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孔隙水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压,孔隙,力学,混凝土,损伤,摩擦,渗漏水。
孔隙水压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燕,邓晓佳,黄伟,李东升,蒋海飞[1](2019)在《超静孔隙水压下软土卸荷蠕变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超静孔隙水压作用的软土卸荷力学特性对富水软土地区地下空间开挖变形和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作用。以深圳地区淤泥质软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初始超静孔隙水压作用下的K_0固结不排水叁轴卸荷强度试验和卸荷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初始超静孔隙水压越大,固结围压越小,软土卸荷破坏越具有突然性;软土卸荷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呈双曲线型,其双曲线函数拟合结果表明,卸荷强度随着初始超静孔隙水压的增大而大致线性减小。卸荷蠕变对初始超静孔隙水压敏感性很大,卸荷蠕变破坏时的偏应力约为卸荷强度试验中偏应力的90%。UU0.5应力路径相对于UU0.0应力路径更容易发生卸荷强度破坏和卸荷蠕变破坏,在实际工程中,应尽可能控制软土侧向卸荷比和超静孔隙水压的大小。(本文来源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4期)
屈永平,肖进[2](2019)在《基于水位与孔隙水压分析的水力类泥石流起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汶川强震区水力类泥石流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水力类泥石流起动过程中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力类泥石流起动试验初期,水位值和孔隙水压力值的增值相对平缓;泥石流起动过程中,水位值和孔隙水压力值突增,与试验槽坡度均呈正相关;泥石流结束时刻,由于沟道堆积物的搬运和侵蚀,水位值出现负值,而孔隙水压力值趋近于0;不同试验槽坡度水力类泥石流暴发时间顺序为9°<12°<15°。研究成果可为震区水力类泥石流运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7期)
薛维培,朱强,姚直书,宋海清,杨龙[3](2019)在《高渗透孔隙水压对井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考虑叁个因素:水压(孔隙水压)、水压作用时间和强度等级对井壁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PSS19.0软件设计生成混合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强度等级的井壁混凝土试件,当水压作用时间相同时,随着孔隙水压的增大,混凝土损伤加剧,力学性能劣化明显;3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损伤影响从强到弱顺序依次为:水压(孔隙水压)、混凝土强度等级、水压作用时间。孔隙水压作用后,井壁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明显增大,峰值应变明显降低,泊松比则略微增加。(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彭竹君,王乾峰,彭刚[4](2019)在《循环孔隙水压后的混凝土动态损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0MN大型多功能静动力叁轴仪对经历不同循环孔隙水压(0、1、3、5、7 MPa)作用后的混凝土进行不同应变速率(10~(-5)、10~(-4)、10~(-3)s~(-1))下的压缩试验,分析其力学特性,并基于改进的能量法损伤表达式研究了不同应变速率对混凝土损伤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较低时,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随循环孔隙水压力值的增大呈减小趋势,损伤曲线比较分散,且增加循环孔隙水压力混凝土损伤将提前;当应变速率较高时,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曲线较为集中,增加循环孔隙水压力使混凝土的损伤发生滞后。(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丁长栋,张杨,杨向同,胡大伟,周辉[5](2019)在《致密砂岩高围压和高孔隙水压下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微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岩石工程具有高地应力和高水头压力的特点。为了研究岩石在高围压和高孔隙水压条件下渗透率演化规律,选取致密砂岩开展不同围压条件下变孔隙水压的渗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研究的围压范围内(0~50 MPa),随孔隙压力增加,渗透率依次呈现3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即快速增长阶段(围压为10~20 MPa)、缓慢增长阶段(围压为30~40 MPa)和保持恒定阶段(围压为50 MPa);在围压卸载时,由于高围压作用使试样内部产生不可逆变形,导致渗透率具有明显的不可恢复现象,且随围压降低,渗透率恢复存在滞后效应。(2)渗流试验过程中,体积应变和渗透率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在围压加卸载过程中,高孔隙水压力条件下渗透率对应力的敏感程度和恢复程度均大于低孔隙水压力。(4)偏光显微镜图像从微观角度揭示了试样在围压加卸载过程中产生不可逆变形的内在机制:骨架颗粒相互挤压、错动导致原有微裂隙压缩、孔隙减小甚至坍塌,引起渗透率不可恢复。渗流试验后,纵波波速增大,说明岩石致密性提高,与试样内部微观结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治国,黄茂松,杨轩[6](2019)在《基于衬砌长期渗漏水影响的隧道施工扰动诱发超孔隙水压消散及地层固结沉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erzaghi-Rendulic固结理论,采用保角映射和分离变量法,计算得到隧道衬砌半渗透漏水边界条件下,盾构施工扰动引起的隧道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解和地表土体固结沉降,通过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发现理论方法与实测数据趋势一致;此外,利用参数分析获得了土体固结沉降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衬砌与土体的相对渗透比越大,固结沉降的初始速率越大,但不影响最终收敛值;土体弹性模量越小,最终固结沉降量越大;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随着时间增加,在隧道开挖后较短时间里以较大幅度逐渐消散,消散到约为初始值的1/10时减幅放缓;距离衬砌外壁越远,土体初始超孔隙水压力越小,其消散速度也越慢。(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吴疆宇,冯梅梅,张文力,郁邦永,陈占清[7](2019)在《围压及孔隙水压对饱水砂岩能耗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含孔隙水压下岩石承载变形过程中的能量演化特征,基于有效应力原理推导出含孔隙水压下岩石承载变形过程中的能量计算公式.