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导学生进入美的熏陶中(论文文献综述)
岳淑华[1](2021)在《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跨文化交流背景下,良好的文化意识已经成为高中阶段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一些教育工作者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分析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学生英语写作。教师可从跨文化背景出发,简要分析高中英语写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结合实际总结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然后结合实际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马等成[2](202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课堂的构建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确保学生获得深度阅读体验,就需要巧妙地将审美理念融入进去,继而架构审美性的阅读课堂。在此,从这个角度入手,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课堂构架的技巧。
杨红霞[3](2021)在《高中古诗词“月”意象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月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一种独特审美意象,是审美活动中“情”“景”相生的产物。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月”意象的蕴涵十分丰富、出现的频率较高,故而选取“月”意象为切入点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审美经验是人对客观对象美的主观反映,从感知、情感、想象、理解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对“月”意象进行研究。尝试解决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不足的问题,意欲提高学生感知诗词意象、品味诗词情感、深入理解诗词的审美能力。论文主要由五个章节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月”意象感知教学。运用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联觉感知来引导学生感知古诗词内容。在视觉感知方面,教师运用诗词中的图画与词语色彩来辅助教学;在听觉感知方面,教师主要通过朗读诗词,从旋律、速度、重音等方式去促进教学;在联觉感知方面,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月”意象感知教学,让学生达到对古诗词内容的初步感知。第二章阐述“月”意象情感教学。通过对古诗词文本的初步感知以体会古诗词中“月”寄寓的不同情感,教师从审美情感、直觉体验与认同体验进行古诗词情感教学,深入体悟诗人情感表达的不同,品味诗词的情感美。第三章阐述“月”意象想象教学。在深入体会诗词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教师引导学生明析意象与意境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月”意象与其他意象组合的分类,通过激发想象、合理联想的方法更好地进行古诗词“月”意象赏析。第四章阐述“月”意象理解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文本注释来理解诗词。然后通过品读关键词、巧妙提问、应用修辞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在全面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月”的审美价值与获得审美教育。第五章阐述“月”意象教学实践探究。选取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春江花月夜》与《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例,进行“月”意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反思,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究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进而总结归纳出高中古诗词“月”意象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古诗词教学发展的期望。
李吉祥[4](2021)在《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剪纸美育课教学设计》文中认为21世纪核心素质的研究框架开启于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界定和选择”理论概念的基础项目,我国于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组织国内多所高校研究院着手研究,于2016年正式公布我国开始发展核心素养。这代表着我国教育部开始顺应时代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因此在国内外核心素养的大语境下,探究少儿美育的相关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本论文主要探究民间的剪纸艺术和少儿美育的融合。本研究通过对少儿剪纸课程现状,少儿美育课程及课程特色的研究,把握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剪纸美育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教学设计,且对于与教学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做了分析。本篇论文研究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的国内外教育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论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少儿美育课程的内涵,首先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点做了探究,又研究了美育课程的概念和少儿美育课程的内容特点;第三部分论述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少儿美育课程的内涵,主要是剪纸艺术概述和学科素养影响下的美育课程特色,课程特色分别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方面进行了教学策略的分析;第四部分设计了少儿剪纸美育课程教学案例,包括《简单有趣的剪纸》和《雕刻时光-蔚县剪纸》详细的课程内容设计;第五部分是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美育课程设计意义,继承剪纸文化树立了文化自信,提升了审美情趣,培养了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了高素质人才;第六部分是结论,总结了剪纸艺术和少儿美育的融合,且对于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本文在我国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语境下,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设计了俩节教学设计来将剪纸融合整合到少儿美术的教学中来,教学设计在少儿机构教学中有着参考和借鉴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地域性剪纸风格的熟悉程度,尽量联系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成卓[5](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育人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传统哲学、传统文学、史学文化、传统艺术和精神理念等内容的集中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要求,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语文课程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选篇内容极具特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典范价值。