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倾倒破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弯曲,极限,露天矿,顶板,荷载,煤层,载荷。
倾倒破坏论文文献综述
赵维,王润清,年廷凯[1](2019)在《基于弯曲倾倒破坏模式的反倾岩质边坡稳定性解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悬臂梁法是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与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然而目前主要做法是对破坏面上全部岩层依次迭代求解,不够简便,很难在现场快速初步判定边坡稳定性。在悬臂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层临界失稳高度与预设破坏面上岩层高度比较分析,将破坏面上的岩层分为稳定区、主动倾倒区和被动倾倒区,进而基于极限平衡原理,提出相应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同时利用S区几何面积的大小,初步判定边坡的倾倒风险。通过2个工程实例及离心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稳定性评价与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龚文俊,陶志刚,何满潮[2](2019)在《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及支护DDA方法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弯曲倾倒破坏作为一种复杂的滑坡灾害,对其破坏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法(DDA)模拟露天矿边坡弯曲倾倒破坏过程。在DDA模型中通过引进人工结构面方法来实现弯曲倾倒过程岩体开裂,与现场比较得到了合理的引入人工结构面方法。模拟过程表明,该露天矿边坡是由于下部岩层无法承受上部荷载首先发生破坏,致使上部岩体失去支撑,并最终导致边坡整体倾倒破坏。针对抵抗边坡弯曲倾倒变形的支护分析表明,由于倾倒变形的不均匀性,依靠普通锚索强度进行支护,容易出现局部锚索拉断,最终影响整个锚固区的锚索安全。(本文来源于《矿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许泽舟,李雨坤[3](2019)在《倾倒变形岸坡在蓄水作用下变形破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澜沧江上游苗尾水电站某倾倒变形岸坡为例,对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库区岸坡结构特征以及水库蓄水影响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库区边坡的稳定性在水库蓄水和运营过程中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借助UDEC离散元软件对该倾倒变形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在水库蓄水后,岩体强度明显降低,破坏模式由滑动破坏变为崩塌破坏,但边坡应力场变化不大。最后以二维极限平衡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结果作参考,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娜,陈从新,郑允,孙朝燚,张亚鹏[4](2019)在《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坡顶堆载等造成的坡顶荷载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基于迭合悬臂梁模型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反倾边坡的力学分析模型,推导了坡顶荷载作用下边坡的剩余倾倒力和剩余滑移力计算公式,给出了岩层破坏模式判别条件,并通过大型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将分析方法程序化;然后,通过与离散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所提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坡顶荷载对岩层剩余力的影响较大,但对岩层破坏模式的影响不大;对边坡稳定性较为敏感的切坡角度为50°和岩层倾角为58°,当小于该值时,边坡稳定性将显着提高;层间黏聚力对自重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较为一致,验证了考虑坡顶荷载作用下弯曲倾倒破坏分析理论解的正确性,可为类似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潘坤[5](2019)在《某电厂后边坡岩体倾倒变形特征及失稳破坏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电厂后边坡为高陡边坡,且发生倾倒,岩体破碎,边坡失稳将危及电厂安全。针对边坡不同的失稳破坏模式,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对电厂后边坡防治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依据边坡岩体结构、变形破坏型式以及风化、波速等差异,自外向内将边坡岩体分为极强、强、弱3个倾倒变形区。综合分析各变形区边坡的形态、岩性组成等,结果表明:极强倾倒变形区岩体呈散体结构,易发生蠕滑-拉裂式滑坡;强倾倒变形区岩体呈碎裂、镶嵌结构,倾向坡外结构面发育,存在蠕滑-拉裂式滑塌;弱倾倒变形区岩体一般不会出现自身失稳破坏。