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聚合论文_张秋平,张文银,张月季,曹宛雪,田如梦

导读:本文包含了酶促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开环,脂肪,共聚物,聚酯,自由基,烷基苯,成法。

酶促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秋平,张文银,张月季,曹宛雪,田如梦[1](2019)在《酶促开环聚合合成PCL-PEG-PCL叁嵌段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酶促开环聚合(eROP)是以固定化酶为引发剂的聚合方法,固定化酶在反应后期容易分离,还可回收循环利用。首先探究了ε-己内酯的酶促开环聚合中固定化酶Novozym 435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以及酶的重复使用次数对ε-己内酯转化率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采用固定化酶Novozym 435和聚乙二醇为共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聚合,成功合成了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叁嵌段共聚物。为其作为药物载体运用到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张亚[2](2017)在《酶促苯胺类单体聚合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化学聚合反应相比,酶促聚合反应因在水溶液中及温和条件下进行而显得非常有吸引力。由于氧化还原酶只氧化单体,不直接影响实际的聚合反应,并最终生成不明确的产物,这使其应用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然而,通过引入聚合物,胶束或者囊泡之类的分散性软界面,来控制非酶的耦合反应,这通常有助于改善聚合反应。通过引入软模板,以氧气或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漆酶或辣根过氧化物酶可催化苯胺聚合得到极化子状态的绿色聚苯胺(PANI-ES)悬浮液。相比之下,没有软模板时,酶促苯胺聚合的产物是棕色沉淀。本课题旨在利用不同软模板体系中酶促合成的导电聚苯胺复合物,对纺织品进行电磁防护、传导、变色、疏水等多功能改性,并以双二乙基琥珀酸钠(AOT)囊泡为例,深入探究了模板在苯胺及其衍生物[对氨基二苯胺(PADPA),对苯二胺(PPD),邻苯二胺(OPD)]聚合中的作用,最后还将酶促对苯二胺(PPD)低聚的反应应用到了脂质体内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定量分析上。在第二章至第四章,我们分别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磺化木质素(LGS),全氟辛基磺酸钾(PFOS)这叁种阴离子模板中,用漆酶催化苯胺模板导向聚合制备PANI-ES,并通过原位聚合或浸轧的方式,制备了功能化的棉纺织品。第二章中,纤维感应静电测试和远场电磁屏蔽效能测试表明,导电聚苯胺复合物可以提高改性棉织物的电磁防护性能。第叁章中,循环伏安测试和K/S值测试,证实了改性棉织物可逆的变色和电化学性能。本章还将苯胺在LGS中的聚合反应与在SDBS乳液中的聚合反应进行了对比,以探究不同模板对苯胺聚合反应进程和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GS掺杂的聚苯胺氧化程度更高,含有更多的醌环,其质子化程度也更高;循环伏安测试和热重分析表明,LGS掺杂的聚苯胺的电学性能,热稳定性等都优于SDBS掺杂的聚苯胺。第四章中,利用聚苯胺的掺杂/脱掺杂过程,我们制备了含有可逆润湿性能的改性棉织物,并以Zeta电位和K/S值测试为辅助手段,解释了改性棉润湿性开关的机理:不同pH条件下,聚苯胺的掺杂/去掺杂过程引起的PFOS的吸附状态的改变。作为酶促合成PANI-ES反应在天然纺织品改性的首次应用,这些研究为探究天然纺织品在防护服装、变色服装和气体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在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我们以阴离子囊泡(AOT)模板为例,对酶促芳香胺模板导向聚合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五章中,我们对前人通过HRP/H_2O_2催化对氨基二苯胺(PADPA)制备PANI-ES的反应进行了改进。实验发现,苯胺的引入不仅可以减少单独催化PADPA低聚时产生的吩嗪副产物的量,增加苯胺六聚物的产量,还可以提高产物的电化学性能。通过HPLC-DAD/MS和氘代苯胺实验等测试,我们最终解释了混合体系共聚的机理:苯胺叁聚物的快速生成和衍变。最终的PANI-ES产物是苯胺叁聚物、四聚物和六聚物的混合物。第六章中,我们尝试用反应活性较高的对苯二胺(PPD)和邻苯二胺(OPD)作为苯胺的替代单体,制备PANI-ES产物。结果表明,无法通过酶促PPD或OPD的模板导向聚合制备PANI-ES产物。其中,在含有AOT囊泡时,PPD自由基的生成速率会对其后续耦合反应产生影响:酶浓度较高时有不同的反应进程和产物。虽然无法通过PPD和OPD的酶促聚合得到PANI-ES产物,但我们并未放弃这些反应活性很高的单体。在第七章中,我们深入探究了将PPD作为酶活测试底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1.5 mM PPD,80μM H_2O_2,pH 7.0,25°C,10 min),根据PPD低聚反应的速率,可以定量分析水溶液中微量的HRP(10-100 pM)。之后我们将这一新的酶活测试底物应用到了POPC(棕榈酰油酰磷脂酰胆碱)囊泡内部的酶活检测上。PPD可以在不损坏囊泡的前提下探测到内部包裹着的酶,实现囊泡内酶活的简易测试,而这是传统的酶活测试底物ABTS~(2-)达不到的,即囊泡内部的HRP对PPD的选择性氧化和低聚反应。因此,结合PPD和ABTS~(2-)可以用来区别囊泡内外的酶。分析发现,所制备的POPC囊泡分散液(2.2 mM POPC,pH 7)中,平均每个囊泡含有12个HRP分子,低温(4°C)储存一个月后,酶活稳定,没有酶渗漏。相比于注重反应设计的有机化学,酶促反应属于模拟自然界的自由基聚合反应,非常复杂,且难以控制。本课题借助结构控制模板和一些化学分析方法,探究和利用了酶促芳香胺氧化聚合的反应,对相关科研工作者探究酶促反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12-01)

