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眼科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的合理应用

安丘市市立医院262100

【摘要】

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为眼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从抗菌药物的选择分析、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分析以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感染性眼病的治疗中,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观点,只要本着制订眼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将会对于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眼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内容】

眼睛是极为精细和灵巧的器官,即使轻微感染和损伤,也可能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因此抗菌药物在眼科抗感染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合理用药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患眼免受损害。本文针多种方法探讨抗菌药物在眼科的合理应用,供临床参考。

一、菌药物的选择分析

对于眼部感染疾病的治疗,主要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眼部感染的性质进行准确的确定,分离出病原菌;另一方面,对患者做药物过敏测定,选择出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所以感染的诊断和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而抗菌药物的选择通常可以从病原微生物及药物抗菌作用两个方面重点分析。

1、病原微生物分析。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看,眼部感染的患者,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以葡萄球菌为主,再者是肺炎球菌和链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再者是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

值得一提的是,眼部的感染和其他身体部位的感染不同,眼部的不同性质的化脓感染均为不同的病原菌导致的。如常见的眼睑肿胀、麦粒肿、睑缘炎、泪囊炎等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异常导致的,细菌性的角膜炎多数是由葡萄球菌导致的。手术后的患者眼部感染的主要细菌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而严重眼部感染的患者,发现细菌的培养通常呈阳性结果,运用常规治疗手段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分析眼部感染的性质和引起感染的致病菌;二是考虑患者用药的效果。例如用一种抗菌药物对患者的眼部感染进行治疗,用药后3~5d没有明显的作用,那么就应该考虑换用其他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患者的病情。

2、抗菌药物的疗效分析。不是每一种抗菌药物都适合每个患者,每种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抗菌谱都有所差异,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时,可以将药敏试验和细菌学检查作为用药的参考指标,在药物的选择上需要重点考虑药物的作用、特点、抗菌谱、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信息,以便选择出最优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对一些不明的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最好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或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预防患者出现感染。对于抗菌药物的疗效分析,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控。

二、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在眼科临床中,联合用药的主要目的在于3个方面:一是可以治疗一些不明病菌引起的眼部急性感染、一般感染、角膜溃疡、眼球穿孔等症状;二是减少或延缓耐药菌的出现;三是可以治疗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眼部感染。

联合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和性能出现增强、相加、拮抗和无关,这种情况,所以联合用药不合理,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的目的,还会对患者的眼部造成损伤,例如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本身存在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的副、毒作用相叠加、导致二重感染等,所以在联合用药时应该非常的谨慎,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

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药物过敏试验及病菌的菌谱分布来选择抗菌药物,特别是需要参照临床大样本和流行病学的细菌耐药检测结果,要确定适应症时才能够进行联合用药,用药其实一旦出现感染或其他不良情况必须立即停药,以防止加重患者眼部损伤。

三、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分析

在临床中,抗菌药物的给药、使用的途径和剂量主要是根据患者感染的部位定,选择抗菌药物的浓度能在感染部位保留一段时间还必须具有治疗的效果,并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由于角膜上皮与血眼屏障的存在使得药物在应用时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全面掌握各种抗菌药物的通透性,才能在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的同时选择出最佳的给药途径,以达到治愈眼部感染的目的。目前在治疗眼部感染的途径主要有全身给药和眼部局部给药。

1、眼局部给药分析:部给药主要包括了眼周注射、眼球内注射、局部外等,局部外用是指将药水直接滴入结膜囊中或者将药膏涂抹在结膜囊中;眼周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射在眼球旁或眼球后;眼球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射在眼球中。采用眼球旁的注射方式,药液通过巩膜浸润,然后再扩散,并进入到角膜基质,最后通过角膜内皮层到达前房;或者是通过巩膜扩散到小梁组织,再到玻璃体膜,最后进入到眼球中。采用眼球旁注射的方式能够使晶体虹膜隔位置的药液浓度达到治疗的水平,尤其是无法用过角膜脂溶性的药物,该方式效果特别明显。

2、用药途径选择:眼部细菌抗感染药物使用主要还是采用局部用药,剂型主要以滴眼液和眼药膏为主。很多眼部感染性疾病发生之后与其全身因素具有极大的关联,仅仅是依靠局部用药难以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只会针对患处治疗更加重视,而对于全身的用药治疗则显得难以满足要求。那么这就很可能造成患者迁延不愈,甚至出现病情恶化。当然这就使得我们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用药需按照标准进行合理使用,避免药物滥用现象。

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以及阿托品滴眼液,其可以保持患者瞳孔散大,有利于减少炎症反应和疼痛。玻璃体腔内注射皮质激素对于视力预后不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还可能加重细菌感染,故不应使用。在治疗最初的48h~72h内,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菌药物后如无明显的临床效果改善,则需要重复进行玻璃体腔穿刺和注射抗菌药物。如果穿刺结果提示感染较重或出现相对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则应考虑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总之,目前医学领域新研发了诸多抗菌化合物,但真正能运用到临床治疗的相对较少,应用于治疗眼科抗感染的药物只有很少的几种,如磺胺类、氟喹诺酮类、依曲康唑类等。虽然在临床眼部治疗的效果较明显,但在使用时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考虑,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用药,为患者的安全和生命担负起重大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玮.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3):305-307.

〔2〕施勉,文少娟.对我院眼科滴眼液眼膏应用情况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4):21-22.

〔6〕李广东.浅谈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6):311-312.

标签:;  ;  ;  

抗菌药物在眼科的合理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