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刘云[1]2016年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学生一直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来获取知识,那么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科书编写“应把‘数学探究’等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该标准指导下编写而成的各套高中数学教科书,与传统数学教科书相比,在内容、体例、结构、组织等方面有较大变革。尤其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在教科书正文及附录中设计了众多的数学探究内容,为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课程资源。这种在教科书中设计探究内容以顺应知识转型社会背景的教科书编写新方式,给习惯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使用教科书来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同样居于主导的地位。面对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误解,所带来的用“学生通过记忆和练习接受导学案上的数学知识”来替代“学生依据教科书设计进行知识探究”的错误做法,研究教师主体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具有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论文围绕“高中数学教师是否会使用教科书中的这些探究内容?会如何使用这些探究内容?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应该如何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等问题,以教师为主要对象,兼涉学生,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方面可揭示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推进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为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提供来自实践和实证的考量。本研究将教科书视为课程的载体,亦为教学的工具,兼具课程文本和教学活动文本的双重身份,其本质属性包括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内容属性侧重的是教科书的编制取向、内容选取、内容编排与组织等方面的特征,关注的是教科书内容的课程价值取向;教学属性则指向教科书在教学设计、学习评价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属性,是教科书所体现或潜在地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性。借鉴教科书分析及使用研究的已有成果,本研究认为探究内容作为教科书中的一类特定内容,其亦具有特定的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本研究从探究内容的教学属性出发,借鉴教学设计“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目标”的叁维度架构,建构了探究内容的分析框架,并将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操作化界定为:教师选取探究内容、执行探究内容教学策略、实现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活动。本研究视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为微观领域内的课程实施,故而以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课程框架为理论基础,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采取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特点及教师使用活动中对这些特点的践行,并探查了影响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因素,提出了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具体而言,研究首先对课程文件、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已有研究成果以及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进行综合研究,以构建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文本分析的框架。其次采用该框架分析了人教版(必修和选修2系列)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在内容呈现和探究对象、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等侧面的编写特点。再次基于内容分析的结论,使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样本教师使用探究内容时对这些特点的践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在数据叁角检证的基础上归纳出样本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建议。研究主要获得了如下结论:其一,探究内容文本分析框架由3个维度(探究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8个类目组成,包括:呈现探究内容的栏目、探究的对象、探究的主体、探究的组织、探究的技能、探究的水平、探究目标的类型和呈现。其中多数类目分为若干子类,如探究的对象分为陈述性知识探究、程序性知识探究、知识创造性应用探究和知识模仿性应用探究,而探究的水平则分为问题起始型、论据起始型、结论起始型和论证起始型。其二,文本分析发现,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具有如下特点:在内容方面,教科书中设计了众多的探究内容,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章节正文中的思考、观察和探究小栏目,以及章节附录中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和实习作业大栏目;它们以引入数学新知识为主要意旨,72.4%的探究内容以数学知识的探究为对象(其中以陈述性知识居多,占58.7%,程序性知识仅占13.7%),余下27.6%以数学知识的应用为探究对象(其中创造性应用占11.8%,而模仿性应用则占15.8%)。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用书中对探究内容的指导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62.2%的目标设计陈述及39.0%的探究内容教学建议陈述主体包括学生);强调应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究内容仅占18.1%,强调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来探究的仅占2.0%,明确标注多人探究的仅占4.2%,其余则未指出学生探究的组织方式;探究技能以基础技能为主(占总技能频次的84.1%),综合技能为辅(占总技能频次的15.9%),接近半数(48.0%)的探究内容训练的探究技能超过2种,在基础技能中推理、观察、比较最受重视,分别在50.1%、20.3%、18.1%的探究内容中需要使用,最不受关注的是控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和形成假设的探究技能,分别在0.6%,0.6%和1.5%的探究内容中受到使用;探究开放水平以结论起始型最多占81.5%,证据起始型次之占10.2%,论证起始型第叁占6.0%,问题起始型最少占2.0%。