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营企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营企业,机床,沉默,债转股,集团,企业自主权,精密。
国营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童文红[1](2019)在《阿里要招民营企业里的安分者 国营企业里的活跃者》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20年,阿里巴巴变的东西太多了,业务变、人才变,就像我们价值观中说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我们也有"叁个不变",这是多年来我们一直相信的东西——使命、文化,以及相信人,这是阿里巴巴最好的产品。2017年,我离开菜鸟接手集团CPO(首席产品官)的时候,没有任何HR(人力资源)经验。我问马云:你对我的要求是什么?他跟我说了一句话:HR就是要让每一个进阿里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HR的主要工作就是去激发人才、发展人才、保留人才。(本文来源于《中国商人》期刊2019年11期)
杨屏[2](2019)在《浅析国营企业的发展之路——基于凤凰文贸集团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国营企业由于体制问题面临着不少发展的困境,凤凰文贸集团却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该集团的发展经验主要有:突出主业、持续创新、双轮驱动、稳健发展,等等。总结其经验,成功得益于以下的重要因素:领导班子、大局意识、战略布局、改革创新,等等。(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19期)
吴晓,王凌瑾,宁昱西,强欢欢[3](2019)在《南京市快递企业网点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解析——基于民营企业(顺丰速递)和国营企业(EMS)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快递业已成为中国市场中拥有广泛关注和广阔前景的新兴物流产业之一。以南京市顺丰速递与EMS网点为例,揭示两类经营体制下快递企业网点的布局特征差异,研究发现:在空间集聚性上,民营企业网点呈现老城集聚,双核极化特征,而国营企业则分布更为均衡;在空间相关性上,民营企业网点以单中心集聚为主,而国营企业以多中心集聚为主;在网络关联性上,民营企业表现为"由有限峰值点向外发散",而国营企业则呈现出"由城郊中心区向外发散"的网络特征。在此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剖析影响两类快递企业网点布局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并结合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快递网点布局的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林盼[4](2019)在《“父爱主义”的延展及其机制——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国营企业精简职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有研究提出,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利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将个人直接或间接地组织到单位之中,并要求单位对工人提供全方位的关怀,构成类似于"父爱主义"的关系结构。本文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精简职工的案例进行考察,发现"父爱主义"具有动态特征,会根据制度环境的变化,弹性调整内容构成和适用人群。具体而言,"父爱主义"的实施范围会在应对危机,解决"倒逼"的背景下突破组织边界,构成单位体制的向外延展态势。研究表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府-单位"双重治理结构",使得国营企业能够通过延展"父爱主义"的方式消解政治风险,起到减压阀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单位体制的瓦解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寻找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刻不容缓,为此,有必要重新构建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有机联系,达到善治。(本文来源于《开放时代》期刊2019年04期)
许菲[5](2019)在《C国营企业员工沉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日益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产品的同质化导致竞争更为激烈,想要这样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并且有所发展离不开不断的锐意创新和积极进取并打造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而C国营企业固有的传统企业价值观和管理体制所导致的“员工沉默”现象造成企业内部活力与创新精神的缺失,甚至对其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发展壮大产生了消极影响。近些年来,关于如何打破员工沉默现象这一议题逐渐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关注,本论文从中国传统权利距离的理论入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中国传统集体主义与员工沉默行为的相关性。本文结合将C国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员工沉默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试图通过对国营企业员工沉默现状、影响员工沉默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建议。通过实际调研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员工沉默这一变量在国有企业中运用的相关内容。本研究将C国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来对国营企业中员工沉默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C国营企业默许型员工沉默、防御型员工沉默和漠视型员工沉默叁种沉默类型展开多维度分析,分析和挖掘员工年龄、学历、性别、职务、婚否对员工沉默叁个维度的影响,通过访谈和研究确定了C国营企业员工沉默的具体原因。最终提出企业在员工沉默方面的解决对策,研究者认为:C国营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应着手从构建企业文化、完善沟通机制、培养管理者队伍、完善企业组织制度和加强员工效能感这几个方面来进一步降低员工沉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实现员工成长、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徐鹏[6](2019)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编余职工的善后困境与救济实践——以北京人民印刷厂为中心的微观考察(1949~1957)》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过渡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国内一度出现失业高潮。中共与政府从多个渠道疏散失业人员,通过转业与救济相结合,取得一定成效。这一时期失业工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从国营企业中被编余,因各种原因无法转业或回乡,介于厂方与劳动局之间的一批被编余职工,成为救济工作较难解决的部分。北京人民印刷厂1950年响应政府号召,对1700余人进行编余后,即面临这一难题。除各方分流外,转送劳动局的职工,以及被厂方暂时发给生活补助的老病职工因编余及救济问题与厂方和劳动局发生纠纷。对于这批失业人员,既无法有效转业,也不符合养老条件。政府、厂方对于救济方式与其进行了数个回合的博弈,经过市劳动局的介入及多方解决,历时近7年,该厂编余职工的救济工作宣告结束。"编余风波"的出现及救济工作的解决,一定意义上揭示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与劳动局负责人逐渐成熟、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晓,高燕,龙子午[7](2019)在《债转股对国营企业与民营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企业经历两轮债转股"浪潮"。