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步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影响因素
同步区论文文献综述
宣正浩[1](2016)在《中国“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快速成效,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国际地位上中国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促进“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做出的表述,该论述基于目前我国“四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难点而提出的。目前,我国“四化”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中后期发展时段的工业化、不断成长过程中的信息化、以较快速度发展的城镇化和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逐步转变的农业现代化,在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缺乏融合力度,不同地区之间缺乏协作发展,信息化创新能力不足,城镇化发展较为滞后。因而,对我国“四化”发展的进一步研究既能直观反映当前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现状,又可以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应政策支持。本文首先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入手,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四化”的研究现状,进而为后续“四化”同步发展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基于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对我国“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建立“四化”同步发展模型,分别讨论了2001-2013年“四化”子系统发展水平、“四化”协调发展水平以及“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特征。然后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探究了“四化”同步发展的影响机制,鉴别“四化”发展的问题城市。最后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四化”发展的相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近些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增长效应明显,地区间表现较强差异性;“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特征明显;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对我国“四化”同步发展施加作用;“四化”发展问题区域集中在中部传统农区和西南山地丘陵区,应加强对这些区域的政策扶持。(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6-10-01)
徐维祥,陈国亮,舒季君,唐根年[2](2015)在《基于空间连续性的“四化同步区”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有关于四化同步发展的研究主要将视角聚焦于单个区域,忽略了空间关联性因素,而本文通过构建跨区域的"四化同步区"研究发现,这是平衡各个地区四化同步发展与地区间四化同步水平俱乐部趋同的有效路径。论文基于PLS通径模型构建了反映中国省级层面和285个地级以上城市两个空间维度的四化同步水平的面板数据库,据此对"四化同步区"的形成机制与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样本配对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地区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补性有助于"四化同步区"的形成,并具有显着的空间异质性;②运输成本与"四化同步区"形成具有正"U型"关系,存在运输成本的阈值使得同步区内次区域间从以空间竞争效应为主向以空间外溢效应为主转换;③空间连续性相较于空间跨越更有助于"四化同步区"的形成,这种空间连续性在省内和省际间同时存在,但省内连续性要强于省际间;④当前中国逐步形成了两种"四化同步区"发展模式,并表现出空间边界外拓的趋势,地区间制度的合意性是影响"四化同步区"空间走向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5年05期)
白俊文,张瑞明,吴万敏,白海珍[3](2011)在《同步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58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防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价值。方法:对58例CN0期甲状腺微小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均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同时行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22例见淋巴结转移(37.93%),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但总体轻微。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防性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付丽娜,郝克刚[4](2010)在《工作流中同步区与异步区的动态修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牌驱动模型中使用同步区/异步区规则旨在解决在不同语义环境下的同步问题。在动态修改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正确地将同步区修改为异步区或将异步区修改为同步区,即在合适的信牌箱中添加或删除假信牌。深入分析了将同步区修改为异步区及将异步区修改为同步区的策略与算法,并讨论了算法的合理性。最后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对同步区/异步区进行动态修改的实例。(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0年14期)
同步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既有关于四化同步发展的研究主要将视角聚焦于单个区域,忽略了空间关联性因素,而本文通过构建跨区域的"四化同步区"研究发现,这是平衡各个地区四化同步发展与地区间四化同步水平俱乐部趋同的有效路径。论文基于PLS通径模型构建了反映中国省级层面和285个地级以上城市两个空间维度的四化同步水平的面板数据库,据此对"四化同步区"的形成机制与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样本配对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地区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补性有助于"四化同步区"的形成,并具有显着的空间异质性;②运输成本与"四化同步区"形成具有正"U型"关系,存在运输成本的阈值使得同步区内次区域间从以空间竞争效应为主向以空间外溢效应为主转换;③空间连续性相较于空间跨越更有助于"四化同步区"的形成,这种空间连续性在省内和省际间同时存在,但省内连续性要强于省际间;④当前中国逐步形成了两种"四化同步区"发展模式,并表现出空间边界外拓的趋势,地区间制度的合意性是影响"四化同步区"空间走向的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步区论文参考文献
[1].宣正浩.中国“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2].徐维祥,陈国亮,舒季君,唐根年.基于空间连续性的“四化同步区”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
[3].白俊文,张瑞明,吴万敏,白海珍.同步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58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
[4].付丽娜,郝克刚.工作流中同步区与异步区的动态修改[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