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散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孤子,晶体,方程,介质,光学,效应,涡旋。
自散焦论文文献综述
赵冲,卢克清,高立许,陈卫军,惠娟利[1](2018)在《金属和自散焦周期性介质界面表面间隙孤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金属和自散焦周期性介质界面表面间隙孤子的形成及其稳定性.这种表面间隙孤子只存在于超过格子深度临界值的有限间隙内,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间隙孤子存在区域包括稳定区域和不稳定区域,第二间隙内格子深度的临界值远大于第一间隙内格子深度的临界值.在第一间隙内,对给定的格子深度,当传播常数增大时,表面间隙孤子的能流变小,格子区域内表面间隙孤子振荡拖尾变短.对给定的传播常数,表面间隙孤子的能流随格子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大格子深度能把表面间隙孤子由不稳定态转为稳定态.不稳定表面间隙孤子在传输中向横轴正向偏转,偏转角度随格子深度的增加而变小,其主瓣传播轨迹是一条锯齿形曲线.在第二间隙内,表面间隙孤子有较多的拖尾振荡,不稳定区域靠近存在区域的上限,并且随着传播常数增加而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易为[2](2017)在《基于光子晶体的自散焦及叁阶非线性效应调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光学效应对于超短脉冲产生、超快光开关以及激光频率转换和全光信号处理等现代光学应用至关重要。然而,常规光学材料的非线性系数不仅响应慢而且非常小。为了能够对这些应用的性能进行更好地改善和拓展,非线性光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一直梦想拥有一种新型非线性介质——在具有超大非线性系数的同时也有极快的响应速度。光子晶体、超材料等人工复合电磁媒质的出现,为学者们的梦想成真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途径。人工电磁媒质是一种具有天然材料所没有的电磁特性的人工微结构材料,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领域。相对于超材料而言,光子晶体不含金属成分,因而具损耗更低。本文以二维光子晶体中的叁阶非线性效应为研究对象,探索光子晶体中自散焦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的调控机理。具体而言,本文综述了光子晶体调控非线性效应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理论,所涉及的主要工作以及创新点如下:第一,根据自相位调制导致的频谱展宽,建立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人工微结构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提取方法。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啁啾脉冲在非线性人工微结构中的传输,通过匹配出射脉冲频谱与理论计算频谱得到人工微结构的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第二,从光子晶体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的角度论证了场局域效应和慢光效应是调控光子晶体非线性效应的物理本源。在二维光子晶体第一导带,我们首先从原胞内的电场空间平均引入场局域因子修正了光子晶体的等效介电常数。其次,引入慢光增强因子最终得到光子晶体的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的理论表达式。最后,我们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提取该光子晶体的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发现其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得较好。第叁,仿真验证了负折射率光子晶体中的可控自聚焦效应。我们首先在自聚焦非线性介质二硫化碳中插入硅棒构成二维光子晶体。其次,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提取其在第二导带即负折射率频带的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发现该系数为正数。最后,我们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高斯光束在该非线性光子晶体中的传输,发现会聚高斯光束在光子晶体中发生自散焦现象,而发散高斯光束则在光子晶体中会聚,但焦斑比入射发散高斯光束的束腰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22)
彭贤丁,张少武,黄峻堃[3](2016)在《叁阶和五阶非线性自散焦介质中的亮孤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含3~5阶非线性的一维和二维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获得了非线性强度是横向坐标的指数函数的条件下方程的基态孤子解,并用分布傅里叶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叁阶、五阶非线性强度是横向坐标的指数函数时,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可以形成稳定的亮孤子,随着传播常数的增大,基态孤子能稳定传输的距离越远。(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彭贤丁[4](2016)在《叁阶和五阶非线性自散焦介质中的亮孤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孤子”的英文名是soliton,它有着粒子和波二象特性,因为其在传输过程中能稳定保持其形态的特殊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孤子传输符合现代通信对高容量、低损耗、强抗干扰等需求,使得全光型非线性光孤子通信模式最有可能成为将来通信选择方案之一。孤子由于特殊的非线性性质以及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一直是非线性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在有关孤子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孤子在各种非线性材料中的传输特性以及这些材料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在介绍有关孤子的基本概念以及支持孤子传输的主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含叁—五阶非线性的一维和二维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在非线性强度为横向坐标的指数函数的条件下,模型存在脉冲孤子解析解。