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及生物传感器论文_汤玉娇,戴诗岩,周羽婷,程圭芳,何品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及生物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感器,化学,生物,光电,量子,电化学,氧化酶。

化学及生物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汤玉娇,戴诗岩,周羽婷,程圭芳,何品刚[1](2019)在《基于DNA模板点击化学和催化发夹型DNA自组装反应的新型均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miRNA-21》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一种利用DNA模板点击化学和催化发夹型DNA自组装反应(Catalyzed hairpin assembly,CHA)指示并放大信号,检测miRNA-21的新型均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根据目标物miRNA-2的序列设计了两种发夹结构的探针,分别修饰5-氨基-2,3-二氰基-1,4-萘醌(ADNQ)和3(2-呋喃)丙酸(FPA),利用目标物miRNA-2引发的两种探针间的催化发夹组装使ADNQ和FPA的分子间距缩小,发生Diels-Alder反应,在实现目标物循环信号放大的同时,破坏ADNQ的化学结构,导致电化学响应信号降低,据此检测miRNA-21的浓度。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凝胶电泳等考察了此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结果表明,在0.1~1.0×10~4 pmol/L浓度范围内,此传感器响应电流变化值与miRNA-21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7 pmol/L(S/N=3)。将此传感器用于小鼠血清和全血裂解液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本传感器适用于miRNA-21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金党琴,丁邦东,龚爱琴,王元有,周慧[2](2019)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丁草胺》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ITO/Gr/CH_3NH_3PbI_3/CS/GOx电极,将制得的电极浸入5.0mL的0.1mol·L~(-1) PBS(pH 7.0)中,加入丁草胺标准溶液,保持10min,然后将电极取出插入含有0.8mmol·L~(-1)葡萄糖的0.1mol·L~(-1) PBS(pH 7.0)中,测量光电流(I)。另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但不存在丁草胺),测量光电流(I_0)。由(I_0-I)/I_0×100计算丁草胺对光电流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抑制率与丁草胺的浓度在0.02~10.0n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5nmol·L~(-1)。方法用于测定蔬菜和水果空白加标样品中的丁草胺,测定值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8%~4.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3.3%~102%之间。(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6期)

储婧,刘闪闪[3](2019)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通过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输出的光电信号,记录生物事件的检测装置。光电化学检测技术方法简单、背景信号低、灵敏度高,已经成为极具应用价值的分析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研究意义,对已发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梓萌[4](2019)在《新型抗干扰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于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已经被广泛研究,不同的检测手段如电化学、光化学等可以完成对于目标生物分子的准确、灵敏检测。新兴的光电化学测试平台,结合良好的光电活性材料可以作为在化学/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方面的优秀探针。半导体纳米材料,在经过长期的基础科学和材料功能研究后,仍具有进一步开发的巨大潜力。对于测试平台所面临的生物复杂介质中非特异性吸附问题,需构建具有抗干扰性能的传感模式。本文制备了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电化学抗干扰生物传感体系,从不同检测物及不同抗干扰模式系统地研究了光电化学模式下的复杂介质中目标物的准确灵敏检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叁个部分。(1)发展了基于两性离子多肽的抗污染IgE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各种纳米材料中应用掺杂量子点是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传感及生物成像检测中的一个新兴研究模式。通过引入过渡金属离子Mn~(2+)掺杂的CdS纳米晶,增强光电极的电荷分离,抑制电子-空穴对重组,明显增加光电流响应。通过共价连接的方法将人免疫球蛋白E(IgE)适配体以及两性离子多肽固定到ITO/TiO_2/CdS:Mn/光电极上,固定的两性离子多肽具有一定的抗污染性能,能够使传感界面形成抗污染表面而阻碍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通过适配体DNA链捕获IgE前后光电流的变化程度对IgE进行检测,从而制备了具有抗污染性能的光电化学IgE生物传感界面,线性范围为1.0×10~2~5.0×10~6 pg/mL,最低检测限为28 pg/mL。该传感器能实现在复杂生物介质中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2)构建了基于抗污染多肽的肿瘤细胞光电化学传感器。对于癌症研究中能够快速检测肿瘤细胞并精确诊断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传感器受复杂介质中生物大分子非特异性吸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性离子多肽的抗污染光电化学细胞传感器。在裸导电玻璃(ITO)上依次修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 NPs)和ZnIn_2S_4纳米晶(ZnIn_2S_4 NCs),通过光电材料复合结构增大光电转换效率,形成ITO/TiO_2/ZnIn_2S_4电极作为光电化学传感器基底。光电化学基底避免了引入有毒元素如Cd、Ru和Te,确保细胞安全。在光电极上修饰AS1411适配体和两性离子多肽,抗污染的两性离子多肽能够阻碍细胞培养液中大分子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在捕获细胞时由于细胞空间位阻作用及DNA链弯曲使得电极表面电子传递受阻,导致光电流明显下降。制备的光电化学细胞传感器对HeLa细胞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线性范围宽为1.0×10~2~1.0×10~6 cells/mL,检测限为34cell/mL。由于两性离子多肽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在生物介质中实现了明显抑制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对诊断治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现性和稳定性。(3)发展了基于传感分离的抗干扰凝血酶光电化学传感器。在研究抗干扰传感模式中,将传感电极与生物探针分离开来,从体系制备上杜绝了生物介质中还原性物质与光电活性材料结合造成的电荷交换作用。采用传感分离的方法,在光阳极上引入无机光电活性材料TiO_2/CdTe复合结构,沉积PEDOT导电聚合物,增强基底光电流信号;生物阴极首先沉积还原型氧化石墨烯(RGO)增大电极导电性,通过壳聚糖(CS)、戊二醛(GLD)的共价链接作用固定凝血酶适配体。避光处理生物阴极,使其不受光照影响,减少因光照导致的识别探针生物结构性能变化。这种传感分离策略有效避免了光阳极受实际生物样品中共存还原物质的干扰产生的影响,通过适配体与凝血酶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产生光电流信号变化,从而达到准确检测凝血酶的作用,检测范围可达0.1~100 pM,最低检测限为32fM。该方法的应用对于抗干扰生物传感模式的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道路,并有望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诊断、环境检测、生物研究等痕量分析领域。(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6)

