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度,层析,各向异性,介质,平面波,华南地区,东北地区。
相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柯文汇,柴华友,王亚军,黄祥国,李忠超[1](2019)在《浅部地下洞穴散射瑞利波对表观相速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均匀半无限体中表面源激发的瑞利波能量在介质浅部占主导地位。当前行瑞利波遇浅部洞穴时,瑞利波在洞穴发生散射。以洞穴作参照位置,波场沿前行波方向可依次分为前方、上方、后方叁个区域。前方远场散射波以反射瑞利波为主,传播特性与入射波相同;当洞穴几何参数满足一定条件,上方散射波可形成与兰姆波传播特性类似的导波;后方远场由透射瑞利波主导。受散射波影响,表面波场表观相速度出现扰动,不同位置扰动特征不同,若测线下方有浅部洞穴存在,由不同位置相速度扰动特征差异,可预测洞穴方位,由前方相速度特征扰动对应波长可预测洞穴埋深。(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子强,赵俐红,李铂,杨玉永[2](2019)在《天山造山带地区瑞利面波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山造山带作为世界上陆内最大的造山带之一,现今地震活动频繁,造山运动强烈,是开展陆内造山和内陆地震活动研究的天然试验场.本文利用整个天山造山带地区国内及国际台网的108个地震台站连续叁年的背景噪声资料,提取了8~50s周期的瑞利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构建了整个天山造山带地区的二维瑞利面波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结果表明:浅部结构与地表的地质构造单元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低波速异常主要分布于沉积层厚度较大的盆地地区,而高波速异常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比较活跃的山脉地区.东天山地区中下地壳存在比较弱的低波速异常,而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汇聚边缘的上地幔区域则表现为明显的高波速异常,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呈现近NS向的特征,暗示着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岩石圈已经俯冲至东天山的下方.中天山地区的中下地壳至上地幔区域均呈现为明显的低波速异常,且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变化比较复杂,表明中天山地区的整个岩石圈结构已经弱化,热物质上涌可能对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有一定的影响.西天山及帕米尔高原的上地幔区域存在低波速异常,各向异性表现为NW-SE方向,可能与欧亚板块的大陆岩石圈南向俯冲有关.塔里木盆地内部存在相对弱的低波速异常,推测塔里木盆地可能已经受到上涌的地幔热物质的侵蚀和破坏.(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熊诚,艾叁喜,谢祖军,熊熊[3](2019)在《利用背景噪声格林函数交叉项成像研究台湾地区面波相速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台湾地区24个宽频带地震台记录到的长达18个月的叁分量连续波形数据,采用交叉项互相关方法提取了瑞雷波的经验格林函数张量,进而反演获得了台湾地区6—22 s周期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图像,较好地刻画了该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结果显示:短周期图像上的滨海平原、屏东平原等呈低速特征,西部丘陵、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呈高速特征;低速区域随相速度周期的增大而逐渐东移;中长周期图像上,中央山脉南北部均呈低速且南侧的速度较北侧低,表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碰撞后的物质从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被侧向挤出时南部可能较北部活跃;台中—南投地区在对应深度附近的高速异常,表明新生代时期的澎湖地台在南海北缘的拉张与碰撞演化过程中,保留了其相对稳定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秀丽,李铁亮,高业欣,燕云,雷晨[4](2019)在《东北地区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东部共111个固定台站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震中距在2000~18000km范围内,震级在6.0以上的542个地震波形记录。使用双台法共提取8~160s周期范围内8242条高质量Rayleigh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Tarantola概率反演方法得到了研究区2°×2°分辨率的相速度分布图,并对研究区相速度分布进行了讨论分析。(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惠少兴,吴建平,颜文华,范莉苹[5](2019)在《陕西及邻区瑞雷波相速度层析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布设于陕西及其邻区的喜马拉雅二期流动地震台阵和区内的固定地震台网共计257个台站于2014—2015年记录到的连续波形资料,采用基于图像分析的相速度提取方法,得到了7 185条瑞雷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获得了周期为5—40 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图像,其最小分辨率约为20 km。结果表明:各周期瑞雷波相速度图像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地质构造特征。周期为5—10 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且高低速异常的分界线与地块边界高度吻合;周期为15 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图像显示出,大部分断陷沉积盆地(渭河、天水等盆地)表现为低速异常,表明此区域的沉积层厚度较大;周期为20—40 s的相速度分布则受地壳厚度影响较大,青藏高原东北缘始终呈现出明显的低速异常,鄂尔多斯地块中、下地壳以高速异常为主,但周期为20—30 s的相速度低速异常区分布于青藏高原沿六盘山逆冲褶皱带并一直延伸至鄂尔多斯内部,由此推测该区域地下介质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物质交换和融合。(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马新生,郑永路,马完君[6](2018)在《离散网格中相速度、群速度概念的注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离散网格波动的频散分析结果表明:离散网格中波的传播规律与连续模型中波的传播规律存在显着差异。数值离散将额外引入波传播的频散及耗散误差,其中频散误差可基于离散网格中波传播的相速度以及群速度加以描述。群速度亦是描述离散网格中能量传播的重要概念,且被广泛应用于离散模型数值稳定性分析。基于一维双向波动模型进一步阐明离散网格中波传播的相速度及群速度概念。除证实离散模型中波包和波前的传播速度由群速度描述这一常规认识外,明确指出单频简谐波在离散网格中是以相速度传播这一概念。因此,不能未加区别地认为离散网格中波传播速度均由群速度给出。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分析离散网格中的波传播规律及误差分析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2期)
