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及空间集聚程度的中国高温灾害危险性评价全文替换

顾及空间集聚程度的中国高温灾害危险性评价全文替换

论文摘要

高温危险性评估是高温灾害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传统高温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高温空间集聚程度指标,完善了高温危险性的评价角度,考虑了高温灾害群发对高温危险性的增强作用。基于高温日数、高温强度、高温空间集聚程度对1979-2017年中国高温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各项指标及其年际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取出高温综合高危区及和各指标同时增强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不考虑高温空间集聚程度会造成内蒙古西部及东北部、山西北部等地的高温危险性被低估,存在4级高温危险性被低估为2级或3级;②目前高温综合危险性最强的地区分布在新疆天山南部、湖南东部等地,表现为年平均高温日数2036 d,高温强度1.190~2.180℃,平均集聚程度13.390~18.710个;③江苏、内蒙古甘肃交界处及四川重庆交界处等地的3项评价指标均逐年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从1979-2017年,年平均高温日数变率0.419~0.740天/年,高温强度变率0.30~0.42℃/10年,平均集聚程度变率0.250~0.390个/年。今后这些地区可能成为高温综合危险性最高的地区。该高温危险性评价方法有助于提升高温灾害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危险性变化趋势结果有助于预估未来高温灾害的高危区。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数据源与研究方法
  •   2.1 数据源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及分析
  •   3.1 年高温日数及其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
  •   3.2 高温强度及其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
  •   3.3 高温空间集聚程度及其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
  •   3.4 高温综合危险性及各指标的综合变化趋势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婷,程昌秀

    关键词: 高温灾害,危险性评价,综合高温危险性指标,空间聚集程度,变化趋势,中国

    来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1537)~~

    分类号: P423;P429

    页码: 865-874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2184K

    下载量: 186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全要素共享的农产品流通业空间集聚效应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24)
    • [2].空间集聚与全球价值链嵌入[J]. 国际经贸探索 2018(07)
    • [3].新常态下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J]. 财政研究 2016(11)
    • [4].空间集聚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 2016(08)
    • [5].中国服务业空间集聚:市场决定还是政府主导?[J]. 上海经济研究 2016(09)
    • [6].中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空间集聚分析——基于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检验[J]. 公共治理评论 2016(01)
    • [7].我国众创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现状问题浅析[J]. 城市地理 2017(02)
    • [8].我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规模经济效应分析[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9].我国专业市场空间集聚成因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08)
    • [10].强化双创空间集聚与空间联系[J]. 浙江经济 2017(13)
    • [11].浙江地理网络空间集聚创新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13(10)
    • [12].浙江经济空间集聚模式的历史演进分析[J]. 浙江学刊 2012(01)
    • [13].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 地理研究 2009(06)
    • [14].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5].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融资租赁空间集聚的创新效应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 技术经济 2019(12)
    • [16].互联网金融城市间发展差异的空间因素分析——基于空间集聚效应[J]. 时代金融 2018(32)
    • [17].京津冀高学历人口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学刊 2018(03)
    • [18].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6(13)
    • [19].我国纺织业空间集聚格局演化分析[J]. 岭南学刊 2013(02)
    • [20].商业空间集聚形成与演化发展研究[J]. 经济经纬 2011(02)
    • [21].从传统空间扩张到集约型城镇化:非本地资本的空间集聚[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2].要素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综述[J]. 经济学动态 2011(09)
    • [23].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分析[J]. 中国劳动 2019(02)
    • [24].空间集聚的融资效应提升企业创新持续性的机制研究[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9(04)
    • [25].抚州市经济空间集聚对污染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J]. 老区建设 2018(04)
    • [26].创新要素空间集聚模式演进机制研究——多重效应的空间较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4)
    • [27].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技术创新空间集聚的影响研究[J].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20(01)
    • [28].城市空间集聚与扩散测度及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11)
    • [29].从区位选择到空间集聚:一个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框架[J]. 未来与发展 2010(07)
    • [30].空间集聚发生机理的数理分析:时间成本与技术优势视角[J]. 经济评论 2008(04)

    标签:;  ;  ;  ;  ;  ;  

    顾及空间集聚程度的中国高温灾害危险性评价全文替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