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液相转移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苯乙烯,液相,机理,烷基化,硫脲,咪唑,酸酐。
固液相转移催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福全,闫莉[1](2015)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共聚酸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8-冠-6(18C6)为相转移催化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比例的聚[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癸二酸]共聚酸酐P(CPP-SA),并优化了聚合反应条件。P(CPP-SA)化学结构由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 H-NMR)表征,并通过特征黏度计算了P(CPP-SA)的黏均分子量。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18C6的用量20%,反应时间15h,P(CPP-SA)特征黏度可达到1.2dL/g,黏均分子量为2.02×105。将P(CPP-SA)置于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体外降解,结果表明,降解率与CPP/SA比例有关,其中P(CPP-SA)(CPP/SA=50/50mol/mol)的共聚酸酐降解率与降解时间接近线性关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5年11期)
李金波,向双[2](2015)在《液-液相转移催化合成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季铵盐为催化剂,采用液-液相转移催化法,进行弱酸性的苄基二乙基膦酸酯与芳香醛反应生成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动力学实验。在对反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动力学模型。考察了搅拌转速、催化剂种类与用量、反应温度、芳香醛种类和盐类对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液相转移催化体系中,苄基二乙基膦酸酯与芳香醛的反应历程为萃取机理,合成二苯乙烯和4-甲氧基二苯乙烯的活化能分别为24.27 k J/mol和26.65 k J/mol;亲油性强的季铵盐催化活性高;含吸电子基的芳香醛反应活性高,但易发生副反应,产物收率低;盐的阴离子影响离子交换和离子对的传质,加入适量的Na Cl可以促进第叁相的形成,提高反应速率。(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5年02期)
李金波,赵强强,何瑾馨[3](2013)在《液-液相转移催化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二苯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二苯乙烯的合成工艺存在反应时间长、收率低、产品分离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液-液相转移催化合成二苯乙烯的新方法。详细研究了各种因素如搅拌速率、催化剂种类与用量、有机溶剂种类与体积、氢氧化钠浓度和温度对相转移催化反应体系的影响,并探讨了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机理。以用量为6%的四丁基溴化铵作催化剂,在甲苯/50%的烧碱溶液体系中于45℃、1 200 r/分钟下反应80分钟,苯甲醛的转化率为92.6%,并且反应产物全为E式构象。研究结果表明:液-液相转移催化Wittig-Horner反应为萃取机理,这为二苯乙烯母体结构化合物的绿色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合成路径。(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3年05期)
张鑫,侯雪玲,韩方斌,葛泽梅,程铁明[4](2012)在《固-液相转移催化α-溴代芳基乙腈的氧化偶联反应和二芳基乙腈的氧化脱氰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条件下以丙酮为溶剂,无水磷酸钾为碱,TBAB为催化剂,采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实现α-溴代芳基乙腈的氧化偶联反应和二芳基乙腈的氧化脱氰反应。应用这种温和、简便的方法,可以高收率地得到α,β-二氰基芳乙烯和二芳基酮。(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期刊2012年05期)
李浩,赵强强,何瑾馨[5](2012)在《二苯乙烯的固-液相转移催化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二苯乙烯.研究了温度、溶剂、碱剂、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并对相转移过程中的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具有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产物容易分离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2年07期)
徐立中,贺燕,刘宇[6](2010)在《固-液相转移催化合成苄基丙二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化苄、丙二酸二乙酯、无水K2CO3为原料,采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苄基丙二酸。该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得,工业化应用前景良好等优点。分别探讨了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原料配比及用量,无水K2CO3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EG-400相转移催化效果最好,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160℃,苄基丙二酸二乙酯产率为75.8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了苄基丙二酸.(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李英俊,候尼波,靳煜,孙淑琴,孙晓晓[7](2008)在《超声波辐射固-液相转移催化下2,5-二取代-1,3,4-噻二唑和N-取代二酰肼的一锅法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4-甲基苯氧乙酰氯(4)和硫氰酸铵反应得到中间体芳氧乙酰基异硫氰酸酯5,不经分离直接与芳氨基乙酰肼2反应,一锅法制得了7个新的2,5-二取代-1,3,4-噻二唑7a~7g和9个新的N-取代二酰肼8a~8i,并利用IR,~1H NMR,~(13)C NMR,MS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8年01期)
