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定量,活性,关系,结构,内分泌,莨菪,干扰。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金玉杰,刘慧中,胡优敏,张建华,蔡玉兴[1](2019)在《莨菪烷类M3受体拮抗剂的合成、活性测定及其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定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莨菪烷类M3受体拮抗剂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为后续高活性分子的设计提供指导。方法·以3α-羟基莨菪烷(J0)为起始物,通过对莨菪烷母核C-3α位的结构进行改良,合成新莨菪烷类化合物(J1~J6)。选取富含M3受体的豚鼠气道环为测试样本,通过离体组织功能实验,测试新莨菪烷类化合物对M3受体的拮抗参数(antagonistic parameter,pA_2)。利用新合成的和课题组原有的莨菪烷类化合物的pA_2建立QSAR模型,通过分析该模型的能量场(立体场、静电场)对莨菪烷类化合物拮抗活性的影响,获得结构优化提示。结果·本研究共合成6个新莨菪烷类化合物。上述化合物均可对M3受体产生拮抗作用,其中J4的拮抗活性最大(pA_2=7.992)。QSAR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平方(q~2)为0.585,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平方(r~2)为0.993。结论·在化合物C-3α位的R取代基中,环上π键的共轭程度较大且有O或N原子参与共轭时,可明显提高化合物的拮抗活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郑玉婷,乔显亮,于洋,林军,丁琼[2](2019)在《有机化学品生物富集因子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构建和使用导则,将780个有机化合物,以4: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624个化合物)和验证集(156个化合物),通过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12个描述符的有机化合物鱼类生物富集因子(BCF)的QSAR模型。QSAR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R2ad j=0.809,去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LOO=0.803,外部验证系数Q2EXT=0.732,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采用欧几里德距离方法表征模型应用域,通过威廉姆斯图分析模型离群点,并对模型进行机理解释。所构建的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应用域内有机化学品的生物富集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超[3](2019)在《黄酮化合物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光合活性的抑制效应及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我国近岸海域赤潮暴发日益频繁,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环境、渔业及近海旅游业等海洋经济的发展,也给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为了减轻和消除赤潮的不利影响,发展一种有效的、环境友好的控制赤潮暴发的方法已经成为水资源管理和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的迫切需求。黄酮化合物(flavonoids)作为一种化感物质在控制水华蓝藻方面效果显着,我们推测其在抑制赤潮藻生长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本文以19种黄酮化合物和典型赤潮藻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研究测定了异黄酮类(isoflavone)、黄酮醇类(flavanone)、黄酮类(flavone)和二氢黄酮类(dihydroflavones)化合物对球形棕囊藻的抑制效应,对黄酮化合物抑制赤潮藻生长活性进行了探索性的筛选研究;通过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方法探讨了黄酮化合物的理论分子结构与抑藻活性的定量关系,为揭示黄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抑藻性能的影响机理有重要意义;并利用叶绿素荧光天然探针方法研究了藻细胞PS II反应中心光合活性对两种抑藻效果极佳的黄酮化合物(槲皮素、杨梅素)的响应,以期为发展赤潮暴发防治的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9种黄酮化合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3d、IC50.5d以及IC50.7d范围分别为0.001~5.517 mg L-1、0.068~3.065 mg L-1及0.025~3.135 mg L-1,均能有效抑制球形棕囊藻生长。随着黄酮化合物浓度的增加(0.5 mg L-1~16.0mg L-1),其抑制效应也相应增强。对球形棕囊藻而言,抑藻活性较强的黄酮化合物主要包括槲皮素、黄酮、杨梅素和白杨素,而黄豆苷原、5-羟基黄酮、芹菜素和7-羟基黄酮等黄酮化合物的抑藻活性较弱。(2)黄酮化合物的抑藻活性与分子结构中羟基的位置有关,5-OH的引入能改善其抑藻活性,而4'-OH和3'-OH能削弱其抑藻活性;黄酮化合物的抑藻活性随着羟基对羰基的远离而增强。二氢黄酮类(dihydroflavones)及黄酮分子甲基化的化合物生物活性高于黄酮类化合物(flavone);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藻活性优于异黄酮类(isoflavone)。(3)基于S-MLR构建的QSAR模型通过了内部和外部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分子描述符摩尔折射率(MR)、分配系数(PC)、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O)及最高占据轨道(HOMO)是影响黄酮化合物抑藻活性的关键因子。