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君[1]2015年在《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高校教学评价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高校管理、促进高校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自身追求教学改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校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然而,目前也存在诸多的困境,“教”评得太多,而“学”评得太少,难以反映高校教学与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如何克服高校教学评价附着表面的弊端,使评价深入高校教学与学习,引导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是本研究的中心议题。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主要内涵包括叁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高校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和归宿。高校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和教师的教学发展与学生的学习发展,而后者是根本目的和归宿。第二,学生学习结果是高校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教学评价要从资源与条件为中心转向学习结果为中心,从教师的行为特征为中心转向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收获为中心。第叁,教学评价应该力求全面,因此,是否创造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院校环境、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等,都要以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与促进为准则。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大学教学范式、有效教学和院校影响力等相关理论为立论基础。它主张教学理念从提供教授走向生产学习,评价目的从强化管理走向促进发展,评价与教学的关系从相互分离走向相互融合,评价标准从重“教”走向重“学”。由于评价对象的不同,高校教学评价的内容及复杂程度各有不同。案例中的院校、课程、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的特点:以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结果通常可分为学校、专业、课程等若干层面,学生学习结果的设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框架。这个框架的基本观点是:教学评价必须强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围绕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促进学习的环境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并尝试对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构想。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秉持综合性评价理念,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和信息源,以获取更为全面的教学信息。这些信息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自我评价。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程考试、大规模学习评价工具、学生档案袋、评定量表、学生调查问卷、课堂评价工具、座谈、课堂观察、教学资料评价、教师档案袋、自我评价清单等。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除了在评价价值取向、内容、方法上要实现转变、不断完善外,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四个方面的机制予以保证。其中,构建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元评价机制,是确保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冯玉芳[2]2004年在《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尤其近些年来,美国高校正在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已成为一所高质量学校的标志。在美国,教师教学评价在教师聘用、职务晋升以及终身职位评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评价在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系主任评价。本文分别介绍了这几种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及工具,分析研究了每种评价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本文从评价标准、评价材料的收集、汇总和使用几个方面对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在分析了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加强和完善学生评价教学的制度,在使用学生评价时,注意多种方法并用;要注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连续性,增加并完善毕业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在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使教学评价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增加教学评价结果的公开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使教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状态;评价时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
万姝[3]2016年在《公开评价改变高校教学:美国“评师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国“评师网”是一个以网络为依托、公开化的高校教学评价平台。该网站由美国软件工程师约翰·司普斯因斯基创立,网站设立的目的在于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参考意见、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评价反馈以及为高校强化教学地位提供可能。在美国“评师网”运行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化”的教学评价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思路,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等评价理念,引领了公开评价高校教学的新方向。美国“评师网”通过“五分制”和“选项制”的细化评价指标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构建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平台、“教学趣味排行榜”评价平台以及高校分类教学评价平台等多样化的校际教学评比平台,以此实现高校之间的教学质量评比。同时,美国“评师网”还不断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并创新教学评价栏目,设置了“分数/等级评价”、“标签评价”、“热辣指数评价”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同时增设“教师大反击”栏目进行教学评价反馈,通过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结果呈现吸引学生等评价者积极参与教学评价,以此推进公开评价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美国“评师网”的出现对高校教学评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网站为教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以此提高教学排名、扩大教学声誉的影响力;同时,该网站还拓宽了学生了解高校教学信息的渠道,赋予了学生民主参与教学评价的权利,为实现高校师生教学信息双向反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评教积极性提供了可能;此外,这一网站的出现也促使社会更加关注高校教学,有效发挥了社会的舆论监督力量;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评师网”构建了多样化的高校校际教学质量评比平台,通过”量化排名“的方式展示了高校的教学实力,强化了教学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但是,美国“评师网”的出现也在高校教学质量是否具有可比性、公开评价教学是否会损害教师形象以及学生评价高校教学质量是否可信等方面引发了诸多争议。因而,我国在引进这一方式并进行高校教学评价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公开评价高校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定位。这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改革过程中,树立公开评价高校教学的理念并构建教学评价信息公开平台;同时,不断完善多元教学评价与监督机制,以丰富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再者,利用公开、合理的教学评价结果改进高校教学计划和授课安排,最终构建科学、有效、多元化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教学在高校发展和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杨俊英[4]2007年在《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绩效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本身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工作,并且当前高校教师水平评价中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十年来,随着绩效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实践领域不断扩大,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想,为许多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研究意将绩效技术应用于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发现、分析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与访谈调查法,结合ISPI绩效技术工作模型(2004)与Schaffer and Douglas (2004)开发的目标导向绩效分析工作框架及绩效技术的基本特征,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内容,评价实施过程与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叁个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某高校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对实例分析的过程与结果的扩展,总结出了适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绩效分析流程图,原因剖析示意图及干预措施选择表。