~6之间,参数ω在该范围的流域个数占到总流域个数的88.79%。研究ω的影响因素发现,影响ω最显著的因素为降水量、潜在蒸散发和8月份的植被指数,基于这叁个因素构建出了多年平均尺度和年际尺度下的参数ω的半经验公式,检验分析显示构建的半经验公式是合理的。(4)选取达里诺尔湖流域、岱海流域和红碱淖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对叁个流域的逐年水面面积进行分析,发现叁个流域的水面面积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将1984-2017年以2000年为界分成基准期和变化期,应用全微分法、互补法和分解法,对叁个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量的变化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在达里诺尔湖流域,气候变化作用大于人类活动作用;对于岱海流域,人类活动作用大于气候变化作用;而对于红碱淖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作用相当。(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汤寅飞[2](2019)在《基于月值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公式的流域蒸散发量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Penman-Monteith方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使用的计算蒸散发量的公式,应用广泛,而利用月值气象数据计算蒸发量与日值数据计算有很大不同。以汾河流域为例,基于月值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汾河流域的蒸发量。结果表明,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汾河流域蒸发量是比较准确的,可为以后蒸发量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4期)

张庆林[3](2019)在《作物生长季潜在蒸散发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农业灌溉管理体系和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区域作物潜在蒸散法量指标。利用Penman-Monteith法分析了1985—2016年辽宁省农作物在5—10月即生长季的指标并对其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分别采用改进的M-K法与反距离加权法进行分析;然后对指标与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利用敏感系数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空间上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多年平均值变化区间为425~682mm;总蒸发量在时间上呈降低趋势,降低幅度约为-6. 8mm/10a,降低幅度最大的月份为6月,降低率高达-2. 8mm/10a;相对湿度的变化对的敏感性最大,相对湿度的增加是引起降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来源于《水利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1期)

吴宗俊[4](2018)在《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鄱阳湖湿地潜在蒸散发量遥感估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散发是地表水和能量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地表水耗散的重要途径。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已可以提供与地表蒸散密切相关的参数,替代点上的蒸发测量,实现大范围地表能量和水分动态监测,在农业、水文、气候、生态等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地表蒸散发量的遥感估算方法对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区域,以2002年、2005年、2013年、2016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陆表蒸散发量遥感估算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的月、季、年均潜在蒸散发量进行了估算,并以鄱阳站实测的气象观测数据对Penman-Monteith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此外,对于鄱阳湖湿地的水域,本文运用了河海大学开发的经验模型对湿地水面蒸发量进行了估算,并与Penman-Monteith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鄱阳湖湿地潜在蒸散发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地物类型的蒸散发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数据预处理,其中遥感数据主要借助ENVI5.3软件完成了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纠正和影像裁剪;通过比较反距离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自然领域插值法这叁种插值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选取了反距离内插法,将单点气象数据插值成覆盖整个区域的面数据。(2)利用2002年、2005年、2013年和2016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对鄱阳湖湿地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类。地物类型分为:水体、泥滩、草洲、农田、裸土、城镇、山丘/未利用土地,并使用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检验各年的分类结果精度,结果表明:在2002年分类图的总体精度98.20%,2005年总体精度为93.29%,2013年总体精度为91.03%,2016年总体精度为96.03%;2002年分类影像的Kappa系数为0.92,2005年Kappa系数为0.92,2013年的Kappa系数为0.89,2016年的Kappa系数为0.95,这说明提取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具有较好的可靠性。(3)利用气象数据计算出日大气顶辐射R_a、理论日照时数N、净短波辐射R_(ns)、净长波辐射R_(nl);使用Landsat-8影像数据反演出宽波反照率α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而计算出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和潜在热通量;并探讨了鄱阳湖湿地各地表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4)运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鄱阳湖湿地潜在蒸散量,结果表明:湿地在2002年的年蒸散发量为1289.60mm,2005年的年蒸散发量为1402.23mm,2013年的年蒸散发量为1559.29mm,2016年的年蒸散发量为1881.02mm。最后分析了不同地物类型在四年中与月均、季度和年均的潜在蒸散发量,得出不同地物类型蒸散发量大小为:水体>泥滩>草洲>农田>裸土>城镇>山丘、未利用土地。(5)最后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上实现了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蒸散发遥感估算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的蒸散量进行了估算。利用气象站的实测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并分析了不同气象因子与潜在蒸散量的相关性。其中,蒸散发量与NDVI的相关系数为0.31~0.82、与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0.14~0.67、月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0.43~0.87、月平均气压的相关系数0.43~0.71、月平均风速的相关系数为0.15~0.49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76~-0.28。(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期刊2018-12-01)

