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航空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刘宏石[1]2002年在《我国航空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是个历史范畴,广义地讲,发展可看作人的基本需要逐步得到满足。当今世界,资源与环境的有限性日益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 已成为各国21世纪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旋律。运输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要研究运输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运输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航空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更应是一个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它要求航空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航空业生存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航空运输的发展构成威胁,即在社会航空资源和航空需求,以及航空业的生存需要之间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航空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正是在这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的转型时期必须认真研究的话题。航空运输的一切经营决策必须符合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避免短期行为,从而走上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文探讨分析了航空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通过论述航空运输业的性质特征,从理论上分析航空运输的发展历程,传统航空运输体系的不可持续性的成因及机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并分析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状况,提出我国民航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观念下的经营策略。

姚展鹏[2]2011年在《香港回归前后重大项目规划政策比较》文中研究说明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被英国占领155年后的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在“一国两制”这个极具远见的创新政治制度下,迈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区域走进了香港规划的视野,从根本上改变了香港考虑规划策略的环境因素,导致香港需要重新思考发展如何定位、如何避免被边缘化等重要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以香港的重大项目规划政策作为切入点,探讨香港回归祖国前后在发展路上的机遇和挑战。论文的思路始于回顾香港重大项目走过最重要的一段历程,认真总结回归前后香港在重大项目规划事务上的经验。这部份首先综论重大项目和它在区域规划的角色作为理论基础,然后详细调查香港重大项目的建设历史和现状,对香港处理重大项目的规划体制和规划工作特点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论文主体部份基于项目在回归前后在量性上、质性上和时间上的可比性,挑选了新机场及香港高铁两个案例作为研究对像。经过深入比较它们的规划策略、发展条件、项目过程和建设成果等主要方面后,研究发现除了21世纪全球化带来激烈的竞争环境之外,香港所在的大珠叁角区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特别翻天覆地的变化,香港与区域的实力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情况而未能及时应对。论文对比和评析两个案例的规划政策和影响后,揭示了香港规划策略长期偏重国际性而忽略国内性的问题。论文更进一步探讨1997年后一连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包括公民参与意识日渐高涨、规划执行力下降导致香港人对规划前景深刻反思的前因后果。论文在完成案例比较后证明了祖国坚强的后盾支持和协调作用对香港的发展极为关键,它引导了香港重大项目规划政策产生了全面迈向区域融合的转向。论文的结论是香港规划环境在回归后起了根本性的变化,香港在配合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政治支持力量,而这一种力量正是推进香港继续参与全球化竞争必不可少的新条件。

刘小平[3]2013年在《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及预警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民航因其舒适快捷的特点已经成为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民航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航空公司运力不足以及天气、空中交通管制、空管安全等原因使得航班延误时常发生。航班延误不仅会影响旅客的出行,影响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甚至由于相关信息的不透明,容易造成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给航空安全带来负面影响。本论文综合运用突变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系统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多学科学术前沿的内容有机地交叉融合,对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非线性的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包括有航空公司自身、天气、空中交通管制、旅客等原因;其次论述了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突发事件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别研究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致因因素。第二部分基于突变论理论对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进行了分析。运用突变模型来预防控制旅客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通过控制外部环境因素H和内部环境因素M的变化,使其落在稳定区域以内,防止系统的状态越过潜在突变区而发生突发事件。第叁部分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进行了分析。对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演化博弈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现行民航市场补偿机制下,经过多次博弈,旅客个体决策会受到群体博弈策略的影响;在分析双方演化博弈的策略均衡基础上,从社会效益最大化出发,提出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策略;在分析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博弈的基础上,提出了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扩散模型。第四部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进行了分析。从网络密度、距离、中心性、凝聚子群等角度研究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的结构特征、关系和知识共享交流情况,并辅助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互动深度。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在旅客突发事件网络群体传播中的策略,包括构建多中心并行式网络结构、关注网络的弱联系结构和增强核心网络效应。第五部分在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非线性的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并提出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策略,包括以情感策略舒缓旅客的负面情绪,建立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等部门的应急预案联动机制,改进航班延误补偿标准的行政法规,创新航空公司和机场应对旅客突发事件的学习机制;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模型。