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教学情况的分析,实地调研得出当前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方面存在的困境,以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反思,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策略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第一章揭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功能与意义。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程出发阐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课程目标;从小方向出发揭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从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育人意义出发阐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育人价值。第二章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特色进行系统研究。从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系统入手,明确中学传统文化选文的物质文化教育内容,总结出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特质,为初中语文教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提供内容依据。第三章研究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得出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整理有限、教师育人方式创新不足、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有待提升的结论。第四章在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策略。从落实路径出发,立足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层面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资源进行补充,再从教师层面提出可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策略。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进行分析之后,根据实际调查提出相关育人策略。一方面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在中学的不断落实与完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与感召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去了解、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王婧[6](2021)在《初中语文自然美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冬梅[7](202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 ——以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文中认为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近年国家的相关文件中也多次强调,要将美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美育与各学科的融合。但如今学校开展美育,仍然主要依托于美术和音乐课程。各学科的美育渗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本文正是就“将美育融入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这一问题上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以其他学者对美育教学的研究成果与进展为基础,本文梳理并界定了美育和美育渗透的概念,阐明初中生物美育的教育价值以及初中生物教学渗透美育的理论依据,明确了初中生物美育教学的目标。为了充分挖掘生物学美育因素,本文梳理了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同时,将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初二年级五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做了关于《初中生物学习中美育现状调查》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当前初中生物学习中渗透美育的现状。针对调查结果,结合“教师访谈提纲”中的相关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渗透美育的原则和策略。笔者尝试设计了生物美育模式及构建了生物美育模型。同时,从人教版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生物上册模块,选取《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两节课程内容,设计了两个初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为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提供参考依据。最后选择了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初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为实践研究对象,一个作为对照班,另一个则是实验班,做了美育渗透的实践教学研究。通过对当前初中生物学习中美育现状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多数学生对生物学很感兴趣,也认同将美育纳入课堂教学是有益的,这对美育的开展是有积极作用的;(2)大多数学生对生物学教科书中的审美内容没有充分认识。主要关注直观的美,而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则需要进一步增强;(3)大部分学生对课外活动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这提示教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渗透美育;(4)学生比较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以及教姿教态。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仪容仪表对学生的影响,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趣味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同时,美育渗透的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学习的情感更加愉悦,课堂氛围和谐。班级学生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效率较高,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此外,实验班的学生有很多的实践机会,可以有效提升对于美的创造力。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设想是可行的,具有积极的意义。
