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β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林,冯荣波[1](2021)在《携带不同地中海贫血基因与G6PD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携带不同地中海贫血基因人群的G6PD活性。方法通过血液常规初筛,经过地贫基因明确诊断地中海贫血阳性人群78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亚型进行鉴别,GAP-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对α、β地贫基因进行诊断。检测地贫基因携带人群的G6PD活性,分为正常组和G6PD增高组,比较正常组和不同地贫基因携带人群G6PD活性的差异。结果 HbH病、轻型β、α地贫-1(标准型α地贫)、α复合β、非缺失型α地贫、α地贫-2(静止型α地贫)均发生了G6PD活性增高。与正常组对比,HbH病、轻型β、α地贫-1(标准型α地贫)、α复合β患者的G6PD活性均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正常组对比,非缺失型α地贫、α地贫-2(静止型α地贫)患者的G6PD活性无显着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6PD活性增高的程度对携带不同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判断有参考价值,G6PD活性升高可辅助地中海贫血的诊断。
魏小凤[2](2020)在《基于SNPscan及CNVplex技术的地中海贫血突变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一例Hb Agrinio合并东南亚型缺失导致Hb H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一组由于α/β珠蛋白基因簇缺失或者突变导致造血障碍从而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的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通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双方均携带了同型珠蛋白(同为α或者同为β)基因的点突变或者缺失突变,则该夫妇对为高风险夫妇对,有可能生出Hb Bart’s水肿胎、Hb H病以及中间型或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目前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是规律输血配合铁螯合剂进行去铁治疗,对家庭、对社会来说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针对地中海贫血而言,预防的重要性胜于治疗。开展人群普查以及遗传咨询,全面普及婚前以及产前检查,以预防Hb Bart’s水肿胎的发生以及中间型或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是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最新的 HbVar 数据(http://globin.bx.psu.edu/cgi-bin/hbvar),全世界已经发现超过500种与地贫相关的突变类型。其中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α缺失有(--SEA/),此外还有(-α3.7/)、(-α4.2/)、(--THAI/)、(--FIL/)、(--11.1kb/)和(-α27.6kb/)等,最常见的α点突变有αQSα/、αCSα/、αWSα/,此外还有αCD31α和αCD78α/等。中国人群中已报道过的β地中海贫血点突变至少有54种,其中以下这八种突变大约占全部突变类型93%以上:HBB:c.126129delCTTT,HBB:c.52A>T,HBB:c.316-197C>T,HBB:c.-78A>G,HBB:c.216217insA,HBB:c.79G>A,HBB:c.92+1G>T和HBB:c.-79A>G,此外还有HBB:c.-123A>T、HBB:c.-140C>T和HBB:c.162delT等;中国人群中已报道过的缺失型β-地中海贫血有5种突变类型,包括Chinese缺失、东南亚型HPFH缺失、Taiwanese缺失、Gantonese 缺失和 Yunnanese 缺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基因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是PCR-RDB、Sanger测序、荧光PCR熔炼曲线法、HPLC、HRM和ARMS-PCR等,缺失型地中海贫血的突变检测方法主要有Southern blot、Gap-PCR、MLPA、荧光定量PCR和array-CGH等。它们或操作繁琐,或检测通量低,虽可以应用于常规临床检测,但不适用于大人群的基因筛查。近年热门的二代测序以其高准确性、高灵敏性以及高通量可以应用于大人群的基因筛查,但是费用昂贵,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建立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经济实用的高通量检测技术,既满足地中海贫血大规模人群筛查的公共卫生需要,也是目前地贫基因诊断技术创新的新挑战。本研究的目标即建立一种基于同一检测平台的地贫分子诊断新途径与新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实用、高通量、低成本,适合当前地贫大规模人群筛查和常规分子诊断。研究方法与内容根据地贫的发病机制及分子基础,针对中国人群中已报道(截止本研究启动时)的α/β地贫点突变以及缺失突变,本研究具体实施了以下研究方案。1.SNPscan的地中海贫血点突变检测技术--利用连接酶的高特异性识别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在连接探针末端加入长度不同的非特异性序列,然后通过连接酶的连接反应获得不同位点所对应的不同长度的连接产物,接着利用带有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把连接产物作为模板再进行PCR反应,把连接产物扩增出出来,接下来进行毛细管电泳,使不同荧光标记的不同序列分离出来,最后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以达到对不同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型的目的。