在教学目标方面,73.1%的探究内容教学指导中陈述了教学目标,其中陈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比例最大,占到57.8%,陈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比例次之,比例为26.1%,陈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相对最少,占到了13.3%;探究内容目标在陈述时以内部过程为主,占52.7%;其次是既不陈述内部过程也不陈述外显行为的,占10.0%,仅陈述外显行为的排第叁,占6.4%,余下的则为既陈述内部过程也陈述外显行为的,占4.0%。其叁,样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具有如下特点:探究内容的选择与改编方面,正文中的探究内容选用比例较高,观察课例中89.6%的探究任务得到了选用,问卷调查中64.8%的样本教师反映选用了教科书中多数探究内容,相对而言附录中的探究内容选用较少;教师较少对探究内容进行改编,观察课例中58.0%的探究任务未经过教师的任何改编,且教师的改编往往弱化了课堂上的学生探究(占58.6%),教师访谈中有5人改编弱化学生探究,有2人改编加强了学生探究。探究内容的教学策略执行方面,学生主体性地位获得了一定体现,问卷调查中仅5.8%的教师喜欢选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其余94.2%的教师倾向于给予学生一定探究机会,课堂观察中比例相当;教师倾向于师问生答的师生互动方式,问卷调查中84.7%的教师喜欢采取师问生答的方式来进行探究,课堂观察中这个比例为81.5%;学生更多运用基础探究技能来进行探究,问卷调查中教师选择让学生提问创造的比例最小,课堂观察中则综合技能使用频次仅占到9.8%;探究开放水平维度的考察则发现,学生的探究空间较小,课堂观察中探究任务的平均开放水平为2.23。探究内容的教学目标凸显方面,接受访谈的9位教师,叙述了自己在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时所关注的教学目标,有7位(77.8%)谈及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有4位(44.4%)谈及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另有5位(55.6%)谈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其四,样本教师对探究内容的使用,受到来自教师自身、学生、教科书、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五个方面的影响:教师自身方面,65.6%的教师认可探究内容的编写意图是提供师生开展探究教学的素材,但仅52.4%的教师认可探究内容的探究任务应由学生来完成;72.4%的教师认同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且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内容属性与教学属性的认同均值超过对配套资源的认同均值;处于5个探究内容关注阶段(信息、个人化、管理、结果、合作)的教师比例分别为39.8%、77.3%、58.0%、73.3%、86.5%,表明教师主要关注探究内容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探究内容使用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和与其他教师就探究内容的使用进行合作等叁个方面;另外教师的个体能力水平和经验亦会对探究内容的使用带来一定影响。学生方面,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兴趣分别有71.1%、64.2%、61.1%的教师认同会对其探究内容使用带来影响,另有81.3%的教师反映班级人数太大,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实施。教科书方面,探究内容对考试的重要性、探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的需求、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探究内容的难度、探究内容的启发性与必要性、探究内容的生活性、探究内容的可操作性等均会对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带来影响。学校环境方面教学时间紧、硬件条件缺乏、教学以知识为取向而非能力为本位及政策制度层面的文化如是否提供给探究内容使用有利政策和教研制度支持等,亦是制约探究内容使用的重要因素。社会文化方面,对探究内容使用的影响则来自于科举制度的考试文化传统、实用主义的功利文化环境和精耕细作的农业文化传承。其五,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教师内在提升、教科书编制、学校环境改善以及社会整体文化等四个侧面提出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教师提升策略方面,对探究内容的选取与改编,教师应依据探究主线来取舍教科书中探究内容、依据“探究的流畅性”来增加探究内容、依据“探究的明确性”来改编探究内容、依据“教学的现实性”来创生探究内容;对探究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教师应树立合理的教科书使用观、从数学本质和数学探究的特征以及数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出发来引导探究、正确认识数学探究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性、并分清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的角色地位;对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合理呈现探究内容的教学目标。教科书的编制方面,应通过广泛调研来确定并明确指出探究内容编制的目的,并正视不同教科书位置中探究内容编制目的的差异;探究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价值性、探究性、操作性、趣味性、层次性、文化性等原则;探究内容的呈现则应遵循集中性、完整性、问题性、阶梯性、阅读性、指导性等原则。学校层面应转变仅围绕高考的教学取向并在教研活动中关注探究内容使用。社会文化层面则应做到全面认识高中数学教育培养目标、家长和社会大众切勿给予学校教育过多外部干涉、高考命题应转向关注问题解决能力。论文分为8章,绪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特点分析、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现状透视、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影响因素、促进教师使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首次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编写特点和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主题新;2)研究着眼于教科书的教学属性,将高中数学教师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视为探究内容教学设计意图的实施活动,从探究内容的选取、探究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和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凸显叁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探查,研究的视角新;3)研究采用TIMSS课程框架作为理论框架,通过研究证实了其对探究内容使用这一微观课程实施领域的解释力,亦发现了课程、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因素对教科书使用及教学实践活动影响的交互性,揭示了教科书使用是一复杂的教育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研究结论新。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研究仅涉及TIMSS课程框架中叁个层面课程中的两个——预期课程与实施课程,且仅关注教师主体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未能够揭示探究内容使用的效果;2)研究采取多种工具收集数据,原始资料非常庞杂,掌握不易,故不排除数据分析时忽略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整体意义”,而只作了片面推断的可能性;3)研究受取样局限,故而更追求理解性和建设性的结论,而缺少一般量化研究的确定性、普遍性和推广性。