朱芬[8](2021)在《科学家人文精神及其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造就人类社会发展与福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背离问题。面对科技发展的双重效应,科技哲学领域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溯源和追问。对科学活动主体的人文精神反思亦成为其中重要一环。以萨顿、斯诺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就深刻意识到,科学危机的本质在于陷入工具理性的陷阱,消除其社会根源的现实出路在于给科学一种“向善”的导引和约束。而这一点不可能由科学自身来完成,需要充分发挥科学家人文精神的作用和功能。研究科学家人文精神及其价值,有助于揭示科学的人文蕴含和人性意义,增强研究者对人文学科的价值认同,加深和促进包括科研人员在内的普通大众对科学“增进人类福祉”这一崇高使命的理解。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已发展成为科技大国,但国家和人民对于有家国情怀、有温度、顶天立地的科学家的需求没有变化。特别是在当下,随着科技向善、人是目的等主流价值观在各种组织的兴起,科学家人文精神研究更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与使命。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扎根理论、对比分析等质性和量化手段,以420位杰出科学家传记和127位中国当代青年科技精英的访谈为分析素材,基于科学家内部视角窥探和提炼了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作用,力图揭示科学家科学活动的丰盈影响因素,打破公众对科学家单一的刻板印象,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多元路径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简要分析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呈现和描述当前中国科学家整体的精神面貌及国内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时代背景,指出研究科学家人文精神及其价值既是一种时代需求,也有其现实必要性。其次,对与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辨析,并基于国际上代表性学术观点,将科学家人文精神界定为认识层面的人文学科素养、态度层面的科学道德良知和价值层面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第三,对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深厚的人文艺术修养、纯粹的求知和探索动机以及促进人类福祉的普世情怀。同时研究还分析了人文精神在拓宽认知边界、启迪灵性思维、净化创造心境以及唤醒道德良知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第四,在文化和时代语境的双重考量下,进一步挖掘当代中国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研究发现,当代中国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报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信实不欺的诚信态度、执着不懈的求索精神、团结合作的协同精神以及兼济天下的奉献意识;并进一步从动力推进、道德约束、境界提升和价值导引四个方面探析了其内在机制。第五,重新思考了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基于两次实证分析结果,研究从科学活动主体的人性、科学社会功能中的人性、科学文化传统中的人性三个方面论证了“科学家人文精神本质是一种人性关切”的基本观点,并深入分析了其在丰富科学家文化精神追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无用”之用。同时,基于科学家人文精神作用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以及人文与科学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差异,分析了科学家人文精神促进科技创新的有限性。并探讨了大科学时代的科学家应当如何在追求科学进步和促进人类福祉之间保持平衡和张力。最后,通过辩证分析涵养中国科学家人文精神的现实环境,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研究的创新在于通过综合实证分析和理论思辨方法,从具体微观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提炼并剖析了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价值。研究的核心结论是:科学家人文精神本质是一种人性关切,在丰盈科学家文化精神追求的同时,帮助科学家跳出旧有范式制约、辩证把握科学的本质规定,从而引导和启发科学家从负责任角度为人类活动提出睿智而中肯的建议。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深远的影响,它使科学家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这种上位思考也直接关系着科学发现与创造的能力。同时研究也指出应恰如其分地认识科学家人文精神影响的有限性。只有充分认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促进人类福祉上的相通性和一致性,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促进科技与社会的实质进步与发展。
李文婷[9](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榜样人物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榜样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榜样人物的选文,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浓烈的情感性和鲜明的指向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教材中的榜样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榜样人物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论文共有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阐明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梳理了目前关于榜样人物的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予以说明。第一章首先对“榜样人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依据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榜样人物进行了选编分析与类型概述。第二章主要分析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榜样人物的教学价值与意义。