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权力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危机,晚清民族危机,知识权力化
知识权力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睿[1](2016)在《探析晚清民族危机与知识权力化的瓦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政治体系,在任何时代都会受到公共危机的考验。一个政权只有在治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危机,才能维护其统治地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治理公共危机的体制——知识权力化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然而,这样一套卓有成效的体系在晚清时期却由于民族危机的产生而分崩离析,并促使了封建政权的灭亡,这背后必然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本文中,笔者将对晚清时期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机制——知识权力化体系进行分析,并针对晚清民族危机造成知识权力化体系瓦解的原因提出个人见解。(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19期)
隋少杰[2](2011)在《书籍传播与知识权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书籍"是现代社会知识传播与增殖的基本手段。正是由于这个人类文化重要媒介载体的不断发展,才促使"阅读公众"这一新的社会范畴形成,并在舆论公共领域的基础之上造就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以书籍为核心的印刷媒介所倡导的"读写文化"促进了个人主体性与理性形而上学观念的进一步生成,对以"现代性"为特征的新型国家权力与社会建制的生成发挥了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王邦佐[3](2009)在《《晚清绅士与公共危机治理——以知识权力化机制为路径》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政治体系只有面对时代的公共危机,并在治理危机中赢得社会的认同,才能巩固其合法性,延续其执政地位。然而,整合危机和认同危机恰恰被认为是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社会发展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如何提升后发型国家的政治整合能力和应对社会危机的能力是发展政治学研究(本文来源于《政治学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米丽娟[4](2007)在《知识权力化与传媒大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个知识权力化和传媒大众化并行的时代。知识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成了一种控制力,决定着传媒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媒介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话语霸权。而大众化这一特征犹如一个被管束的女子,在传媒内容(即知识)居高临下的视角下一直进行着顽强的抗争。知识权力化与传媒大众化这一对传媒文化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内部矛盾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股强大而持续的推动力。(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郭剑鸣[5](2006)在《晚清绅士与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识权力化整合模式为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整合是政治发展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整合危机和认同危机被认为是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提升后发型国家的政治整合力是发展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种政治形态的整合力首先取决于该政治形态的性质,但政治性质的变迁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政治整合力的提升,还必须建构一个能最大限度地聚集政治资源的政治整合模式。而政治性质的变迁最终会体现到政治合法性模式的转型和国家与社会关系形态的变迁上来,他们是政治整合模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研究政治整合问题需要从该政治形态所建基的政治合法性模式和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入手。这是本文的基本理论预设。 探索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转型中的政治整合模式理论,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为此,本文选取具有鲜明危机性和转型性特征的晚清政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绅士在晚清应对不同性质的政治危机谋求政治整合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分析其资源基础、角色变化和背后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变迁,系统地归纳出中国传统政治整合的独特模式…知识权力化,并进一步析出中国传统政治的政治合法性模式—解释性政治合法性,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模式—基于绅士为中介的官绅民关系。