(4)黄酮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胁迫了球形棕囊藻的光合系统,具体表现为槲皮素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光能利用效率α分别降低18%、26%、29%和28%;而杨梅素对球形棕囊藻光合活性的影响相对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渠艳飞[4](2018)在《典型PAEs和VOCs反应活性位点及定量结构-分配系数关系的密度泛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废水中常含有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及少量难降解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等污染物,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和以硅油为非水相的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可为这类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一种高效治理方法。关于自由基反应活性位点的预测成为研究的热点;挥发性有机物的硅油-空气分配系数(K_(SiO/A))这一关键工艺参数至今严重缺乏。DFT计算能用来预测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活性位点,对实验测定的反应机理进行有效的探索和补充;也能为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提供所需的的量子化学参数。本论文采用DFT-B3LYP方法研究了SO_4~-?与典型难降解有机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反应活性位点,并对PAEs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_(OW))和挥发性化合物的的硅油-空气分配系数(K_(Si O/A))进行了QSPR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在6-311+G(2d,p)基组水平上计算过硫酸盐体系的性质,S_2O_8~(2-)中过氧键的键长与键解离能分别为1.476?、129.7 kJ/mol,活化生成的SO_4~-?有一个未配对电子,其亲电性是过硫酸根的5~6倍,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到+2.40 V。在6-31G(d,p)水平下优化DBP分子结构,通过偶极矩和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峰的计算确认其结构合理性,理论计算表明SO_4~-?与DBP分子的初始反应主要是氢抽取,之后利用前线轨道、局部活性指标、原子电荷、定量分子表面分析与C—H键解离能,从理论上分析了DBP与SO_4~-?的反应活性位点,提出并验证了其初始反应的路径。(2)使用6-311G(d,p)基组计算PAEs的量子化学参数,对lgK_(OW)数据进行QSPR建模,相关分析表明平均极化率α和热力学参数ZPE、E~θ_(th)、H~θ、S~θ、G~θ、C_v~θ与lgK_(OW)的相关性均大于0.9,最优回归模型为lgK_(OW)=-3.468+0.041α,评价验证参数为R~2=0.99,RMSE=0.33,Q~2_(LOO)=0.97,Q~2_(BOOT)=0.98,Q~2_(EXT)=0.98,说明模型具备良好的拟合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PAEs的lgK_(OW)值与α正相关,分子间偶极相互作用,尤其是色散相互作用是影响PAEs正辛醇-水分配性质的主要内在机理,模型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建立的模型简单直观,算法更透明,预测性能好。(3)在6-311G(d,p)水平上计算得到典型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醇、芳香烃、氯化物、酮、酯、醚等)的量子化学参数,同时考虑分子组成参数,利用有限数据建立预测lgK_(SiO/A)的线性回归模型。最优模型是lgK_(SiO/A)=2.845+0.280×#nonHatoms–0.245×E_(gap),统计验证参数为R~2=0.922,F=67,VIF=1.31,RMSE=0.247,Q~2_(LOO)=0.91,Q~2_(BOOT)=0.92,Q~2_(EXT)=0.89(去除离群点后),表明模型良好的拟合度、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模型应用域的表征采用欧几里得距离法和Williams图。色散相互作用和电子转移相互作用是影响lgK_(Si O/A)的关键因素,#nonHatoms对lgK_(SiO/A)的影响较大,呈正相关,而E_(gap)呈负相关,模型中的描述符的物理化学意义明确,机理解释充分,不需要按官能团分类计算,而且有明确应用域,应用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崔永蕾,李艳楠,田象阁,李永明,麻彤辉[5](2018)在《黄酮类化合物对CYP3A4的抑制作用及其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体外系统评价44种黄酮类化合物对CYP3A4的抑制作用;2)阐明其抑制类型及机制;3)构建黄酮类成分结构与其对CYP3A4的抑制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进一步预测潜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方法:1)利用体外H-LM和人源重组CYP单酶,系统评价44种黄酮对CYP3A4及其他CYP亚型的抑制作用;2)通过一直动力学研究确定抑制类型,计算抑制常数K_i;3)利用人肝微粒体及人肝原代细胞评价黄酮与临床常用药物之间的药药相互作用;4)计算机构建定量构象关系模型对其潜在药药相互作用进行风险预测。结果:通过筛选我们发现天然的黄酮类成分对CYP3A4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结构依赖性,同时发现了多个CYP3A4的特异性抑制剂,如:甘草黄酮和德鸢尾素等;通过抑制动力学研究确定了其抑制机制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两大类,同时确定了槐酮、芹菜素、黄芩素等对CYP3A4的抑制动力学参数K_i分别为2.17±0.29,6.15±0.39,9.18±3.40μM;最后利用分子场分析法构建了结构与其活性间的预测模型,确定其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结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能显着影响经CYP3A4代谢的药物的代谢清除,我们的发现为临床上黄酮类药物及富含黄酮的中药和食品辅料的合理使用提供宝贵的意见。(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期刊2018-05-25)