郑姗,刘洋,陈飘飘,邢怡晨,张伟波[5](2019)在《基于硫化镉量子点-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Hg~(2+)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化镉量子点-二氧化钛(CdS QDs/TiO_2)复合材料作为光电转换单元,构建了汞离子(Hg~(2+))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将两种不同带隙无机半导体CdS QDs和TiO_2偶联以提高电极的性能,当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CdS QDs时,处于价带(VB)的电子(e~-)跃迁至导带(CB),并在价带上产生空穴(h~+)。由于TiO_2的导带低于CdS QDs,激发态电子跃迁至TiO_2,导致电子-空穴对(e~--h~+)的空间分离,有效抑制了它们的复合,从而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利用两条互补的短链DNA构建了Hg~(2+)传感器,其中一条富含T碱基的DNA单链因与Hg~(2+)特异性结合形成T-Hg~(2+)-T结构,无法与金纳米粒子标记的另一条DNA单链配对,进而抑制光电流的下降,实现了对Hg~(2+)的灵敏检测。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10)~1.5×10~(-7) mol/L,检出限为6.0×10~(-11) mol/L(S/N=3),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盼盼[6](2019)在《基于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化学分析方法凭借其操作简单、仪器价格低廉等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免疫反应、基因诊断、细胞生命分析等多个领域。这些年基于光电分析方法(PEC)的工作逐渐增多的原因主要在于:光电化学以光作为激发信号,电流作为接收信号,避免了背景信号干扰,具有很高的分析灵敏度。本文利用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构建了一系列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叁元纳米复合材料Ti02/g-C3N4/CdS的制备、表征及与CdSe共敏化效应的研究本文合成了一种具有串联能级排列的叁元纳米复合物,首先通过SEM和TEM对其进行了形貌的表征,接着通过XRD和IR证明了材料的成功制备,最后通过XPS图谱分析发现该复合物内部发生了费米能级的重排,该叁元复合物能级内部具有特殊的串联排列方式。这种材料的能级排列方式不仅增大了材料对光的吸收利用率,而且在光生电子-空穴产生以后能进行快速的分离和转移,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通过将其与CdSe量子点结合探究了量子点的共敏化效率问题。结果表明该叁元纳米复合材料与CdSe的共敏化效率较高,可用于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生命分析。2.基于TiO2/g-C3N4/CdS-CdSe共敏化策略来检测T4 PNK酶的活性在此工作中,利用第一个工作中新合成的具有能级串联排列的叁元复合物与CdSe的共敏化策略实现了对T4 PNK酶的超灵敏检测。这种共敏化策略得以实现是因为CdSe QDs具有的窄能级间隙可以与叁元纳米复合材料Ti02/g-C3N4/CdS的能级间隙边缘进行匹配。在T4 PNK酶的作用下,具有3'端修饰-SH,5'端修饰-OH的发卡DNA可以被限制性核酸外切酶λ-Exo剪切变成3'-SH的单链DNA,将其与CdSe QDs进行连接形成ssDNA-CdSe结构,再通过与电极表面的D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使CdSe QDs接触到电极的表面,进而与叁元复合材料Ti02/g-C3N4/CdS形成共敏化结构,引起光电流的明显变化。该PEC生物传感器对T4 PNK的响应范围为0.0001到0.02 U/mL,最低检测线为6.9 × 10-5 U/mL。此外,基于叁元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的PEC生物传感器具有优良的选择性、良好的重现性和显着的存储稳定性,在T4 PNK检测和抑制剂筛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3.基于g-C3N4/MoS2 2D/2D异质结构和CdSe量子点敏化效应来灵敏检测ssDNA.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C3N4/MoS2 2D/2D异质结和CdSe量子点(Dot)共敏化效应的增强型光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能简单、准确地分析单链DNA。本实验在g-C3N4/MoS2电极基底材料的表面修饰上连有c-DNA的CdS量子点,当t-DNA存在时,两者发生DNA杂交反应,然后通过CdSe量子点标记得r-DNA与t-DNA的特异性识别反应使CdSe量子点连接在电极的表面。最佳操作条件下,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准确度,最低检测线为0.32 pM(S/N=3),线性范围为1.0 pM~2.0 μM。该生物传感器在DNA生物分析等相关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文生[7](2019)在《基于鲁米诺/碳点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生物传感器构建及生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内代谢活动产生的生物活性分子如气体信号小分子、蛋白质、DNA和酶等水平的变化与体内的一些疾病息息相关。因此,对这些生物活性分子进行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一直是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化学发光检测(chemiluminescence,CL)由于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和设备简单等优点已成为传感领域中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已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论文合成了催化活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和光学性能优异的金银核壳纳米粒子(Au@Ag NPs)、氮硫共掺杂碳点(NS-CDs)等纳米材料,再巧妙地将其与CL传感器相结合。构建了灵敏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硫化氢(H_2S)和癌胚抗原(CEA)等生物活性分子的CL传感平台,并开展了生化分析应用研究,为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主要创新点及研究内容如下:1.本章基于双金属金银核壳纳米粒子(Au@Ag NPs)对鲁米诺-铁氰化钾(luminol-K_3Fe(CN)_6)体系优异的催化性能,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CL生物传感平台。传感器构建过程如下:将合成的PSA抗体修饰的Au@Ag NPs(Ab-Au@Ag NPs)用来特异性捕获靶抗原PSA分子。当PSA存在时,PSA与Ab-Au@Ag NPs之间发生非竞争型免疫反应,进一步形成免疫纳米探针(PSA-Ab-Au@Ag NPs)。结果表明,该免疫纳米探针的催化能力随着PSA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且对该CL体系的信号猝灭程度与PSA浓度的对数在0.1 pg mL~(-1)–100.0 ng mL~(-1)的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47 pg mL~(-1)。此外,构建的CL生物传感器成功用于来自信阳市中心医院的6份人血清样品中PSA的分析,结果与医院吻合,加标回收率在86.1%–11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不大于5.9%。2.研究发现,人体内硫化氢(H_2S)的含量变化与一些重要疾病相关,因此,对H_2S的灵敏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基于合成的CL探针Cu~(2+)-g-C_3N_4 NSs对luminol-H_2O_2体系有良好的催化作用,构建了一种新型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H_2S的CL传感器。构建过程如下:当目标物H_2S存在时,其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S~(2-)与探针Cu~(2+)-g-C_3N_4 NSs中的Cu~(2+)形成溶解度低的硫化铜(CuS),这有效地猝灭了luminol-H_2O_2-Cu~(2+)-g-C_3N_4 NSs体系的信号。在优化条件下,luminol-H_2O_2-Cu~(2+)-g-C_3N_4 NSs体系的信号随着H_2S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检测范围为10.0 pM–50.0 nM,检出限为2.0 pM。此外,设计的传感器成功用于来自信阳市中心医院3份人血浆样品中H_2S的分析,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吻合,加标回收率在95.7%–110%之间,RSDs不超过6.1%。3.本章首次构建了基于氮硫共掺杂碳点-过氧化氢(NS-CDs-H_2O_2)体系的CL传感器,实现了对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灵敏检测。构建过程如下: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DNA互补链共同修饰在Au@Ag NPs(HRP-Au@Ag-cDNA)上作为NS-CDs-H_2O_2体系的信号放大探针。HRP-Au@Ag-cDNA可以与纳米磁珠标记的CEA适配体发生特异性作用,形成DNA双链杂化的纳米复合物HRP-Au@Ag-dsDNA-MB。当CEA存在时,CEA优先与aptamer结合,导致HRP-Au@Ag-dsDNA-MB中的DNA双链打开,进一步释放了纳米探针HRP-Au@Ag-cDNA。基于探针中HRP和Au@Ag NPs的协同催化作用,设计的HRP-Au@Ag-cDNA对NS-CDs-H_2O_2体系具有双重信号放大作用。在优化条件下,构建的CL传感器实现了对CEA的灵敏检测,检测范围为0.3 ng mL~(-1)–80.0 ng mL~(-1),检出限为94 pg mL~(-1)。此外,将CL传感器成功用于来自信阳市中心医院5份人血清样品中CEA的分析,检测结果与医院吻合,加标回收率在89.4%–114.0%之间,RSDs不大于9.2%。(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5-01)