李宗平[2]2007年在《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探讨了创新学习的特征及理论内涵,通过具体的调查,了解了当前高中生进行数学创新学习的状况,分析了影响高中生数学创新学习的因素和当前数学课堂的一些特征,进行了相应的教学策略的改进与实践,并形成了创新学习的评价体系,开展了创新学习的评价。其后依据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育建议,尝试构建了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综合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讨论,以及教学实践的反思,我们可以概括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性较高、意志力较强、具有质疑精神,但是对数学缺乏好奇心与求知欲,探究、反思的学习策略较少运用;2.就男女生差异而言,女生在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信心方面明显优于男生,而意志力、独立性、自主性方面则不如男生;3.高二学生在意志力方面显着优于高一学生;4.数学创新学习方面,不少学校和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学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高中生数学创新学习的培养数学教师缺乏有效办法;同时,高中生数学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现状不尽理想,也有高中生自身的内部原因;5.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对于创新学习来讲,还是有很多的不足;6.高中数学创新学习需要优化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实践,改变评价方式;7.新课程需要的数学学习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方式是多样的;因此,笔者做出如下探索和思考:1.构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创新学习课堂模式;2.提出了基于创新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3.建议完善教师创新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创新型教师;4.倡议开展创新学习的综合实践。

闫东[3]2016年在《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文中提出未来社会国家间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能力突出而且天赋出众的孩童可以获得自己潜力被充分挖掘的机会。中国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建构和渴求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关注地步。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强调对于民族的进步来讲,创新是灵魂,也为兴旺发达源动力,更是民族不断前进的基本保障。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彻底变更了人类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方法,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信息的掌握,人们的渠道都愈加的多样化,教育原本在空间上所受到的限制已经被彻底打破。学习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可以确信的说教育界原本所采取的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必将迈入革命性的巨变时代,教育模式将和网络、信息技术等诸多的新科技结合在一起,不断突破传统的限制,快速前行。现有教学模式过于陈旧,长期注入式教学使得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课堂效率低下,教学忽视创新,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传统底蕴、背景下缺乏国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即缺乏培养学生方面的方法创新。因此改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质减负,解放学生,让学生高效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凸显重要。本文围绕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构而展开,主要包括:(1)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构的相关研究(2)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构假设(3)层级互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研究会有如下几点结论:(1)对于层级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在逻辑上的起点主要是提质减负与解放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个性飞扬;解放课堂,让学生主宰课堂;解放教师,让学生学的有效。(2)层级互动式教学的思想构建于社会学和哲学,还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上。“问题导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层级互动、课堂展示、学习报告、问题解决”与马克思主义所建立的认识论高度符合,也和我国的知行学说相符合。无论是自主,还是合作,都与知识建构这一基本理论相符合。“展示突破”与多元智力理论彼此符合;“学习报告、问题解决”符合发现学习理论以及有意义的相关学习理论。分析“层级互动”这一模式,其对社会学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予以了充分的体现。(3)对问题导引、学案导学所对应的生产方式予以综合化的运用,借助于此,帮助师生减负,帮助学生实现素质的提升。该模式的主题可以描述为对课堂教学的整体产出效益予以提高,借助于此,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目的,在理论上,其建构的基础包括了哲学、社会学,还有教育学与心理学,其依托于层级互动模式的教学实践展开。(4)层级互动式教学实验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都是提质减负,而层级互动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关注学生对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学习,也关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有没有互动共做。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强化的是训练学生的逻辑和实验思维两种模式,对教学环节注重展示和探究与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说不但与数学教学的学科特征相符合,同时也和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所以,从理论层面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选择层级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授课,极具可行性。(5)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教学实践对层级互动这一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予以检验。实践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差异显着,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初步验证了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可运用于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所应该遵守的基本策略之一。分析本研究,其主要的创新点可以描述为(1)模式创新: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具有可操作性;(2)管理创新:为学校、班级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即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邵丹[4]2016年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认为传统教学法一直是高中数学课堂上使用的普遍教学方法,老师占有主导地位,主要是老师进行讲解,学生负责记录,学生们经常会出现上课感觉听的很明白,但是课后做题却不会的现象,这种现象让学生们十分苦恼,特别是碰到论证题更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在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探究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不仅如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也可以对普通教学方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情景教学以其固有的特点,可以使探究式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灵活。本文为了掌握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课堂的应用情况,了解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否能提高高中生数学的成绩,了解高中生对探究式学习的看法及喜爱程度,以及探究式学习法在高中课堂中应用起来的难易程度,是否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快速推进。设计了一个1000份的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应用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几条结论:(1)探究式学习法有利于改进传统教学的缺点。(2)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3)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对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帮助,在对数学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动脑,思考,观察,还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攻克难题的毅力,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

