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放线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放线菌,产物,活性,块菌,臭椿,铜绿,鉴定。
放线菌论文文献综述
薛长艳,李建宋,郝之奎,奚逢源[1](2019)在《一株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分离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放线菌StreptomycestyrosinilyticusNEAU-Jh3-20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发酵液经大孔树脂HP-20吸附洗脱、正相硅胶和凝胶Sephadex LH-20层析、制备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然后运用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放线菌StreptomycestyrosinilyticusNEAU-Jh3-20菌株发酵液提取物中获得5个代谢产物,均为戊二酰亚胺类化合物,除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外,其余均为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命名为:(5E,9E,11E)-8,10-二甲基-3-(2-氨基-2-氧乙基)-7-十叁氧代-5,9,11-叁烯酸(1),(E)-4-[5-甲基-7-(3-甲基环氧乙烷-2-基)-2-羟基-4-氧代辛-6-烯-1-基]呱啶-2,6-二酮(2),2-{2-[(3E,5E)-3,5-二甲基-7-羟基-2-氧代辛-3,5-二烯-1-基]-6-氧代四氢-2H-吡喃-4-基}乙酰胺(3),3-(4-羟苄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4),3-(6-甲基-1-羟基)-庚基-5-(羟甲基)二氢呋喃-2(3H)-酮(5),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结论本研究丰富了微生物化合物多样性,同时为其他放线菌产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发掘提供了参考与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王军宏[2](2019)在《肉牛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牛放线菌病是由于感染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家畜中牛、猪、羊等都能够感染,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牛,在其换牙以及口腔黏膜或者皮肤出现损伤后最易感染发病,病菌通常是侵害舌部、上下颌、头部以及颈部等。该病特征为面颈部及胸腹部先出现病变,之后蔓延至周围组织,且排出的脓液中存在硫磺样颗粒。由于发病初期较难被发现,而后期已经影响采食,导致食欲减退以及缺乏营养,造成较大损失。(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王田田,马沁沁,苗玉志,周霞[3](2019)在《块菌菌根土壤产酸性几丁质酶放线菌Streptomyces omiyaensis SCPW03的筛选及其几丁质酶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展具有优良酶学性质的酸性几丁质酶放线菌研究为几丁质原料的高效转化提供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方法】以四川攀枝花地区偏酸性块菌菌根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筛选、16S rDNA基因鉴定产酸性几丁质酶放线菌,并分析高产菌株的酶学性质。【结果】从分离到的17株降解几丁质放线菌中筛选到8株产酸性几丁质酶菌株,经16S rDNA序列测序分析表明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对其中的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omiyaensis SCPW03(30.2 U/mL)进行酶学性质表明,该菌所产酶分子大小约为54 kDa,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5℃和4.0;该酶在温度25~35℃、pH 6.0的条件下保温60 min较稳定,酶活力保持在90%以上;酶活性受化学抑制剂EDTA、SDS及β-巯基乙醇和金属离子Cu~(2+)、Zn~(2+)、Ca~(2+)、K~+、Na~+的影响较小,而Fe~(2+)、Mn~(2+)则能够显着促进几丁质酶活性。【结论】研究表明四川攀枝花地区偏酸性块菌菌根土壤中含丰富的产酸性几丁质酶放线菌,菌株S.omiyaensis SCPW03具有高产酸性几丁质酶能力且所产酶具有较多的优良特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闵长莉,汪学军,闵运江,张珍林[4](2019)在《臭椿内生放线菌分离与抑菌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臭椿中分离内生放线菌,测试其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4种培养基分离臭椿组织中的内生放线菌,采用琼脂移块法和平板对峙法研究臭椿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高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4种培养基中以HV培养基分离效果最为理想;从臭椿组织中共分离纯化获得45株内生放线菌,有26株菌株对指示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57.78%;其中,菌株AAA19对6种供试菌株均有抑制能力,拮抗作用最强,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结论】臭椿内生放线菌具有抗菌作用,菌株AAA19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旭清,张建华,武晗琪,杜存浩,倪利晓[5](2019)在《水体中放线菌的抑藻效果及抑藻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蓝藻水华污染频发且治理困难的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水体中的放线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的一些生理活性指标来探究其抑藻效果和抑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具有良好的抑藻效果,且浓度越高,抑藻效果越明显。当菌液浓度为500 ml/L时,其对于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可达到68. 2%。同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叁维荧光扫描等手段推测放线菌是通过直接攻击藻细胞和分泌抑藻物质这2种途径来达到抑藻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9年11期)