王明慧,吴坚平,杨立荣,陈新志[8](2006)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1-(2,4-二氯苯基)-2-(1-咪唑基)-乙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由1-(2,4-二氯苯基)-2-氯-乙醇与咪唑在NaOH存在下进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1-(2,4-二氯苯基)-2-(1-咪唑基)-乙醇。由实验得到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符合拟一级反应,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详细研究了催化剂、溶剂、卤代烃的卤素原子、碱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对溴化十六烷基叁甲基铵(CTMAB)、苄基叁乙基氯化铵(TMBAC)、四丁基溴化铵(TBAB)、聚乙二醇400(PEG400)和聚乙二醇600(PEG600)五种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具有对称结构的TBAB和PEG400的催化活性最强。反应产率与溶剂极性密切相关,中等极性的四氢呋喃(THF)、丙酮是合适的溶剂。低活性季铵盐CTMAB、TMBAC作催化剂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溴化钠,能提高反应活性。快速搅拌和加热对反应有促进作用。在优化反应条件下,产率达88.5%。(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顾生玖,朱开梅[9](2006)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N-芳酰基-N′-芳基硫脲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Aroyl isothiocyanate i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aroyl chloride with ammoniurrthiocyana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lid1iquid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using PEG-400 as the catalyst.The tater needs not to be isolated and is reacted with aromatic amine immediately to give N-aroy 1-N′-aryl thiourea derivatives in high yield.The promoting effects of the title compounds on wheat growth are tested preliminily.(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6年12期)
任飞,关蓬莱,宫葵[10](2006)在《季胺盐的固-液相转移催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季胺盐在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作用规律,使用不同卤离子季胺盐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元素周期的增加,卤离子对应季胺盐催化效果减弱,反应速率降低。氯化四丁胺、溴化四丁胺、碘化四丁胺的萃取平衡常数之比为243.3:26.3:1;反应的速率之比为3.5:2:1。(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06年03期)
固液相转移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季铵盐为催化剂,采用液-液相转移催化法,进行弱酸性的苄基二乙基膦酸酯与芳香醛反应生成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动力学实验。在对反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动力学模型。考察了搅拌转速、催化剂种类与用量、反应温度、芳香醛种类和盐类对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液相转移催化体系中,苄基二乙基膦酸酯与芳香醛的反应历程为萃取机理,合成二苯乙烯和4-甲氧基二苯乙烯的活化能分别为24.27 k J/mol和26.65 k J/mol;亲油性强的季铵盐催化活性高;含吸电子基的芳香醛反应活性高,但易发生副反应,产物收率低;盐的阴离子影响离子交换和离子对的传质,加入适量的Na Cl可以促进第叁相的形成,提高反应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液相转移催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福全,闫莉.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共聚酸酐及其性能研究[J].高分子通报.2015
[2].李金波,向双.液-液相转移催化合成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动力学研究[J].石油化工.2015
[3].李金波,赵强强,何瑾馨.液-液相转移催化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二苯乙烯[J].染料与染色.2013
[4].张鑫,侯雪玲,韩方斌,葛泽梅,程铁明.固-液相转移催化α-溴代芳基乙腈的氧化偶联反应和二芳基乙腈的氧化脱氰反应(英文)[J].JournalofChinesePharmaceuticalSciences.2012
[5].李浩,赵强强,何瑾馨.二苯乙烯的固-液相转移催化合成[J].印染助剂.2012
[6].徐立中,贺燕,刘宇.固-液相转移催化合成苄基丙二酸的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0
[7].李英俊,候尼波,靳煜,孙淑琴,孙晓晓.超声波辐射固-液相转移催化下2,5-二取代-1,3,4-噻二唑和N-取代二酰肼的一锅法合成研究[J].有机化学.2008
[8].王明慧,吴坚平,杨立荣,陈新志.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1-(2,4-二氯苯基)-2-(1-咪唑基)-乙醇[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
[9].顾生玖,朱开梅.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N-芳酰基-N′-芳基硫脲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
[10].任飞,关蓬莱,宫葵.季胺盐的固-液相转移催化反应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