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性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手性,毛细管,印迹,乳酸,色谱,分子,甲基。
手性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越,孙文宇,吕华伟,颜继忠,童胜强[1](2019)在《非水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非水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进展作了综述。通过总结有机溶剂、背景电解质以及手性选择剂的选择等探讨了它们对非水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影响,并指出其在手性药物分离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针对这一相对较新的领域,特别对有机溶剂的选择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以及今后发展的展望也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引用文献61篇)。(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10期)
韩小茜,侯玲梅,徐茴,王农,李文玲[2](2019)在《壳聚糖-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的手性分离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新型涂敷型壳聚糖-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CSP),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下,CCPS对13个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分离能力;为考察壳聚糖的羟基或氨基上的取代基对CCSP手性分离能力的影响,制备了涂敷型壳聚糖-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PCSP)和壳聚糖-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4-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LCSP).实验结果表明:CCSP对13个手性化合物都具有手性识别能力,其中8个手性化合物获得了基线或近基线分离,PCSP和LCSP的手性识别能力不如CCSP的,只分离了13个手性化合物中的9个,说明壳聚糖上取代基的不同会影响CCSP的手性分离能力.此外,流动相中醇的含量、醇的结构、样品的结构都会影响CCSP的手性分离能力.(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红,陈素娥,赵龙山[3](2019)在《分子印迹技术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在高度交联且具有一定刚性的聚合物母体中引入待分离分子特异性结合位点的新型分离技术。这种聚合物对特定的化合物具有高度选择性与亲和力,因此,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尤其是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发展极为迅速。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又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不同制备方法的特点,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分子印迹技术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对分子印迹技术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10期)
毕婉莹,朴鹤翔,刘博,李庚,沈军[4](2019)在《混杂型多聚糖类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手性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一锅法"合成直链淀粉-叁(苯基氨基甲酸酯)(A1)、纤维素-叁(苯基氨基甲酸酯)(C1)和纤维素-叁(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2)衍生物。用1H-NMR对衍生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确定其结构规整,取代完全。分别将所合成直链淀粉衍生物与纤维素衍生物以两种不同混合方式涂覆到大孔硅胶上制备混杂型手性固定相,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评价其对10种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分离性能。与传统单一型手性固定相相比,所制备的混杂型手性固定相对于一些对映体表现出更优异的分离效能。(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范琼[5](2019)在《中国科大 制备手性分离膜抓住“六耳猕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范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波课题组利用二维层状材料开发出一种手性分离膜,可以“抓住”左旋手性分子,“放过”右旋手性分子,分离效率高达89%,这一成果有望产业化。该论文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西游记》中,六耳猕猴和孙悟空站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6-28)