主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第三章是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的形式,发现目前在榜样人物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榜样人物的写作功能发挥不充分、榜样人物的教学方法创新点不足、榜样人物的审美内涵解读不深入、榜样人物的德育理解引导不到位,并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榜样人物教学的改进策略。第一,创新引导多样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堂内采用讨论法、模拟情景以及主题演讲的方法完善榜样人物的教学;同时拓展相关课外相关阅读,强化学生对榜样精神的理解;课外组织学生游学、展开实际行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进一步领悟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落实榜样人物的精神;第二,科学探究榜样选文文本,从语言、意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品析文本的审美因素,从文本内容与时代背景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榜样人物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三,在写作训练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中榜样的塑造手法,并且要引导学生运用榜样人物的塑造手法进行仿写、扩写、续写等写作练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杨玉琴[10](2021)在《美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有效运用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文中指出教科书插图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一种重要的美育资源。相对其他版本的教科书插图,部编版教科书插图制作风格多样,布局美观合理,类型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符合文本。回顾语文课程改革历程,着眼插图美育教学的研究现状,更多的人关注插图,但在教学中,教师忽视教科书插图的价值、缺乏理论指导和教科书插图美育教学的意识等问题使插图的美育教学发展受到阻碍。美育视角下,如何将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进行有效运用,让学生能够感知美、鉴赏美、领悟和创造美,成为当前教科书插图教学研究中需探讨的问题。基于文献研究、现状调查和理论思考,论文从美育、语文美育的内涵与特点及部编版教科书插图所蕴含的美育要素出发,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基本概况、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美育功能、目标及内容,发掘教科书插图的美育价值,探寻插图美育运用现状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在阅读的美感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插图形式美、感染传统文化,去体悟插图的内涵美,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的美感品味中去理解插图形象,体验社会美,沉浸艺术美,从而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和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两方面的实施路径。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美育教学课例进行研究,提出“探源溯流式”插图美育策略,基于学生、教材、教师的角度去践行教科书插图美育教学;“图文结合式”插图美育策略,利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锦上添花式”插图美育策略,通过现代化技术,丰富插图内涵,其价值为美育视角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有效运用提供理论指导与策略参考。
二、引导学生进入美的熏陶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导学生进入美的熏陶中(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
(一)教师忽视英语写作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
(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足够的文化积累 |
(三)学生英语表达技巧需要进一步提升 |
(四)英语写作教学中传统文化应用方式相对单一 |
(五)英语写作的教学评价不合理 |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转变思想认识,重视传统文化在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 |
(二)加强英语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
(三)加强写作技巧指导,提升学生自主表达能力 |
(四)丰富英语教学活动,提升英语写作指导效果 |
(五)优化写作教学评价,强化传统文化的应用效果 |
三、结语 |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课堂的构建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阅读中增强对美的感悟 |
二、在阅读中进入美的欣赏状态 |
三、在阅读中尝试进行美的创造 |
(3)高中古诗词“月”意象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概念界定 |
第一章 “月”意象感知教学 |
第一节 视觉感知 |
一、以画观诗 |
二、以色入诗 |
第二节 听觉感知 |
一、以声促学 |
二、以读辅教 |
第三节 联觉感知 |
第二章 “月”意象情感教学 |
第一节 审美情感 |
一、审美情感 |
二、“月”的情感表达 |
第二节 体验教学 |
一、直觉体验 |
二、认同体验 |
第三章 “月”意象想象教学 |
第一节 意象与意境 |
一、意象与意境 |
二、“月”与其他意象组合 |
第二节 想象教学 |
一、激发想象 |
二、合理联想 |
第四章 “月”意象理解教学 |
第一节 文本理解 |
一、知人论世 |
二、文本注释 |
三、辨析题材 |
第二节 思维启发 |
一、品读关键词 |
二、巧妙设问 |
三、应用修辞 |
第三节 审美教育 |
一、“月”意象的审美价值 |
二、审美教育 |
第五章 “月”意象教学设计与实践 |
第一节 高中古诗词“月”意象教学综合实践——以《春江花月夜》为例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实施 |
三、教学反思 |
第二节 高中古诗词“月”意象教学综合实践——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例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实施 |
三、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剪纸美育课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本选题的国内外实践教育研究现状 |
(一)国外学科核心素养实践与研究现状 |
(二)国内学科核心素养实践与研究现状 |
(三)国内少儿剪纸课程研究现状 |
二 研究背景以及选题意义 |
三 创新之处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少儿美育课程的内涵 |
第一节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
一.概念 |
二.特点 |
第二节 少儿美育课程内涵 |
一.美育课程概念 |
二.少儿美育课程内容及特点 |