吕忠扬[4]2013年在《我国高速铁路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十一五”以来,为了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缓解我国运输能力紧张的矛盾,我国加快了高速铁路建设的步伐。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有1.6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世界规模最大以及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网。提升并保持高速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并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是当前理论界和铁路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高速铁路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此论文进行了高速铁路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研究。本文首先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竞争优势与竞争力相关理论等高速铁路持续性竞争优势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高速铁路竞争优势内涵、分类以及表现形式。其次在分析和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竞争优势培育的发展经验基础上,从旅客运输需求总规模的影响因素、高速铁路理论需求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高速铁路净移入需求规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高速铁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并从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角度对高速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客运分担率进行测算和研究,在对客运通道中的需求和供给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测算分担率的模型(Logit模型),设定了相关参数以及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京沪客运通道为例,将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处理,代入Logit模型中进行了具体测算。从测算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京沪高速铁路在客运通道中的分担率较大,京沪高速铁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短途运输市场上。另外,从高速铁路的交通功能优势、高速铁路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以及高速铁路正外部性优势等叁个方面建立了高速铁路可持续性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建立了高速铁路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综合评价模型。从实证评价结果来看,在800公里范围,高速铁路的竞争优势是强于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并且是可以持续的。论文最后从继续加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研究、科学有序组织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不断提高我国高速铁路管理和运营水平、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交通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5]2004年在《2020年中国交通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前言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认真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根据中国科协要求,本专题将重点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未来十几年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技术,以及相应的支撑条件和政策建议。从而支持国家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

侯明凯[6]2014年在《高铁冲击下东方航空公司竞争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从2000年开始我国进入高速铁路建设时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2013年我国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0463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高速铁路的技术优势十分明显,包括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小以及运能大等,可以有效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势头良好。和民航相比而言,高铁在中短途旅行方面有着显着优势,尤其是在点对点运输市场上具有综合竞争力,从而对包括东方航空在内的中国民航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当前高铁发展速度迅猛的大背景下,东方航空公司作为一家航空企业,如何分析自身优劣势,明确定位,积极制定可行、有效的竞争策略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选择东方航空公司为对象,研究在高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制定自身的竞争策略。首先,作者对高铁和航空运输竞争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东方航空公司的经营环境,从运营状况、机队状况以及核心竞争力进行介绍,阐述了民用航空业和高铁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东方航空的具备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接着,对高铁和东航运输竞争力进行评价。借鉴竞争力研究文献,建立了高铁和飞机的竞争力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指标权重,对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进一步明确了东航竞争力的短板,最后,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东方航空公司应对高铁竞争的对策,包括加强航空业内合作,加强飞机与高铁的互补,提升服务质量等等,还从创新发展方式和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对于东方航空公司明确自身的优劣势,合理定位,针对高铁跨行业的竞争,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其他航空公司制定竞争策略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户海印[7]2015年在《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现代工业之花”的大飞机项目的成功会有效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使中国工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显着提升。分析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占大飞机制造市场的微观作用机制,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影响因素、发展空间、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发展战略及其路径选择,对于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冲破国际主要大型客机制造商的封锁,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五个视角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行了研究,一是利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的政策过程,对大飞机项目的历史使命及其演进历程与规律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解释。二是通过建立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新进入者与垄断寡头、在位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模型,根据不同航空工业基础与外部市场环境下市场进入者与垄断寡头所做出的最优行为选择,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规律进行了解析与探索。叁是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微观作用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多元回归、Panel-Data等多种计量分析模型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规律提供实证层面上的支持,并通过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需求分析和障碍性分析,发现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拥有广阔国内市场空间的同时,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适应、资源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发展障碍。四是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竞争力状况。首先运用ISV分析,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叁链”的分析,从而为制定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其次,运用“五力模型”,分别从产业内竞争者等五个方面入手,把握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基本竞争状况;然后,分别从技术、市场、网络叁个方面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分析,明晰当前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五是通过对国家赋予民用航空制造业“叁个层次”的目标分析,提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与相应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在明确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现实和目标的基础上,本文借鉴国际上主要航空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路径分为扩能路径、拓展路径和提升路径叁个层次,构建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框架。本文的主要创新有以下几点:第一,根据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以及政治源流的划分标准进行归类梳理,解释与分析了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所经历的酝酿过程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的演进逻辑,有助于总结与汲取成功经验与教训,确保中国大飞机项目的顺利发展与成功。第二,透过博弈论视角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思想,引入技术壁垒因素,将单期博弈转化为多期博弈,构建市场新进入者与垄断寡头、在位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逐级归纳分析,寻找博弈模型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在微观层面上揭示了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的机制与规律。第叁,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过多侧重于定性研究的不足,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微观作用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航空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Panel-Data、Granger因果检验等多种计量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识别与验证了影响与推动中国大飞机项目上马进而实现全面腾飞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的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第四,多角度、多方法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明晰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当前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做出切合实际的产业目标定位及相应战略选择,构建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框架,这对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具体工作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刘欣[8]2014年在《中国DF航空公司航空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重要方式,从而带动物流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航空物流作为物流形态中的重要的一类由于其快速便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这几年发展很迅速。但是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航空物流企业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航空物流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必然要做好服务,只有服务质量的提高才能让企业得到长久发展。中国DF航空公司的航空物流尽管在整个行业领域内起步较早,但是在物流服务整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DF航空的航空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为中国DF航空公司航空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具体的对策与建议。论文从服务质量管理的思想出发,以中国DF航空公司航空物流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航空物流服务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对服务质量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其次,对该公司航空物流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导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论文运用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技术质量、职业质量、形象质量等几个方面对该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改进方案。本文结合中国DF航空公司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其中技术质量的提升。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中国DF航空公司航空物流业务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希望给其他类似的企业提供提高服务质量的办法,最终达到提高物流企业整体服务质量的目的。