杨晓芳[6](2019)在《家畜诺卡放线菌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诺卡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非接触传染、肉芽肿性、化脓性疾病,传统的抗菌药物很难治疗。诺卡放线菌是多形性的革兰氏阳性、严格需氧的兼性胞内细菌。该菌部分抗酸革兰氏染色涂片可看到杆状、球菌、球杆菌或者长形或分枝的丝状体和气生菌丝。诺卡放线菌病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奶牛乳房炎、皮下脓肿和宠物肺炎。常规的诊断是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李冬雪,江仕龙,任亚峰,段长流,王雪[7](2019)在《放线菌酮对茶叶斑病病原——Didymella segeticolavar.camelliae的抑菌活性及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idymella segeticola var.camelliae是贵州省石阡县茶树叶斑病的病原,主要为害嫩芽、嫩叶等,对茶树产量和品质构成较大影响。该病原由本研究小组分离、鉴定并命名。当前,该病害缺乏有效、安全的药剂,寻找对该病害安全、有效的生物农药,研究其作用机制、田间应用技术,对该病害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放线菌酮对D.segeticola var.camelliae菌株GZSQ-4的抑菌活性,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药剂作用后菌丝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0.5~2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放线菌酮对GZSQ-4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例如,0.5μg/mL、5μg/mL、25μg/mL、50μg/mL,其抑菌活性分别为4.9%、19.4%、38.6%、42.2%。当剂量从50μg/mL开始加大时,其抑菌活性不再增加,显示出菌株GZSQ-4对放线菌酮的剂量饱和效应。在受试的最高剂量200μg/mL条件下,发现其对菌株GZSQ-4的抑菌活性<50.0%。菌株GZSQ-4在放线菌酮10μg/mL和100μg/mL剂量下作用1h、3h和24h,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剂量加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菌丝末端膨大明显,菌丝内颗粒物增多,菌丝分隔变短,隔膜增多。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放线菌酮在100μg/mL剂量下对菌株GZSQ-4的影响,发现菌丝畸形明显,表面不光滑。本研究将进一步评价放线菌酮对菌株GZSQ-4孢子萌发、孢子杀灭等活性,并研究其作用靶标和分子机制,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有益的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刘晗,陆美玲,陈依军[8](2019)在《放线菌来源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中P450酶的功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中大多数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菌为放线菌。放线菌中普遍存在多种编码次级代谢产物的相关基因簇,其中包含大量P450蛋白家族的编码基因。此类蛋白参与次级代谢产物成熟过程中的修饰,包括氧化催化、重排等不同过程,是导致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及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适应生产及其他生物应用的需求,对P450蛋白功能等方面所进行的优化改造也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从P450酶的基本作用机制、修饰功能、改造策略等3方面,简要概述了目前针对放线菌来源的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中P450酶的研究,为后续通过研究P450蛋白认识新化合物合成机制,并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男南[9](2019)在《水牛感染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义县张某饲养的一头母水牛为例,介绍了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姚锦爱,黄鹏,陈峰,黄敏敏,余德亿[10](2019)在《建兰炭疽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获得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放线菌,以野生山地兰花表层土壤为分离样本,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25株放线菌,初筛出6株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SVFJ-07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3.64%。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认菌株SVFJ-07为酒红链霉菌。该菌对多种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建兰炭疽病的室内防效为70.06%,田间防效66.27%~68.54%。可见,酒红链霉菌SVFJ-07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生防应用前景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放线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肉牛放线菌病是由于感染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家畜中牛、猪、羊等都能够感染,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牛,在其换牙以及口腔黏膜或者皮肤出现损伤后最易感染发病,病菌通常是侵害舌部、上下颌、头部以及颈部等。该病特征为面颈部及胸腹部先出现病变,之后蔓延至周围组织,且排出的脓液中存在硫磺样颗粒。由于发病初期较难被发现,而后期已经影响采食,导致食欲减退以及缺乏营养,造成较大损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线菌论文参考文献
[1].薛长艳,李建宋,郝之奎,奚逢源.一株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分离鉴定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
[2].王军宏.肉牛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9
[3].王田田,马沁沁,苗玉志,周霞.块菌菌根土壤产酸性几丁质酶放线菌StreptomycesomiyaensisSCPW03的筛选及其几丁质酶酶学性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4].闵长莉,汪学军,闵运江,张珍林.臭椿内生放线菌分离与抑菌活性检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5].陈旭清,张建华,武晗琪,杜存浩,倪利晓.水体中放线菌的抑藻效果及抑藻机理[J].江苏水利.2019
[6].杨晓芳.家畜诺卡放线菌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7].李冬雪,江仕龙,任亚峰,段长流,王雪.放线菌酮对茶叶斑病病原——Didymellasegeticolavar.camelliae的抑菌活性及形态学研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刘晗,陆美玲,陈依军.放线菌来源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中P450酶的功能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9
[9].王男南.水牛感染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湖北畜牧兽医.2019
[10].姚锦爱,黄鹏,陈峰,黄敏敏,余德亿.建兰炭疽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