李玉娇,赵晓曼,傅佳佳,王鸿博,蒋春燕[3](2017)在《基于酶促聚合反应的棉织物疏水改性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棉织物的疏水性能,选取酶浓度、温度和处理时间3个影响因素,以静态接触角为评价指标,采用叁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方法,对基于脂肪酶催化聚合反应的棉织物疏水改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9 h,温度45℃,酶浓度45%(体积分数),此时棉织物的静态接触角为119.58°,润湿时间达109 s。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改性后棉织物的纤维表面被许多颗粒覆盖。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试仪,对改性棉织物的纤维素酶水解液进行化学表征,结果表明,在改性后棉织物的纤维素酶水解液中,存在脂肪酶催化合成的聚酯低聚物,最高聚合度为7,具有不同种类端基的聚酯分子的平均聚合度分别为3.27(nCA)、5.26(nCC)、5.66(nAA)。综合物理性能表征及化学表征分析,揭示了脂肪酶催化双酯类单体戊二酸二乙酯与乙二醇二乙酸酯在棉织物表面聚合对棉织物进行疏水改性的作用机制:在棉织物表面酶促生成的疏水性聚酯低聚物分子紧密附着或嵌合在棉织物纤维集合体之间,在其表面形成一薄层疏水防护层,赋予棉织物良好的疏水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S2期)

李成涛,张敏,赵莹[4](2017)在《单体结构对酶促合成脂肪族聚酯聚合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具有不同碳链长度、其它官能团和空间效应的单体,在80℃的二苯醚体系中,采用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N435催化缩聚,得到一系列的脂肪族聚酯.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所得产物的化学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并计算了聚合度.研究表明:单体中等链长的1,5-戊二醇Pe DO得到的聚合物的聚合度最高,短碳链的二醇难聚合,长碳链的己二酸二乙酯DEA反应活性高于丁二酸二乙酯DES;单体中官能团的位置、侧基的诱导效应与空间效应都会影响聚合度;单体与酶分子的氢键作用也对聚合度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谢普军,黄立新,张彩虹,丁莎莎,邓叶俊[5](2018)在《羟基酪醇酶促聚合产物的表征及其抗氧化和热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漆酶对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进行酶促氧化聚合,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聚合物呈现多分散性(D=2.1),主要生成了叁聚体、四聚体、六聚体化合物。同时,以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dibutyl hydroxy toluene,BHT)为阳性对照,分别通过清除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hermogravimetr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联用的方法对其进行抗氧化性及热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HT聚合物较HT和BHT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性,分别约是其2.28倍和5.7倍,接近于VC(约是其72%)。基于热重微分曲线峰值温度(315.1℃)和残余质量所占百分比(66.09%)结果可知,HT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较VC(228.1℃)、BHT(236.2℃)和HT(314.9℃)更强,且FTIR结果表明,HT聚合物及其他受试化合物均是以羟基断裂开始,脱氢形成醌式结构或脱水碳碳双键。这些数据可为HT的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16期)