纪晓红[6](2018)在《酚类化合物生物活性与定量结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定量结构关系研究方法,并对酚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进行展望,酚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特征分子结构有待深入研究,加强活性机制特别是有毒有害机制探讨,为有毒有害化学品的风险评价与管理提供依据,为开展环境治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期刊2018年05期)
王继叶[7](2017)在《基于量子化学的稀土异戊橡胶催化剂结构—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戊橡胶是异戊二烯在配位聚合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定向聚合得到的综合性能最好的合成橡胶,可代替天然橡胶使用,在天然橡胶消费主要依赖进口的我国发展异戊橡胶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稀土异戊橡胶一般是用以羧酸钕为主催化剂的稀土催化剂生产的,因其催化剂配制工艺简单、活性高,聚合产物性能好,生产排放废水少,故正成为异戊橡胶发展的方向。我国异戊橡胶产业起步晚,但起点高,目前主要以生产稀土异戊橡胶为主。生产稀土异戊橡所使用的稀土催化剂的活性虽然比钛系催化剂高,但稀土钕的利用率不到10%,催化活性提高的空间仍很大。因此,研究稀土异戊橡胶聚合催化剂的结构-活性定量构效关系(QSAR),揭示催化活性高低的机理,指导设计开发高活性催化剂以降低生产成本,这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催化剂结构-活性定量构效关系就是描述催化剂分子结构与其催化活性之间相关性的数学模型。本研究首先利用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ADF2014计算了17种不同碳数和异构化的羧酸钕分子结构的多个量子化学描述符,从中筛选出几个可能与催化活性有关的关键描述符,作为建立QSAR模型的自变量;其次,研究了这17种羧酸钕的合成与表征方法,并实验合成与表征了这17种羧酸钕;然后,通过聚合实验,研究测定了其对异戊二烯配位聚合的催化活性,获得了QSAR模型的因变量数据;最后,采用合适的方法建立了稀土异戊橡胶催化剂的QSAR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解释羧酸钕催化剂活性高低的机理和预测催化剂的活性。ADF2014软件对于像羧酸钕这类含有稀土原子的化合物体系的计算,能很好地兼顾计算的准确度和计算效率。研究确定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包括分子初始几何结构的建模方法、软件计算参数的设置、分子初始几何构型简化和构象搜索的省略等。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方法的重现性较好,计算得到的不同结构羧酸钕配合物分子描述符之间的变异显着,能够满足QSAR建模的需要。利用变异百分数和相关系数矩阵筛选出了四个量子化学描述符:最高已占分子轨道能量εHOMO、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量εLUMO、偶极矩μ和配体极化率α。计算获得了17个羧酸钕配合物分子的这四个量子化学描述符数据。对17种羧酸钕的合成与表征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合成了纯度较高的17种羧酸钕配合物。根据不同碳数与异构化的羧酸配体及其相应羧酸钕配合物的物化性质差异,将17种羧酸钕的合成方法分为叁类:氢氧化钕水相法、氯化钕水相法和氯化钕油水两相法。研究确定了各类合成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工艺控制条件及产物的分离、提纯、干燥方法。采用氢氧化钕水相法合成易溶于水的羧酸钕时,减压蒸发结晶得到的产物纯度高于常压蒸发结晶,滤饼真空干燥得到的产物纯度大于滤液真空蒸干后得到的产物纯度;采用氯化钕油水两相法合成羧酸钕时,水相PH值的大小对产物纯度的影响很大,当控制水相PH值在5.5-6.0之间时,得到的产物纯度较高。研究确定了异戊二烯在稀土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配位聚合的实验方法,通过对单体、溶剂、聚合瓶等的严格处理,控制聚合实验转化率在30-70%之间,以及通过多个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并对不同批次实验之间的结果进行可比性处理等措施,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实验获得了17种羧酸钕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数据,其相对催化活性从2.21%到100%之间变化,变化范围广,且各催化剂活性之间差异也较大,适宜用来进行QSAR研究。在对自变量个数与因变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分别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建立了催化剂结构与其催化活性之间的QSAR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线性模型为:A=56054.39εHOMO+46.18μ+5.94σ+13603.81,其表明催化活性A与羧酸钕分子的最高已占分子轨道能量εHOMO、分子偶极矩μ和配体的极化率σ都正相关,并且εHOMO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配体极化率,分子偶极矩的影响最小。利用该模型可以解释羧酸钕催化剂催化活性大小的机理,而且其判定系数r2=0.9620,交叉验证判定系数r2(CV)=0.9412,两者都接近1,说明模型的质量较好、预测能力较强;利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稀土异戊橡胶催化剂结构参数与催化活性之间的非线性QSAR模型,其判定系数r2=0.9737,交叉验证判定系数r2(CV)=0.7947,说明模型的质量较好、预测能力尚可。最后,将研究获得的QSAR模型成功地应用于解释催化剂活性高低的机理和定性定量地预测催化剂的活性。线性QSAR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催化剂活性高低的机理,即羧酸钕分子的最高已占分子轨道能量、偶极矩和配体极化率越大,则与越容易与助催化剂反应而获得更多、更稳定的催化活性中心,催化活性自然就高。