黄廖静[8](2019)在《基于苝系物和信号放大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致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是电极在光源照射下把光活性物质与目标物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所引发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转化为光电流信号,进而实现定量检测目标物的一类传感器。PEC生物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响应迅速、选择性好等优点在分析方面倍受瞩目和推崇。本论文主要以光电活性材料苝系物为固载基质,结合多种高效的信号放大技术(DNA自组装、纳米模拟酶催化、DNA循环)构建高灵敏PEC生物传感器实现对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痕量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网状叁维(3D)DNA中亚甲基蓝(MB)敏化苝四甲酸(PTCA)构建PEC生物传感器MB作为一种有机染料,光吸收范围宽,能有效敏化PTCA,使其具有更大的光电流信号。基于此,我们以PTCA为固载基质,结合DNA自组装技术获得MB修饰的网状3D DNA纳米结构,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PEC生物传感器实现对铅离子(Pb~(2+))的定量分析。其中,无酶自组装形成的网状3D DNA可作为敏化剂载体,增加MB固载量,有效地增强PTCA的光电流信号。同时,该PEC生物传感器制备简单,在有机染料敏化型PEC生物传感器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基于锰卟啉(MnPP)同时作为辣根过氧化物(HRP)模拟酶和PTCA猝灭剂构建PEC生物传感器“信号衰减型”(signal off)PEC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目标物识别后光电流信号的降低程度。然而,现有的“signal off”型传感器一般采用空间位阻、光活性材料消耗、能量传递等单一方法来实现信号的降低,一定程度限制了传感器灵敏度的提高。因此,本文基于MnPP同时作为HRP模拟酶和PTCA猝灭剂构建了一种新型PEC生物传感器。首先,我们以PTCA为光活性材料并修饰于电极表面,从而获得一个极高的PEC初始信号。随后通过典型的夹心式反应将DNA自组装形成的网状3D DNA结构修饰于电极表面。由于卟啉锰可以嵌入DNA双链中,可以将大量的MnPP镶嵌于网状3D DNA纳米结构。我们发现MnPP不仅可以猝灭PTCA光电流信号,还可以模拟HRP酶催化促进电极表面快速产生阻碍电子传递的沉淀,进一步降低电流信号,从而获得双重降低的PTCA光电流信号,有效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因此,通过一种物质同时具备多种功能的策略,克服使用单一功能的局限性或多种物质同时使用带来的复杂繁冗的操作,为高灵敏的生物监测开辟了新途径。3.基于单一界面敏化/猝灭策略构建波长分辨型双组分同时检测PEC生物传感器同一界面多组分同时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分析效率,缩短分析时间,增加分析通量。本文基于敏化剂MB和猝灭剂二茂铁(Fc)在特定波长下对苝-3,4,9,10-四羧酸二酐(PTCDA)信号的影响巧妙地构建了同一界面两种目标物同时检测的PEC生物传感器。利用主客体识别将被Mg~(2+)或Pb~(2+)剪切的Fc或MB标记的DNA片段吸附在电极表面,从而影响不同波长下PTCDA的光电流信号,再通过计算,定量分析Mg~(2+)和Pb~(2+)的浓度。该策略能够很好地区分同一界面上不同目标物引起的信号变化,且目标物不局限于金属离子,可用于蛋白质、DNA、miRNA等其它物质的同时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8)