最终,得出普遍适用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绩效技术工作模型。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论述了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第二部分:绩效技术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理论概述。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定义、特点及主要内容,绩效技术的概念、特征、主要内容及其工作框架进行详细论述,从二者的定义、特点、内容及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现状,阐述了绩效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叁部分:对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绩效分析。结合实例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绩效分析数据的收集,现状的分析,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期望目标,确定绩效差距及绩效问题,分析问题并剖析原因,论述了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绩效分析的全过程。经过对实例分析过程及结果的拓展,归纳出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问题可能原因分析表,原因剖析示意图与绩效分析流程图。第四部分:针对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问题的干预措施设计。针对实例中的绩效差距与绩效问题确定问题紧急程度与解决问题顺序,提出采取干预措施的建议,力求用最低的成本,有效地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并经过整理与拓展,总结出普遍适用的干预措施选择表,以供其它高校参考。第五部分:总结及对绩效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评价的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依据绩效分析与干预措施设计过程总结出适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绩效技术工作模型。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及需继续研究的内容。总之,该研究从绩效技术应用于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实践的全过程到理论拓展,既为绩效技术应用于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具体实施方法,又为各类、各级学校提供了制定及完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体系的启示。
任艳红[5]2011年在《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社会变迁浪潮中,高等学校的政治、经济功能被无限放大或扭曲,本体职能越来越淡漠,大众文化的扩张和精英文化的衰微,导致了高校外在社会功能的不断拓展和内在教育品性的日渐衰减,大学越来越热衷于外在需求的满足而忽视内在品质的塑造。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引发政府、公众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担忧。政府与公众对大学的问责,使得高校教学质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评价作为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具有导向性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发展走向。高校教学评价是对大学相关教学活动的一种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发展,对教学活动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会对教育活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效应。高校是探究高深学问,肩负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术性组织,其教学活动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复杂性等显着特点。受政治逻辑与教育内在逻辑的双重重压,高校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在“国家与教育”中艰难的抉择。实践中的活动参与者面临着价值的混乱,诸多矛盾冲突不断显现。由于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渗透,事实上,教学评价更多体现的是作为高等教育的管理手段,而非一种教育行为,教育的本真价值遭到遮蔽。使得教学评价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制度是保障事物有序进行的前提,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体系是制约教学评价的关键因素。以往基于教学评价的研究,多以经验的、事实的或技术的总结或描述为主,缺少理性反思和系统的研究,制度层面的整体关照不够,致使实践层面的教学评价行为偏离制度原本。本文以实践问题为切入点,以开阔的视阈,通过对教学评价发展逻辑的梳理、教学评价理论的透视与辨析,寻求高校教学评价现象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进行反思与重构的目的在于:改善教学评价活动,提升教学评价的质量与效果,最大程度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功能,促进教学评价理论体系的完善,指导教学评价实践的优化,实现大学教师教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教学评价涉及因素多,复杂程度高。并非单一的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基本的办学条件评估和教学评估以及相关的管理的综合评估,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发展和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发挥着宏观管理适时监控和微观引导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首先深入分析了高校教学评价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及已有研究现状,寻求本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遵循教学评价发展的不同路径进行比照,以典型的事件还原教学评价制度的原貌,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找寻发展的共性规律,通过中西方发展线索的差异比较,梳理发展的继承性,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为制度的创新提供实践参照,对教学评价发展的未来趋势做出展望。其次,探寻高校教学评价的合理性根源,从评价理论发展哲学根基、原动力着手,对教学评价存在的必然性进行阐释。在“国家与教育”的视野下,从价值的视角对教学评价制度实践进行整体关照,揭示教学评价应遵循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学意义。通过价值分析,探寻高校教学评价的价值合理取向,达到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促进教育中人的发展。认识评价与发展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探寻实然状态的教学评价复杂、独特的性格,描绘与展望其应然追求,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关涉评价的主体与客体之问的关系,寻求实现高校教学评价有效实施的规律与路径,有效规避评价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偏差。对现行教学评价制度运行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相关分析与调查方法,以应然诉求为参照,对教学与科研制度运行实然结果进行分析。高校教学评价的实然与应然状态相差甚远,以国家层面的教学评价结果为数据源,对教学评价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价值评价为手段,对教学评价的核心价值进行了认同。进一步佐证合理价值取向的可行性;批判地借鉴国外教学评价理论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和现实路径,以期为教学评价制度的发展和科学化提出建议,为制度的变革与教学品质的改善提供参照。最后,对全文的逻辑论证思路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本文的核心观点和基本逻辑,以问题为突破点;基于有效教学、教学学术、教师教学专业可持续发展“叁维一体”,提出了保证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健康实施的重构设想。以教师高效教学与学生有效学习为标准,依照学术活动的要求对现行指标进行调整和修订。在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下,满足各方利益诉求,促进教育活动主体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对今后的研究领域进行了一定的展望,对于复杂的评价活动如何设计显性、隐形指标更好的反映教学活动,处理好评价与发展、教学与科研各因素之问矛盾冲突。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重视教师教学专业发展。
张松[6]2017年在《我国大学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教师职业起源于教学,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在洪堡对大学制度的改革以来,在逐渐成熟的威斯康星模式的影响下,市场以及社会需求对大学的影响日益加重。这一现象导致大学的科研功能逐渐凌驾于教学功能之上,教学在高校的地位岌岌可危。为了应对这一问题,1990年,美国前教育部部长博耶发表了《学术的反思》(Scholarship Reconsidered)—文并首次提出"教学学术"这一概念。"教学学术"的提出对转变大学教学观、提升大学教学地位有着重要意义。教学学术地位的确立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这对于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耶提出的"教学学术"理论,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改革工作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教学学术理论指导下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评价观念、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同时构建基于教学学术理论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学在大学中的地位得到重视和提升,只注重科研而忽视教学的现象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也能够对重新认识教学工作性质、确立教师教学地位、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当前教师评价机制做出贡献。