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报论文-白璐,赵金梦

中央日报论文-白璐,赵金梦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央日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央日报》,涉华报道,中国国家形象,主流媒体

中央日报论文文献综述

白璐,赵金梦[1](2019)在《韩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研究——以韩国《中央日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形象即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名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各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对其他国家在该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和韩国不仅地理位置上邻近,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外交等多方面也互有影响,韩国主流媒体如何向其国民展示中国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韩国叁大报纸②之一的《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工具,检索了《中央日报》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上半年有关"中国"的所有报道,借此研究韩国主流媒体《中央日报》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并依据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9年11期)

杨倩倩,刘玲[2](2019)在《1928—1948年《中央日报》对于五四运动的纪念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审视国民政府期间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对五四运动的主要纪念话语,看到国民党对于纪念五四运动构建属于自身的话语,引导青年学生,达到政治目的。充满矛盾的话语也可看出随着时局的变化,国民党宣传话语的多变。(本文来源于《档案与建设》期刊2019年10期)

赵佳鹏,刘继忠[3](2019)在《《中央日报》九一八事变报道的纠葛与波折——兼论《中央日报》1932年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一八事变初期,仍处国民党派系斗争阴影下的《中央日报》在总编辑赖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下,以"国联外交"为中心建构中日国际形象、为政府"不抵抗"辩护。1932年5月以程沧波为首实行社长制后增强了民意维度,但在国民党政府的制度操控与新闻政策钳制下,产生的是对"不抵抗"的错位抨击、热河战事的夸大报道以及对国联在斗争中拥护的双重态度。处在民族危机与党报转型的十字路口,《中央日报》淡化官方色彩、实行企业化的尝试对九一八事变后续进程的新闻报道和言论有所影响,但对政治宣传型管理体制的超越有限,某种程度上仍是派系色彩的一种演进。(本文来源于《新闻春秋》期刊2019年04期)

杨倩倩[4](2019)在《1934年《中央日报》新生活运动广告的宣传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活运动是1934年由国民政府发起,深入国民衣食住行的一场政治运动,以达到改造国民素质、建设民族国家的目的。《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党报,相应地也会承担宣传新生活运动的任务,而其中一些商家也在利用这场政治运动将自身商品与之联系,并且运用不同的广告策略以达到增加销量的目的。因此,以1934年《中央日报》的广告入手,探讨商家所推行的广告策略及影响。(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9年08期)

孙彦红[5](2019)在《全面抗战前期(1937.7-1941.12)抗战建国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战争,中国人民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巨大的牺牲取得了此次战争的胜利。在抗战进程中,《大公报》和《中央日报》始终密切关注并报道战争态势,国民党当局及知识界、舆论界等纷纷对民众进行抗战建国宣传和动员。他们积极构建抗战建国话语,注重在节日纪念的庆祝活动及宣传中强化民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对民众在战时的使命与责任也展开热烈讨论。在抗战建国话语的构建中,论说各界积极向民众阐释抗战与建国的相关问题,以加深民众对此次抗战的理解,增强民众的抗战力量。他们强调此次战争是国民革命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以此阐明此次抗战的正当性及必要性;他们注重论说此次抗战的历史意义及目的,号召民众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抗战国策,信仰并实践叁民主义,服从国民党当局及蒋介石的领导,以全民抗战、全面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与此同时,他们着重论述抗战与建国的关系,强调要在抗战过程中而不是等到抗战结束后再来建国,动员民众在战时积极从事各项复兴和建设工作,完成由抗战而建国的历史使命。节日纪念是国民党当局及社会各界进行抗战建国宣传和动员的重要节点,各种纪念和庆祝活动及节日期间的舆论号召民众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抗战建国的使命。为动员全国同胞踊跃抗战,各论者群体强调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对民众在战时应具备的精神力量展开讨论。青年作为抗战建国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各界宣传和动员的主要对象。在对上述问题的言说和讨论中,国民党当局始终占据着舆论的制高点,知识界、舆论界等论者群体则围绕国民党当局的论说做进一步阐述。在话语构建的过程中,国民党当局大力宣扬信仰并实践叁民主义的重要性,强调服从国民党及蒋介石的领导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时透过各种宣传和动员钳制民众的思想,竭力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舆论界对于抗战建国话语的论说与国民党当局存在差异,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论说更具现实意义和民本关怀。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论者群体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和动员,增强了民众的精神力量,坚定了民众的抗战信念。国民党当局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统治。(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6-30)