付长奎[6](2015)在《一锅法串联可控自由基聚合和酶促反应合成功能性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年来,可控自由基聚合一直是高分子化学的研究热点。虽然在制备结构规整的聚合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可控自由基聚合仍然存在很多内在缺陷如聚合速率较慢、单体转化率低、使用金属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聚合物有颜色和气味(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RAFT)等,因此这一聚合方法目前还难以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如何发挥可控自由基聚合的优势,规避其劣势,对于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本论文以聚合物合成方法学为导向,充分利用可控自由基聚合聚合速率慢的缺陷,将脂肪酶催化的酯交换反应原位引入到可控自由基聚合中,在合成新单体的同时进行可控自由基聚合,充分发挥可控自由基聚合的优势(适用单体广泛,聚合条件温和,操作简单,聚合过程可控等),一锅法获得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功能聚合物,为推动可控自由基聚合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论文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1)系统研究了酶促酯交换反应和ATRP的相容性,对酰基供体单体、ATRP催化剂、底物类型、反应温度等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探索了建立ATRP-酶促酯交换反应串联聚合体系的条件。2)充分利用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将酶催化的二级醇拆分反应与ATRP相结合,构建了ATRP-酶催化拆分反应串联聚合体系,一锅法合成了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聚合物,实现了生物大分子对聚合物性质的调节。3)拓展了可控自由基聚合-酶催化酯交换反应串联聚合体系,将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和RAFT聚合相结合,通过调节酶的添加量对聚合过程中新单体的生成速率进行调控,简单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梯度共聚物,并对聚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4)利用RAFT-酶催化酯交换反应串联聚合体系,在RAFT聚合过程中同时进行多种功能醇的酯交换反应,一锅法制备了具有进一步反应活性的多功能聚合物。随后通过高效的后修饰反应在聚合物上接枝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和靶向配体分子葡萄糖胺,得到了集靶向、生物成像以及pH响应元素于一体的多功能聚合物-药物复合体诊疗材料。(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5-04-01)

相世栋[7](2014)在《联用烯烃开环易位聚合与酶促开环聚合制备多种嵌段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酶法合成共聚物近些年取得了很大进展。做出成绩最突出的就是酶促开环聚合(eROP)与可控自由基聚合的联合,这一概念最早由A. Heise提出。eROP使用酶作为催化剂,有诸多方面优势,如立体选择性,生物相容性,可循环使用,以及可在温和条件下反应等。这种绿色的聚合方法eROP与其他联合的化学酶合成法也进而取得了诸多进步,分别实现了与ATRP, NMP和RAFT的联合使用制备了目标共聚物。在上述自由基聚合中,有一个共同点,即带羟基(OH)的双官能引发剂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试图将这种联合策略拓展到非自由基聚合中,而烯烃开环易位聚合(ROMP)作为独特的聚合方法进入到我们的视野。ROMP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聚合后产物中保留大量碳碳双键。在实际使用中,Ru催化体系的ROMP应用最多,因为它有高的官能团耐受性等诸多好处。然而,这样一种独特的聚合方法引入到与绿色聚合方法eROP的联合中的工作未见报道,同时却有很多研究组联合ROMP与化学法开环聚合cROP,来制备共聚物。例如,最早的报道中将带酯基的降冰片烯发生ROMP,酯基水解得到OH,进而此OH引发cROP得到梳型共聚物。OH这种活泼的亲核基团并不稳定,却是引发cROP不可或缺的,所以常常需要OH的保护/脱保护这一繁琐的步骤。我们注意到eROP具有独特的优势,即,在催化聚合的同时能催化断开单体以外的酯基。如果酯前驱体能用于引发eROP,那么就能省略水解形成OH的步骤,并且解决了OH可能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实现传统联用后,又提出酯引发概念,改进了传统方法。在本轮文中,我们首先利用ROMP制备了多种端基的遥爪聚合物。随后采用常规方法端羟基大分子引发了eROP得到嵌段共聚物。然后转换思路,先使用eROP制备中间含有双键的聚酯作为CTA,后用ROMP/CT也合成了类似结构的嵌段共聚物。在这两条传统线路都实现后。我们提出并尝试研究酯前驱体(酯引发)的eROP,并对酯前驱体的eROP提出一个可能的机理。这样的线路得到的产物无明显差别,却节省了保护/脱保护的步骤。更重要的是,酯引发的概念给一锅法实现eROP和ROMP的连续聚合,甚至于同时聚合提供了条件。为此我们又采用连续法与分步法进行了对比,并最后成功尝试了eROP和ROMP的同时聚合。当然,酯引发eROP的概念还有待丰满和完善。然而,这种不使用羟基前驱体的eROP方法非常有可能被用于其他方法的联合中,尤其是受羟基限制的化学反应。(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12-01)