2.CNVplex的地中海贫血缺失突变检测技术--利用连接酶的高特异性连接反应使目的片段通过杂交、连接,从而在连接探针末端引入长度不同的非特异性序列以及利用连接酶的特异性连接反应获得不同位点所对应的长度各异的连接产物,再通过带有不同标记荧光的通用引物通过PCR反应将连接产物进行扩增,然后把PCR产物上测序仪跑毛细管电泳从而把不同长度的片段分离出来,最后对毛细管电泳图谱进行分析读取各个位点的峰值,通过计算各个目标区峰相对参照峰的比值,算出待检区域的拷贝数。3.诊断方法初步评价。为当前地贫大规模人群筛查提供简单实用的分子诊断方法,是本研究的目标之一,为初步评价新诊断方法用于地贫人群筛查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本研究抽取100份婚前/产前检查标本,应用新诊断方法及gap-PCR、Sanger测序同时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4.诊断方法的大样本盲法分析评价。准备了 1747份表型资料齐全、已采用gap-PCR、RDB、Sanger测序等方法进行地贫分子诊断的待检样本,将这些样本进行盲法编号后,应用新诊断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然后对比分析相对应的基因检测结果,对于结果不相符的标本,再用gap-PCR或Sanger测序进行对比检测,以全面评价新诊断方法进行地贫分子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及实用性。研究结果根据研究目标,通过实施具体研究方案,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地中海贫血点突变检测技术--SNPscan。该体系基于ABI 3130xl PRISM的遗传分析系统,共分两个panel,panelA1可检测38个不同的地贫点突变位点,panelA2可检测29个不同的地贫点突变位点,经验证,其特异性可靠。2.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地中海贫血缺失突变检测技术--CNVplex。该体系基于ABI 3130xl PRISM的遗传分析系统,通过对HBB、HBA1、HBA2的基因拷贝数检测进行缺失型地贫诊断,经验证,其特异性可靠。3.初步评价实验中,应用新方法和gap—PCR及Sanger测序法,同步检测100例婚检/产检gDNA标本,分别检出α地贫杂合子16例,β地贫杂合子5例,经对比分析,两方法的检测结果相符,且均为中国人群常见的变异基因型,新方法的准确性为100%。新技术简单易行、通量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初步说明了新方法进行大规模人群筛查的可行性与实用性。4.诊断方法的大样本盲法分析评价:1747例样本的基因分析结果为正常对照样本100例;Hb H病样本636例,其中HbH病合并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样本31例;中间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样本1011例,其中中间型/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轻型/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样本155例,中间型/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Hb H病5例。SNPscan及CNVplex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基因分型结果相符1737例,不相符10例。经进一步验证,不相符的10例样本检测结果与SNPscan及CNVplex检测结果一致。SNPscan及CNVplex检测方法进行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缺失检测的准确率达到100%,SNPscan及CNVplex检测方法稳定、可靠。结论本研究建立了 SNPscan及CNVplex方法检测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缺失或重复。SNPscan检测方法可检测α/β-地中海贫血67个点突变位点,CNVplex检测方法可检测缺失型α/β-地中海贫血。通过对特异性与准确性的全面评价,以及人群筛查的实用性初步评价,充分说明了本研究建立的分子诊断新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实用、高通量、低成本,适合地贫的大规模人群筛查和常规诊断。SNPscan具有通量高、操作简单、准确率高、成本低、耗时短的优点,CNVplex具有通量高、操作简单、准确率高、成本低的优点,既适用于临床基因分型检测,更适用于大人群基因筛查。研究背景与目的α地中海贫血是α珠蛋白基因突变使α珠蛋白链的合成完全或部分抑制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引起,少部分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点突变导致的。本研究结合血液学表型和珠蛋白基因型数据,对一例广东的重度贫血患儿实施准确诊断。研究方法与内容采集该患儿的家系成员的外周血,采用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及HPLC血红蛋白分析系统进行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组分分析,采用传统的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Gap-PCR、反向点杂交及Sanger测序等方法分析家系成员的珠蛋白基因型。研究结果血液学表型数据显示该患儿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的重度贫血(MCV60.6pg,MCH18.1fL,Hb50g/L),血红蛋白组分分析发现异常血红蛋白H带阳性;患儿外婆表型无异常,患儿父母及舅舅均表现出小细胞低色素特征。基因分析发现患儿基因型为--SEA/ααCD29,其父亲基因型是--SEA/αα,其母亲及舅舅基因型均为ααCD29/αα。结论Hb Agrinio(HBA1:CD29T>C)为不稳定异常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组分检测为阴性,必须通过基因分析的方法才能诊断。该突变复合α0地贫表现为HbH病,且贫血程度偏重。