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传统的知识权力化政治整合模式同解释性政治合法性模式以及基于绅士为中介的官绅民关系模式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本文的逻辑理路。 知识权力化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它是自隋唐确立科举制度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政治整合模式。知识权力化政治整合模式是一个集核心理念(道统)、核心知识(儒学经典)、核心制度(科举制)和核心群体(绅士)于一体的系统。它在中国传统政治整合中发挥作用是基于这样的机理运行的:其一,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模式是解释性的合法性;其二,传统中国朝廷与社会的关系是以士人群体为中介的基础上展开的;其叁,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可能支撑庞大的官僚管理机构,严重制约着朝廷的整合力和管理力;其四,由于土地兼并盛行,皇权一直受到地方豪族的威胁。也就是说,不论是从建构合法性来源、应对分散化的管理,还是从化解地方威胁,或者将朝廷的影响力向基层社会渗透,朝廷都需要帮手。这个帮手既要有理论解说力、社会教化力、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还要有抗衡大土地所有者的能力。在传统中国的诸阶层中,士人自然是充当这个帮手的最佳群体。因为他们是道统、礼制和知识的产儿,有胜任上述责任的素质,其地位因不源于财富而具有不定性,不构成对皇权的威胁。因此,根据掌握经典知识而制度化地向社会配置公共权力,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朝廷整合社会的选择。受路径依赖的支配,知识权力化模式具有明显的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特性,晚清政治整合的主导模式依然是知识权力化的。不过,晚清社会的变迁已严重地破坏了知识权力化模式的政治生态。这主要表现为,内忧外患耗损了朝廷的整合资源,动摇了传统知识的权威,引发了传统政治知识的危机,最终瓦解了解释性政治合法性的根基,并推动它向有效性政治合法性模式转型;同时,以传统知识为支撑的绅士的权威受到新兴阶层和传教士的挑战,士人不能一如既往地承担朝廷与社会的中介。尤其是,知识权力化模式有其自身致命的弱点和特定的适应空间。那就是将权力与知识捆绑起来,极大地限制了配以权力的知识的范围,扼杀了知识阶层的创新力,这在相对封闭的政治生态里或许可以延续,但晚清已成中西方政治竞争之势。知识危机和政治主体与知识阶层创新力的枯竭预示着晚清沿用知识权力化政治整合模式的风险和失败。本文在研究思路上,跳出了传统的财富一权力决定论,通过历史分析,确证了中国传统政治生活中经典知识与权力的密切互动关系,推进了知识政治学的研究深度。这一进路在马克斯·韦伯、巴林顿·摩尔、舍勒、卡尔·A·魏特夫等人着述中影约可见。正如韦伯说,那种从经济权力析出政治权力的办法过于夸张,进而混淆了“经济的”、“由经济决定的”以及“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因素。从知识的视角来解读政治、权力,将有助于政治学范式的转型。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着眼于从历史中发现政治问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揣摩政治的理性,但不是历史学的论文。所以在研究线路上的安排不是“历史---历史”,也不是“政治---政治”,而是“政治---历史---政治”。也就是,先做政治学理论上的假设,接着从历史事实中对所假定的理论进行分析和验证;最后在对理论与经验的综合中抽象出具有一般意义的权力配置理论和政治整合模式。既然不是历史学的论文,也就不把注意力放在新史料的挖掘和考证上,而是侧重于用政治学理论对已有史料的梳理。力求实现思辨与验证的统一。本文的核心观点是:政治整合模式必须以政治合法性模式和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为基础,政治合法性模式和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转型对政治整合模式的建构和选择具有支配作用。这是转型国家政治整合进程中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正如历史揭示的那样,知识权力化政治整合模式是与解释性政治合法性,以及以士人为中介的朝廷与社会关系模式相匹配的。在这一特定的政治生态里,知识权力化整合模式有效地动员了朝野的各种资源,较为成功地应对了一个个传统危机。但当封闭的政治环境打破后,异质危机凸现,原来的政治合法性模式、朝廷与社会关系模式都面临转型的压力,知识权力化政治整合模式也走到了尽头。(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6-03-08)
知识权力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书籍"是现代社会知识传播与增殖的基本手段。正是由于这个人类文化重要媒介载体的不断发展,才促使"阅读公众"这一新的社会范畴形成,并在舆论公共领域的基础之上造就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以书籍为核心的印刷媒介所倡导的"读写文化"促进了个人主体性与理性形而上学观念的进一步生成,对以"现代性"为特征的新型国家权力与社会建制的生成发挥了重大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权力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睿.探析晚清民族危机与知识权力化的瓦解[J].科技视界.2016
[2].隋少杰.书籍传播与知识权力化[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王邦佐.《晚清绅士与公共危机治理——以知识权力化机制为路径》评介[J].政治学研究.2009
[4].米丽娟.知识权力化与传媒大众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5].郭剑鸣.晚清绅士与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识权力化整合模式为路径[D].复旦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