徐飞,贾红华,周华,韦萍[8](2014)在《邻苯二酚在水相胶束中的酶促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相胶束体系中,利用漆酶催化聚合邻苯二酚。探讨了反应体系的温度、pH、底物摩尔比以及邻苯二酚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GPC、DSC和TGA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漆酶催化邻苯二酚聚合的最适条件为温度40℃,pH=5.5、邻苯二酚浓度为5 mmol/L、SDBS与邻苯二酚摩尔比为2∶1。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约为810,热分析表明,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5℃。(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4年07期)

石慧,高赛,梁少君,李全顺[9](2013)在《酶促聚合:绿色的聚酯材料合成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族聚酯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物理机械加工成型性能,在包装领域和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该类材料主要用作药物/基因控制释放载体、生物医用替代材料等。目前,脂肪族聚酯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然而,传统的化学合成法不仅反应条件苛刻(高温减压、无水无氧等),而且金属催化剂的痕量残留和潜在毒性限制了其作为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酶促聚合由于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及高度立体和区位选择(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14)

刘啸天,刘传生,王励申[10](2013)在《酶促开环聚合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串联法合成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二嵌段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单苄撑缩季戍四醇为前体,合成了一端为α-溴代丙酸酯,一端为羟基的双官能引发剂。以此引发剂,先引发脂肪酶催化的甲基环碳酸酯开环聚合(ROP)反应,再进一步在CuCl/2,2’-bpy催化下于同一反应器中串联引发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利用温度的变化,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了两种不同的反应。对不同反应条件下所得聚合产物进行了GPC,1HNMR,13CNMR测试。(本文来源于《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酶促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传统的化学聚合反应相比,酶促聚合反应因在水溶液中及温和条件下进行而显得非常有吸引力。由于氧化还原酶只氧化单体,不直接影响实际的聚合反应,并最终生成不明确的产物,这使其应用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然而,通过引入聚合物,胶束或者囊泡之类的分散性软界面,来控制非酶的耦合反应,这通常有助于改善聚合反应。通过引入软模板,以氧气或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漆酶或辣根过氧化物酶可催化苯胺聚合得到极化子状态的绿色聚苯胺(PANI-ES)悬浮液。相比之下,没有软模板时,酶促苯胺聚合的产物是棕色沉淀。本课题旨在利用不同软模板体系中酶促合成的导电聚苯胺复合物,对纺织品进行电磁防护、传导、变色、疏水等多功能改性,并以双二乙基琥珀酸钠(AOT)囊泡为例,深入探究了模板在苯胺及其衍生物[对氨基二苯胺(PADPA),对苯二胺(PPD),邻苯二胺(OPD)]聚合中的作用,最后还将酶促对苯二胺(PPD)低聚的反应应用到了脂质体内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定量分析上。在第二章至第四章,我们分别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磺化木质素(LGS),全氟辛基磺酸钾(PFOS)这叁种阴离子模板中,用漆酶催化苯胺模板导向聚合制备PANI-ES,并通过原位聚合或浸轧的方式,制备了功能化的棉纺织品。第二章中,纤维感应静电测试和远场电磁屏蔽效能测试表明,导电聚苯胺复合物可以提高改性棉织物的电磁防护性能。第叁章中,循环伏安测试和K/S值测试,证实了改性棉织物可逆的变色和电化学性能。本章还将苯胺在LGS中的聚合反应与在SDBS乳液中的聚合反应进行了对比,以探究不同模板对苯胺聚合反应进程和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GS掺杂的聚苯胺氧化程度更高,含有更多的醌环,其质子化程度也更高;循环伏安测试和热重分析表明,LGS掺杂的聚苯胺的电学性能,热稳定性等都优于SDBS掺杂的聚苯胺。第四章中,利用聚苯胺的掺杂/脱掺杂过程,我们制备了含有可逆润湿性能的改性棉织物,并以Zeta电位和K/S值测试为辅助手段,解释了改性棉润湿性开关的机理:不同pH条件下,聚苯胺的掺杂/去掺杂过程引起的PFOS的吸附状态的改变。作为酶促合成PANI-ES反应在天然纺织品改性的首次应用,这些研究为探究天然纺织品在防护服装、变色服装和气体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在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我们以阴离子囊泡(AOT)模板为例,对酶促芳香胺模板导向聚合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五章中,我们对前人通过HRP/H_2O_2催化对氨基二苯胺(PADPA)制备PANI-ES的反应进行了改进。实验发现,苯胺的引入不仅可以减少单独催化PADPA低聚时产生的吩嗪副产物的量,增加苯胺六聚物的产量,还可以提高产物的电化学性能。通过HPLC-DAD/MS和氘代苯胺实验等测试,我们最终解释了混合体系共聚的机理:苯胺叁聚物的快速生成和衍变。最终的PANI-ES产物是苯胺叁聚物、四聚物和六聚物的混合物。第六章中,我们尝试用反应活性较高的对苯二胺(PPD)和邻苯二胺(OPD)作为苯胺的替代单体,制备PANI-ES产物。结果表明,无法通过酶促PPD或OPD的模板导向聚合制备PANI-ES产物。其中,在含有AOT囊泡时,PPD自由基的生成速率会对其后续耦合反应产生影响:酶浓度较高时有不同的反应进程和产物。虽然无法通过PPD和OPD的酶促聚合得到PANI-ES产物,但我们并未放弃这些反应活性很高的单体。在第七章中,我们深入探究了将PPD作为酶活测试底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1.5 mM PPD,80μM H_2O_2,pH 7.0,25°C,10 min),根据PPD低聚反应的速率,可以定量分析水溶液中微量的HRP(10-100 pM)。之后我们将这一新的酶活测试底物应用到了POPC(棕榈酰油酰磷脂酰胆碱)囊泡内部的酶活检测上。PPD可以在不损坏囊泡的前提下探测到内部包裹着的酶,实现囊泡内酶活的简易测试,而这是传统的酶活测试底物ABTS~(2-)达不到的,即囊泡内部的HRP对PPD的选择性氧化和低聚反应。因此,结合PPD和ABTS~(2-)可以用来区别囊泡内外的酶。分析发现,所制备的POPC囊泡分散液(2.2 mM POPC,pH 7)中,平均每个囊泡含有12个HRP分子,低温(4°C)储存一个月后,酶活稳定,没有酶渗漏。相比于注重反应设计的有机化学,酶促反应属于模拟自然界的自由基聚合反应,非常复杂,且难以控制。本课题借助结构控制模板和一些化学分析方法,探究和利用了酶促芳香胺氧化聚合的反应,对相关科研工作者探究酶促反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促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秋平,张文银,张月季,曹宛雪,田如梦.酶促开环聚合合成PCL-PEG-PCL叁嵌段共聚物[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