第二章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影响下的少儿剪纸美育课特色 |
第一节 剪纸艺术概述 |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
二.剪纸的艺术特征 |
三.关于剪纸艺术的问卷研究 |
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影响下的美育剪纸课程特色 |
一.引入情景教学法,培养图像识读素养 |
二.做好案例讲解,培养审美判断素养 |
三.灵活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创意实践素养 |
四.拓展美术知识,培养文化理解素养 |
五.合理布置作业,培养美术表现素养 |
第三节 剪纸少儿美术课的课程价值 |
第三章 少儿剪纸美育课程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内涵 |
一.含义 |
二.特点 |
三.目的 |
第二节 案例一:《简单有趣的剪纸》教学设计 |
第三节 案例二:《雕刻时光-蔚县剪纸》教学设计 |
第四章 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美育剪纸课程设计意义 |
第一节 继承剪纸艺术,树立文化自信 |
第二节 提升审美情感,培养创新思维 |
第三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育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功能与意义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 |
一、涵养君子人格 |
二、提升道德修养 |
三、践行知行一体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
一、修身正己的德育功能 |
二、格物明理的智育功能 |
三、怡情养性的美育功能 |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意义 |
一、践行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
三、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取向要求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系统 |
一、传统文化选文系统 |
二、传统文化助读系统 |
三、传统文化知识系统 |
四、传统文化实践系统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内容 |
一、儒家经学与诸子百家 |
二、史学论着与古典文学 |
三、汉字文化与民俗文化 |
四、传统艺术与科技文化 |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精神特质 |
一、万物有情的生命观照 |
二、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
三、天下大同的民本思想 |
四、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 |
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
一、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问题分析 |
一、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有限 |
二、传统文化教学育人方式创新不足 |
三、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有待提升 |
第四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路径及育人策略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路径 |
一、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
二、因文明道,文道统一 |
三、披文入情,因势利导 |
第二节 初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整合建议 |
一、跨文本开发校本课程 |
二、跨学科融合课程资源 |
三、跨媒介整合课程资源 |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 |
一、核心素养为本,挖掘教材底蕴 |
二、启智明理为要,创新教学方式 |
三、整散分合为纲,联系课外活动 |
四、情感熏习为用,激发古典情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 ——以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问卷调查法 |
1.5.2 访谈法 |
1.5.3 内容分析法 |
1.5.4 案例分析法 |
1.5.5 实验研究法 |
2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美育 |
2.1.2 美育渗透 |
2.2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依据 |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审美心理学 |
2.3 初中生物美育教学的目标 |
2.3.1 初级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美的感受力 |
2.3.2 中级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生物学美的修养 |
2.3.3 高级目标——发展学生对生物学美的创造力 |
3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 |
3.1 问卷编制及实施 |
3.2 问卷调查结果与测量 |
3.3 问卷调查结论 |
4 生物学美育元素的挖掘 |
4.1 生物学美育内容分类 |
4.1.1 自然生命美 |
4.1.2 科学美 |
4.1.3 社会美 |
4.2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美育内容梳理 |
5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原则和策略 |
5.1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原则 |
5.1.1 审美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
5.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5.1.3 形象直观性原则 |
5.1.4 情感渗透性原则 |
5.1.5 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则 |
5.2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
5.2.1 切实提高教师自身审美素养 |
5.2.2 充分挖掘课内外美育因素 |
5.2.3 重视生物实验中的美 |
5.2.4 合理利用教学媒体展示美 |
5.2.5 注重导入和总结环节的美育设计 |
5.2.6 鼓励学生参加审美实践 |
5.2.7 塑造美育教学环境 |
6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
6.1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
6.2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设计案例 |
6.2.1 《鸟》教学设计案例 |
6.2.2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案例 |
6.3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及结果 |
6.3.1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思路 |
6.3.2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结果与分析 |
7 总结与反思 |
7.1 总结 |