孙亮,何登科,赵丽[7](2018)在《基于Hudson理论的VTI介质相速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裂缝储层的勘探和开发需要对地震波通过裂缝岩石的特征进行研究解释。由于其裂缝发育状况的复杂性,等效介质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裂缝岩石特征解释中。基于Hudson理论模型参数表征VTI介质P波、SV波和SH波的相速度。通过改变裂隙密度的大小,研究不同裂隙密度条件下P波、SV波和SH波的相速度随相位角的变化状况。(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梁锴,金世勋,印兴耀[8](2018)在《TTI介质弹性波相速度的一般性近似》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波速度是弹性波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TTI)介质弹性波相速度的理论精确公式比较复杂。由于地球介质弱各向异性的普遍性,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弱各向异性假设进行简化,但是面对页岩等中强各向异性介质时,弱各向异性近似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甚至不再适用。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TTI介质弹性波相速度理论精确公式出发,利用近似的配方法将精确公式内的D项近似表示为两项的平方和,从而实现多项式的开方运算。在此基础上,推导了TTI介质qP波和qSV波相速度的一般性近似表达式。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TTI介质弹性波相速度一般性近似表达式由于在推导过程中没有直接利用弱各向异性的假设,因此不仅适用于弱各向异性,也适用于中强各向异性的情况,即在较大范围内,一般性近似的精度高于弱各向异性近似的精度。并且对于同一种TTI介质,qP波的一般性近似式精度高于qSV波的精度。(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8年06期)
陈佳维,周彤,宁杰远[9](2018)在《利用双平面波相速度反演方法研究华南地区岩石圈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平面波拟合法是一种新的面波成像方法,即利用两列平面波相干迭加来拟合面波波场中的非平面波能量。本文采用双平面波干涉成像的方法对华南地区台站下方的浅层速度结构进行反演提取瑞利波的相速度。短周期瑞利波相速度反映了地壳内部构造特征,中长周期的瑞利波相速度可以反映出上地幔200km以内岩石圈的构造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的华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低速异常,而东部沿海地区在低速异常区中存在明显的高速异常。(本文来源于《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期刊2018年00期)
李红昊,田有,朱洪翔,闫冬[10](2018)在《背景噪声瑞雷波群速度与相速度频散联合反演长白山地区S波速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火山是一座规模巨大的板内火山,地质构造复杂。研究长白山火山区深部的精细速度结构,有助于了解长白山下方高温岩浆囊的分布与形态,对于进一步认识长白山火山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长白山地区的深部结构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认为,长白山火山10 km至下地壳的深度范围存在范围较广的低速异常,推测为岩浆囊(王武和陈棋福,2017)。然而,对于岩浆囊的(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55:深地资源地震波勘探理论、方法进展》期刊2018-10-21)
相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山造山带作为世界上陆内最大的造山带之一,现今地震活动频繁,造山运动强烈,是开展陆内造山和内陆地震活动研究的天然试验场.本文利用整个天山造山带地区国内及国际台网的108个地震台站连续叁年的背景噪声资料,提取了8~50s周期的瑞利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构建了整个天山造山带地区的二维瑞利面波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结果表明:浅部结构与地表的地质构造单元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低波速异常主要分布于沉积层厚度较大的盆地地区,而高波速异常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比较活跃的山脉地区.东天山地区中下地壳存在比较弱的低波速异常,而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汇聚边缘的上地幔区域则表现为明显的高波速异常,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呈现近NS向的特征,暗示着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岩石圈已经俯冲至东天山的下方.中天山地区的中下地壳至上地幔区域均呈现为明显的低波速异常,且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变化比较复杂,表明中天山地区的整个岩石圈结构已经弱化,热物质上涌可能对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有一定的影响.西天山及帕米尔高原的上地幔区域存在低波速异常,各向异性表现为NW-SE方向,可能与欧亚板块的大陆岩石圈南向俯冲有关.塔里木盆地内部存在相对弱的低波速异常,推测塔里木盆地可能已经受到上涌的地幔热物质的侵蚀和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柯文汇,柴华友,王亚军,黄祥国,李忠超.浅部地下洞穴散射瑞利波对表观相速度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9
[2].吕子强,赵俐红,李铂,杨玉永.天山造山带地区瑞利面波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J].地球物理学报.2019
[3].熊诚,艾叁喜,谢祖军,熊熊.利用背景噪声格林函数交叉项成像研究台湾地区面波相速度结构[J].地震学报.2019
[4].李秀丽,李铁亮,高业欣,燕云,雷晨.东北地区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2019
[5].惠少兴,吴建平,颜文华,范莉苹.陕西及邻区瑞雷波相速度层析成像[J].地震学报.2019
[6].马新生,郑永路,马完君.离散网格中相速度、群速度概念的注记[J].建筑结构.2018
[7].孙亮,何登科,赵丽.基于Hudson理论的VTI介质相速度模拟[J].煤炭技术.2018
[8].梁锴,金世勋,印兴耀.TTI介质弹性波相速度的一般性近似[J].石油物探.2018
[9].陈佳维,周彤,宁杰远.利用双平面波相速度反演方法研究华南地区岩石圈结构[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18
[10].李红昊,田有,朱洪翔,闫冬.背景噪声瑞雷波群速度与相速度频散联合反演长白山地区S波速度结构[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55:深地资源地震波勘探理论、方法进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