蒋琦[3](2020)在《泸州儿童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泸州地区儿童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与临床特点的关系,为该病的筛查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03月至2019年07月泸州市各县区怀疑为G6PD缺乏症转诊至我院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不同基因类型发生急性溶血时的临床特点。2、G6PD缺乏症实验室诊断方法:采用紫外速率定量法进行酶活性检测,采用荧光PCR溶解曲线法检测12种基因突变类型即c.1360C>T、c.1376G>T、c.1388G>A、c.871G>A、c.1004C>A、c.1024C>T、c.95A>G、c.383T>C、c.392G>T、c.487G>A、c.592C>T、c.517T>C。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两两比较及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32例标本中检测出阳性标本共387例,其中,有基因突变的375例,无基因突变但有酶活性降低共12例。有基因突变且有酶活性下降326例,有基因突变但无酶活性下降共49例。2、有基因突变的375例阳性样本中(男性患儿293例,女性患儿82例),男女比例为3.57:1,共检测出11个基因突变类型,其中c.1376G>T突变占26.40%(99/375);c.1388G>A突变占25.06%(94/375),c.1024C>T突变占23.47%(88/375);c.95A>G突变占12%(45/375);c.871G>A突变占4.27%(16/375);c.487G>A突变占2.93%(11/375);c.392G>T突变占3.47%(13/375);c.517T>C突变占1.07%(4/375)、c.1004C>A突变占0.53%(2/375)、c.1360C>T、c.592C>T及c.1376G>T+C.95A>G突变各占0.27%(1/375)。3、最常见的四种基因突变类型为c.1376G>T、c.1388G>A、c.1024C>T和c.95A>G。这四种基因突变类型均以Ⅲ级酶活性缺乏为主。c.1376G>T、c.1388G>A、c.1024C>T与c.95A>G在酶活性缺乏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酶活性大小比较上,c.1376G>T与c.1024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388G>A与c.1024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发生急性溶血时,最常见诱因是蚕豆;经去除诱因、水化碱化尿液、输血等处理后,所有患儿均好转出院。有急性溶血表现的患儿前三位基因突变类型为c.1388G>A、c.1376G>T、c.95A>G;对其临床特点两两比较分析发现,在网织红细胞率比较时,c.1388G>A与c.95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376G>T与c.95A>G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红蛋白比较时,c.1388G>A与c.95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376G>T与c.95A>G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红细胞数、总胆红素、输血量、住院时间及尿色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泸州地区G6PD缺乏症患儿的常见基因突变类型为c.1376G>T、c.1388G>A、c.1024C>T。2、各基因型在酶活性缺乏严重程度上无差异,且均为轻到中度的缺乏。c.1376G>T、c.1388G>A的酶活性可能比c.1024C>T低。3、G6PD缺乏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是蚕豆病。发生急性溶血时,基因突变类型在网织红细胞率及血红蛋白变化可能存在差异。
郭薇霞[4](2020)在《云南少数民族异常血红蛋白E选择压力及起源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异常血红蛋白E(Hemoglobin E,HbE)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血红蛋白病种类之一。其分子基础是β-珠蛋白基因第26位氨基酸发生点突变,使谷氨酸密码子GAG被赖氨酸密码子AAG替代。HbE杂合子个体(HbEA)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HbE纯合子(HbEE)个体会产生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当HbE突变复合其他地中海贫血突变时,临床表现具有较大的异质性。HbE主要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在泰国、老挝、柬埔寨的许多地区,HbE的发生率高达60%,这些地区也被称为“HbE三角”。在中国,云南是HbE流行率最高的地区,前期研究结果显示云南阿昌族中HbE携带率最高,高达39%。血红蛋白病的高频地理分布与历史上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高流行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血红蛋白病的高发生率一直被认为与疟疾自然选择作用有关。但是,与有较多证据支持血红蛋白病中的镰状细胞贫血(HbS)和α-地中海贫血的疟疾选择作用所不同,HbE在东南亚地区的广泛分布与自然选择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目前,HbE与疟疾的相关性研究中,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流行病学关联分析和群体遗传进化方面的证据不完全一致。而作为HbE携带率最高的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群体,仍缺乏HbE适应性进化过程中的表型特征以及HbE与自然选择关系的研究。因此,分析HbE的血液学特征,探讨该地区HbE与自然选择压力的关系,对阐明HbE在云南少数民族中高发生率的原因,了解人类基因组适应性进化具有一定意义。[目的]利用HbE临床样本和HbE高携带率的云南少数民族群体,对HbE的基因型与表型、选择压力和起源进行群体遗传分析,为存在争议的HbE疟疾选择学说提供新的补充内容和证据。[方法](1)采用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和常见α、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检测对1265例临床HbE突变样本进行基因型与表型分析。