达慧梅[9](2019)在《基于纳米材料和信号放大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将光电材料与分子识别结合发生的变化转化为电流信号的生物传感器。由于光致电化学分析的灵敏度高的优点使其在各个领域都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实现高灵敏的检测,合成性能优异的光电材料,引入高效和简单的信号放大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工作如下:1.DNA网状结构作为敏化剂固载平台构建的高灵敏光致电化学传感器通常情况下通过增加敏化剂在DNA结构上的固载量去提高敏化剂的敏化效率,而敏化剂的固载量受限制于DNA单链杂交形成的双链结构,因此本文构建的包含大量的双链结构的适体链桥联的DNA网状结构为敏化剂亚甲基蓝(MB)的固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提高了光致电化学适体生物传感器检测癌症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_(165))的灵敏度。敏化剂亚甲基蓝通过DNA螺旋结构促进电子传递,抑制了光电性能优良的光活性材料g-C_3N_4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增强了光电流。通过目标物VEGF_(165)与DNA网络结构包含的适体序列之间的特异性识别破坏了敏化剂固载的DNA网络结构,最初增强的电子转移过程可被抑制。最终此光致电化学适体生物传感器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线性范围是100 fmol·L~(-1)至10 nmol·L~(-1),检测限低至0.03 pmol·L~(-1)。另外,此策略可被用于检测其他试体序列对应的疾病标志物。2.ZnIn_2S_4P_(4-X)作为光电材料结合目标物循环放大构建的高灵敏的光致电化学传感器通常双金属硫化物和磷化物被用作光电材料,但双金属的磷硫化物很少被研究。为了合成新颖的光电效率高的光电材料来构建光致电化学传感体系,本实验发现双金属的磷硫化物ZnIn_2S_XP_(4-X)相较于双金属硫化物ZnIn_2S_4表现出了优良的光致电化学性能。通过水热法合成ZnIn_2S_4,将其磷化后得到的ZnIn_2S_4P_(4-X)作为光电材料,通过双重特异核酸酶(DSN)辅助的目标物循环信号放大将单个目标物miRNA转换为多个核酸去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转换得到的多个核酸被用来固定猝灭剂SiO_2。因此,最初ZnIn_2S_XP_(4-X)的电子转移过程可被抑制,导致光电流显着降低。最终此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miRNA-155的线性范围是100 fmol·L~(-1)到10 nmol·L~(-1),检测限是33 fmol·L~(-1)。该策略可扩展构建成灵敏检测其他miRNA的平台,应用于生物分析和临床诊断中。3.钒酸银纳米粒子结合双重信号放大策略构建的近乎零背景信号的光致电化学传感器光致电化学分析通常采用由多种光电材料组成的共敏化结构来获得高的初始信号从而实现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然而,共敏化结构的引入会产生不可忽略的背景噪音,导致检测的灵敏度受到限制。本实验设计了一种背景信号几乎为零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VEGF_(165)的超灵敏检测。传感器的构建基于单一的光活性材料AgVO_3与双重信号放大策略。AgVO_3纳米颗粒作为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一种新型的光活性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光致电化学性能并且能够产生足够强的光电流检测信号。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核酸外切酶III辅助目标物循环和杂交链式反应被巧妙结合实现双重信号放大将一个目标物蛋白转化为多倍的DNA。同时,杂交链式反应反应为光活性材料AgVO_3的大量固载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去实现构建近乎零的背景信号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最终此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VEGF_(165)的线性范围是10 fmol·L~(-1)至10nmol·L~(-1),检测限为3 fmol·L~(-1)。该方法为检测其他的蛋白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8)