所以,本文将立足于教学学术理论,构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总体来说,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对选题背景、选题意义进行论述,同时包括文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概念和理论、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从理论基础和外在表现两个方面为对教学学术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教学学术理论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能力要求等方面分析了教师教学学术特征。第叁部分主要从评价观念、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从学校层面、管理者层面、评价主体层面进行了构建教学学术理论指导下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第五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重点探讨了教学学术理论指导下的教师教学评价的特征、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构建的功能、构建原则以及评价主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教学研究、教学能力、职业操守和教学反思四个维度为基础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教学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设计。最后,阐述了基于教学学术理论的我国高校本科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保障。
李楠[7]2012年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已经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发现人才、获取人才、评价人才以及合理使用人才,是当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内容。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主要工作。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如果教学的基础地位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所以,教学绩效评价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中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而且,教学绩效由于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相对复杂抽象,考核起来比较困难。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为各高校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一方面是将各学科与教学绩效评价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力求丰富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此同时,还对国外理论进行了本土化,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新理论。另一方面是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备、且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新模式,为我国高校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提供依据和借鉴。重点回答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应该由谁来评,为什么由他们来评,他们评价的结果是否可靠以及评价的效果如何等问题。本研究在大量收集、阅读国内外相关书籍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评价目的(为什么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由谁来进行评价)、评价方法(怎么进行评价)、评价指标(评价什么内容)、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是否可靠)的分析思路,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评价,得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这一论题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四个方面,即:1、评价目的需进一步明确;2、评价模式需进一步合理化;3、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需进一步论证;4、评价的效果需要评估。针对以上四个关于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研究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展开文章主体部分的研究。第一,针对教学评价目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历史发展及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并进一步从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的视角出发,明确两种评价目的孰轻孰重的问题。第二,针对教学评价模式。主要关注叁个问题:(1)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应该由谁来进行评价,即评价主体是谁;(2)各评价主体应该评价教师教学的哪些方面,即评价内容是什么;(3)各评价主体在评价中应占的合理比重。这叁个问题存在递进关系,以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选择为主要分析内容,并设计基于奖惩性评价目的的评价模式,包括定量分析的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并根据评价内容判断它们在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比重。第叁,针对教学评价结果。主要针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论证,开展实证调查。对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10所高校的1200个学生样本进行调查,通过对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的讨论,分析学生评教是否受到与课堂教学质量无关的因素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判断学生评教的结果是否可靠。第四,针对教学评价的效果。对我国25个省市的84所高校的近600位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分别从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两个目的的实施状况入手,来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开展教学评价活动的效果如何。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尝试运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撑,系统地分析了发展性评价目的和奖惩性评价目的在我国的适用性,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教学评价目的的理论基础。此外,开创性地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实证调查,从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的角度出发,得出无论教师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我国高校教学评价的目的都应以发展性评价目的为主,奖惩性评价目的为辅的结论。二是构建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新模式。以360度绩效考评法为契机,不但加强了对各评价主体存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分析,而且提出了应当以评价目的作为划分依据从而选择评价主体的新观点。并基于奖惩性评价目的,构建了学生和专家两个定量评价主体共同评价教师教学绩效的新模式。此外,首次提出了将学生和专家作为一个整体评价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新观点,并通过分析两个主体的评价内容,确定了两个主体在教学评价中应占的合理比重。叁是从新的视角验证了学生评教的可靠性。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看学生评教是否受到与课堂教学质量无关的因素的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并且开创性地计算出学生评教的可靠度,从定量的角度来判断学生评教的可靠性。四是首次评估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效果。目前国内尚无人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效果做过相关的调查和分析,本研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得到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实施的现实状况,为今后高校有效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提供了有利依据。
程梦云[8]2014年在《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质量问题尤其是本科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公众关心的焦点。为了缓解高等教育规模的剧增给高等教育质量带来的威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和保障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起、维持和促进者,是教育改革最终的实施者和实践者。因此,教师在任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改革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因素是教师。经研究发现,在理论上,教师评价具有帮助任何教师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专业化教师队伍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首先,综述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和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现状。接着,梳理了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展的历史沿革,比较分析了两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展历史的特点。随后,分别介绍了MIT和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评价。从评价组织机构和人员构成、评价内容、评价周期、评价程序、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反馈等五个方面介绍两高校各自的做法,比较两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的异同,分析各自教师教学评价的特点。