分析了围压和孔隙水压对岩石承载变形过程中能耗特征的影响,讨论了岩石输入能密度、弹性能密度和耗散能密度在扩容起始点和峰值点的差异,从能量耗散的角度解释了岩石扩容起始应力作为岩石长期强度参数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岩样在扩容起始点和峰值点的输入能密度和弹性能密度与围压呈正线性关系,与孔隙水压呈负线性关系.岩样承载过程中的cd-c阶段的耗散能密度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而孔隙水压的增大则导致该阶段耗散能密度的减小,其有效地弱化了岩石材料内部颗粒间的摩擦效应.此外,孔隙水压能量输入密度随岩样的体积应变变化,在高孔隙水压条件下,相同应力水平的各类能量输入密度的绝对值随孔隙水压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孙明志,汤雄[8](2018)在《瞬时外部水压作用下铺装层孔隙水冲刷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瞬时车辆轮载作用下桥面铺装点状透水区的孔隙水冲刷特征,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基本理论,针对桥面铺装孔隙的饱水和非饱水情况,采用FLUENT软件从细观角度对瞬时外部水压作用下桥面铺装孔隙内部液体的压强、流速、流场以及沥青与水流接触面的粘性剪切力进行稳态和瞬态分析,进一步研究动水冲刷作用下水损坏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孔隙内部最大压强位于出口缝隙与壁面连接处,孔隙内最大压强与车速关系可由二次曲线拟合表示,且该位置粘性剪切应力也最大,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造成沥青膜的乳化、推移、甚至剥离,水流持续冲刷出口缝隙位置,会造成出口缝隙持续增大,非饱水模型中各计算指标随时间动态变化,最大流速、静压、动压、负压等在计算达到平衡后都超过饱和计算模型,但出现位置仍与饱水模型一致。(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12期)
姚路,马胜利[9](2018)在《孔隙水压条件下辉绿岩的高速摩擦熔融——对断层熔体润滑和热压弱化机制的重新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断层摩擦熔融及其产物假玄武玻璃的研究一直是断层力学和构造地质学中的热点方向。先后存在争论的问题包括假玄武玻璃的成因、摩擦熔融是否能够有效弱化断层、熔体润滑作用的地震学和地质学证据等等。近年来,岩石高速摩擦实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对这些争议性问题的认识。通过实验建立的摩擦熔融剪切阻力的经验公式表明,断层同震滑动产生的熔体能够在一定深度内(相对较高正应(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22:震震源物理与断层力学研究进展、专题23: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期刊2018-10-21)
孙则朋,王永莉,吴保祥,卓胜广,魏志福[10](2018)在《滑溜水压裂液与页岩储层化学反应及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页岩气井压裂作业过程中,滑溜水压裂液对不同沉积环境(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利用盆地深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仪,模拟地层条件(100℃,50 MPa)下滑溜水压裂液注入过程中与不同沉积环境页岩的相互作用实验。通过对比反应前与反应72 h后3套页岩样品矿物组成、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变化,对不同类型页岩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滑溜水压裂液处理后的不同沉积环境页岩矿物组成和孔隙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海相页岩反应之后,碳酸盐矿物发生溶蚀,形成大量直径为2~8μm左右的溶蚀孔,导致纳米孔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减小。因含有较多的伊/蒙混层矿物,陆相和海陆过渡相页岩遇压裂液容易发生膨胀、分散作用,导致其孔体积及比表面积减小。该实验结果为研究滑溜水压裂液对不同沉积环境页岩储层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为压裂液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孔隙水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汶川强震区水力类泥石流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水力类泥石流起动过程中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力类泥石流起动试验初期,水位值和孔隙水压力值的增值相对平缓;泥石流起动过程中,水位值和孔隙水压力值突增,与试验槽坡度均呈正相关;泥石流结束时刻,由于沟道堆积物的搬运和侵蚀,水位值出现负值,而孔隙水压力值趋近于0;不同试验槽坡度水力类泥石流暴发时间顺序为9°<12°<15°。研究成果可为震区水力类泥石流运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孔隙水压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东燕,邓晓佳,黄伟,李东升,蒋海飞.超静孔隙水压下软土卸荷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19
[2].屈永平,肖进.基于水位与孔隙水压分析的水力类泥石流起动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2019
[3].薛维培,朱强,姚直书,宋海清,杨龙.高渗透孔隙水压对井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4].彭竹君,王乾峰,彭刚.循环孔隙水压后的混凝土动态损伤特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5].丁长栋,张杨,杨向同,胡大伟,周辉.致密砂岩高围压和高孔隙水压下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微观机制[J].岩土力学.2019
[6].张治国,黄茂松,杨轩.基于衬砌长期渗漏水影响的隧道施工扰动诱发超孔隙水压消散及地层固结沉降解[J].岩土力学.2019
[7].吴疆宇,冯梅梅,张文力,郁邦永,陈占清.围压及孔隙水压对饱水砂岩能耗特征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9
[8].孙明志,汤雄.瞬时外部水压作用下铺装层孔隙水冲刷特征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9].姚路,马胜利.孔隙水压条件下辉绿岩的高速摩擦熔融——对断层熔体润滑和热压弱化机制的重新审视[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22:震震源物理与断层力学研究进展、专题23: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2018
[10].孙则朋,王永莉,吴保祥,卓胜广,魏志福.滑溜水压裂液与页岩储层化学反应及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