徐燕[5]2008年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效教学是目前国际社会比较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就是教学以高中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为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是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益、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的综合体现为特点的师生活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第一,分析有效教学的要素,探索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内涵和特点高中课堂有效教学基本目标是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素质的发展,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二,深入探讨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在分析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预设——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基石,生成——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关键,有效反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第叁,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发放500余份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学习效率现状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现状两方面进行调查。针对目前高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低效无效教学现象,逐一探讨了数学概念课教学、数学命题课教学、复习课教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宁亚云[6]2008年在《新课程下普通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有效教学是目前国际社会比较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就是教学以高中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为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是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益、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的综合体现为特点的师生活动。本文拟对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如何开展有效教学进行初步探讨。论文包括前言和正文六章。前言交代论题提出的背景,阐述了本研究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一章是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外各类有效教学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探寻本论题的切入点。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前人已有的概念研究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理性思考,给出了核心概念“有效教学”和“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界定。根据概念的界定,确立了以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等理论为支撑的理论基础。第叁章主要对“有效教学”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围绕“数学教学”的“数学活动”这一本质,从四个角度论述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即动力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活动方式有效、教学结果有效。第四章是论文的调查研究部分,发放400余份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学习效率现状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现状两方面进行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调查结果表明:(1)目前学生的学习效率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并且学习效率较低。(2)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等个体内部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相对不重要。数学教学效果方面的调查显示:学生对目前高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的评价相对偏低。第五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解决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践行“有效教学”的问题。针对目前高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低效无效教学现象,逐一探讨了数学概念课教学、数学命题课教学、复习课教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第六章是本文的实验研究部分,对高叁数学教学的复习课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验研究方法主要为不等组前后测准实验研究,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处理。得出如下结论: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学生认知成绩的影响显着,并且能够提高某些非认知成绩方面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何鹏[7]2016年在《理科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的测量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理科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直是国内外理科教育研究者所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对理科教师进行评价是理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然而,我国已有理科教师测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注重内在能力的间接推测,而忽视外在表现的直接测量:注重评价理论的思辨论证,而忽视评价工具的实证检验;注重评价工具的通用性和普适性,而忽视其学科性和具体性。真实性、学科性和实证性是当前理科教学论研究者进行理科教师测量与评价研究的重要原则和指导依据。基于此,本文开展了理科教师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堂上的教学表现的测量与评价研究。本文主要由绪论、基础研究、核心研究、应用研究和结论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价值等。本章提出了核心问题是对理科教师课堂教学表现测量工具与评价体系进行理论构建和实证检验。为了解决这一核心问题,我们对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法进行了整体设计,并阐述了本研究的本体价值、理论价值以及实践价值。第二章到第四章是基础研究内容,对理科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的综述研究和理论研究。第二章和第叁章是综述研究,分别是对理科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及对科学教育哲学基础和教育心理学两个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首先进行了理科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的基本内涵、特征以及结构要素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其次对理科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构建。第五到第六章是核心研究内容,对理科教师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堂中的教学表现进行测量工具与评价标准研究。第五章首先是测量工具的开发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成熟测量工具,对中学9-10年级的理科教师教学表现进行测量工具指标体系的开发。其次是测量工具的实证检验研究,利用多面多维Rasch模型对测量工具进行了试测、修订和实测叁个阶段,从而证实了测量工具的质量。第六章是教学表现的评价标准研究,对教师教学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了标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教学表现评价的质化和量化标准。第七章是应用研究内容,对理科教师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堂上的教学表现进行了评价研究。本章主要归纳了理科教师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堂上的教学表现水平的整体特征;通过多类别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教学表现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对不同发展阶段、课程设计类型和学校层次的理科教师进行了教学表现的差异性分析。第八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对基础研究、核心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概述和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不足之处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对学科内容具体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研究进行理论探索和前期实践,作为开创性研究,需要进一步论证理论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在其他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应用。