(2)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65例阿昌族和65例德昂族群体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筛选出包括HbE在内的27个tagSNPs,基因组覆盖范围约744kb,进行以下遗传进化分析:对1 1号染色体全外显子测序数据利用SHAPEIT软件构建单倍型;对27个tagSNPs利用Plink1.9和Haploview 4.2软件进行哈温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检验、连锁不平衡分析(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构建的单倍型利用R 3.6.1软件中的rehh包进行扩展单倍型纯合度(Extended haplotype homozygosity,EHH)、整合单倍型分数(Integrated haplotype score,iHS)检验,并根据EHH值和重组率估算HbE突变在人群中的发生时间;利用HbE及附近的4个SNP位点构建的单倍型,通过SplitsTree4 V4.15.1软件NeighborNet方法构建系统发育网络,分析HbE在两个民族中的起源。[结果](1)1265例HbE突变共检出26种基因型,最常见的为HbEA(61.82%),其次为 β E/β 复合-α 3.7/α α(18.58%)以及 HbEE(3.16%)。与 HbEA 相比,HbEE、β E/β+以及HbEA复合标准型α-地贫中,血红蛋白水平和平均红细胞体积显着降低,β E/β+组Hb F水平显着升高;各个HbE相关的不同基因型中,红细胞均具有小细胞低色素特征。(2)通过遗传进化分析,阿昌族和德昂族27个SNP位点均符合HWE,两个民族LD范围均超过100kb,EHH检验中两个民族携带HbE的单倍型EHH值要高于祖先单倍型,EHH值下降程度比祖先单倍型缓慢,HbE位点iHS值为极大的负值,以上结果均支持HbE受到自然选择作用。(3)通过EHH计算结果对两个民族中HbE突变进行粗略年代估计,得到这一突变发生于大约102代前,以每一代为25年或30年,则认为该突变大约发生于2550~3060年前。(4)HbE与附近的4个SNP构成的单倍型中,携带HbE突变的单倍型在两个民族中超过50%都为同一种单倍型,单倍型系统发育网络中所有携带HbE突变的单倍型具有更近的进化关系,提示云南阿昌族和德昂族的HbE突变可能具有单一的起源。[结论](1)云南德宏HbE突变携带率高,与其他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突变形成的复合突变较为常见,突变谱复杂多样,血液学表型存在异质性,HbE杂合子一般不产生严重血液学表现,HbE纯合子可产生小细胞低色素贫血,HbE杂合子复合β-地贫时,血液学表型加重。(2)云南阿昌族和德昂族中HbE突变受到自然选择作用,结合疟疾流行传播史,该选择作用很可能是疟疾产生的。(3)云南阿昌族和德昂族中HbE突变发生于距今2550~3060年前,是一个近代产生事件。(4)云南阿昌族和德昂族的HbE突变可能具有单一的起源。
胡楚霞,袁明生[5](2020)在《不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改良红细胞G6PD定量比值的统计分析与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改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定量比值,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导流杂交法对459例孕妇缺失型α地贫突变(其中包括-SEA、-α3.7、-α4.2三种基因致病突变)、β地中海贫血基因(其中包括41/42、71/72、17、-28、654、43、-29、βE、31、I-1、I-5、27/28、14/15、-32、-30、CAP、Int共17个位点基因突变)行分型检测,同时将所有孕妇分为α地贫组、β地贫组、α复合β地贫组和健康对照组(3787例)。采用AU5821生化仪对各组改良红细胞G6PD定量比值进行检测。结果经PCR+导流杂交法检测,459例地贫育龄妇女中地贫缺失型基因突变分型的组成比依次为-SEA(39.87%)、-α3.7(17.86%)、-α4.2(7.19%)、-SEA/-α3.7(1.09%)、-3.7/-α4.2(0.22%);经PCR+导流杂交法检测,99例β地贫患者基因分型情况依次为41-42(39.39%)、17(23.23%)、654(16.16%)、—28(15.15%)、71-72(7.07%)、βE(5.05%)、654/-29(1.01%);α地贫组、β地贫组及α复合β地贫组的改良红细胞G6PD/6PGD比值分别为1.19±0.39、1.37±0.42及1.21±0.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25,P<0.05);α地贫组、β地贫组及α复合β地海贫血组(G6PD/6PGD)则无显着差异(P>0.05)。α地贫组、β地贫组及α复合β地海贫血G6P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6PGD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G6PD增高例数与地贫组比差异显着(P<0.05),不同分型地贫间G6PD增高例数比差异显着(P<0.05),表明地贫基因缺陷度或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G6PD活性成正相关。结论改良红细胞G6PD定量比值可反映不同类型地贫G6PD活性情况,对不同类型地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欧阳慧,胡新年,龙辉,祝少凤,蓝仙娥,刘冬霞,许伟华[6](2020)在《清远市149612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清远市149 612例新生儿疾病四项筛查结果,了解清远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及召回率,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芬兰Ani Labsystems公司提供的筛查试剂盒,对149 612份标本进行促甲状腺激素(h TSH)、苯丙酮尿症(PKU)、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实验检测,应用法国Sebia Capillarys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测定新生儿血红蛋白,从而检测地中海贫血。结果 2016年1月-2018年9月清远市各分娩单位出生新生儿156 323例,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有149 612例,筛查率为95. 71%,其中PKU可疑阳性1 441例,召回1 387例,确诊3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可疑阳性5 753例,召回3 380例,确诊1 221例; G6PD可疑阳性10 269例,召回4 210例,确诊2 754例;130 669例新生儿中,α地中海贫血可疑阳性11 582例,召回4 272例,确诊3 305例;β地中海贫血可疑阳性8 606例,召回5 463例,确诊1 041例,其中α地中海贫血复合β地中海贫血220例。