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地菌素论文_姜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凯地菌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素,质体,培养基,菌种,病程,孢子,抗生素。

凯地菌素论文文献综述

姜云[1](2005)在《凯地菌素的纯化、结构测定及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本研究室前期自主研发的凯地菌素,从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分离提纯、理化性质、结构分析及抑菌机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研究。结果如下: 1、对凯地菌素产生菌进行了菌种斜面培养基的筛选,获得了最佳培养基为:大豆粉20g,酵母粉3g,CaCO_30.4g,KNO_31g,K_2HPO_40.5g,MgSO_40.5g,NaCl 0.5g,FeSO_40.01g,葡萄糖1g,琼脂20g,水1000ml,pH7.0。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菌层厚、产孢快、生长周期短,适合作为菌种保存的培养基。 2、进行了凯地菌素分离提纯技术的研究,利用此技术得到了纯度很高的凯地菌素纯品。分离提纯技术如下:发酵液的预处理;预处理的发酵液,按发酵液:正丁醇:氯仿(2:1:1)的比例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浓缩液上样于极性大孔网状树脂,先用无离子水进行洗脱,再用无水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浓缩液;浓缩液上样于弱极性大孔网状树脂,用80%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浓缩液;浓缩液上样于硅胶层析柱,用氯仿:乙醇:水:正丁醇(2:3:1:0.5)进行洗脱,收集活性液冷冻干燥得到粗品;将粗品点样于硅胶GF254薄板上,在氯仿:乙醇:水:正丁醇(2:3:1:0.5)的展层剂中展层,得到活性液;将活性液进行二次冷冻干燥得到淡黄色片状纯品,通过液相色谱仪测得提取的凯地菌素纯度为95.80%。 3、研究明确了凯地菌素的理化性质。凯地菌素属中等极性的、中性抗生素,极性纸层析结果与多烯类抗生素的纸层析结果相似:易溶于水、吡啶,微溶于甲醇、乙醇、正丁醇,不溶于乙酸乙酯、丙酮、苯、叁氯化碳;对高温、光照和紫外处理有很好的稳定性;官能团反应试验结果发现,凯地菌素可能含有糖苷键、氨基酸伯氨基和醛基,不含有还原糖、多肽和酚基,高锰酸钾、浓硫酸反应与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特性相似;并且依据纯品,采用生物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摇床发酵液进行了效价的测定。 4、研究明确了凯地菌素的化学结构。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测定,凯地菌素属于四烯类抗生素,结构中应存在四个共轭双键;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凯地菌素存在—OH、—NH_2、>C=C<、—CH_3、—C=O、C—O—C、—COOR(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05-06-01)

姜云,吴元华,丁艳丽,刘秋[2](2005)在《凯地菌素对番茄防御酶系、同工酶及病程相关蛋白诱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主研制的抗真菌农用凯地菌素,以番茄为试材,通过比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系统地研究了4种处理(喷清水、唢凯地菌素、先喷凯地菌素再接种病菌和单独接种病菌)的番茄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同工酶谱带的变化及对病程相关蛋白(PR)的诱导。试验表明:凯地菌素处理可使番茄植株POD、PAL、SOD、PPO的活性相对于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酶活高峰集中表现在第4-10d,酶活性是对照的2-4倍;同1酶POD、PPO的电泳结果表明,喷药处理后可诱导番茄植株体内产生新的酶带,并且在第2-14d都有新增酶带,诱导抗性持久;同时,凯地菌素处理的番茄叶片细胞间隙中又诱导产生了两条新的PR蛋白谱带,经分析,该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26500D和16600D。(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05年05期)