张璇[9]2016年在《民航局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增速下行压力,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民航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分,其增长速度相对放缓,民航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轨道。在这种背景下,民航局在2015年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并要求民航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快转变观念、积极调整思路、主动参与临空经济建设[1]。现阶段,相较于我国各地政府发展临空经济高涨的热情,民航相关部门和各地机场却表现的冷热不均,民航内部关于临空经济对民航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清晰。同时,地方政府作为临空经济主导者,在临空经济发展中过于关注地方经济增长,片面重视临空产业发展,忽略机场对于临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造成机场周边稀缺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针对此类问题,民航局如何制定有效政策措施,鼓励民航业积极参与临空经济发展建设,并且同地方政府一道共同促进临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首先做了理论分析,依据临空经济发展的主要构成要素,建立了贯穿全文的临空经济“港-产-城”系统,并以此系统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民航局促进临空经济发展的叁条路径,进而以博弈思想对民航局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政策内涵作了解释;其次,通过大量搜集资料,文章对国外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情况做了类比分析,并从民航视角归纳其借鉴经验;然后,文章借助调查问卷对我国临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从宏观、微观、中观层面归纳民航视角下我国临空经济发展问题,并用囚徒困境、帕累托效率最优、夏普利值等博弈思想和方法对这些问题做了实证分析;最后,文章结合民航视角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环境,提出促进临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肖林玲[10]2002年在《我国航空货运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航空货运业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民航事业新的增长点。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航空运输市场结构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客运市场趋缓而货运市场增长强劲。1999年货邮周转量占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的比重为39.6%,占全球航空货运周转量的3%。航空货运逐步得到重视,航空公司从只利用客机腹舱的剩余吨位带货,到引进客货混装型飞机,以至近年来使用波音747和MD11全货机投入货运航线。90年代末期,还分别成立了专门从事航空货运、航空快递和航空邮件运输业务的中国货运航空公司、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机场建设航空货运中心。 飞机和机场利用率较低,是目前我国民航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也是航空货运战略发展的突破口。发达国家的航空公司和机场长期探索和尝试的一种重要战略方案,就是通过发展货运来充分发挥飞机和机场设施等大型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益。所以,研究我国航空货运的发展战略对我国航空物流业的未来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针对我国航空货运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以下探讨: (1)我国航空货运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入世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区域经济与航空货运的关系 (3)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市场需求预测和决策。 (4)综合分析我国航空货运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货运发展战略重点。 (5)确立我国航空货运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经营策略。

参考文献:

[1]. 我国航空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D]. 刘宏石.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2]. 香港回归前后重大项目规划政策比较[D]. 姚展鹏. 清华大学. 2011

[3]. 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及预警机制研究[D]. 刘小平.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4]. 我国高速铁路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研究[D]. 吕忠扬.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5]. 2020年中国交通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C]. 交通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 2004

[6]. 高铁冲击下东方航空公司竞争策略研究[D]. 侯明凯. 西安工业大学. 2014

[7].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D]. 户海印.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8]. 中国DF航空公司航空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研究[D]. 刘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9]. 民航局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政策研究[D]. 张璇. 中国民航大学. 2016

[10]. 我国航空货运发展战略研究[D]. 肖林玲.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标签:;  ;  ;  ;  ;  ;  ;  ;  

我国航空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