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射体和界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界标,理论,施事,多维,认知,语法,倒装。
射体和界标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可[1](2018)在《射体—界标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以《中东集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读者可从多重角度对同一语篇进行分析。射体—界标理论是认知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象的六个维度之一,主要是在分析关系述义时提供关键性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以《中东集市》为例,应用射体—界标理论来分析其中的部分语篇,旨在说明该理论在语篇中的呈现及对语篇的连贯表达所起的作用,从而使读者进一步真切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及应用并为其进行语篇分析提供新的角度。(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8期)
侯博[2](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射体—界标理论下的英语构式“V.+at”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将空间概念视为人类认知的基础。在诠释空间概念抽象化方面,有关空间隐喻的研究不胜枚举。但不同于以隐喻映射为依托的空间隐喻研究,兰盖克(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更注重从语义结构角度解释意象图式及相关概念化过程。本文从兰盖克的视角出发,旨在运用射体—界标理论来分析有关介词构式的语义分布,并为其探寻认知理据。本文依据认知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主要对英语构式“V.+at”的语义分布及该构式中at的语法化问题进行了探究。基于普遍认知,英语构式“V.+at”的一般概念可推断为以下形式:“过程+路径+关系(Process+PATH+Relation)”,其中,“关系”分为关联(association)和包含(inclusion)两种。通过对选取的两个布朗家族语料库CLOB和Crown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发现,一般概念形式中的“过程”主要分为八类:LOOK、BE、MOVE、LAUGH、SPEAK、POINT、DO 和 OTHER,“过程”意义大致体现在感觉器官感知和肢体运动两个方面。在每个分类下面,射体和界标之间的关系及路径分别呈现出了一定特征,并可探究出一定的认知理据,因而表明,所推断的英语构式“V.+at”的一般概念形式可谓合理。此外,针对构式中at的语法化问题,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除BE外的所有分类中,英语构式“V.+at”的意象均可解释为:射体在空间上产生移动,向界标靠近;当两者发生或将要发生关系时,射体运动则近于停止。构式中的关系述谓at起到交代射体运动结束这一作用,同时也用于表明射体和界标间的关联关系。而在BE分类下,关系述谓at则只表示射体和界标间的静态关系,两者既可为关联关系,也可为包含关系。综上所述,射体—界标理论用于诠释介词构式的语义分布是可行的。该研究希望可以为词汇学、词典学及英语构式“V.+Prep.”的教学带来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赵艳娜[3](2017)在《射体—界标—路径视角下对英语介词on和over的语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概念是人类认知和理解客观事物所必需的一个基本概念。一种客观事物定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空间关系之中。处于客观空间中的事物被人们主观能动地认知和识解,在此过程中,正是由于人类对空间的差异性理解,对其所涉及的概念、不同位置、复杂关系的把握,语言中才出现了纷繁复杂用法不一的众多介词。本文主要运用图式分析两个易混淆介词ON和OVER的空间语义结构。旨在认知语言学图式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对其分别进行阐释并对比,尝试探究以下问题:(1)在空间范畴内介词ON和OVER的原型意义是什么,基于此其基本图式具有哪些本质特征?(2)介词ON和OVER的空间及空间拓展意义都涉及哪些目标域,二者在分布上有何区别?(3)基于介词ON和OVER在射体-界标-路径叁个维度在基本空间图式中的体现,二者各有何特点?认知语言学揭示从空间概念到抽象概念转换的过程理据归因于空间隐喻。本文以意象图式中的叁个重要参数射体(Trajector)、界标(Landmark)和路径(Path)为维度基于Langacker的射体界标路径理论(Langacker,1987;2004),对英语介词ON和OVER的空间语义进行阐释和分析。在自建语料库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介词ON和OVER的空间意义原型基本图式和拓展意义的图式结构,深化二者空间及拓展意义的区别性特征,加深对其空间意义和空间拓展意义的理解。基于对介词ON的原型意义“在...上”的理解,图式结构上ON强调两种物体之间的接触倾向,且在动态关系中不突显具有指向意义的移动路径和轨道与否。然而OVER在这点上却大相径庭。其在静态或动态关系下具有多种用法,基本图式结构中也呈现出“覆盖”和“指向”意义。ON和OVER的语义层除涉及空间域外还呈现在其他多个目标域,比如时间,方式和范畴等,这些拓展语义并非随意的,而是基于空间介词的原型图式结构而建构的。本文还就两个介词在语料库中不同语义在目标域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对英语介词ON和OVER的空间语义结构分析,进一步深化英语学习者对二者在空间常规图式结构中的区别性认识,加深了对空间概念如何向隐喻拓展意义转化的理解,与此同时,介词语义结构构建的相关研究促进了外语的学和教。(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杜娟[4](2010)在《用射体—界标关系解读英语带施事被动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认知语法中的射体—界标关系对英语带施事被动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带施事被动结构有不同于主动结构及无施事被动结构的特征,即它通过进行偏离常规的转换,愈发突显了新的小句射体(受事者)和新的小句界标(施事者),二者的突显程度虽有强弱之分,但都分别强于它们所对应的原主动结构中的小句射体(施事者)和小句界标(受事者)的突显程度。