冯晓倩,顾文,张霞,蒋浩[10](2019)在《基于有机薄膜晶体管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传感器是一门由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食品、制药、化工、临床检验、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生物传感器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可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特别是具有高度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化的特点,其在近几十年获得了蓬勃而迅速的发展。在生物传感器领域,有机电子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低成本、一次性、便携、柔性弯曲等方面,有机电子器件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有机电子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包括有机薄膜晶体管(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s,OTFTs)生物传感器和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rganic 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s,OECTs)生物传感器两种技术。其中,OTFTs生物传感器采用全固态薄膜制备,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且可与传统半导体加工工艺相兼容,因而方便集成。此外,OTFTs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单元多样化,不仅限于有机半导体层,其栅极和源漏电极都可用作生物检测。目前,在该生物传感器中已成功应用的高性能有源层材料有并五苯(Pentacene)、聚(3-己基噻吩)(P3HT)和聚苯胺(PANI)等。研究工作包括DNA表面固定方法改进、传感器结构设计与灵敏度优化、新型扩展栅极结构等。由于大多数检测在非溶液体系中进行,其检测的便捷性和灵敏度受到了一定限制。为了解决溶液体系下的检测问题,OECTs生物传感器被提出。该传感器不仅具有工作电压低(一般小于1 V)、电化学活性强以及可在溶液环境下工作等优点,而且其沟道与栅极的距离可按需调节。OECTs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为发展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生物分析检验方法注入了活力。目前,OECTs生物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抗原和细菌等物质的检测。虽然微流控系统的OECT传感器阵列也已成功检测葡萄糖和乳酸,但考虑到其实际制备过程以及检测环境,OECTs传感器在集成方面的发展较为困难。本文归纳了基于OTFTs和OECTs两种类型生物传感器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根据检测物质分类,本文对两种生物传感器在葡萄糖、DNA、抗体抗原、细胞、多巴胺等生物检测应用中进行了详细描述,介绍了其传感机制和检测能力。预计随着有机电子技术的发展,有机晶体管将会在生物检测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7期)

