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新时期中国文艺理论的新生与拓展,顾祖钊先生积极参与了文艺理论界关于新理性主义、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中国式文化诗学等议题的讨论。他始终坚持"中西融合、古今汇通"的治学路径,传承创新,矢志开掘,先后提出了"艺术至境论"、"三元文学观"、文学"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论""意蕴层次批评法"等系列富有创建的诗学观念,近期又完成了中国文化诗学体系的建构。因此,回顾和认识他的治学路径及其诗学思想对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文论的创新、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赵诗华
关键词: 顾祖钊,融合汇通,理论创新,诗学思想
来源: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中国文学
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基金: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SKHS2016B08),黄山学院工艺美术传统技艺研究中心成果(KYPT201816)
分类号: I207.22
DOI: 10.13760/b.cnki.csalt.2019.0105
页码: 381-390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511K
下载量: 11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杨鸿烈对中国诗学的创造性阐释[J]. 理论界 2020(01)
- [2].朱光潜含蓄理论对中国诗学发展的启示[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4)
- [3].叶维廉对中国诗学中山水情怀的解读[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4].不离《诗》 亦不执《诗》——中国诗学“合法诠释”思想研究[J]. 华中学术 2016(04)
- [5].“含蓄”的结构层次与中国诗学术语的演变[J]. 美与时代(下旬) 2013(10)
- [6].评《<老子>与中国诗学话语》[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7].身体思想的整合与中国诗学的重新出场[J]. 上海文化 2018(02)
- [8].让设计回到诗意本质:中国诗学原理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与表现[J]. 文艺争鸣 2017(08)
- [9].未曾断裂的传统:近世易代之际诗学观念研究述评[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0].偶然与永恒——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之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11].依然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中国诗学重估[J]. 人民论坛 2017(33)
- [12].自然与工力:中国诗学的体用之思[J]. 文学评论 2010(03)
- [13].老庄的时间概念对中国诗学的影响[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14].中道与诗法——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之五[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5].中国诗学思维研究现状及反思[J]. 美与时代(下) 2014(01)
- [16].中国诗学中的身体隐喻[J]. 东方丛刊 2009(01)
- [17].精微之笔与广大之势——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之二[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8].中国诗学的人格命题——对“诗言志”理论的再思考[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S2)
- [19].比较诗学视野下中国诗学的语言观[J]. 美与时代(下) 2010(12)
- [20].中国诗学[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21].庞德与中国诗学[J]. 文化学刊 2020(06)
- [22].“诗无达诂”与“公共阐释”——论中国诗学多元阐释的合法性[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9(01)
- [23].论中国诗学的整体观[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S1)
- [24].志与事:中国诗学与叙事学比较论[J]. 文学评论 2008(01)
- [25].论中国诗学中的事感说[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6].中国缘事诗学发凡[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7].英语诗歌中的移情作用与中国诗学“兴”手法比较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1)
- [28].清代朴学与中国诗学方法的转变[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9].综论林庚先生对中国诗学的贡献[J]. 河池学院学报 2010(01)
- [30].论梁启超诗学理论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