孙洁,王强民,刘基[5](2018)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潜在蒸散发量变化规律研究——以鄂托克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潜在蒸散发量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研究区1957—2013年逐日的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量,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累积距平曲线、Morlet小波分析法、偏相关分析及贡献率计算等方法对研究区潜在蒸散发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研究区潜在蒸散发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1.51 mm/a;(2)M-K突变检验表明,年际潜在蒸散发量在1992年发生了突变,夏季突变点在1991年,其他季节突变点不明显;(3)潜在蒸散发存在28~29 a和9~10 a的主震荡周期。【结论】风速的下降是潜在蒸散发量减小的主要因素;同时,日照时间的减小和降水量的增加也是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潜在蒸散发量减小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戈,夏建新,王树东[6](2018)在《基于多源数据的黑河流域日尺度蒸散发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蒸散发是地表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的重要参量,也是衡量植被生长状况和作物产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进行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依据。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区域尺度蒸散发模拟的重要手段。以黑河流域为例,构建遥感驱动的蒸散发模拟模型,结合多源遥感数据(MODIS、TRMM等)以及GLDAS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数据,对黑河流域2005、2010、2015年叁个时期的潜在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进行了时间尺度为每日、空间尺度为1km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潜在蒸散发月际变化明显,从5月开始增长,于7月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少;实际蒸散发在月份之间变化趋势明显,在2015年均达到了最高值;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两个模型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Kristensen-Jensen模型更适合用于黑河流域。本研究为黑河流域地表特征数据集提供了重要的日尺度蒸散发数据。(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姜宇,杜崇,孙海宁,钟洋[7](2018)在《气候变化条件下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潜在蒸散发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潜在蒸散发量(E_(ET0))是制定农业灌溉管理制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为分析黑龙江省1964~2013年作物生长季(5~10月)的E_(ET0),首先采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E_(ET0);其次利用反距离加权(IDW)法计算E_(ET0)的空间变化特征,根据改进的Mann-Kendall(M-K)法分析E_(ET0)的时间变化特征;最后利用敏感系数法分析E_(ET0)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的多年平均E_(ET0)在空间上大致呈西高东低和南高北低的特征,其值变化范围为437~694mm;时间上总蒸发量呈显着下降趋势,减少率为-7.2mm/10a,其中5月份减少幅度最大,减少率为-2.9 mm/10a;E_(ET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为敏感,相对湿度的增加是导致E_(ET0)减少的直接原因。(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崔巍,王文[8](2017)在《潜在蒸散发量数据对网格HBV模型降雨径流模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雅砻江流域雅江以上集水区缺少水文资料的问题,利用以遥感数据为主的多源数据构建了网格水文局水平衡模型(Hydrologiska Byrns Vattenbalansavdelning,HBV),较好地模拟了雅江站2008年—2013年的降雨径流过程。利用美国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提供的气象数据产品,采用FAO56Penman公式与修正的Hargreaves公式分别计算潜在蒸散发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从数值与时间尺度分析了二者与MODIS/MOD16潜在蒸散发数据产品分别作为网格HBV模型的驱动数据对模型降雨径流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模型参数与网格HBV模型自身结构的原因,潜在蒸散发输入数据对网格HBV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21期)

曹永强,高璐,袁立婷,李维佳[9](2017)在《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及其敏感性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enman-Monteith法和敏感系数法对辽宁省1965~2014年潜在蒸散发量及影响潜在蒸散发的气象因子敏感性进行分析,探讨气候变化下影响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及潜在蒸散发对气候变化的定量响应。结果表明:(1)近50 a辽宁省潜在蒸散发呈现显着减少趋势,在空间上由西向东递减;(2)潜在蒸散发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在年尺度上表现为,水汽压最为敏感,其次为太阳辐射、风速、平均气温;在季节尺度上,春季和秋季对平均气温最不敏感,夏季对风速最不敏感,冬季对太阳辐射最不敏感;(3)空间分布上,气象因素的敏感系数与气象因子空间变化规律相吻合,潜在蒸散发对气温的敏感性由北部向南部递增,对水汽压、太阳辐射的敏感性由东部向西部递减,而风速与之变化趋势相反。(4)风速的显着降低是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太阳辐射的下降及水汽压的升高也促使了潜在蒸散发量的下降。(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7年09期)

李海军,刘海军,张智郡[10](2017)在《汾河灌区参考作物蒸散发量变化趋势及影响要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管理,而研究潜在蒸散发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要素对于灌区的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汾河灌区,利用灌区内气象站的长系列数据,分析了灌区内参考作物蒸散发(ET0)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要素。结果表明,1951―2014年,灌区ET0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和相对湿度降低引起的ET0增加与风速下降和日照时间减少引起的ET0下降相当。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变化主要影响4―6月ET0,而日照时间则主要影响了5―9月的ET0。(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蒸散发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Penman-Monteith方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使用的计算蒸散发量的公式,应用广泛,而利用月值气象数据计算蒸发量与日值数据计算有很大不同。以汾河流域为例,基于月值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汾河流域的蒸发量。结果表明,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汾河流域蒸发量是比较准确的,可为以后蒸发量计算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蒸散发量论文参考文献

[1].栾金凯.蒙古高原内流流域水面面积和实际蒸散发量的变化和归因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2].汤寅飞.基于月值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公式的流域蒸散发量计算[J].陕西水利.2019

[3].张庆林.作物生长季潜在蒸散发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9

[4].吴宗俊.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鄱阳湖湿地潜在蒸散发量遥感估算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8

[5].孙洁,王强民,刘基.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潜在蒸散发量变化规律研究——以鄂托克旗为例[J].灌溉排水学报.2018

[6].张戈,夏建新,王树东.基于多源数据的黑河流域日尺度蒸散发量模拟[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

[7].姜宇,杜崇,孙海宁,钟洋.气候变化条件下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潜在蒸散发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8

[8].崔巍,王文.潜在蒸散发量数据对网格HBV模型降雨径流模拟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2017

[9].曹永强,高璐,袁立婷,李维佳.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及其敏感性规律分析[J].地理科学.2017

[10].李海军,刘海军,张智郡.汾河灌区参考作物蒸散发量变化趋势及影响要素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流域逐年潜在蒸散发模型模拟的逐年土壤饱和度白洋淀湿地参考作物蒸散发量变...模拟期参照裸土湿限蒸散发量与...白洋淀湿地1961~2000年实测年均降水量...模拟期参照裸土干限、湿限土壤表层(0...

标签:;  ;  ;  ;  ;  ;  ;  

蒸散发量论文_栾金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