化学及生物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备了ITO/Gr/CH_3NH_3PbI_3/CS/GOx电极,将制得的电极浸入5.0mL的0.1mol·L~(-1) PBS(pH 7.0)中,加入丁草胺标准溶液,保持10min,然后将电极取出插入含有0.8mmol·L~(-1)葡萄糖的0.1mol·L~(-1) PBS(pH 7.0)中,测量光电流(I)。另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但不存在丁草胺),测量光电流(I_0)。由(I_0-I)/I_0×100计算丁草胺对光电流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抑制率与丁草胺的浓度在0.02~10.0n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5nmol·L~(-1)。方法用于测定蔬菜和水果空白加标样品中的丁草胺,测定值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8%~4.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3.3%~102%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及生物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汤玉娇,戴诗岩,周羽婷,程圭芳,何品刚.基于DNA模板点击化学和催化发夹型DNA自组装反应的新型均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miRNA-21[J].分析化学.2019

[2].金党琴,丁邦东,龚爱琴,王元有,周慧.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丁草胺[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3].储婧,刘闪闪.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李梓萌.新型抗干扰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9

[5].郑姗,刘洋,陈飘飘,邢怡晨,张伟波.基于硫化镉量子点-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Hg~(2+)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J].分析化学.2019

[6].李盼盼.基于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9

[7].张文生.基于鲁米诺/碳点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生物传感器构建及生化分析[D].信阳师范学院.2019

[8].黄廖静.基于苝系物和信号放大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西南大学.2019

[9].达慧梅.基于纳米材料和信号放大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9

[10].冯晓倩,顾文,张霞,蒋浩.基于有机薄膜晶体管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树形分子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装载5-AL...(6.0mM,CDCl3,25℃)(A)1·...双压电晶片驱动器结构示意图:(a)串联...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授予博士学位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授予博士学位人...)蝴蝶翅膀微观结构及进入醇后所产生...

标签:;  ;  ;  ;  ;  ;  ;  

化学及生物传感器论文_汤玉娇,戴诗岩,周羽婷,程圭芳,何品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