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化公司实业公司黑龙江大庆163714
摘要:建筑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趋势。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行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明显增强,但是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进而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z关键词:建筑;特征;措施
建筑工业化是随西方工业革命出现的概念,工业革命让造船、汽车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随着欧洲兴起的新建筑运动,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逐步形成了建筑工业化最初的理论雏形。西方国家需解决大量的住房而劳动力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为推行建筑工业化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因其工作效率高而在欧美风靡一时。
一、建筑工业化概念
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以工业化的方式重新组织建筑业是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建筑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二、建筑工业化特征
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建立各种建筑构配件、装饰材料、商品混凝土以及其他建筑制品等专业工厂,发展工厂化生产。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
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机械制造工业,用现代施工机具装备建筑业,减少手工操作,用机械操作代替体力劳动,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管理科学化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重要保证。改革经营管理方法,实现组织管理科学化。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推行专业化与协作,组织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缩短工期,使最终产品能够分期分批地配套交付使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建筑构配件生产的批量化。没有任何一种确定的工业化结构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建筑营造需求,因此,建筑工业化必须提供一系列能够组成各种不同建筑类型的构配件。
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是将设计与建造环节分开,设计环节仅从目标建筑体及结构的设计角度出发,而后将所需建材运送至目的地,进行露天施工,完工交底验收的方式;而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标准化的设计,至构配件的工厂化生产,再进行现场装配的过程。
根据对比可以发现传统方式中设计与建造分离,设计阶段完成蓝图、扩初至施工图交底即目标完成,实际建造过程中的施工规范、施工技术等均不在设计方案之列。建筑工业化颠覆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最大特点是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将设计施工环节一体化,设计环节成为关键,该环节不仅是设计蓝图至施工图的过程,而需要将构配件标准、建造阶段的配套技术、建造规范等都纳入设计方案中,从而设计方案作为构配件生产标准及施工装配的指导文件。除此之外,PC构件生产工艺也是关键,在PC构件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诸如模具设计及安装、混凝土配比等因素。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建筑工业化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生产方式,从建筑方案的设计开始,建筑物的设计就遵循一定的标准,如建筑物及其构配件的标准化与材料的定型化等,为大规模重复制造与施工,打下基础。遵循工艺设计及深化设计标准,构配件可以实现工厂化的批量生产,及后续短暂的现场装配过程,建造过程大部分时间是在工厂采用机械化手段、一定技术工人操作完成。
我国很早就提出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但在近几十年的建设生产活动中发展缓慢。目前为止,建筑产业扔是我国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国家提出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促使建筑行业尤其是住宅产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生产角度来说,建筑工业化就是将施工现场的部分工作转移到厂内制造,整个生产、制造过程采用工厂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及质量稳定性的过程。这样也可以促使建筑农民工人转化为产业技术工人,在劳动条件、技术培养、各种福利待遇可以得到有效技术保障,既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是完成产业升级社会生产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重大过程。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建筑业发展很快,这给深化建筑体制改革、发展建筑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发展契机。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先行。而长期以来,建筑业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很不适应,必须改变目前这种落后的状况,尽快实现建筑工业化。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在于能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参考文献:
[1]计成、赵农.园冶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
[2]李敏.市绿地系统规划[M].中国建工出版社.
[3]王晓俊.景园林设计[M].江苏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