(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快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家臣,杨胜利,李良晖[6](2018)在《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综放顶板“倾倒-滑塌”破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顶板破坏与移动规律,以江仓一号井1122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进行了顶板破坏相似模拟试验和UDEC数值计算,建立了顶板破断岩块倾倒力学模型,揭示了顶板上分段"倾倒式"和下分段"滑塌式"2种破坏模式,提出了顶板岩块"破坏形态转变点"的判别准则,定义了表征顶板破坏形态的滑-倾系数,讨论了顶板载荷和岩块厚度对"滑-倾"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顶煤的放出,顶板易悬空张裂而发生倾倒-滑塌破坏;随着开采水平的加深,上分段倾倒的顶板岩块作用在下分段顶板上,促进了下分段顶板的折断与倾倒,对采空区产生冲击载荷;随着顶板载荷和岩块厚度的增大,顶板更容易发生"滑塌式"破坏;随着顶板岩块高厚比的增加,顶板更容易发生"倾倒式"破坏.(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骆波,张发明,单钟锟,程传阁,许泽舟[7](2018)在《反倾软硬互层边坡倾倒变形影响因素及破坏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反倾软硬互层边坡集合了软岩和硬岩两种岩性特征,对其变形破坏过程和成因机制研究尚未十分明确.采用不连续体理论,利用离散元软件UDEC,通过室内外试验得到模拟所需参数,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研究影响软硬互层边坡倾倒变形的因素和成因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坡脚和岩层倾角在60°~70°范围内发生倾倒变形的可能性大,且边坡坡脚和岩层倾角之和大于120°为发生倾倒变形的一个重要条件;互层岩体层厚和岩体性质决定了倾倒变形的类型;软硬互层边坡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始变形阶段;软岩弯曲、硬岩折断变形阶段;拉张剪切面贯通阶段;破坏阶段.(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陈玺[8](2018)在《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稳定与变形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倾倒破坏作为滑坡的一种重要形式,常常出现在我国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矿山等工程的层状岩质边坡中。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极限平衡法及数值模拟手段对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稳定与变形机理进行研究。其中数值模拟法选用更适合模拟节理岩石系统的块体离散元法,并利用UDEC软件来实现。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Goodman-Bray法与水科院改进Goodman-Bray法的局限性,进行了两点改进:1)对滑动区与倾倒区的划分进行推广,以适用于多倾倒区、多滑动区的边坡破坏情况;2)对之前极限平衡法中对界面抗剪力方向统一规定的情况进行改进,把左右侧条块分为(1)滑动块-滑动块、(2)滑动块-倾倒块、(3)倾倒块-滑动块、(4)倾倒块-倾倒块四种情况,并根据相邻块体相对运动方向及变形协调确定界面抗剪力的方向。(2)利用两种方法对“Hoek-Bray经典例题”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改进点1的正确性。(3)针对“Hoek-Bray经典例题”,利用改进的极限平衡法对五个主要影响倾倒破坏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分别为(1)底滑面摩擦角、(2)侧面摩擦角、(3)底滑面倾角、(4)条块台阶高度、(5)条块宽度,明确边坡安全系数与这5个参数的关系。(4)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对某岸坡进行概化,建立多滑动区多倾倒区边坡简化计算模型,并利用两种方法对多滑动区多倾倒区边坡简化算例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证明改进后方法可用于多滑动区多倾倒区边坡稳定分析。(5)利用改进极限平衡法分别对“南塔河左岸溢洪道边坡”中叁个典型剖面就(1)滑塌前边坡和(2)削坡治理后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理前边坡叁剖面安全系数普遍偏小,加固后边坡完全满足稳定要求。(6)选取其中一典型剖面,利用UDEC模拟边坡开挖及加固治理全过程变形情况,得到了与现场情况较为相符的结果。削坡处理过程的模拟结果提醒在开挖过程中应关注下部岩体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滑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7)结合利用极限平衡法的稳定分析结果与利用UDEC软件的变形分析结果,说明削坡处理措施基本可行。(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曾芮,姜明顺,孙琳馗,熊承仁[9](2018)在《强降雨条件下岩质边坡倾倒崩塌破坏机理——以鄂西赵家岩崩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鄂西地区山多且陡、岩溶发育、雨量充沛,强降雨作用下崩塌地质灾害频发,研究该区域岩质边坡崩塌倾倒破坏机理对该区域的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该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赵家岩崩塌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测,工程地质分析,ABAQUS数值模拟分析等手段,对其变形破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叁面临空近直角陡峭的地形地貌、上硬下软的岩性组合是影响崩塌破坏的内在因素;下伏煤层开挖使得岩体下部架空,改变了岩体内部的应力分布并加速了岩体蠕变破坏的发展;节理裂隙发育改造了岩体内部结构,降低了岩体强度,促进了降雨条件下水压力对岩体的作用;强降水作用使得岩体后缘裂隙快速充水,对岩体产生向外的推力,是岩体崩塌倾倒破坏的直接诱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国伟[10](2018)在《河流侵蚀作用下岩体边坡倾倒变形破坏非连续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倾倒变形是一种典型的边坡失稳模式,由于该类变形现象在水利工程、公路工程中十分常见,所以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对倾倒型边坡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基于Goodman&Bray提出的极限平衡的分析方法(简称G-B法)展开的。