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三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农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杀菌剂,尤其是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获得快速发展。杀菌剂在长期使用后可能有残留物迁移到水体环境,有必要就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进行研究。SDHI类杀菌剂对鱼类具有潜在的毒性,然而关于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的信息还很有限。鉴于此,本文通过应用斑马鱼胚胎和成鱼作为模式生物开展SDHI类杀菌剂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的水生生物毒性实验,探讨它们对非靶标生物斑马鱼的潜在毒性和作用机制。(1)通过96小时急性暴露试验,揭示这三种杀菌剂导致斑马鱼胚胎产生形态变化,孵化失败和死亡。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对胚胎孵化抑制的96小时半数效应浓度值分别是0.039,0.21和3.41 mg/L,对胚胎的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值分别是0.041,0.24和3.69 mg/L。(2)通过急性发育毒性试验,揭示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多个方面造成影响。(1)干扰胚胎发育相关基因bmp2b,gh1,ghra和igf1的表达,导致仔鱼体长较短。(2)干扰仔鱼ATP,NO,NOS,CaN,AChE和EPI,影响胚胎的自主运动和仔鱼的自由运动。(3)干扰心脏发育相关基因cyp26a1和myh7的表达,扰乱心跳速率。(4)干扰仔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paf1,baxa,bbc3,bcl2a,casp3a,caspb和tp53,诱导细胞凋亡。(5)影响仔鱼中抗氧化标志物CAT,GST,POD和SOD的活性以及GSH含量,引起ROS和MDA含量增加。(6)抑制仔鱼中SDH活性。(7)对仔鱼中T4和T3含量产生干扰。(8)干扰仔鱼先天免疫相关基因ccl34a.4,cxcl18b,ifnphi1,il6,il6r,loxa,nos2a和tnfa的表达。(3)通过对成年斑马鱼的4天急性毒性试验和7天暴露后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示物,探讨这三种杀菌剂急性暴露对成鱼生存和氧化应激的影响。(1)急性暴露影响成鱼的形态和运动,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对成鱼的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值分别为0.065,0.33和2.60 mg/L。(2)7天毒性暴露影响成鱼中抗氧化标志物CAT,GST,POD和SOD的活性以及GSH的含量,引起MDA含量增加。(4)通过对成年雌性斑马鱼的30天慢性暴露试验,探讨这三种杀菌剂对雌鱼的慢性毒性效应。试验表明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的30天暴露对成年雌鱼的氧化应激,内分泌,神经系统,能量代谢和肠道组织形态造成影响。(1)影响雌鱼中抗氧化标志物CAT,GST,POD和SOD的活性以及GSH含量,引起MDA含量增加。(2)引起T4含量升高,T3含量下降。(3)导致T,E2含量下降。(4)诱导NO,NOS,CaN和EPI增加,抑制ATP和AChE活性。(5)抑制SDH活性。(6)引起肠道绒毛损伤。综上,SDHI类杀菌剂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氟唑环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和成鱼均表现出毒性。在本文中其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致死、发育抑制、诱导氧化应激、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和肠道损伤等。因此,这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潜在毒性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来,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影响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农药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   1.3 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   1.4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
  •     1.4.1 概述
  •     1.4.2 苯并烯氟菌唑
  •     1.4.3 吡唑萘菌胺
  •     1.4.4 氟唑环菌胺
  •     1.4.5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毒理学研究情况
  •   1.5 斑马鱼及其胚胎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     1.5.1 水生模式生物斑马鱼
  •     1.5.2 斑马鱼在水生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1.6 课题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三种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斑马鱼的培养
  •     2.3.2 斑马鱼胚胎的获取
  •     2.3.3 胚胎急性暴露试验
  •     2.3.4 统计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胚胎形态
  •     2.4.2 胚胎孵化
  •     2.4.3 胚胎存活率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三种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及机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斑马鱼的培养与胚胎的获取
  •     3.3.2 仔鱼体长
  •     3.3.3 胚胎运动
  •     3.3.4 胚胎心脏
  •     3.3.5 胚胎细胞凋亡
  •     3.3.6 胚胎氧化应激
  •     3.3.7 胚胎琥珀酸脱氢酶
  •     3.3.8 胚胎甲状腺激素
  •     3.3.9 胚胎免疫相关基因
  •     3.3.10 统计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仔鱼体长
  •     3.4.2 胚胎运动
  •     3.4.3 胚胎心脏
  •     3.4.4 胚胎细胞凋亡
  •     3.4.5 胚胎氧化应激
  •     3.4.6 胚胎琥珀酸脱氢酶
  •     3.4.7 胚胎甲状腺激素
  •     3.4.8 胚胎免疫相关基因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三种杀菌剂对斑马鱼成鱼的急性毒性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斑马鱼的培养
  •     4.3.2 成鱼急性致死试验
  •     4.3.3 成鱼氧化应激
  •     4.3.4 统计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成鱼存活率
  •     4.4.2 成鱼氧化应激
  •   4.5 小结
  • 第五章 三种杀菌剂对斑马鱼成年雌鱼的慢性毒性及机制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斑马鱼的培养
  •     5.3.2 雌鱼慢性暴露试验
  •     5.3.3 雌鱼氧化应激
  •     5.3.4 雌鱼甲状腺激素
  •     5.3.5 雌鱼性激素
  •     5.3.6 雌鱼神经系统
  •     5.3.7 雌鱼琥珀酸脱氢酶
  •     5.3.8 组织病理学观察
  •     5.3.9 统计方法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雌鱼氧化应激
  •     5.4.2 雌鱼甲状腺激素
  •     5.4.3 雌鱼性激素
  •     5.4.4 雌鱼神经系统
  •     5.4.5 雌鱼琥珀酸脱氢酶
  •     5.4.6 雌鱼肠道组织形态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姚鸿州

    导师: 周瑛,丁成荣

    关键词: 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氟唑环菌胺,斑马鱼,毒性效应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有机化工

    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分类号: TQ455;Q175

    DOI: 10.27463/d.cnki.gzgyu.2019.000029

    总页数: 185

    文件大小: 8857K

    下载量: 328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三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