在获得解析解的同时,借助分步傅里叶方法对解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叁阶、五阶非线性强度是横向坐标的指数函数时,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可以形成稳定的亮孤子,随着传播常数的增大,基态孤子能稳定传输的距离越远。(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张美志,段作梁,惠战强,霍广文,YANG,Min[5](2015)在《自散焦介质中亮孤子的形成和演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折变空间孤子普遍采用的Vinetskii–Kukhtarev运输模型为基础,理论研究了自散焦介质中一维非相干亮光伏孤子的形成机理以及动态演化特性。研究发现,通过加载背景光的方法能够实现光折变晶体由自散焦向自聚焦的转换,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形成亮空间孤子。以自散焦Li Nb O3晶体为例,计算了折射率变化的空间分布与之间的关系,其中是背景光与孤子光的光伏常数比值;并给出了亮光伏孤子形成的存在曲线。进一步利用相干密度法和分步傅里叶算法数值模拟了非相干亮光伏空间孤子在Li Nb O3晶体中的传输特性和相干特性,研究值大小对空间孤子形成的影响。该亮光伏孤子是与传统光折变孤子不同的一种新型孤子,该研究结果对基于孤子的全光器件设计提供可靠性参考。(本文来源于《2015 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10-17)
薛丽云[6](2015)在《2-氨基-4-苯基苯酚的自散焦及电流异常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的辐照下,光学材料的折变率发生变化的现象为光折变效应。该效应广泛应用于光学信息处理领域,如:光放大、光振荡、光学记忆、图像存储与复原、空间调制器、全光学时间积分器、图像相减相加和反演、图像相关和卷积等。人们在许多光折变晶体中观察到光散射现象。作为一种光折变效应,自散焦现象在有机材料中较少见诸于报端。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一类有机小分子材料具有明显的自散焦现象,本文的重点是研究该类材料的自散焦现象及利用该材料制作的器件,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叁个部分工作:我们选用的有机小分子材料为对苯二酚(Hydroquinone)、4,4'-联苯酚(4,4'-Biphenol)、对羟基联苯(4-phenylphenol)、2-氨基-4-苯基苯酚(2-amino-4-phenylphenol)、氰基联苯酚(4'-hydroxy-4-biphenylcarbonitrile)、和2-(4-羟基苯基)-5-羟基嘧啶(2-4-hydroxypheny-5-pyrimidinol),所选用的化学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简称DMF)。在激光照射下,通过这些液体样品的激光光斑会发生畸变。我们观察到:2-氨基-4-苯基苯酚,氰基联苯酚,2-(4-羟基苯基)-5-羟基嘧啶样品的光斑有明显自散焦现象;对苯二酚,4,4'-联苯酚,对羟基联苯样品没有观察到自散焦现象。这些样品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对苯二酚,当外挂基团处于对称状态时没有观察到自散焦现象,而外挂基团为非对称性时有可能观察到自散焦现象。因此,有机材料的自散焦现象与化学结构的外挂基团直接相关。有机材料在受到激光的作用后,材料分子的极性发生了变化,进而产生空间电荷场,这些空间电荷场让激光束产生自散焦现象;空间电荷场的强弱随激光强度的变化而改变;激光束的偏振态对自散焦现象没有影响。用纳秒,皮秒脉冲激光束对样品进行了Z扫描实验,证明这些材料的自散焦现象不是由热效应引起的。此外通过对比实验得出自散焦现象与溶剂无关。我们研究了不同金属与有机小分子材料2-amino-4-phenylphenol的薄膜界面接触问题,得到如下实验结果:对金属/2-amino-4-phenylphenol/金属的叁明治夹层结构施加正、负相反的外电压,当金属/2-amino-4-phenylphenol的界面是欧姆接触时,呈现对称的电流电压I/V曲线图;当金属/2-amino-4-phenylphenol的界面是肖特基接触时,呈现非对称的电流电压I/V曲线图;对Au/2-amino-4-phenylphenol/Au的样品,当外加电压高达70V,也没有观察到电流。我们认为金属/2-amino-4-phenylphenol/金属的导电性跟有机小分子2-amino-4-phenylphenol中的大π键的导电性有关。我们制作了一个四端场效应管来研究电场对小分子2-amino-4-phenylphenol的作用。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通过样品的电流会出现随时间周期变化的振荡图。我们初步认为当横向电荷的减少足够用来抵消外加电场的作用时出现非稳态平衡,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电荷在溶液中的不均匀分布,将会使平衡态崩溃重建,进而产生周期性的脉冲振荡图。(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王龙飞,杨立森,武一洁,李永辉,逯文婷[7](2014)在《自散焦晶体中空间二次谐波的产生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掺Fe浓度为0.025%,厚度为1.06mm的自散焦LiNbO3∶Fe晶体中发现了阵列光束与写入晶格相互作用,表现为双光束、3光束、4光束和6光束全部发生光斑分裂.通过对一维和二维光子晶体的二次谐波现象的理论计算,证明了空间二次谐波是产生光斑分裂的原因,并且发现满足相位匹配条件能够提高二次谐波的产生效率.(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欧阳世根[8](2013)在《自散焦非局域非线性材料中的光学涡旋孤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非局域非线性自散焦材料中的光学涡旋孤子的传输特性以及相互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拓扑荷|m|=1的非局域涡旋孤子是稳定的,而拓扑荷|m|>1的非局域涡旋孤子均具有拓扑不稳定性.在微扰存在的情况下以及在近距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m|>1的涡旋孤子会分裂成一系列的|m|=1的涡旋孤子.非局域涡旋孤子与局域涡旋孤子具有相同的长距离相互作用模式,即点涡旋相互作用模式.