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样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群,算法,生物量,动物,评价,实数,算子。
多样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彦君,刘哲,孟祥红,陆柏益[1](2019)在《基于多样度、匹配度和平衡度的常见蔬菜营养价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包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根据蔬菜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等指标对常见蔬菜进行综合营养评价,为人们选择蔬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常见的38种蔬菜,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中蔬菜及其制品中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叶菜类、茎菜类、花菜类等10类。该方法以42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为评价指标,包括7大营养素以及被公认为对人体有益的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和膳食纤维。分别计算10大类38种常见蔬菜中42种营养素的"多样度"(Degree of diversity,DD值)、"匹配度"(Degree of match,DM值)和"平衡度"(Degree of balance,DB值)指标,根据各指标分值及排名进行营养评价。最后计算3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偏离指数",根据偏离指数对蔬菜进行综合排名分析。【结果】根据"多样度"得出各种蔬菜所含营养素种类大致相同;根据"匹配度"得出茎菜类、叶菜类和花菜类营养素含量较高,排名前3位的蔬菜依次为荠菜、香菜、菠菜;根据"平衡度"得出花菜类和葱蒜类营养素比例更符合人体需要,排名前3位的蔬菜依次为大葱、韭菜、黄瓜;最后根据"偏离指数"得出蔬菜营养价值的综合排名,茎菜类、叶菜类和花菜类蔬菜偏离指数较小,排名前3位的蔬菜依次为荠菜、香菜、菠菜。【结论】该评价方法能较综合地评价蔬菜营养价值,与营养质量指数、营养素度量法等以往蔬菜评价模型相比,增加了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对蔬菜营养价值的评价更加全面。(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陈爱华,董新民,董志,刘棕成[2](2012)在《基于改进种群多样度的差分进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差分进化算法进化后期易出现早熟收敛而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种群多样度的差分进化算法。对进化算法种群多样度进行了研究,经过数学推导,证明了种群多样度与算法全局寻优性能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随机变异策略,更好地保持了寻优过程中种群的多样性,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典型测试函数实验表明,改进后的差分进化算法相对于标准差分进化算法具有更好的种群多样性和抑制早熟收敛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2年07期)
纪建春,杨晋,彭亮,左晓霞[3](2009)在《种群多样度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几种常见多样度的提法做了比较,提出了种群多样度的另一种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多样度定义的缺陷,为种群多样性的判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刘胜,李高云,孙天英[4](2008)在《一种基于种群多样度的实数编码并行遗传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遗传算法的收敛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个体适应度的种群多样性度量函数,恰当地反映了遗传算法的进化阶段,预报了早熟收敛的趋势.设计了基于种群多样度函数的迁移算子和交叉算子,并对交叉、变异概率等进行了动态调整,构成了具有多层迁移特点的实数编码并行遗传算法.通过和其他优秀遗传算法对测试函数的验证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解决遗传算法中早熟、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具有优越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智能系统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李枚毅,游维,蔡自兴[5](2007)在《多样度和适应度引导的遗传算法操作概率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前人的一些工作,讨论了进化算子操作概率的计算规则。通过对现有方法的深入分析,提出一种多样度和适应度联合引导的遗传算法操作概率计算方法。分析多样度动态变化曲线的变化规律后,提出多样度动态变化的线性方法和多样度动态变化的指数方法。提出了一种运用变形的Manhattan学习方法来动态地调整遗传算法操作概率的适应性调整策略。通过一些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GA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07-26)
路志英,林丽晨,庞勇[6](2006)在《基于种群多样度的变参数遗传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基本遗传算法(SGA)所存在的缺陷——早熟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种群多样度的变参数遗传算法(VPGA)。该算法从概率角度分析了遗传操作算子的作用,搜索范围以及多样性的影响,依据种群的多样度对遗传算法的参数进行自动调节,抑制早熟现象。并应用两种遗传算法对评价遗传算法性能的四个着名测试函数进行了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于基本遗传算法的优越性和抑制早熟现象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6年01期)