7.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初中生物学习中美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美育内容分类汇总表 |
附录4 初中生物美育渗透教学实践前后测调查问卷 |
致谢 |
(8)科学家人文精神及其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
1.1.2 人文精神关乎科学家科学活动的价值向度 |
1.1.3 当代中国急需塑造科学人才的人文精神 |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的研究 |
1.2.2人文浸润与科学成就的相关性分析 |
1.2.3 人文精神助力科学活动的机理探索 |
1.2.4 缺乏结合科学实践的微观实证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丰富对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学理性认识 |
1.3.2 更深层次理解和推进科技与社会发展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径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径 |
1.4.3 创新之处 |
第2章 科学家人文精神的概念厘清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辨析 |
2.1.1 科学家与杰出科学家 |
2.1.2 人文与人文精神 |
2.1.3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
2.2 代表性观点 |
2.2.1 科学家的人文学养 |
2.2.2 科学家的道德良知 |
2.2.3 科学家的人类关怀 |
2.3 理论基础 |
2.3.1 马克思主义: 人论 |
2.3.2 萨顿: 科学人文主义 |
2.3.3 劳斯: 科学是一种文化 |
第3章 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实证分析 |
3.1 基于传记内容的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探索 |
3.1.1 杰出科学家的选定 |
3.1.2 以学术评传和自传为研究素材 |
3.1.3 研究范式的考量 |
3.1.4 内容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 |
3.1.5 数据处理 |
3.2 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的研究结果 |
3.2.1 深厚的人文艺术素养 |
3.2.2 纯粹的求知探索动机 |
3.2.3 增进人类福祉的宇宙情怀 |
3.3 杰出科学家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结果 |
3.3.1 拓宽认知疆域 |
3.3.2 启迪灵性思维 |
3.3.3 激发创造动能 |
3.3.4 引领价值追求 |
3.4 讨论: 人文艺术熏陶让科学家更优秀? |
第4章 当代中国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的实证分析 |
4.1 基于访谈文本的当代中国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探析 |
4.1.1 青年科技精英的选取 |
4.1.2 以Wiley人物专访为分析文本 |
4.1.3 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中国当代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内涵的研究结果 |
4.2.1 报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
4.2.2 信实不欺的诚信态度 |
4.2.3 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
4.2.4 跨界互动的协作精神 |
4.2.5 兼济天下的奉献意识 |
4.3 中国当代青年科技精英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结果 |
4.3.1 动力推进 |
4.3.2 道德约束 |
4.3.3 境界提升 |
4.3.4 价值引导 |
4.4 讨论 |
4.4.1 中国人文的“为道”与西方人文的“为学” |
4.4.2 科学家镜像评价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反差 |
第5章 科学家人文精神的审思 |
5.1 科学家人文精神本质是一种人性关切 |
5.1.1 科学活动主体的人性 |
5.1.2 科学社会职能中的人性 |
5.1.3 科学文化传统中的人性 |
5.1.4 出发点与落脚点:人 |
5.2 科学家人文精神的价值分析 |
5.2.1 让科学家“高出”自己 |
5.2.2 增进科学活动的上位思考和德性考量 |
5.2.3 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
5.2.4 推动人类持续发展和文明进步 |
5.3 科学家人文精神积极作用的有限性 |
5.3.1 科学家人文精神价值的发挥受到历史与境的影响 |
5.3.2 认识论差异决定了人文精神对科学创造作用的有限性 |
5.3.3 方法论差异决定了人文精神对科学创造作用的有限性 |
5.4 为学还是为道?当代科学家应当具备怎样的人文精神? |
5.4.1 当代科学发展的新特征——步入大科学时代 |
5.4.2 大科学时代凸显科学家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 |
5.4.3 大科学时代科学家还需要“为科学而科学”吗? |
5.4.4 追求科学卓越和促进人类福祉在大科学时代不可偏废 |
第6章 科学家人文精神培育提升的现实环境及对策建议 |
6.1 有利环境 |
6.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
6.1.2 科学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
6.2 制约因素 |
6.2.1 工具理性的蔓延张扬 |
6.2.2 重理轻文的教育格局 |
6.2.3 科技体制的内在缺陷 |
6.2.4 科学家人性形象传播不足 |
6.3 培育途径 |
6.3.1 注重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早期引导和激发 |
6.3.2 重视科学后备人才伦理道德的贯通式培育 |
6.3.3 变革教育模式中科学与人文的过度对立 |
6.3.4 塑造科学家形象时坚持以人为本 |
6.4 提升对策 |
6.4.1 鼓励科学家的人文艺术浸润 |
6.4.2 增强科学家科研的内在探索动机 |
6.4.3 重视良好学术生态的营造与建设 |
6.4.4 加大国家层面的呼吁与弘扬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9)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榜样人物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五、相关说明 |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榜样人物相关概述 |
第一节 榜样人物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榜样人物的选文统计 |
一、统计说明 |
二、统计情况 |
第三节 榜样人物的选编分析 |
一、榜样人物的性别分析 |
二、榜样人物的国别分析 |
三、榜样人物所属年代分析 |
四、榜样人物所属学年分析 |
第四节 榜样人物的类型 |
一、历代名人 |
二、革命英雄 |
三、普通人物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榜样人物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
第一节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
一、国家价值观:激发爱国情怀 |
二、社会价值观:弘扬社会美德 |
三、个人价值观:塑造理想人格 |
第二节 提高审美能力 |
一、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审美体验 |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