但两者的短距离相互作用存在一些差别,在相同的距离下,两涡旋间的相互绕转的周期随着材料的非局域响应长度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友文,刘雪琳,游开明,陈列尊,陆世专[9](2012)在《自散焦介质抑制增益介质热像效应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抑制热像形成对提高高功率激光系统中光学元件的安全有重要意义。运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光传输程序,数值研究了自散焦介质对强激光经过增益介质形成热像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散焦介质置于增益非线性介质的前面和后面,选择适当参量,均能有效抑制热像的形成,且自散焦介质与增益介质越薄,二者的B积分越相近,增益介质的增益系数越大,抑制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王靖,郑一周,周罗红,杨振军,陆大全[10](2012)在《非局域自散焦克尔介质中空间光暗孤子成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非局域自散焦克尔介质中的空间光暗孤子成丝进行了研究.理论上从非局域非线性理论模型出发,数值模拟研究了非局域程度和吸收系数对暗孤子成丝的影响.当入射背景光强一定时,非局域程度越大成丝起始点越远、成丝数量越少;而当入射背景光强与临界光强之比一定时,非局域程度基本不影响成丝起始点以及成丝数量,且非局域下的成丝数量与局域下一样.此外,当入射背景光强一定时,吸收系数越大成丝数量越少.实验上通过改变染料溶液的浓度以及背景光斑的椭圆率,分别研究了样品浓度和背景光斑椭圆率对暗孤子成丝的影响.当入射背景平均光强一定时,样品浓度越小成丝数量越少,背景光斑椭圆率越小成丝数量越少;而当入射背景平均光强与临界光强之比一定时,样品浓度基本不影响成丝数量.在实验中还观察到了光学冲击波现象.(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自散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线性光学效应对于超短脉冲产生、超快光开关以及激光频率转换和全光信号处理等现代光学应用至关重要。然而,常规光学材料的非线性系数不仅响应慢而且非常小。为了能够对这些应用的性能进行更好地改善和拓展,非线性光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一直梦想拥有一种新型非线性介质——在具有超大非线性系数的同时也有极快的响应速度。光子晶体、超材料等人工复合电磁媒质的出现,为学者们的梦想成真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途径。人工电磁媒质是一种具有天然材料所没有的电磁特性的人工微结构材料,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领域。相对于超材料而言,光子晶体不含金属成分,因而具损耗更低。本文以二维光子晶体中的叁阶非线性效应为研究对象,探索光子晶体中自散焦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的调控机理。具体而言,本文综述了光子晶体调控非线性效应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理论,所涉及的主要工作以及创新点如下:第一,根据自相位调制导致的频谱展宽,建立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人工微结构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提取方法。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啁啾脉冲在非线性人工微结构中的传输,通过匹配出射脉冲频谱与理论计算频谱得到人工微结构的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第二,从光子晶体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的角度论证了场局域效应和慢光效应是调控光子晶体非线性效应的物理本源。在二维光子晶体第一导带,我们首先从原胞内的电场空间平均引入场局域因子修正了光子晶体的等效介电常数。其次,引入慢光增强因子最终得到光子晶体的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的理论表达式。最后,我们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提取该光子晶体的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发现其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得较好。第叁,仿真验证了负折射率光子晶体中的可控自聚焦效应。我们首先在自聚焦非线性介质二硫化碳中插入硅棒构成二维光子晶体。其次,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提取其在第二导带即负折射率频带的等效非线性折射率系数,发现该系数为正数。最后,我们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高斯光束在该非线性光子晶体中的传输,发现会聚高斯光束在光子晶体中发生自散焦现象,而发散高斯光束则在光子晶体中会聚,但焦斑比入射发散高斯光束的束腰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散焦论文参考文献
[1].赵冲,卢克清,高立许,陈卫军,惠娟利.金属和自散焦周期性介质界面表面间隙孤子的研究[J].光子学报.2018
[2].易为.基于光子晶体的自散焦及叁阶非线性效应调控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7
[3].彭贤丁,张少武,黄峻堃.叁阶和五阶非线性自散焦介质中的亮孤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彭贤丁.叁阶和五阶非线性自散焦介质中的亮孤子[D].湖北师范大学.2016
[5].张美志,段作梁,惠战强,霍广文,YANG,Min.自散焦介质中亮孤子的形成和演化特性研究[C].2015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6].薛丽云.2-氨基-4-苯基苯酚的自散焦及电流异常现象[D].天津理工大学.2015
[7].王龙飞,杨立森,武一洁,李永辉,逯文婷.自散焦晶体中空间二次谐波的产生机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欧阳世根.自散焦非局域非线性材料中的光学涡旋孤子[J].物理学报.2013
[9].王友文,刘雪琳,游开明,陈列尊,陆世专.自散焦介质抑制增益介质热像效应的数值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10].王靖,郑一周,周罗红,杨振军,陆大全.非局域自散焦克尔介质中空间光暗孤子成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