结论新生儿疾病四项筛查是先天遗传代谢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有效避免患儿发生体格和智能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对地中海贫血防控、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陈雄豪,王怡心,林立鹏,王莉平[7](2019)在《产前筛查中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究产前筛查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联合检测的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入产前检查夫妇共计240对(480例),通过开展地中海贫血初筛,对地中海初筛阳性患者开展基因检测,并采取酶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结果地中海贫血中男性占比5.21%、女性占比4.38%,合计9.58%,G6PD缺乏症男性占比3.75%、女性占比3.33%,合计7.08%,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男性占比1.25%、女性占比0.63%,合计1.88%,α-地中海贫血占比为66.67%,β-地中海贫血占比为22.22%,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占比为11.11%,G6PD缺乏症MCV、MCH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地贫联合G6PD缺乏症为影响人口质量两大遗传性疾病,影响到人类基本优生优育,开展婚前检查能有效提高人口整体质量水平,实现优生优育。
欧阳碧微,陈武玲[8](2019)在《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待产的孕妇200例,对所有孕妇在产前检查中进行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观察记录孕妇的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检出率及对检查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200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地中海贫血22例(11.00%),检出G6PD 16例(8.00%),筛查准确率高。22例地中海贫血中,α-地中海贫血12例(6.00%)、β-地中海贫血6例(3.00%)、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4例(2.00%);16例G6PD中,单纯G6PD 12例(6.00%),G6PD合并地中海贫血4例(2.00%);根据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对检查工作的满意度高,总满意度为98.00%。结论在产前检查的过程中,加入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检测项目,能够及时检出孕妇有无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做好预后工作,并且孕妇对于检查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值得推广。
陈艳云[9](2019)在《两例复杂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及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Hereditary hemolytic anemia,HHA)是由于编码红细胞膜蛋白、红细胞酶及血红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组遗传异质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是一种罕见的红细胞生成异常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溶血性表型,故在HHA的鉴别中应加以考虑。对于常见的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典型HHA患者可通过结合其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的筛查指标及阳性家族史等得到确诊,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部分HHA患者存在多基因多位点突变,同时还可能存在非遗传性溶血因素,这些复合溶血因素的存在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故对于复杂、罕见的HHA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致病基因,以便及早地采取治疗或预防措施。本文分两部分,通过对两例复杂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及家系进行基因检测,确定其基因突变位点,并分析探讨基因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完善相关疾病基因突变谱,同时分析HHA合并非遗传性疾病时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以减少HHA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第一部分: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方法:收集一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先证者及其父母、祖母的临床资料,采集血液标本后进行血细胞分析、肝功能等常规项目的检测,然后对先证者的血液系统疾病相关基因全外显子编码区及剪切区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该基因突变位点进行验证,同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的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正常,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网织红细胞(RET)比值升高,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MSCV)降低;其父亲的RBC、Hb和MCHC均正常,RET升高,MRV、MCV、MSCV均降低,其母亲除MRV轻度降低外余各项参数均正常;其祖母有轻度贫血,RBC及MCHC正常,MRV、MCV、MSCV也降低;除母亲外其他成员均有MSCV<MCV,MRV<95.77fl。