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皇甫,自然保护区,黄檀,资源,群落,蜜源,立木。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王义忠[1](2018)在《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遵循的原则和发展对策——以安徽省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安徽省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的现实生物景观、人文资源及地理位置等优势条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保护区现存科普宣教的条件、载体、形式、内容、特点展示、受众针对性及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从如何有效发挥科普宣教的途径入手,针对性地提出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的六条对策,以达全民生态受教目的。(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王晓鹏,张雪平,王和珺[2](2007)在《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活型、用途及景观配置方面介绍了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概况,分析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07年01期)
鲍方印,王松,杨维来,崔峰[3](2005)在《皇甫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发现现有两栖类 10种,其中古北界 1种,东洋界 6种,广布种 3种;爬行类 19种,属于古北种 2种,东洋种 8种,广布种 9种,研究表明,皇甫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东洋界属性及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王晓鹏,高林,高夕全,徐如松,吴昌庭[4](2003)在《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 1 39科 ,5 2 9属 ,1 0 0 7种 (含种下单位 ) ,其中裸子植物 6科 ,1 6属 ,31种 ,被子植物 1 33科 ,5 1 3属 ,976种。通过对种子植物的组成和地理成分的分析 ,并与华东地区不同纬度的地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 ,认为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种类较丰富 ,珍稀特有植物较多 ,起源古老 ,区系成分复杂 ,具典型华东植物区系特征 ;皇甫山接近华东植物区系的北缘。(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03年04期)
王晓鹏,刘胜祥,高林[5](2003)在《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黄檀群落生态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檀(Dalbergia hupeana)属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及亚热带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属泛热带分布类型植物,在安徽省较为常见,一般分布于海拔900m以下。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ⅣAi)的江淮丘陵、落叶栎类、苦槠、马尾林区(ⅣAi-2)。作者通过对皇甫山大范围的科学考察,发现黄檀在保护区内分布广泛,集中连片的黄檀纯林总面积达825hm~2,黄檀在群落中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外貌、结构、动(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期刊2003-06-30)
王晓鹏[6](2002)在《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黄檀群落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安徽省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檀(Dalbergia hupeana)群落为研究对象,以黄檀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群落结构特征、种群立木级结构、种群分布格局、种群发展动态及保护等进行了生态学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黄檀群落林下土壤分析显示:土壤贫瘠。群落物种组成以黄檀为绝对优势种,重要值达192.4362,紫弹朴(Celtis biondii)、叁角枫(Acer buergerianum)、山胡椒(Lindera glau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为主要伴生树种。黄檀在群落中分布地的海拔差异较小,生境异质性低,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坡度、群落透光率无明显相关性,向阳坡的样方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并与人为干扰基本成正相关。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大于草本层,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季相明显,晚秋开始落叶,到第二年4月底、5月初开始相继返青。种群立木级成双峰凸形,有一定的幼苗、幼树储备。Ⅴ级大树数量非常小,受光、热、土壤及种内、种间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Ⅳ级中树最多且生长旺盛,而幼树、幼苗在环境中生存严峻、种群更新受到限制,使9个样地均表现出Ⅱ级树极为缺乏,Ⅰ级、Ⅲ级次之,但倒木形成的林窗又将促进种群更新。综合来看,该黄檀种群属稳定型种群。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采用相邻格子法,将25m×25m的大样方划分为25个5m×5m的小样方,运用多种指数判定种群分布格局类型,Q1~Q5、Q7、Q8中均呈现明显集群分布,Q6接近随机分布,Q9的聚集强度极小,均匀分布,综合各因素,作者认为黄檀种群属于北亚热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群的稳定阶段,人为干扰因素对其影响较大,种间竞争、种内竞争是群落种群更新的主要动力,对黄檀种群的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2-10-01)
王晓鹏[7](2001)在《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皇甫山自然保护区 (东经 117°5 8′~ 118°0 3′,北纬 3 2°17′~ 3 2°2 3′)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东部地区的滁州市西隅偏南的 3 5 km处 ,西接定远 ,南连全椒 ,是淮阴山脉的余脉 ;南北长约 10 km,东西宽约 7.5(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1年07期)
王晓鹏,李位叁[8](2001)在《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的蜜源植物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蜜蜂靠蜜源植物赖以生存和繁衍 ,所以 ,蜜源植物资源是养蜂的前提条件 ,是发展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制定养蜂发展规划的依据。安徽省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较好 ,蜜粉源植物丰富 ,有利于发展养蜂生产。现特作如下介绍 ,以供有关单位和个人参考利用。1(本文来源于《蜜蜂杂志》期刊2001年04期)
王松,鲍方印[9](2000)在《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由于自然环境的人为毁坏和过度捕猎 ,部分种群数量明显下降。作者认为坚持保护、驯养、捕猎并举的原则 ,合理地开发利用 ,才能维持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王松[10](1998)在《安徽省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1994年至1997年作者对安徽省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的蛇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蛇类11种,其中有毒蛇3种,无毒蛇8种。所调查的种类中除竹叶青未采到标本外,其它各种均采到1至数例标本。通过几年的调查发现,皇甫山境内具有经济价值的蛇类数量有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生活型、用途及景观配置方面介绍了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概况,分析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义忠.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遵循的原则和发展对策——以安徽省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18
[2].王晓鹏,张雪平,王和珺.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7
[3].鲍方印,王松,杨维来,崔峰.皇甫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
[4].王晓鹏,高林,高夕全,徐如松,吴昌庭.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J].植物研究.2003
[5].王晓鹏,刘胜祥,高林.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黄檀群落生态学[C].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2003
[6].王晓鹏.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黄檀群落生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7].王晓鹏.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J].中草药.2001
[8].王晓鹏,李位叁.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的蜜源植物资源[J].蜜蜂杂志.2001
[9].王松,鲍方印.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状况调查[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
[10].王松.安徽省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