在此背景下选取在2000-2017年期间内,一年内累积转股比例超过50%的、非金融行业发行的79只可转债转股作为样本,分析造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实施可转债转股效果不同的原因,从产权性质角度检验可转债转股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经营绩效所产生的影响,对其债转股前后的经营绩效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绩效转股前后没有显着差异,民营企业在转股后第二年绩效有明显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伟强,丘海雄,吴军民[8](2019)在《国营企业的技术转移与乡村工业振兴——以广东西樵镇纺织业复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禀赋论是以往研究乡村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视角。在这种理论视角的解释下,乡村工业被看成是在特定的资源要素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但是这种理论解释只留意到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劳动力剩余、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所带来的低租金等几方面的资源要素对乡村工业形成的影响,并没有注意到乡村工业的技术获得问题。文章通过对珠叁角地区乡村企业技术转移历程的实地研究,分析国营企业技术扩散的路径与特点,揭示20世纪80年代国营企业的技术转移与乡村工业兴起之间的关系机理。研究发现,广东省西樵镇的国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乡村工业兴起过程中扮演了技术孵化器的角色:创业者们运用市场交易、实物交换等方式获得了国营企业淘汰的纺织机器和相应技术,而国营企业技术工人到家庭作坊的兼职"炒更",在解决了私营家庭作坊技术问题的同时,也成功实现了国营企业技术扩散。这一发现有助于弥补原来资源禀赋理论的不足。这种技术转移模式对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是要重视政策运行的乡土社会逻辑和大企业在技术扩散转移中的角色与作用。(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9年04期)
柳泽舟[9](2019)在《大型国营企业中核集团CB公司基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层管理者的稳定性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稳定性的保持和激励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团队,而团队要发展,同样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对于当前国企来说,其基层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非常需要富有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的稳定基层管理人员团队。中核集团CB公司同样存在基层管理人员流失、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人员管理成本高的问题。随着国内管理理念的更新换代,激励也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点。激励在管理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激发员工工作动机,激起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激励机制,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团队的效率,从而带动整体基层员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核集团CB公司基层管理人员,在结构上逐渐深入,有条理的展开。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企业的一个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问卷调查和员工访谈,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对中核集团CB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的现状、问题、解决之道一一的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该公司在激励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分别是:物质奖励缺乏激励性、基层管理团队氛围不足、基层晋升难度大,缺乏淘汰机制、薪酬激励存在缺陷,与绩效考核挂钩机制不完善、培训缺乏科学的计划和安排。针对现存的这些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前期调研内容以及员工访谈中反馈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优化基层管理人员物质激励方案、加大团队建设力度、拓宽渠道,完善机制、将绩效考核与晋升及薪酬紧密结合、形成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等优化激励机制对策。通过对中核集团CB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该企业制定出与新阶段相协调的基层管理人员激励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相同行业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企业提供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的经验。(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罗之飏[10](2018)在《在“变”中逐浪市场立潮头》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江机床“变身记”1954年前后,通过苏联援建,宁江机床厂母公司南京机床厂成立。1965年,响应“叁线建设”号召,国营宁江机床厂在灌县(今都江堰市)建立。1978年,列入四川首批6家国营企业放权改革试点。1979年(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8-11-28)
国营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些国营企业由于体制问题面临着不少发展的困境,凤凰文贸集团却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该集团的发展经验主要有:突出主业、持续创新、双轮驱动、稳健发展,等等。总结其经验,成功得益于以下的重要因素:领导班子、大局意识、战略布局、改革创新,等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营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1].童文红.阿里要招民营企业里的安分者国营企业里的活跃者[J].中国商人.2019
[2].杨屏.浅析国营企业的发展之路——基于凤凰文贸集团的案例分析[J].东西南北.2019
[3].吴晓,王凌瑾,宁昱西,强欢欢.南京市快递企业网点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解析——基于民营企业(顺丰速递)和国营企业(EMS)的比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
[4].林盼.“父爱主义”的延展及其机制——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国营企业精简职工为例[J].开放时代.2019
[5].许菲.C国营企业员工沉默行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6].徐鹏.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编余职工的善后困境与救济实践——以北京人民印刷厂为中心的微观考察(1949~1957)[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9
[7].刘晓,高燕,龙子午.债转股对国营企业与民营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
[8].刘伟强,丘海雄,吴军民.国营企业的技术转移与乡村工业振兴——以广东西樵镇纺织业复兴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9
[9].柳泽舟.大型国营企业中核集团CB公司基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
[10].罗之飏.在“变”中逐浪市场立潮头[N].四川日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