肝功能结果显示,先证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同时升高;其父亲和祖母的TBIL及IBIL升高;母亲的胆红素结果正常。此外,先证者免疫球蛋白IgG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谱检查示:抗核抗体(IgG型)弱阳性,抗平滑肌抗体(ASMA)阳性,滴度为1:320,结合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发现两个突变位点:SPTA1基因2号外显子c.134G>A(p.R45K)和46号外显子c.6544G>C(p.D2182H)复合杂合突变;Sanger测序验证了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其母亲检测出SPTA1基因c.134G>A杂合突变,其祖母和父亲检测出SPTA1基因c.6544G>C杂合突变。结论1.SPTA1基因c.6544G>C杂合突变,可能与HS的发病机制相关,临床表型为轻型HS;SPTA1基因c.134G>A杂合突变为良性变异的可能性大,而c.6544G>C和c.134G>A复合杂合突变时临床表型也为轻型HS。这两个突变位点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为新突变。2.先证者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为HS合并AIH所致。第二部分:脱水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Ⅱ型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研究方法:收集一例脱水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DHSt)合并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Ⅱ型的先证者及其父母、哥哥、姐姐和弟弟的临床资料,采集血液标本后进行血细胞分析、肝功能、Coombs试验、G6PD等常规项目的检测,同时行α及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然后对先证者的血液系统疾病相关基因全外显子编码区及剪切区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该基因突变位点进行验证,同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该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中度贫血,RET、MCV和MCHC均正常;其父亲无贫血,RET比值轻度升高,MCV和MCHC均正常;其母亲、哥哥和姐姐的Hb正常,RET正常,RBC升高、MCV降低;其弟弟的Hb正常,MCV降低。肝功能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弟弟的TBIL及IBIL均升高,余成员无异常。Coombs试验结果显示,先证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AIHA)。G6PD活性均正常。α及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和父亲的α-及β-珠蛋白基因未检出突变;其母亲和哥哥检测到α-珠蛋白基因3.7杂合突变合并β-珠蛋白基因17位点杂合突变,基因型为-α3.7/αα、β17/βN,姐姐检测到β-珠蛋白基因17位点杂合突变,弟弟检测到α-珠蛋白基因3.7杂合突变。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发现3个突变位点:PIEZO1基因c.46084615del(p.Gly1537Glufs*82)移码突变、SEC23B基因c.1571C>T(p.Ala524Val)和c.2149G>T(p.Ala717Ser)复合杂合突变。Sanger测序证实了先证者的上述3个突变位点,先证者的父亲检测到PIEZO1基因c.46084615del及SEC23B基因c.2149G>T复合杂合突变,母亲和姐姐检测到SEC23B基因c.1571C>T杂合突变,哥哥检测到SEC23B基因c.2149G>T杂合突变,弟弟则检测到SEC23B基因c.1571C>T和c.2149G>T复合杂合突变。结论1.PIEZO1基因c.46084615del移码突变时临床表型为无症状的DHSt,该基因突变位点在国内外未见报道,为新突变。2.SEC23B基因c.1571C>T杂合突变,临床表型为无症状的CDAⅡ型携带者,此突变位点已有文献报道。SEC23B基因c.2149G>T杂合突变临床表型为无症状的CDAⅡ型携带者,此突变位点在国内外未见报道,为新突变。SEC23B基因c.1571C>T和c.2149G>T复合杂合突变时可能与CDAⅡ型的发病机制相关,临床表型为轻型CDAⅡ型患者。3.先证者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可能是由DHSt合并CDAⅡ型及AIHA所致,同时存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溶血因素。
林广城,何英,谭燕清[10](2017)在《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索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3 659对产前检查夫妇(共7 318例),采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进行地中海贫血初筛,对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者进行基因检测,同时采用酶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结果7 318例受检者中,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为9.67%(708/7 318),男性占5.16%(378/7 318),女性占4.51%(330/7 318);G6PD缺乏症的检出率为6.96%(509/7 318),男性占3.67%(269/7 318),女性占3.29%(240/7 318),其中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者的检出率为0.61%(45/7 318),男性占0.34%(25/7 318),女性占0.27%(20/7 318),占地中海贫血患者的6.36%(45/708)。