这自然也不同于突显小句射体(受事者)的无施事被动结构。正是由于带施事被动结构有这样的特性,为它在语篇当中的运用提供了认知理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陈娟,乐秀华[5](2009)在《射体—界标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翻译比较灵活,是翻译研究领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传统的研究者一般从形式语义学理论角度研究翻译现象,而文章尝试从认知语法的射体—界标理论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现象。通过阐述该理论的内涵、英汉和汉英翻译中存在的一词多译的原因,提出射体—界标理论可以应用到文学翻译研究中,并进一步地探讨了把该理论应用到文学翻译中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李卿,任素贞[6](2008)在《射体—界标理论下的英语倒装句焦点凸显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倒装是英语表达中常见的现象。射体—界标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倒装句的焦点凸显功能作出解释,认为倒装句是该理论在语言学中的现实化,它把"射体—界标"转化为"界标—射体"结构形成句末焦点,以使人们注意的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英语倒装句的凸显效果。(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陶文好[7](1998)在《LM(界标)的种类以及它和TR(射体)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法中的“界标”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表现为不同的类型。本文把界标分成六个类型并对此逐一分析,论述它们和“射体”的关系,旨在从界标的认知角度去透视和分析语言,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说明句子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陶文好[8](1998)在《论“界标”(LM)的多维性和“射体”(TR)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语法利用对句子成分的划分来分析句子的结构。文章则利用认知语法的分析方法把句子成分只分成“射体”(TR)和“界标”(LM)两大类,并通过详细论述LM的多维性以及它们和TR的关系来分析句子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1998年01期)
射体和界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认知语言学将空间概念视为人类认知的基础。在诠释空间概念抽象化方面,有关空间隐喻的研究不胜枚举。但不同于以隐喻映射为依托的空间隐喻研究,兰盖克(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更注重从语义结构角度解释意象图式及相关概念化过程。本文从兰盖克的视角出发,旨在运用射体—界标理论来分析有关介词构式的语义分布,并为其探寻认知理据。本文依据认知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主要对英语构式“V.+at”的语义分布及该构式中at的语法化问题进行了探究。基于普遍认知,英语构式“V.+at”的一般概念可推断为以下形式:“过程+路径+关系(Process+PATH+Relation)”,其中,“关系”分为关联(association)和包含(inclusion)两种。通过对选取的两个布朗家族语料库CLOB和Crown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发现,一般概念形式中的“过程”主要分为八类:LOOK、BE、MOVE、LAUGH、SPEAK、POINT、DO 和 OTHER,“过程”意义大致体现在感觉器官感知和肢体运动两个方面。在每个分类下面,射体和界标之间的关系及路径分别呈现出了一定特征,并可探究出一定的认知理据,因而表明,所推断的英语构式“V.+at”的一般概念形式可谓合理。此外,针对构式中at的语法化问题,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除BE外的所有分类中,英语构式“V.+at”的意象均可解释为:射体在空间上产生移动,向界标靠近;当两者发生或将要发生关系时,射体运动则近于停止。构式中的关系述谓at起到交代射体运动结束这一作用,同时也用于表明射体和界标间的关联关系。而在BE分类下,关系述谓at则只表示射体和界标间的静态关系,两者既可为关联关系,也可为包含关系。综上所述,射体—界标理论用于诠释介词构式的语义分布是可行的。该研究希望可以为词汇学、词典学及英语构式“V.+Prep.”的教学带来启示和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射体和界标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可.射体—界标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以《中东集市》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
[2].侯博.基于语料库的射体—界标理论下的英语构式“V.+at”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3].赵艳娜.射体—界标—路径视角下对英语介词on和over的语义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7
[4].杜娟.用射体—界标关系解读英语带施事被动结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
[5].陈娟,乐秀华.射体—界标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李卿,任素贞.射体—界标理论下的英语倒装句焦点凸显功能[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7].陶文好.LM(界标)的种类以及它和TR(射体)的关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
[8].陶文好.论“界标”(LM)的多维性和“射体”(TR)的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