杨倩倩[6](2019)在《从《中央日报》商品广告看南京建都后的社会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报纸的出现无疑为信息交流传播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同时它在近代中国传统社会转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作为报纸上信息功能最强、范围最广的栏目,广告无疑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政府机关报,同时也是首都南京的第一大报,相对真实地记载了当时南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通过梳理1929年至1936年间《中央日报》中的商品广告,透视出当时南京建都之后的社会生活。同时在这个时期伴随着一些政治运动的发展,很多商家借此机会,将自身产品与政治运动相联系,以达到增加销售量的目的,也对南京市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染红[7](2019)在《人民日报和中央日报对萨德事件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批评语言学提出语言不是透明的交际媒介,而是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工具的观点,强调在话语分析中应该秉持批判性的眼光,透过语篇的外在形式特征探视其隐藏的意识形态功能。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价值的重要渠道,更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新闻媒体的语言表达策略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阐释其运行机制,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的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的语言性的认识。本文以萨德事件爆发后中韩两国的报道为例,分析两国新闻语言的表达策略。本文在考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批判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理论和研究工具,并据本文研究需要,对中韩新闻媒体代表《人民日报》和《中央日报》在2017年一年内发表的萨德相关报道进行搜集整理,并自建语料库。在此基础上,根据费尔克拉夫的社会文化分析法辅以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对新闻报道进行叁维结构,即文本实践,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叁个层面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在文本实践分析阶段,对两家报社的新闻标题语料进行词汇功能分析和及物性分析,在此过程中运用词频统计工具获取新闻标题的主题词表和词性分布,分析揭示两国不同的报道重点,并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方法,整理统计两家报社新闻标题的过程设置方式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人民日报》的报道重点是韩国国内外对萨德的反对浪潮和萨德对和平的威胁性,《中央日报》的报道重点是批判中国的报复性措施和萨德强大的防御作用。在话语实践分析阶段,借鉴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相关结论从消息来源,转述形式和转述动词叁个方面对两个语料库新闻引语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人民日报》的主要消息来源是韩国群众,而《中央日报》的主要消息来源是政府官员和专业人士,即两国媒体都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来源的结论。在转述形式上,虽有一定差异,两家新闻媒体都为显示客观性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对转述动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家新闻媒体都主要选择中性词作为转述动词,而消极动词则主要用于引用对象国相关发言时,其中《中央日报》用的消极动词比《人民日报》更多,即《中央日报》用词更为激进。在社会实践分析阶段,本文从两国的新闻媒体价值观、运营方式、意识形态方阵和历史文化影响等叁个方面分析两国议程设置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发现《人民日报》基于新闻客观真实理念和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用词谨慎,而《中央日报》基于新闻独立和报社盈利目的,不断挖掘吸引受众的话语方式,表达策略多变。中韩两国对萨德问题的认识差异和战略判断差异则直接导致了两圈媒体不同的议程设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吕锡月[8](2019)在《马歇尔与国民党的矛盾分歧——以《中央日报》为基础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歇尔使华被看作是二战后美国巩固国民党政权的地位,以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利益的重要举措。《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机关报,其在马歇尔使华一年中的报道宣传,折射出马歇尔与国民党的矛盾分歧。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歇尔使华的报道,可以透视国民党对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真实态度。(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李悦[9](2019)在《健康传播视角下的《中央日报·医学周刊》》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央日报》与丙寅医学社合办的《中央日报·医学周刊》以专业的传播主体、通俗易懂的传播内容以及灵活的传播方式成为民国时期传播卫生知识的重要刊物。本文以《中央日报·医学周刊》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播内容及传播策略进行细致的梳理,发现其"健康"观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医学卫生的进步以及国民健康意识的养成,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特别是医药卫生宣传提供了方向。(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05期)