刘秋[3](2002)在《抗真菌生物农药—凯地菌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植物真菌病害研究开发出了新型农用抗生素-凯地菌素。从菌种的筛选鉴定、原生质体融合、发酵条件的优化、活性组分的分离、理化性质及类型确定、田间防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广泛筛选,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防菌株SY20-2和SY20-4。利用稀释分离法从全国13个地区37份样品的土壤中共分离到各种链霉菌菌株686份,采用活体平板测定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19份;采用杯碟法测定筛选的各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其中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超过15mm的菌株有5个。其中优势菌株SY20—2、SY20-4,无论其活体还是其发酵液对番茄叶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抑制率均接近或超过90%。同时二者对植物病原细菌也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2、利用传统分类法明确了菌株SY20—2、SY20—4的分类地位。通过对菌株SY20-2、SY20-4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培养条件和拮抗性研究,明确了SY20-2、SY20-4分别属于灰褐类群中的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hromogenes)和金色类群中的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的近源变种。 3、采用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了效价更高、抑菌谱更广的重组菌株。以菌株SY20—2及SY20—4作为出发菌株,利用二者在抗生素抗性上的差异,选择了卡那霉素(250ug/mL)、链霉素(1000ug/mL)和螺红霉素(150ug/mL)作为融合子的筛选标记。明确了出发菌株SY20-2、SY20-4原生质体产生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以45%PEG作助溶剂,初筛原生质体融合频率为1.24%;复筛融合频率为0.124%;最后获得叁个广谱、高效的重组菌株。 4、研究明确了菌株SY20-4最佳发酵条件,为凯地菌素进入中试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单因子试验,菌株SY20—4利用碳源产素从高到低依次为麦芽糖>蔗糖>糊精>淀粉>葡萄糖;利用氮源产素以花生饼粉和黄豆粉为最好,其它依次为玉米粉、酵母粉、蛋白胨、氨水、(NH_4)_2SO_4。通过均匀试验设计,对菌株SY20-4发酵条件的相关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其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淀粉3.36%,花生饼粉1.733%,(NH_4)2SO_40.23%,CaCO_30.175%,NaCl0.2%。选用最优化的培养基配方,菌株SY20—4的最佳发酵条件为25℃,150r/min,10%的接种量,起始pH值为4,发酵培养144h,菌株SY20—4产素最多。凯地菌素整个发酵过程中总糖、总氮的含量逐渐减少,但碳源的利用率要明显高于氮源。 5、分离获得了凯地菌素的纯品并明确其类型,确定了凯地菌素为一四烯类新型农用抗生素。采用Doskochilova溶剂系统、pH纸层析和纸电泳,分析认为凯地菌素属于中性抗生素。选用溶媒革取法和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法分离凯地菌素,得到凯地菌素的粗品,采用硅胶层析板法,得到凯地菌素淡黄色晶体纯品。经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测定提取的凯地菌素纯度可达引%。将凯地菌素纯品经紫外分析,其吸收峰与典型的四烯类物质吸收峰极为相近,因此,可初步判断凯地菌素可能为四烯类抗生素。凯地菌素在中性及偏碱性的条件下稳定,室温条件下存放半年活性开始下降,存放1年其活性丧失过半;凯地菌素对光稳定,54℃15天凯地菌素的抑菌活性基本与对照相同。凯地菌素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及细菌都表现显着的抑制效果。采用扩散法和比色法来估计发酵液中抗生素的效价,认为比色法用来测定凯地菌素的估计效价是快速准确的,可以在以后的生产上广泛使用。 6、对凯地菌素抗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凯地菌素对番茄叶霉病菌同时具有抑菌和杀菌功能。凯地菌素对叶霉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 10fig/ffiL、25fig/ffiL。用凯地菌素处理的叶霉病菌菌丝表面形成许多瘤状物,同时细胞膜模糊,原生质体外渗。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凯地菌素的作用位点在病菌的细胞膜上,从而引起病菌细胞膜透性增加,引起核酸大分子物质外渗。凯地菌素在ZoUg/ffiL浓度时,即完全抑制叶霉病菌抱子的萌发。凯地菌素对番茄及番茄叶霉病菌作用的电镜观察表明,用凯地菌素处理番茄植株,能够使细胞周围沉积大量的电子致密物质,同时该电子致密物质出现的较接种出现的时间要早且多,同时番茄叶组织内的菌丝生长迟缓,说明凯地菌素在植物体内也具有抑菌功能:凯地菌素引起番茄主要防御酶系即超氧化物歧化酶门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l,3葡聚糖酶活性均在喷药后3—7d升高,说明凯地菌素不仅具有直接的杀菌作用,还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增加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7、凯地菌素田间防效试验证明,凯地菌素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型农用抗生素。在离体条件下,凯地菌素的有效中浓度为*hd29.66U针mL,,。在番茄植株上施药 7d的有效中浓度为 ECto叫4.6ug/mL。在番茄植株上凯地菌素的有效中浓度明显小于离体条件下的有效中浓度,这与凯地菌素诱导番茄各防御酶系增强的时间相吻合,进一步说明,喷施凯地菌素能够诱导番茄抗病性增强。经过凯地酉素与部分(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02-05-20)

刘秋,吴元华,杜春梅,于基成,赵秀香[4](2002)在《凯地菌素对番茄叶霉病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凯地菌素是我室自主开发的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对番茄生产上为害严重的叶霉病(Fulvia fulva)具有很好的防效,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凯地菌素对番茄叶霉病的作用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凯地菌素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抗生作用将番茄叶霉病菌孢子接种于PD培养基中,待长成均匀的菌丝悬浮液时,加入凯地菌素,使凯地菌素最终的浓度为10—50ug/ml,继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未见菌丝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2-04-01)

凯地菌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自主研制的抗真菌农用凯地菌素,以番茄为试材,通过比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系统地研究了4种处理(喷清水、唢凯地菌素、先喷凯地菌素再接种病菌和单独接种病菌)的番茄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同工酶谱带的变化及对病程相关蛋白(PR)的诱导。试验表明:凯地菌素处理可使番茄植株POD、PAL、SOD、PPO的活性相对于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酶活高峰集中表现在第4-10d,酶活性是对照的2-4倍;同1酶POD、PPO的电泳结果表明,喷药处理后可诱导番茄植株体内产生新的酶带,并且在第2-14d都有新增酶带,诱导抗性持久;同时,凯地菌素处理的番茄叶片细胞间隙中又诱导产生了两条新的PR蛋白谱带,经分析,该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26500D和16600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凯地菌素论文参考文献

[1].姜云.凯地菌素的纯化、结构测定及作用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5

[2].姜云,吴元华,丁艳丽,刘秋.凯地菌素对番茄防御酶系、同工酶及病程相关蛋白诱导的研究[J].农药.2005

[3].刘秋.抗真菌生物农药—凯地菌素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2

[4].刘秋,吴元华,杜春梅,于基成,赵秀香.凯地菌素对番茄叶霉病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2

论文知识图

一2硅胶柱层析提取凯地菌素的洗脱...凯地菌案分离提纯和结构测定流程图奋t两什‘食邢肇庆市图表11-2-17-3 2003年肇庆市“省...市级科技奖励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市级科技奖励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标签:;  ;  ;  ;  ;  ;  ;  

凯地菌素论文_姜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