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者的MCV、MCH高于单纯地中海贫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G6PD缺乏症者MCV和MCH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是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者的高发区,其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G6PD缺乏可影响MCV、MCH地中海贫血筛查的敏感性。产前进行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有助于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和对新生儿溶血症的干预,对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二、β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β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携带不同地中海贫血基因与G6PD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筛查 |
1.2.2 HPLC分析 |
1.2.3 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 |
1.2.4 测定G6PD活性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2)基于SNPscan及CNVplex技术的地中海贫血突变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一例Hb Agrinio合并东南亚型缺失导致Hb H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基于SNPscan及CNVplex技术的地中海贫血突变分子诊断技术研究 |
第1章 引言 |
1.1 地中海贫血 |
1.2 SNPsan |
1.3 CNVplex |
第2章 实验材料 |
2.1 主要仪器 |
2.2 分析软件和数据库 |
2.3 相关试剂 |
第3章 实验方法 |
3.1 本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
3.2 样本收集 |
3.3 外周血DNA提取 |
3.4 SNPscan及CNVplex方法检测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缺失或重复 |
3.5 传统方法检测HBA和HBB突变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样本采集 |
4.2 初步评价结果 |
4.3 大样本基因分析结果 |
4.4 大样本SNPscan及CNVplex检测结果 |
4.5 验证结果 |
4.6 传统方法和SNPscan及CNVplex方法的检测结果对比 |
第5章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一例Hb Agrinio合并东南亚型缺失导致的Hb H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6章 引言 |
第7章 实验材料 |
7.1 主要仪器 |
7.2 分析软件和数据库 |
7.3 相关试剂 |
第8章 实验方法 |
8.1 采集家系 |
8.2 表型分析 |
8.3 基因型分析 |
第9章 实验结果 |
9.1 病例资料 |
9.2 表型分析结果 |
9.3 珠蛋白基因型分析结果 |
第10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通用名和HGV命名对照表 |
硕士攻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泸州儿童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G6PD与相关疾病关系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云南少数民族异常血红蛋白E选择压力及起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前言 |
1.1 疟疾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
1.2 疟疾与血红蛋白病 |
1.3 人类基因组上可检测的自然选择作用印记 |
1.4 HbE分子生物学特点及地理分布 |
1.5 HbE与疟疾选择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6 HbE的起源存在多种假说 |
1.7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 实验材料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试剂 |
2.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2.4 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及网站 |
三 实验方法 |
3.1 技术路线图 |
3.2 血常规参数检测 |
3.3 血红蛋白电泳检测 |
3.4 α、β地中海贫血常见缺失突变和点突变检测 |
3.5 EBV转化的淋巴细胞复苏及培养 |
3.6 DNA提取 |
3.7 DNA浓度和纯度测定 |
3.8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RFLP确证HbE突变 |
3.9 全外显子测序 |
3.10 统计分析 |
四 实验结果 |
4.1 云南德宏1265例HbE突变基因型 |
4.2 成年人(18-45岁)HbE基因型血液学特征分析 |
4.3 PCR-RFLP检测HbE基因型 |
4.4 27个tagSNPs信息 |
4.5 单倍型推断结果 |
4.6 连锁不平衡分析 |
4.7 EHH和iHS检验 |
4.8 HbE突变时间估计 |
4.9 HbE起源分析 |
五 讨论 |
5.1 疟疾与血红蛋白病 |
5.2 HbE突变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
5.3 云南德昂族和阿昌族中HbE高频率可能是疟疾选择作用的结果 |
5.4 云南德昂族和阿昌族中HbE突变是近代产生事件 |
5.5 云南德昂族和阿昌族中HbE突变具有共同的起源 |
六 结论 |
七 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致谢 |
研究生简历 |