第三节 提高写作能力 |
一、借鉴不同榜样人物塑造的选材技巧 |
二、习得榜样人物塑造的多样表达手法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榜样人物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榜样人物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基本情况 |
三、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四、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榜样人物教学的问题分析 |
一、写作功能发挥不充分 |
二、教学方法创新点不足 |
三、审美内涵解读不深入 |
四、德育理解引导不到位 |
第三节 调查问题原因分析 |
一、教师教学思维固化影响榜样教学 |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导致教学方法单一 |
三、部分教师榜样审美探究意识不足 |
四、学生认同不够,干扰榜样教学 |
第四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榜样人物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创新引导多样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
一、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感悟榜样精神 |
二、拓展相关课外阅读,强化榜样精神 |
三、引导学生走向实践,践行榜样精神 |
第二节 科学探究榜样选文文本,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
一、品析榜样文本审美因素 |
二、多元解读榜样审美价值 |
第三节 充分挖掘榜样塑造手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
一、仿写教材榜样 |
二、扩写榜样事迹 |
三、续写榜样精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美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有效运用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的美育概述 |
第一节 美育和语文美育概述 |
一、美育的内涵与特点 |
二、语文美育的内涵与特征 |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美育要素 |
第二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概说 |
一、部编版教科书插图简况 |
二、部编版教科书插图的类型 |
三、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制作形式和风格 |
四、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分布 |
第三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的美育 |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美育功能 |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美育目标 |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美育内容 |
第二章 美育视角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运用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美育视角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运用现状 |
一、美育视角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运用现状问卷调查情况 |
二、美育视角下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教科书插图现状调查情况 |
三、美育视角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运用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美育视角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运用现状的成因分析 |
一、教师忽视教科书插图的美育价值 |
二、教师缺乏教科书插图美育教学的意识 |
三、教师缺乏有效利用教科书插图进行美育的方法 |
第三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教学的美育路径 |
第一节 阅读的美感教学中,感知插图美 |
一、欣赏插图形式美,感染传统文化 |
二、体悟插图内涵美,培养审美感知 |
第二节 阅读的美感品味中,理解插图形象 |
一、体验社会美,培养审美鉴赏力 |
二、沉浸艺术美,激发审美创造力 |
第四章 美育视角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有效运用策略 |
第一节 “探源溯流式”插图美育策略 |
一、基于学生溯美,找寻美育方向 |
二、基于教科书插图探美,挖掘美育资源 |
三、基于教师美育素养发展,提升美育能力 |
第二节 “图文结合式”插图美育策略 |
一、图文互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
二、图文并用,引导美的领悟和创造 |
三、赏图怡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
第三节 “锦上添花式”插图美育策略 |
一、运用现代技术,丰富插图数量 |
二、运用现代技术,丰富插图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四、引导学生进入美的熏陶中(论文参考文献)
- [1]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岳淑华. 学周刊, 2021(35)
-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课堂的构建策略[J]. 马等成. 新课程, 2021(47)
- [3]高中古诗词“月”意象教学研究[D]. 杨红霞.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4]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少儿剪纸美育课教学设计[D]. 李吉祥.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育人策略研究[D]. 成卓.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6]初中语文自然美育研究[D]. 王婧.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7]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 ——以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D]. 刘冬梅.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8]科学家人文精神及其价值研究[D]. 朱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9]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榜样人物教学研究[D]. 李文婷.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10]美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有效运用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D]. 杨玉琴. 青海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