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等教育近代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近代化,教育史
高等教育近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车如山[1](2019)在《甘肃高等教育近代化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高等教育近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甘肃高等教育的性质和政治方向,拓展了甘肃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尤其是育人功能得到强化。新式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留学教育积极担当使命,通过传授近代科学知识和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培养出了一大批各类专门新型人才,实现了人才培养方式的重大转变,推动了甘肃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甘肃高等教育近代化是被动启动的。一方面,表现出外来性特征;另一方面,表现出其独特性。甘肃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及其特征表明:高等教育近代化是由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逐渐推进的历史运动,与区域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因素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张晓霞[2](2019)在《戊戌维新与江苏高等教育近代化开端》一文中研究指出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南菁书院改建为学堂,成为江苏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转型前期,以南菁高等学堂为代表的新式教育,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并不断探索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展现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04期)
李欢[3](2018)在《功利主义大学观及其当代适切性——基于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功利主义大学观认为高等教育是谋求"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工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成员的幸福。针对19世纪牛津、剑桥等传统大学宗教至上、恪守古典的弊病,以边沁为精神领袖的功利主义者积极筹建伦敦大学,并由此掀起了一场新大学运动,推动了功利主义大学观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功利主义大学观尽管在目的论、个人主义等方面遭受质疑,但是在高等教育数量—质量关系、办学遵循和办学原则等方面对我国大学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刘梦,龙军[4](2017)在《在救亡图存中探索中国高等教育近代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时务学堂诞生在维新变法的浪潮之中,其存在不过短短一年,却在中国教育史上书写了璀璨一页。文史大家杨树达曾言:“以一短命之学堂而能有如此事业者,古今罕见也。”这所学堂究竟流淌着怎样的血脉和精神?日前,当代书院史研究的领军人物、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7-12-19)
王美[5](2016)在《中外高等教育近代化演变的历史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美国家的近代化演变是在内源式演变的推动下完成了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而中国、俄罗斯、日本是以外部动力的强压下进行了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探索,两种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模式使得这些国家在演变时间、价值理念模式、发展动力、选择路线和演变机制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旨在探索这些差异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探索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和启示。(本文来源于《关东学刊》期刊2016年11期)
李惠[6](2016)在《德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伴随着欧洲近代化步伐而完成的,与近代科学的发达和技术的广泛应用紧密联系。欧洲近代化藉以叁大革命为契机,促使高等教育近代化。德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在叁大革命的影响下对课程结构进行的重新设置和调整,高等教育制度也因此出现和完善。德国高等教育首次提倡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研讨班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形式,为我们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张桂明[7](2016)在《美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内涵和标志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是指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世界各国由于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不相同,近代化的起点也不一样。本文重点对美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内涵和标志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启迪。对于西方成功之处我们要积极吸取,但不是全盘西化,始终还要要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是否适合自身。(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6年03期)
康金莉[8](2015)在《清末中国高等教育思想近代化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梳理了清末洋务派、维新派等高等教育思想,展现了清朝末年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向近代化发展的脉络。(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5年05期)
阎登科[9](2015)在《民初教育部与高等教育近代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代高等教育的嬗变中,作为中央教育部门的民初教育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先是在民国建立之初"绝对主导"了高等教育的布局,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导向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系,为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04期)
曾绍军[10](2015)在《张伯苓对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伯苓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的宏愿。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分析张伯苓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推动近代体育革新、强化实践育人、探索私立大学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理念与实践,为客观、系统、全面评价张伯苓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中的作用与贡献丰富了内容。(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15年01期)
高等教育近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南菁书院改建为学堂,成为江苏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转型前期,以南菁高等学堂为代表的新式教育,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并不断探索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展现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等教育近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1].车如山.甘肃高等教育近代化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
[2].张晓霞.戊戌维新与江苏高等教育近代化开端[J].教育观察.2019
[3].李欢.功利主义大学观及其当代适切性——基于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的考察[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
[4].刘梦,龙军.在救亡图存中探索中国高等教育近代转型[N].光明日报.2017
[5].王美.中外高等教育近代化演变的历史比较[J].关东学刊.2016
[6].李惠.德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及影响[J].高教学刊.2016
[7].张桂明.美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内涵和标志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
[8].康金莉.清末中国高等教育思想近代化浅论[J].时代教育.2015
[9].阎登科.民初教育部与高等教育近代变迁[J].兰台世界.2015
[10].曾绍军.张伯苓对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贡献[J].教育评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