(5)不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改良红细胞G6PD定量比值的统计分析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基因诊断方法 |
1.3 改良红细胞G6PD定量比值检测 |
1.3.1 原理 |
1.3.2 操作步骤 |
1.4 统汁学处理 |
2 结果 |
2.1 α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情况 |
2.2 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情况 |
2.3 不同基因型各组的改良红细胞G6PD定量比值比较 |
2.4 不同类型地贫G6PD活性增高情况 |
3 讨论 |
(6)清远市149612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标本采集 |
1.3 检测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2016-201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 |
2.2 2016-2018年新生儿PKU可疑阳性召回情况分析 |
2.3 2016-2018年新生儿CH可疑阳性召回情况分析 |
2.4 2016-2018年新生儿G6PD可疑阳性召回情况分析 |
2.5 2016-2018年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筛查可疑阳性及复查确诊情况分析 |
3 讨论 |
(7)产前筛查中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地中海贫血初筛 |
1.2.2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 |
1.2.3 G6PD活性测定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480例受检中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症检出情况 |
2.2 9例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基因缺失类型及G6PD活性检测结果 |
2.3 G6PD缺乏症与对照组MCV、MCH比较 |
3 讨论 |
(8)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检验结果及具体类型分析 |
2.2 满意度分析 |
3 讨论 |
(9)两例复杂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及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脱水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Ⅱ型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地中海贫血初筛 |
1.2.2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 |
1.2.3 G6PD活性测定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7 318例受检者中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的检出情况 |
2.2 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者的基因缺失类型及G6PD活性 |
2.3 G6PD缺乏症对地中海贫血MCV和MCH检测结果的影响 |
3 讨论 |
四、β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携带不同地中海贫血基因与G6PD活性的相关性分析[J]. 唐林,冯荣波. 中国处方药, 2021(04)
- [2]基于SNPscan及CNVplex技术的地中海贫血突变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一例Hb Agrinio合并东南亚型缺失导致Hb H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 魏小凤.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3]泸州儿童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特点分析[D]. 蒋琦.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4]云南少数民族异常血红蛋白E选择压力及起源分析[D]. 郭薇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不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改良红细胞G6PD定量比值的统计分析与意义[J]. 胡楚霞,袁明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02)
- [6]清远市149612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回顾性分析[J]. 欧阳慧,胡新年,龙辉,祝少凤,蓝仙娥,刘冬霞,许伟华. 中国妇幼保健, 2020(01)
- [7]产前筛查中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 陈雄豪,王怡心,林立鹏,王莉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11)
- [8]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欧阳碧微,陈武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9(26)
- [9]两例复杂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及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D]. 陈艳云.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10]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林广城,何英,谭燕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9)
标签:地中海式贫血论文; 基因突变论文;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论文; 平均红细胞体积论文; 地贫基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