[2].张亚.酶促苯胺类单体聚合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7

[3].李玉娇,赵晓曼,傅佳佳,王鸿博,蒋春燕.基于酶促聚合反应的棉织物疏水改性工艺优化[J].材料导报.2017

[4].李成涛,张敏,赵莹.单体结构对酶促合成脂肪族聚酯聚合度的影响[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

[5].谢普军,黄立新,张彩虹,丁莎莎,邓叶俊.羟基酪醇酶促聚合产物的表征及其抗氧化和热稳定性[J].食品科学.2018

[6].付长奎.一锅法串联可控自由基聚合和酶促反应合成功能性聚合物[D].清华大学.2015

[7].相世栋.联用烯烃开环易位聚合与酶促开环聚合制备多种嵌段聚合物[D].吉林大学.2014

[8].徐飞,贾红华,周华,韦萍.邻苯二酚在水相胶束中的酶促聚合[J].精细化工.2014

[9].石慧,高赛,梁少君,李全顺.酶促聚合:绿色的聚酯材料合成新途径[C].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10].刘啸天,刘传生,王励申.酶促开环聚合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串联法合成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二嵌段聚合物[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阳离子聚合物结合DNA进入细胞通过酶...2 酶促聚合法制备直链淀粉(a) 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对酶促聚合反应...酶促聚合法制备直链淀粉-聚苯乙...伯胺作为酶促开环聚合反应中的引发剂双功能引发剂

标签:;  ;  ;  ;  ;  ;  ;  

酶促聚合论文_张秋平,张文银,张月季,曹宛雪,田如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