线性QSAR模型和非线性QSAR模型都能用于催化剂活性的定量预测,实验值与预测值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预测准确度较高。(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杨先海,刘会会,杨倩,刘济宁[8](2016)在《双酚A类似物雌激素干扰效应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双酚A(BPA)具有内分泌干扰等毒性效应,有些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其在部分工业品生产中使用。一些双酚A类似物因用于替代BPA而被大量使用。因其与双酚A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双酚A类似物是否也具有内分泌干扰等毒性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构建了可预测双酚A类似物雌激素效应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899,去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_(LOO)~2=0.868,Bootstrapping验证系数Q_(BOOT)~2=0.755,均方根误差RMSE=0.339,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验证集决定系数Q_(EXT)~2=0.921,外部验证系数Q_(EXT)~2=0.810,均方根误差RMSE=0.638,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采用欧几里德距离方法和Wil iams图表征了模型应用域,依据分子描述符对模型进行了机理解释,并用所建模型,填补了22种其他双酚A类似物缺失的雌激素干扰效应数据。(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黄建湘[9](2016)在《基于分子表面静电势参数的定量结构—性质/活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QSAR)在药物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受体叁维结构信息未知的情况下,尤为如此。早期提出的QSAR模型中的参数需要实验测定,而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的出现使得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大量化合物成为可能。用实验方法测定大量化合物费时费力,因此对QSAR研究中的参数进行理论预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QSPR)则是应用QSAR原理研究分子结构与其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在药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第一章首先对QSAR/QSPR的概况进行介绍,包括发展历史、工作流程、建模方法、结构参数等。其后对本论文使用到的表面静电势描述符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是尝试在氢键碱度参数pKBHX与氢键受体静电势描述符之间建立QSPR模型。首先,应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方法建立pKBHX与静电势参数之间的QSPR模型。分组建模的结果表明,对碳原子中心组、氧原子中心组、硫原子中心组和卤素原子中心组,pKBHX与静电势描述符Vmin(Vmin的定义为空间最负的静电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对于氮原子中心组,在进行了一定的删除相关性不高的氢键受体类别后的分组与Vmin也表现了良好的相关性。之后对本章研究的所有氢键受体建立了通用QSPR模型。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经蒙特卡洛交叉验证得到了确认。第叁章采用分子表面静电势描述符对取代基/片段疏水性参数进行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从分子局部结构角度来阐释化合物疏水性与其结构的关系。首先,在疏水性取代基常数πX与取代基原子提取的静电势参数之间建立了QSPR模型。模型中的静电势描述符Vmin,Vs,max,ΣVMnd,+,Nindtot,Πind和σind2,-都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且还与线性溶剂化能关系(linear solvation energy relationship, LSER)中的氢键碱度、氢键酸度、空穴项、偶极/极化项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使得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性。经过严格的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得到了确认。之后对八组间位或对位的二取代苯及一组3-取代和4-取代吡啶进行了研究,使用上述六个描述符建立了各组的QSPR模型,得到模型总体上不如之前建立的单取代苯的模型。最后,对于Rekker片段参数和静电势描述符建立了两个QSPR模型。结果表明,片段提取的静电势参数可以很好的定量表达片段结构和疏水性质,而母体结构和连接母体和片段的键的状态对此没有什么影响。在第四章尝试建立线性溶剂化能关系参数S(偶极/可极化项)、A(氢键酸度)、B(氢键酸度)和E(过量摩尔反射率)与静电势参数描述符之间的QSPR模型。经检’验,S和A的MLR模型具有优秀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而B和E的MLR模型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四个参数的MLR模型与相应的高斯模型(gaussian process, GP)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参数S和A,MLR模型在叁者中最优,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而对于参数B和E来说,GP模型是表现最优的模型,而且均明显优于MLR模型。第五章主要采用基于分子片段静电势参数的方法来建立5-羟色胺(5-hydro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 D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ergic,NE)这叁类神经递质转运体抑制剂的QSAR模型。通过对建立的MLR、GP和SVM模型的检验及对比可以发现,5-HT抑制剂活性与静电势描述符可以建立预测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QSAR模型,包括MLR模型和GP模型,相对而言,GP模型在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方面要强于MLR模型。而对于DA和NE抑制剂活性和静电势参数之间建立的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预测能力一般,其模型质量都比5-羟色胺转运体抑制剂GP模型和MLR模型要差一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6-01)