尹文静[10](2019)在《北平学生运动报道研究(1945-1948)》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各高校的青年学生运动与人民群众的民主运动密切结合,已然成为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解放战争时期的报纸作为战争形势的晴雨表,必然会关注这个以学生为主的第二条战线。媒介对于北平学生运动的舆论引导势必会影响着国统区第二战场的舆论建构,甚至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的重建。不同报纸所持有的办报宗旨,决定了其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叙事将会有着不同的立场与倾向。《解放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的喉舌、《大公报》作为一份政治立场中立的民营大报,它们对于北平学生运动的报道及其舆论势必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叁家报纸的报道既完整呈现了北平学生运动媒介图景,又一步步引导着其由自发性的学潮逐步演变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备受关注的政潮。笔者通过对这一时期《解放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有关北平学生运动的报道进行研究,考察这叁份报纸对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形成轨迹的重现和其对国统区舆论战场的建构。对此,本文拟分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以宏观勾勒的手法,对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的发展沿革进行概述,指出叁份报纸的办报方针与解放战争战争形势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对北平学生运动进行分阶段的梳理。第二章纵向梳理叁份报纸所呈现的北平学生运动媒介图像。本文将以《解放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叁重媒介视野呈现同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时期叁份报纸的相关报道,展示不同阶段的北平学生运动。第叁章将针对叁份报纸中有关北平学生运动的事件报道进行比较研究。这一章将重点选取”沈崇案”、”五一八”血案作为北平学生运动过程中的重大媒介议题来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消息报道和社论文章进行文本内容分析,探究《解放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叁者言论倾向性,以期深入了解在北平学生运动这一事件发展过程中,叁份报纸所持的立场与态度。第四章将探究在北平学生运动期间,《解放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在北平学生运动过程中政治认同的变化以及在各自政治认同之下的差异化报道手段。同时,探究作为叁份不同立场的报纸,《解放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对解放战争国统区舆论战场的建构。综上,前方的军事战线和后方的第二条战线构成解放战争两个重要战线。各家报刊报纸在北平学生运动发展期间,报道呈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其一、叁份报纸的政治认同和言论立场随着运动发展而不断变化;其二、叁份报纸基于不同的政治认同和立场对北平学生运动的舆论报道,一步步建构了国统区的舆论战场。由此而论1945-1948年《解放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通过北平学生运动的差异化媒介报道,逐步建构了没有硝烟的国统区舆论战场,甚至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解放战争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中央日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审视国民政府期间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对五四运动的主要纪念话语,看到国民党对于纪念五四运动构建属于自身的话语,引导青年学生,达到政治目的。充满矛盾的话语也可看出随着时局的变化,国民党宣传话语的多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央日报论文参考文献

[1].白璐,赵金梦.韩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研究——以韩国《中央日报》为例[J].对外传播.2019

[2].杨倩倩,刘玲.1928—1948年《中央日报》对于五四运动的纪念话语[J].档案与建设.2019

[3].赵佳鹏,刘继忠.《中央日报》九一八事变报道的纠葛与波折——兼论《中央日报》1932年改革[J].新闻春秋.2019

[4].杨倩倩.1934年《中央日报》新生活运动广告的宣传策略[J].散文百家.2019

[5].孙彦红.全面抗战前期(1937.7-1941.12)抗战建国话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6].杨倩倩.从《中央日报》商品广告看南京建都后的社会生活[J].吕梁学院学报.2019

[7].黄染红.人民日报和中央日报对萨德事件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8].吕锡月.马歇尔与国民党的矛盾分歧——以《中央日报》为基础的考察[J].兰台世界.2019

[9].李悦.健康传播视角下的《中央日报·医学周刊》[J].今传媒.2019

[10].尹文静.北平学生运动报道研究(1945-1948)[D].安徽大学.2019

标签:;  ;  ;  ;  

中央日报论文-白璐,赵金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