后期人们通过物理模拟的方法用离心机对倾倒变形的过程进行了研究,但是模型都相对简单,无法真实模拟出岩体的实际形态及力学状态,得出的结论只是对倾倒变形的初步认识,难以在工程中起到较好的作用。而数值模拟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由于模型建立、参数设置简单,得出的结论直观明了,所以被大量用于工程实际分析当中。鉴于倾倒型边坡中节理较为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块状,而该类边坡变形时常常伴随着崩塌、倾倒等大变形问题,所以本文选用非连续变形方法(DDA)对该类边坡的变形过程以及变形机理进行数值方法研究。本文在国内外对倾倒变形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与陕西省西安市黑河库区两处倾倒变形较为发育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其中两处典型的弯曲倾倒边坡为案例,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对河流侵蚀作用下的边坡的弯折倾倒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边坡位移场、应力场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该类边坡倾倒变形过程及变形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DDA无法计算不同工况的问题,本文利用提取模型坡面、节理数据,提取单元应力场数据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河流分布侵蚀作用下边坡的弯折倾倒变形中得到了应用。(2)通过现场实际观测及地质分析,得出镇安县边坡弯折倾倒变形的地质原因为构造作用、地表降雨入渗、河流侵蚀叁方面的共同作用;黑河库区边坡弯折倾倒的主要因素是河流侵蚀、岩块力学性质、层厚这叁个主要因素。(3)利用巴顿提出的基于粗糙度的结构面强度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对巴顿标准曲线几何参数的分析,提出基于巴顿标准曲线几何参数的结构面粗糙度计算方法,并在本文两个案例的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计算中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能在工程中进行应用。(4)利用DDA方法对薄层岩体的弯折倾倒、中厚层岩体的弯折倾倒变形过程以及变形机理进行研究。得出薄层岩体边坡的弯折倾倒变形过程分为应力重组阶段、坡顶拉裂变形阶段、初始倾倒变形阶段、倾倒-滑移变形阶段、破坏阶段这五个阶段。坡脚由于河流侵蚀应力集中,导致坡脚岩体结构面的正应力增大,从而增大了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上部岩体伴随着应力释放,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是倾倒变形发生的原因;中厚层岩体边坡的弯折倾倒变形过程分为应力重组阶段、初始弯折阶段、弯折突变阶段、弯折稳定阶段、破坏阶段这五个阶段,弯折带附近剪应力的集中,弯折带以上主应力方向偏转是岩体弯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6)
倾倒破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弯曲倾倒破坏作为一种复杂的滑坡灾害,对其破坏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法(DDA)模拟露天矿边坡弯曲倾倒破坏过程。在DDA模型中通过引进人工结构面方法来实现弯曲倾倒过程岩体开裂,与现场比较得到了合理的引入人工结构面方法。模拟过程表明,该露天矿边坡是由于下部岩层无法承受上部荷载首先发生破坏,致使上部岩体失去支撑,并最终导致边坡整体倾倒破坏。针对抵抗边坡弯曲倾倒变形的支护分析表明,由于倾倒变形的不均匀性,依靠普通锚索强度进行支护,容易出现局部锚索拉断,最终影响整个锚固区的锚索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倾倒破坏论文参考文献
[1].赵维,王润清,年廷凯.基于弯曲倾倒破坏模式的反倾岩质边坡稳定性解析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2].龚文俊,陶志刚,何满潮.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及支护DDA方法模拟[J].矿业科学学报.2019
[3].许泽舟,李雨坤.倾倒变形岸坡在蓄水作用下变形破坏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9
[4].张海娜,陈从新,郑允,孙朝燚,张亚鹏.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分析[J].岩土力学.2019
[5].潘坤.某电厂后边坡岩体倾倒变形特征及失稳破坏模式分析[J].水利水电快报.2019
[6].王家臣,杨胜利,李良晖.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综放顶板“倾倒-滑塌”破坏模式[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
[7].骆波,张发明,单钟锟,程传阁,许泽舟.反倾软硬互层边坡倾倒变形影响因素及破坏机制研究[J].河南科学.2018
[8].陈玺.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稳定与变形机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9].曾芮,姜明顺,孙琳馗,熊承仁.强降雨条件下岩质边坡倾倒崩塌破坏机理——以鄂西赵家岩崩塌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
[10].张国伟.河流侵蚀作用下岩体边坡倾倒变形破坏非连续变形分析[D].长安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