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远
(古蔺县永乐镇水落小学古蔺646500)
【摘要】近年来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比较严重,有些班级毕业率不超过50%,这让我感受到学生流失问题是我们普九路上的“拦路虎”,针对这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对此,对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进行探讨迫在眉睫,造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流失原因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耕耘了七个年头,在我七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彷徨和失败。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学生的流失问题一致是普九路上的“拦路虎”。每到秋风飒爽的九月,教室里留下的都是“英雄豪杰”,只有这一半的同学坚持到了最后,而近一半的学生却短短的三年都熬不过就匆匆容入社会去“吃苦受累”,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基础不扎实,跟不上大队伍的进程,这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没有地位,受冷落、拖后腿、心理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增大。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有的学生家里条件差,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从而打消读书的念头。虽然九年义务教育的确给这些孩子带来了希望,但贫困的条件使得他们必须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再选择教育。同时外面的大世界也在有行或无形的诱惑着这些贫困的孩子。于是,与其这样吃苦还不如早日弃学,到外面闯荡的念头成为他们失学的根源。
另一方面,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进入人生的第一高峰期,会带来许多生理上的变化。特别是女生,思想变得不那么单纯,严重影响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情绪,导致成绩下滑,从而影响他们的理想和目标,产生厌学情绪而导致辍学。
二、社会因素
随着打工浪潮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一些亲朋戚友回乡探亲,将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的城市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色彩斑斓。他们骨子里那股傲气也像“非典”“甲流”一般深深的烙进学生们的肉与魂。什么“荣归故里”、“光宗耀祖”更是让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像中了邪一样眼热。为了眼前的爱慕虚荣,纷纷加入到打工行列,背井离乡,中断学业。
三、家庭因素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虽然温总理的惠农政策已经惠及到了人们的头上,但始终不能普照天下子民。真的还有一部分朴朴实实的靠“修理地球”为生的农民正在温饱线上挣扎,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脸朝黄土背朝天,但是近年来全球不断出现的自然灾害为他们的付出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犹如雪上加霜。使得他们为了三五个儿女的吃饭穿衣已喘不过气来,那里还顾得上普九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活动。这对他们来说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虽然两免一补的阳光政策解决了一部分家庭的燃眉之急,但少部分家庭还是交不起因物价上涨而不断上升的生活费用,虽然现行的“营养午餐”计划能缓解同学们早出晚归忍受挨饿的艰辛,但根本性的问题还是不得不让他们的孩子与快乐、美好的求学时光失之交臂。与之相反,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任性倔强、我行我素。学校的校规校纪让他们有些吃不消,逃脱学校束缚便成了他们最好的解脱。
其次,改革开放的春风仍未吹醒沉睡多年的传统习俗,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一部分父母认为女孩只要能识字就足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了,根本用不住读那么多书,男孩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才是祖国的未来,这使部分想读书的女孩最终没能完成学业而辍学回家。
再次,新时期的婚姻观念催化着中国式的离婚家庭像中国的GDP指数一样不断上升,难免会给孩子们幼稚、纯真的心灵烙上深深的伤痕,久久不能能愈合。使得本来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整天心事重重,成绩直线下滑,选择离开他们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最终击碎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
四、学校因素
近年来,虽然县级部门不断充实着教师队伍,但农村初中条件差,交通不便的状况依然未能改变。这让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教师还是避而远之,绞尽脑汁靠近县城。不愿留下来,从而加剧了农村学校师资的异常紧缺。部分教师不得不跨科目跨年级,一周至少要往返三尺讲台几十个来回,整天都身心疲惫,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每个学生。让一部分学生逐渐向县城或条件更好的学校流动。另外,现行教育评价机制始终都把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准的唯一筹码,老师不得不快马加鞭,掉队的就要“挨打”。一来二去,有些学生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心理压力增大,不堪重负,辍学便是最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现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原因复杂多样。要抓好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不是三五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集政府、家庭、学校、社会于一体,坚持不懈地抓好控辍保学的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抓好这项工作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