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锆铜涂层论文-肖正涛,李相波,王佳,黄国胜,周雄

铬锆铜涂层论文-肖正涛,李相波,王佳,黄国胜,周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铬锆铜涂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冷喷涂,铬锆铜涂层,电化学,耐蚀性能

铬锆铜涂层论文文献综述

肖正涛,李相波,王佳,黄国胜,周雄[1](2012)在《冷喷涂铬锆铜涂层在海水中的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冷喷涂技术在普通碳钢基体上制备了厚度为300μm的铬锆铜涂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的组织形貌。用开路电位(OCP)、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方法研究冷喷涂铬锆铜涂层在天然海水中的耐蚀性能。研究表明,铬锆铜涂层组织致密,在海水环境中,涂层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腐蚀产物膜,能有效阻止腐蚀介质向涂层内部渗透,对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张田宇[2](2008)在《冷气动力喷涂铬锆铜涂层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气动力喷涂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表面覆层技术,喷涂原理是利用气流加速粒子使其以固态高速碰撞基板表面形成涂层。其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还原性金属涂层的制备,例如在连铸结晶器基板上制备铬锆铜涂层,有效避免了传统喷涂技术制备涂层过程中由于热效应引起的各种缺陷。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修复受损连铸结晶器,可以延长结晶器的平均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为了探索工艺参数对冷喷涂铬锆铜涂层的影响,本文采用统计学中的响应曲面实验法对载气温度和载气压力两个气体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涂层沉积率、致密度、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分析,确定使涂层性能达到最佳状态的工艺参数。利用金相、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显微硬度仪、微摩擦测试仪和激光导热仪、拉伸实验机等手段表征了冷喷态铬锆铜涂层组织与性能,探讨了冷喷涂铬锆铜粒子的结合机理及涂层厚度、合金元素等对涂层组织性能的影响。利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及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对涂层退火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索,并分析了退火温度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载气温度和载气压力对冷喷态涂层沉积率、致密度等各项性能影响显着。两项参数影响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粒子轰击速度的贡献上,但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方式各不相同。借助Minitab软件分析得到,当喷涂气体参数为370℃和2MPa时涂层性能达到最佳。冷喷涂铬锆铜涂层中两种结合机制,即绝热剪切机制和机械咬合机制并存,但机械咬合机制占主导地位,涂层力学性能表现为脆性。涂层厚度对冷喷态涂层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微锻效应无累加效果,作用范围小,仅在距表层3~5个粒子层间有所体现,属于短程效应。但其对冷喷涂涂层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冷喷态涂层的致密度达98.02%,显微硬度比铬锆铜基板高21.2%。通过研究冷喷涂铬锆铜涂层在退火过程中的热流变化,发现涂层吸热能量锋出现叁个拐点,即涂层的退火过程包括叁个热流加速转变区间。将原位观察手段及涂层性能变化规律相结合后进一步发现,这叁个组织加速转变区间分别对应涂层的变形组织回复阶段、再结晶形核与晶粒长大阶段、以及内部颗粒界面融合阶段。由此可知退火350℃为冷喷涂铬锆铜合金的去应力退火阶段,570℃时,再结晶形核及长大速率最高,此温度区间涂层性能变化最大。与块体铜合金材料不同的是,冷喷涂材料在退火过程中具有第叁个能量转变锋,即870℃粒子界面的愈合。由于粒子界面的消失需要的激活能最大,能量释放也更为显着。退火后涂层各项性能可由以上涂层退火特征温度的晶体结构演变解释。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涂层孔隙率增大。500℃退火后,涂层开始出现塑性屈服,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140MPa。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尽管涂层塑性进一步得到改善,但涂层内部孔隙的增多导致涂层抗拉强度下降。综合各项性能指标,500℃退火使涂层性能达到最优,此时涂层具有与基体材料较为相近的硬度,最高的抗拉强度和相对较高的延伸率和导热率。(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铬锆铜涂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气动力喷涂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表面覆层技术,喷涂原理是利用气流加速粒子使其以固态高速碰撞基板表面形成涂层。其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还原性金属涂层的制备,例如在连铸结晶器基板上制备铬锆铜涂层,有效避免了传统喷涂技术制备涂层过程中由于热效应引起的各种缺陷。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修复受损连铸结晶器,可以延长结晶器的平均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为了探索工艺参数对冷喷涂铬锆铜涂层的影响,本文采用统计学中的响应曲面实验法对载气温度和载气压力两个气体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涂层沉积率、致密度、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分析,确定使涂层性能达到最佳状态的工艺参数。利用金相、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显微硬度仪、微摩擦测试仪和激光导热仪、拉伸实验机等手段表征了冷喷态铬锆铜涂层组织与性能,探讨了冷喷涂铬锆铜粒子的结合机理及涂层厚度、合金元素等对涂层组织性能的影响。利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及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对涂层退火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索,并分析了退火温度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载气温度和载气压力对冷喷态涂层沉积率、致密度等各项性能影响显着。两项参数影响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粒子轰击速度的贡献上,但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方式各不相同。借助Minitab软件分析得到,当喷涂气体参数为370℃和2MPa时涂层性能达到最佳。冷喷涂铬锆铜涂层中两种结合机制,即绝热剪切机制和机械咬合机制并存,但机械咬合机制占主导地位,涂层力学性能表现为脆性。涂层厚度对冷喷态涂层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微锻效应无累加效果,作用范围小,仅在距表层3~5个粒子层间有所体现,属于短程效应。但其对冷喷涂涂层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冷喷态涂层的致密度达98.02%,显微硬度比铬锆铜基板高21.2%。通过研究冷喷涂铬锆铜涂层在退火过程中的热流变化,发现涂层吸热能量锋出现叁个拐点,即涂层的退火过程包括叁个热流加速转变区间。将原位观察手段及涂层性能变化规律相结合后进一步发现,这叁个组织加速转变区间分别对应涂层的变形组织回复阶段、再结晶形核与晶粒长大阶段、以及内部颗粒界面融合阶段。由此可知退火350℃为冷喷涂铬锆铜合金的去应力退火阶段,570℃时,再结晶形核及长大速率最高,此温度区间涂层性能变化最大。与块体铜合金材料不同的是,冷喷涂材料在退火过程中具有第叁个能量转变锋,即870℃粒子界面的愈合。由于粒子界面的消失需要的激活能最大,能量释放也更为显着。退火后涂层各项性能可由以上涂层退火特征温度的晶体结构演变解释。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涂层孔隙率增大。500℃退火后,涂层开始出现塑性屈服,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140MPa。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尽管涂层塑性进一步得到改善,但涂层内部孔隙的增多导致涂层抗拉强度下降。综合各项性能指标,500℃退火使涂层性能达到最优,此时涂层具有与基体材料较为相近的硬度,最高的抗拉强度和相对较高的延伸率和导热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铬锆铜涂层论文参考文献

[1].肖正涛,李相波,王佳,黄国胜,周雄.冷喷涂铬锆铜涂层在海水中的耐蚀性能[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2

[2].张田宇.冷气动力喷涂铬锆铜涂层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标签:;  ;  ;  ;  

铬锆铜涂层论文-肖正涛,李相波,王佳,黄国胜,周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