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乐舞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乐舞,文化,中原地区,瑶族,羌族,藏族,东城区。
乐舞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闫佳楠[1](2019)在《赵廷隐墓出土乐舞伎俑音乐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都后蜀赵廷隐墓出土的20余件乐舞伎彩绘陶俑,服饰华丽,造型精致生动,从乐器、舞蹈、戏剧等方面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地区的音乐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乐舞伎陶俑的乐器组合、服饰造型,结合唐宋时期相关音乐考古、文献材料,梳理了乐舞伎彩绘陶俑的性质及历史演变。(本文来源于《文博》期刊2019年05期)
尹德锦,严桦莎[2](2019)在《汉代乐舞文化的多元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汉承秦制",但汉代却改变了秦朝对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的极度排斥,通过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恢复了儒家的礼乐制度,以乐舞服务于日常人伦和社会治理体系,使乐舞艺术获得了发展空间,形成了继先秦之后中国乐舞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时代。这一时期多种乐舞形式各依其功能性身份彼此共存、互相补充的状态,反映出汉代乐舞文化的多元性。(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李韵葳[3](2019)在《羌族乐舞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羌族与藏族和汉族长期杂居,由于历史原因,汉羌两族在文化、风俗等多个领域相互融合,甚至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其中羌族擅长的乐舞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较大。羌族乐舞文化主要以器乐、舞蹈为主,脱胎于祭祀文化的释比唱经是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羌族独特的乐舞文化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得以保守下来,在受到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中原地区文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李雯[4](2019)在《藏族乐舞文化对唐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是由历史上的吐蕃直接发展来的,这是一个在唐代足以与中原分庭抗礼的政权。文成公主和亲等政治往来,为大唐与吐蕃带来了诸多文化交流机会,汉藏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奠定了相互影响的发展格局。藏族乐舞和唐代诗文都是当时民族文化的精华,二者也随着文化交流相互影响。今天我们阅览唐诗可见大量展现藏族乐舞、描写吐蕃文化的作品,它们对唐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白居易《时世妆》、王昌龄《从军行》等作品,都深刻展现了藏族乐舞文化。(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申波[5](2019)在《中老跨界瑶族“度戒”乐舞的文化构建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盘鼓"是瑶族各支系"度戒"仪式中具有标志性的乐器,更是族群集体人格获得心理转喻的法器。"度戒",是瑶族普遍保存的对青少年开展"成年礼"性质的民俗传统。作为可供阅读的文本,"度戒"从社会学的立场,体现了瑶族社会对自我身份构建的需要,从音乐学的立场,度戒乐舞折射出瑶族先民借助仪式制造音声隐喻编织意义之网的"可感知的形式",而盘鼓作为一种符号标识,则为我们从"符号-象征-意义"的角度解读度戒仪式的内涵与外延提供了可能。以云南中老边界瑶族聚居地"度戒"仪式为例,以局外人的身份考察了仪式场域中度戒乐舞这一神圣空间的鼓语音声,并对在场的局内人如何完成身份构建以实现心理感召所产生的意义进行了解读。(本文来源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武晓颜,朱鑫彤[6](2019)在《齐地乐舞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优秀的中华文化遗产留在了历史长河之中,特别是周代东方齐国的乐舞,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直到今天仍然有无限的魅力。从出土文物探讨齐地乐舞文化的源流发展特征,对研究我国艺术发展史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17期)
巫允明[7](2019)在《中国古舞文化钩沉——汉墓壁画与器物上的乐舞百戏》一文中研究指出若要对中国古代舞蹈史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首先要从历史的角度、以文物为鉴的立场,深入中国浩如烟海的文物宝库去搜寻、去分析、去鉴证一切与"舞蹈学"有关的器物,以此确认古代舞蹈在不同时期的种类、形态特点及流变。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时期文物所体现的二维舞蹈形象基础上,搭建能呈现该历史时期与文化背景的叁维乃至多维空间,在归纳出的关键性文化背景下讨论和研究同时期有关舞蹈的方方面面,使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成为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有机整体,从而彻底摒弃一些脱离史实根据的臆断。本文以考古工作者所出土的墓葬壁画和器物为依据,试图在"舞蹈文化"视野下,通过墓葬壁画和器物所体现的社会与文化内涵,探讨汉墓壁画与器物上的乐舞百戏中舞蹈的由来、发展及其所具有的风格和审美特征。(本文来源于《当代舞蹈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康柳,姚温丽[8](2019)在《河北赵县背灯挎鼓乐舞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以肢体语言与音乐为表现形式的乐舞产生时间很早,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乐舞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所处文化环境的烙印。"背灯挎鼓"是一种河北独有的民间乐舞,迄今有叁百多年的历史,现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背灯挎鼓作为地方民间乐舞,起源并流传于华北平原腹地的河北省赵县南寺庄村一带。当地居民承继燕赵大地"悲歌慷慨""俗重气侠"的古朴(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18期)
龚一桐[9](2019)在《浅析新疆舞蹈文化——以龟兹乐舞中的道具使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善诸国的龟兹乐舞,集中反映了古代西域乐舞的典型风范。龟兹舞蹈是古西域舞蹈中采诸家所长的集大成者,它的发展和演变与龟兹国乃至整个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种因素,特别是和佛教、佛教艺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石窟壁画中了解历史上的龟兹乐舞,从龟兹乐舞中了解其不同的舞蹈种类,从各式龟兹舞蹈中发掘编创者的采集点,并究其特有的审美特征进行舞蹈创作。(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1期)
[10](2019)在《乐舞书画全覆盖 职工素养大提高——东城区工人文化宫职工文化兴趣班春季班开课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旖旎的春光里,东城区工人文化宫2019年职工文化兴趣班春季班开班啦。今年春季班,首次尝试了所有项目都通过"东城区工会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报名的形式。此种形式很受广大会员的欢迎,学员们热情高涨,对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有着强烈的愿望,所有课程一天内就全部报满。特色塑品牌,服务树形象。(本文来源于《工会博览》期刊2019年11期)
乐舞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虽然"汉承秦制",但汉代却改变了秦朝对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的极度排斥,通过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恢复了儒家的礼乐制度,以乐舞服务于日常人伦和社会治理体系,使乐舞艺术获得了发展空间,形成了继先秦之后中国乐舞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时代。这一时期多种乐舞形式各依其功能性身份彼此共存、互相补充的状态,反映出汉代乐舞文化的多元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乐舞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闫佳楠.赵廷隐墓出土乐舞伎俑音乐文化研究[J].文博.2019
[2].尹德锦,严桦莎.汉代乐舞文化的多元形态[J].中华文化论坛.2019
[3].李韵葳.羌族乐舞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J].大观(论坛).2019
[4].李雯.藏族乐舞文化对唐诗的影响[J].大观(论坛).2019
[5].申波.中老跨界瑶族“度戒”乐舞的文化构建功能[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
[6].武晓颜,朱鑫彤.齐地乐舞文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7].巫允明.中国古舞文化钩沉——汉墓壁画与器物上的乐舞百戏[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9
[8].康柳,姚温丽.河北赵县背灯挎鼓乐舞文化研究[J].牡丹.2019
[9].龚一桐.浅析新疆舞蹈文化——以龟兹乐舞中的道具使用为例[J].明日风尚.2019
[10]..乐舞书画全覆盖职工素养大提高——东城区工人文化宫职工文化兴趣班春季班开课侧记[J].工会博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