常美佳,罗盛,杨旭曙,张一鸣,孙成[10](2015)在《2,4-噻唑烷二酮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叁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及分子对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多元醇通路中醛糖的还原而有希望成为治疗慢性糖尿病的新药,这促进了新型醛糖还原酶(ALR2)抑制剂的研制.本文采用两种3D-QSAR方法,即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和比较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方法,研究2,4-噻唑烷二酮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原子契合(相同骨架结构)、场契合和基于分子对接3种分子迭合方式构建Co MFA和Co MSIA模型.基于原子契合方式构建的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Co MFA r2=0.922,q2LOO=0.707;Co MSIA r2=0.917,q2LOO=0.762).此模型进一步通过12个化合物组成的样本外测试集进行验证,结果由Co MFA和Co MSIA模型得到的测试集外部验证系数(r2pred)分别为0.824和0.883.Co MFA和Co MSIA的力场系数等高图的分析结果与分子对接的结果一致.Co MFA和Co MSIA方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有助于揭示抑制剂与醛糖还原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活性的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这些为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理性设计提供了有益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构建和使用导则,将780个有机化合物,以4: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624个化合物)和验证集(156个化合物),通过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12个描述符的有机化合物鱼类生物富集因子(BCF)的QSAR模型。QSAR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R2ad j=0.809,去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LOO=0.803,外部验证系数Q2EXT=0.732,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采用欧几里德距离方法表征模型应用域,通过威廉姆斯图分析模型离群点,并对模型进行机理解释。所构建的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应用域内有机化学品的生物富集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金玉杰,刘慧中,胡优敏,张建华,蔡玉兴.莨菪烷类M3受体拮抗剂的合成、活性测定及其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定量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郑玉婷,乔显亮,于洋,林军,丁琼.有机化学品生物富集因子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J].生态毒理学报.2019
[3].李超.黄酮化合物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光合活性的抑制效应及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9
[4].渠艳飞.典型PAEs和VOCs反应活性位点及定量结构-分配系数关系的密度泛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崔永蕾,李艳楠,田象阁,李永明,麻彤辉.黄酮类化合物对CYP3A4的抑制作用及其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C].第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年会会议资料.2018
[6].纪晓红.酚类化合物生物活性与定量结构关系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8
[7].王继叶.基于量子化学的稀土异戊橡胶催化剂结构—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
[8].杨先海,刘会会,杨倩,刘济宁.双酚A类似物雌激素干扰效应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J].生态毒理学报.2016
[9].黄建湘.基于分子表面静电势参数的定量结构—性质/活性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6
[10].常美佳,罗盛,杨旭曙,张一鸣,孙成.2,4-噻唑烷二酮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叁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及分子对接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