江锋,赵振宇,聂叶,李清亮,刘松[6](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的L-乳酸和D-乳酸的手性分离和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高效液相法和手性分离柱对白酒中的L-乳酸和D-乳酸进行分离和测定。白酒用超纯水稀释后,经0.22μm滤膜过滤后用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系统检测,检测波长为254 nm。检测色谱柱为手性柱Chirex 3126 (D)-penicillami(4.6 mm i.d×250 mm L, 5μm),流动相为0.002 mol/L CuSO_4溶液(溶剂为5%的异丙醇溶液)。L-乳酸和D-乳酸的标准曲线在0.020~0.800 g/L范围线性良好,两者的线性相关系数都为0.999。白酒中L-乳酸和D-乳酸的回收率分别是98.47%~100.75%和100.10%~107.88%。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白酒中L-乳酸和D-乳酸的测定。(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张颖怡,李良,马安德,周政政[7](2019)在《甲基苯丙胺对映异构体手性分离方法及其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MP)是一种苯丙胺类化学物质,其结构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因此存在1对对映异构体,即S-(+)-甲基苯丙胺和R-(-)-甲基苯丙胺。R型和S型甲基苯丙胺物理化学性质相近,但药理、毒理作用差异巨大。S-(+)-MAMP是目前成瘾性毒品"冰毒"的主要成分,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与公共安全,其分离分析及毒性作用机制探讨均是目前的热点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甲基苯丙胺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分析方法及其毒性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法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许志刚,王丽,刘育坚,刘宏程,司晓喜[8](2019)在《液相色谱柱串联技术高效分离酒样中的手性芳香氨基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C18柱串联CR-I(+)手性冠醚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用于同时拆分叁种芳香氨基酸对映体.研究了流动相比例、流速、柱温以及色谱柱的串联次序对叁种芳香氨基酸对映体拆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流动相为pH 2.0的高氯酸溶液-乙腈(85∶15,体积比),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21℃,串联顺序为手性冠醚柱在前、C18柱在后时叁种芳香氨基酸对映体分离效果最优.在最优色谱条件下,分离并测定了米酒和啤酒样品中的叁类芳香氨基酸对映体.(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德华[9](2019)在《单壁碳纳米管手性结构的高分辨宏量分离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SWCNTs)概念上讲是由石墨烯卷曲形成的一维管状分子材料,不仅具有石墨烯优异的力学性能、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而且具有结构可调的光电性质和良好的栅控特性,在光电器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方面具备广阔前景。然而碳纳米管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将导致性质的巨大不同。例如,碳纳米管结构的不同,可以是金属性的,也可以是半导体性的;而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的能隙与其直径近似成反比例关系。不同性质的碳纳米管,应用领域不同。目前生长制备技术制备的碳纳米管通常为包含各种手性和结构的混合物,由于性质的不可预测性,难以被直接应用,特别是在光电领域。近年来,发展了各种后处理分离技术,实现了金属性和半导体性碳纳米管、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甚至单一手性碳纳米管镜像体的分离。在各种分离技术中,凝胶色谱法具有简单、高效、低成本、易于自动化分离的特点,已发展成为主要的碳纳米管的分离技术。然而在小手性角碳纳米管(手性角<20°),大直径碳纳米管(>1.2 nm)的分离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受制于分离效率和对高品质碳纳米管原材料的需求,分离制备的单一手性碳纳米管仍然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本文针对以上分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和发展多种凝胶色谱分离技术,实现了小手性角碳纳米管(手性角<20°)和大直径半导体碳纳米管(>1.2 nm)的宏量分离,发展了高浓度单分散碳纳米管溶液的分散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碳纳米管手性结构的分离效率和产量,具体如下:(1)针对小手性角(手性角<20°)单壁碳纳米管分离困难的问题,首次利用温度和复合表面活性剂协同调控碳纳米管与凝胶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下葡聚糖凝胶对碳纳米管手性角的选择性。从而在直径和手性角两方面同时增加不同结构碳纳米管与凝胶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增强凝胶媒介对碳纳米管手性结构的识别能力。因此,我们先后通过碳纳米管直径和手性角的选择分离,实现了15种高纯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甚至镜像体的宏量分离制备,其中有11种传统方法难以分离的小手性角单壁碳纳米管甚至锯齿形碳纳米管,10种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结构纯度高于90%,只有一种碳纳米管手性结构纯度低于80%。(2)随着碳纳米管直径的增加,相似直径的碳纳米管种类增多,而且大管径碳纳米管易于氧化,表面容易吸附较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与凝胶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阻碍了碳纳米管结构分离。针对此问题,我们设计和发展了NaOH辅助凝胶色谱技术,在该方法中,通过引入NaOH抑制大管径碳纳米管氧化,促进其还原,从而精细调控它们与凝胶媒介之间作用力,扩大不同直径碳纳米管与凝胶之间的作用力差异。据此,通过两步分离,同时实现了大直径碳纳米管(1.2-1.7 nm)的金属/半导体分离,半导体碳纳米管直径分离甚至手性结构的宏量分离。(3)针对碳纳米管分离效率低,我们发展了高浓度单分散碳纳米管溶液的分散技术,通过提高碳纳米管分散液的浓度,将碳纳米管的分离效率提高了至少300%,极大地提高了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分离效率和产量。更重要的是将该方法应用于无结构选择性的碳纳米管原材料,首次成功从中分离出了直径1 nm以下的10种高纯单一手性单壁碳纳米管,以及直径大于1.1 nm的半导体碳纳米管的直径分离。分离产率更是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利用无结构选择性分布的碳纳米管作原材料,不仅降低了碳纳米管的分离成本,而且我们从中可以分离任何我们希望分离的碳纳米管,为高纯半导体碳纳米管的产业化分离制备奠定了基础,将有效的促进碳纳米管实际应用。