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所有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创新教育现状
一、民办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理论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而重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既是践行教育部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战略方针,也是提升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多数民办高校在教育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专业教育还是放在第一位。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专业选修和必修课程设置、专门的指导机构、专业的实践基地、专业的教育讲座和专业的知识竞赛等诸多的培养方式。从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深度来看,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这一块重视程度远远不如专业教育。
二、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重实践轻教育
创业教育是将专业教育、创新体验与实践教学相组合,形成特有的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相融合的教育过程。目前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以创新创业实践促进理论教学,实现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交叉融合的学习方式。二是引入开放式师资资源,这需要高校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讨和师资培训等各方面付出努力。三是追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与国际化,忽略独特的创业文化对学生提供的环境的影响。民办高校应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以促进高质量的创业,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数量的创业。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实践而轻教育的现状,需要通过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来解决问题。
三、办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民办高校由于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通常的创新创业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与部门,比如学校的就业中心、创业中心、管理和财经学院,还有学生处团委的老师等,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时也缺乏对专业教师高质量的专业培训。创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课程设置方面,专门针对创新创业的课程少,没有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课程的学分管理中。但是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在每一科的学科建设中都至关重要。民办高校要取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就需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率较低
最近几年入学的考生,其父母大多是70后或60后,他们在知识层次和思维方式较前一代人有较大区别,他们更理性、更挑剔、更有主见,人缘关系更广泛,视野更开阔,硬性广告、表面化的宣传对他们的影响力在下降,一般父母会建议学生选择风险较小的岗位就业。在大的双创的环境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占比极低,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去私企上班,或者考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此外,民办高校还会存在生源方面的压力,民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会更侧重整体就业率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
五、学生需求呈现多样化,民办高校资源缺乏
目前,高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不统一、不到位乃至偏差的现象,致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停留在形式主义阶段。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基本都没有接触过创新创业课程,他们大多是在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在这种现状下,创业教育更应该注意教育对象的研究,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水平来分层分类展开。在目前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和学习方法中,通常分为三大类:一是寻求个性化指导,二是向有经验的企业家求教,三是分析成功的创业案例。而民办高校的教师流动性较大,前期校友、社会的资源积累不够,学校很少有成功且高质量的创新案例分析,各种资源的缺乏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弱
民办高校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民办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对大学生而言,需要深刻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变化的时代背景,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和知识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易雯静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J].现代交际,2016,(16),223-224。
[2]张亚娜陕西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现状——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J].才智,2015,(11),31。
[3]王成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3,(2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