紧接着,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两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给我们的几点启示。这些启示主要有:提高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从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评价制度、思想和观念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同时,本文提出了做好这几方面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孙敬霞[9]2016年在《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工科教育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先后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战略。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在战略实施的末端,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动力和主体,建设一支胜任这一使命的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势在必行。而我国现行的教师培养与发展制度已不能适应教师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发展为研究对象,遵循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建立模型—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思路,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围绕如何促进我国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多以高校教师整体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少数对高校教师某一群体的具体研究,也主要针对研究型大学或一般意义上的高校教师发展,而对于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发展研究不多,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教师发展研究更少,本文选择个案高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发现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群体职业认同度高,但年轻教师职业认同度较低;教师的发展定位高,但阶段性目标不清晰;教师发展不均衡,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内容弱化;教师发展项目实施过程僵化,缺乏针对性;教师发展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从事教师发展的工作人员,开展的实质性工作不多。通过对美国、日本及德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发展深受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源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自发成立专门机构,设专职人员从事教师发展研究与实践工作:日本高校教师发展,主要依据国家力量的推进,以改善高校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主要目标,建立七个不同的促进各高校教师发展的共同据点,负责不同的高校教师发展工作:德国高校教师公务员制度体现出浓厚的“国家主义”特色,国家对高校教师发展与培养提出严格的内容、结构以及学时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和认证体系使教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我评价和完善。建立教师胜任特征模型,为教师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的职能特点,提出符合组织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优秀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提炼出优秀教师特征:通过对学生调查、以及对评选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访谈,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视角的教师胜任特征。基于此,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形成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量表,并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构建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通过以上分析,依据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结合全视角学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职业生涯管理等相关理论,以及对案例高校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从四个方面提出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策略建议:(1)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坚持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统一、师德至上的原则,分析不同群体差异,促进教师全面发展。(2)明确发展内容,确立发展目标。依据胜任特征模型,根据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特点,分析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确定不同的发展内容和目标。(3)完善发展模式,科学设计实施发展项目。提出四种适合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的模式:即示范中心辐射模式(DRM)、教师发展促进联盟模式(FDAM)、校园中心模式(CCM)、院系项目模式(DPM)。(4)加强组织保障,培养教师发展专业人员。提出建立由政府、社会组织及专业协会、学校及基层学术组织、教师发展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组织保障系统。
周景人[10]2014年在《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学评价是判断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校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培养个体知识、文化、人格、素质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部分发达城市己经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因此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逐渐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在外部评价政策的影响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需要变革,变革的过程不仅依靠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取决于学校是否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多元化的并且与时俱进的评价制度。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上世纪60年代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高校自治、学术自由的环境下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相比美国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我国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制度亟待改进。本文通过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以及上海师范大学两所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比较进行客观分析、求同存异,结合国情,有助于为我国的高校教师发展理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文章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两所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做法,并加以总结,随后对两校的评价系统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几点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启示。我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评价观、调整学校内部评价,管理的结构、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完善教师教学评价的制度。
参考文献:
[1]. 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研究[D]. 俞佳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 冯玉芳. 河北师范大学. 2004
[3]. 公开评价改变高校教学:美国“评师网”研究[D]. 万姝. 江苏大学. 2016
[4]. 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研究[D]. 杨俊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5]. 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 任艳红.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6]. 我国大学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 张松. 南京理工大学. 2017
[7].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 李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8]. 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比较研究[D]. 程梦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9]. 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研究[D]. 孙敬霞. 华中科技大学. 2016
[10]. 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D]. 周景人.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标签:高等教育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大学论文; 评师网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教育目的论文; 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