总的来说,针对凝胶色谱法分离碳纳米管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系统地设计了不同的研究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凝胶色谱法对碳纳米管结构的分辨能力和分离效率,实现了小手性角碳纳米管和大直径碳纳米管的宏量分离制备。通过发展高浓度单分散碳纳米管溶液的分散技术,更进一步提高了碳纳米管结构的分离效率和分离产量。这些成果的取得,将极大地推动凝胶色谱法分离高纯半导体碳纳米管、甚至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产业化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田春容[10](2019)在《多孔有机笼及金属有机笼用于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有机笼材料(porous organic cages,POCs)和金属有机笼材料(metal organic cages,MOCs)在近几年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它们都是新型的多孔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该材料与传统的多孔材料(如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相比,它在普通的有机溶剂中可溶,很适合用作毛细管色谱固定相,而将这类材料用作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还在起步阶段。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简单介绍了手性及手性分离的意义和方法,毛细管电色谱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以及叁种制柱技术,最后概述了多孔有机笼及金属有机笼材料。2、合成了一种POC(CC9),将它用作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并制备了毛细管开管柱,将其用于位置异构体和手性化合物的分离研究,还探讨了其缓冲液的pH值、缓冲液的浓度及分离电压对手性化合物联糠醛分离效果的影响,该POC表现出较好的手性识别能力。3、合成了一种MOC(Zn_3L_2~1),将它用作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研究,通过对3种位置异构体和4种手性化合物的分离研究,证实了该柱的手性识别能力较好。进一步探讨了其缓冲液的pH值、缓冲液的浓度及分离电压对手性化合物奥美拉唑分离效果的影响。4、合成了一种MOC(Zn_3L_2~2),将它用作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并制备了毛细管开管柱,将所制备的手性开管柱用于位置异构体硝基苯酚和4种手性化合物的分离研究,结果显示该MOC有一定的手性识别能力。5、合成了一种MOC([Fe_4L_6](ClO_4)_8·Solvent),将它用作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并制备了毛细管开管柱,将其手性开管柱用于位置异构体和手性化合物的分离研究,结果显示该手性开管柱对硝基苯酚和4种手性化合物有一定的分离效果。(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手性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备了新型涂敷型壳聚糖-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CSP),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下,CCPS对13个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分离能力;为考察壳聚糖的羟基或氨基上的取代基对CCSP手性分离能力的影响,制备了涂敷型壳聚糖-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PCSP)和壳聚糖-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4-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LCSP).实验结果表明:CCSP对13个手性化合物都具有手性识别能力,其中8个手性化合物获得了基线或近基线分离,PCSP和LCSP的手性识别能力不如CCSP的,只分离了13个手性化合物中的9个,说明壳聚糖上取代基的不同会影响CCSP的手性分离能力.此外,流动相中醇的含量、醇的结构、样品的结构都会影响CCSP的手性分离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性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王超越,孙文宇,吕华伟,颜继忠,童胜强.非水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2].韩小茜,侯玲梅,徐茴,王农,李文玲.壳聚糖-4-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的手性分离应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
[3].孙红,陈素娥,赵龙山.分子印迹技术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9
[4].毕婉莹,朴鹤翔,刘博,李庚,沈军.混杂型多聚糖类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手性分离性能[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
[5].范琼.中国科大制备手性分离膜抓住“六耳猕猴”[N].中国科学报.2019
[6].江锋,赵振宇,聂叶,李清亮,刘松.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的L-乳酸和D-乳酸的手性分离和测定[J].酿酒科技.2019
[7].张颖怡,李良,马安德,周政政.甲基苯丙胺对映异构体手性分离方法及其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9
[8].许志刚,王丽,刘育坚,刘宏程,司晓喜.液相色谱柱串联技术高效分离酒样中的手性芳香氨基酸[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杨德华.单壁碳纳米管手性结构的高分辨宏量分离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
[10].田春容.多孔有机笼及金属有机笼用于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分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