卢欣石,何琪[7](1999)在《种群遗传变异及基因多样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种群遗传学和生态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定义和单位含义,其一是种系变异含义,其二是生态适应含义,并概述了遗传变异的研究历史。从3个方面及质量性状变异、数量性状变异与基因变异,介绍了种群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基因变异的测量和亚种群基因多样度的测量,并且依据研究所得的遗传参数对中国苜蓿不同种群遗传结构和基因多样度进行了例证分析(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何德华,杨关铭,沈伟林,刘红斌[8](1987)在《浙江沿岸上升流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Ⅱ.浮游动物种类分布与多样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夏季浙江沿岸上升流盛期浮游动物的种类分布、多样性指数与海洋动力因子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种类的高优势度(即低多样度),生物量的高丰度与食物链短等现象在上升流核心区边缘的近岸侧相并出现;各种不同生态类型的浮游动物呈现与该区水文状态相适应的分布特点;水体流场对浮游动物的分布有明显的生物效应;浮游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与该区的平均水温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nus)个数的垂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升冷水所造成的水体环境状况.(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1987年05期)
王化泉,赵丽云[9](1985)在《南海北部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聚的多样度及其应用于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可能性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样性指数定量表示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的数学模式很多,许多人认为以Shannon—Werver多样性指数H’较为理,想已应用于海洋各种生态系生物组成结构的分析。文献早就提出了用多样性指数评价水域污染,但至今未引起国内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可能认为影响H’值的因子太多,除了污染因子以外,还有环境因子和生物本身的因子,且在目前又难以将这些非污染因子与污染因子的影响分开。因此,(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1985年03期)
费鸿年,何宝全,陈国铭[10](1981)在《南海北部大陆架底栖鱼群聚的多样度以及优势种区域和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关于南海北部大陆架底栖鱼类群聚若干属性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研究概略。采集鱼类是在1964年3月到1965年2月由3艘研究船在137,667平方公里范围内人为地划成8小区共计51采集点进行的。在每一点拖2小时,每一样品当作一个鱼类群聚。本研究仅使用3月、6月、10月和12月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资料。 种类多样度是鱼类群聚的一个重要属性,在几种计算方法中,本文应用了修改过的Shannon-Weaver公式,并用生物量代替了个体数的算法。一般这样算出的指数值略高于用个体数算出的结果。本研究算出H″的变化幅度为1.40到4.40,与国外发表的近海底拖网鱼类多样度指数相比是最高的。作了多样度等值线群分布图,四个月份有差异,但还不能作出明显关系的判断。H″与温度、水深有相关。 另作了3种与多样度有关连的参数计算:(1)种类数(S);(2)最大多样度(H_(max));(3)种类均匀度(J)。(1)、(2)两种参数变化有伴随关系,均匀度有类似于多样度变化的倾向。 优势种的组成是群聚的第一种基本属性。我们把优势种概念与信息量相结合作了详细解释,根据这一新概念,我们把一个种类在样品渔获量中占20—60%的作为优势种,在8小区和4个月中共见到有优势种47种,频度变化很复杂,用英文字母来代表优势种作了用代码的优势种频度分布模(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1981年01期)
多样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差分进化算法进化后期易出现早熟收敛而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种群多样度的差分进化算法。对进化算法种群多样度进行了研究,经过数学推导,证明了种群多样度与算法全局寻优性能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随机变异策略,更好地保持了寻优过程中种群的多样性,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典型测试函数实验表明,改进后的差分进化算法相对于标准差分进化算法具有更好的种群多样性和抑制早熟收敛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样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彦君,刘哲,孟祥红,陆柏益.基于多样度、匹配度和平衡度的常见蔬菜营养价值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陈爱华,董新民,董志,刘棕成.基于改进种群多样度的差分进化算法[J].电光与控制.2012
[3].纪建春,杨晋,彭亮,左晓霞.种群多样度的改进[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9
[4].刘胜,李高云,孙天英.一种基于种群多样度的实数编码并行遗传算法[J].智能系统学报.2008
[5].李枚毅,游维,蔡自兴.多样度和适应度引导的遗传算法操作概率计算研究[C].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7
[6].路志英,林丽晨,庞勇.基于种群多样度的变参数遗传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6
[7].卢欣石,何琪.种群遗传变异及基因多样度分析[J].草业学报.1999
[8].何德华,杨关铭,沈伟林,刘红斌.浙江沿岸上升流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Ⅱ.浮游动物种类分布与多样度[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7
[9].王化泉,赵丽云.南海北部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聚的多样度及其应用于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可能性的初步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1985
[10].费鸿年,何宝全,陈国铭.南海北部大陆架底栖鱼群聚的多样度以及优势种区域和季节变化[J].水产学报.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