曹志强[8]2009年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倾向于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美、英等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探究上,坚持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助于科学探究的学生学习环境”。论文的写作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对蒙自高级中学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其次运用理论探讨法,构建适合蒙自高级中学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研究对比分析检验所构建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采用思辨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文献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先明确界定“探究性学习”;揭示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探究性学习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然后,运用理论探讨法,结合案例研究,构建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论述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流程,探析策略流程对教学实践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的一些结论:1.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可行的、有效的。虽然高中教育面临着升学压力,很多时候都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教学改革在高中进行得往往很谨慎,但论文实证了在高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成效。2.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3.检验了构建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凌玲[9]2011年在《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学方法的变革中,情境教学受到教育研究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是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体现。广大一线教师已经认识到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并进行过一定的探索,但大多数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功能认识还有待完善,缺乏有效开展情境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不容易针对数学教学对象和内容创设符合要求的教学情境。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适宜的数学情境,是情境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有效创设高中数学情境的教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针对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施现状,从新课改的角度论述了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继而从理论研究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叁角验证,增强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在理论方面,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元认知理论、再创造教学理论、主体参与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学习迁移的情境性理论,探讨创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理论意义。结合理论的研析,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与教学个案分析的方法对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进行了探索,提出实施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原则、十种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以及优化教学情境创设的条件。在实证方面的工作,通过教学实验方法,结合个案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方法,验证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意义与价值。实验研究表明:较之平常的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最后总结了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次研究带给笔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创设高中数学情境的教学启示,以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推广数学情境教学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D]. 刘云. 西南大学. 2016

[2]. 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D]. 李宗平.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3]. 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 闫东. 西南大学. 2016

[4].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D]. 邵丹. 贵州师范大学. 2016

[5].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 徐燕. 苏州大学. 2008

[6].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初步研究[D]. 宁亚云.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7]. 理科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的测量与评价研究[D]. 何鹏.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8].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曹志强. 云南师范大学. 2009

[9]. 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 凌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  ;  ;  ;  ;  ;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