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宏[1]2008年在《反胶束法萃取小麦胚芽蛋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产麦国之一,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每年可以开发利用的小麦胚芽潜藏量高达280~420万吨。小麦胚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且营养价值很高。长期以来,小麦胚芽蛋白的提取方法主要是盐溶碱提酸沉法,这种方法需要大量酸和碱,并且排出大量含糖等营养物质以及酸碱废水,从而导致后处理困难,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提取过程中的强酸强碱环境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反胶束萃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节约水资源,萃取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萃取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因此,本文利用反胶束法萃取小麦胚芽蛋白,并对分离蛋白的性质及二级结构进行研究,以期为深度开发和利用小麦胚芽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实现小麦加工业副产物的有效增值。反胶束萃取小麦胚芽蛋白包括前萃取和后萃取两个过程。前萃取工艺研究中,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前萃最佳工艺条件: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AOT)浓度0.06mol/L﹑KCl溶液pH 8.0﹑KCl溶液浓度0.1mol/L﹑萃取时间60min﹑加入小麦胚芽粉(DWG)量0.500g﹑W0为25﹑温度36℃,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小麦胚芽蛋白前萃率为34.55%;在后萃取工艺研究中,确定后萃最佳工艺条件为:KCl溶液浓度0.61mol/L﹑KCl溶液pH9.47﹑KCl溶液加入量1.0mL,小麦胚芽蛋白后萃率达到80.07%,此时,反胶束法萃取小麦胚芽蛋白得率为27.66%。采用Tween-60﹑蔗糖酯﹑卵磷脂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加入到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中,结果表明这叁种助表面活性剂都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胚芽蛋白的前萃率,提高幅度的大小为蔗糖酯﹥卵磷脂﹥Tween-60;加入醇作助溶剂也可以提高蛋白前萃率,并且长链醇效果更好,可以使蛋白前萃率达到41.14%;在已经确定的最佳前萃工艺条件基础上,利用超声波辅助反胶束法前萃取小麦胚芽蛋白,可以使小麦胚芽蛋白前萃率从34.55%提高到58.27%,确定超声波辅助反胶束法前萃取小麦胚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63W﹑超声时间24min﹑间歇模式2.4s:2s,此时,反胶束法萃取小麦胚芽蛋白得率可以达到46.66%。反胶束法所制脱脂小麦胚芽蛋白(DWGRMPI)的得率(46.66%)高于盐溶碱提酸沉法所制脱脂小麦胚芽蛋白(DWGPI)的得率(32.08%),DWGRMPI蛋白纯度(98.38%)也高于DWGPI的蛋白纯度(81.63%);对比两种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DWGRMPI中的赖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的含量高于DWGPI中这几种氨基酸的含量;DSC分析表明DWGPI和DWGRMPI的变性温度分别为64.148℃和68.818℃,变性焓分别为0.724J/g和1.091J/g;与DWGPI相比,DWGRMPI的溶解性﹑吸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较好,而吸水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活性相对较小。通过Raman和CD光谱分析表明:DWGPI主要是β-折迭结构(50.1%),其次为无规卷曲结构(42.7%),只含有少量的α-螺旋(3.3%)和β-转角结构(3.9%),DWGRMPI主要是β-折迭结构(43.0%),其次是无规卷曲结构(34.2%)和α-螺旋结构(20.6%),只含有少量的β-转角结构(2.2%);FT-IR光谱分析表明:在重水作溶剂时,DWGPI和DWGRMPI的二级结构仍然都以β-折迭结构为主,但无规卷曲结构减少,而β-转角结构增加。
傅苏芳[2]2008年在《小麦胚芽贮藏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小麦胚芽中脂肪氧化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7.0。脂肪氧化酶在低于50℃、pH值在6~8范围内稳定,在80℃处理30min后基本失活。Mg~(2+),Ca~(2+),Cu~(2+),Fe~(2+),乙醇、丙叁醇、丙酮等对该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不同水分含量、贮藏温度、包装方式对麦胚贮藏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含量,贮藏温度,包装方式对贮藏稳定性影响显着,在低水分含量(5%)或低温(4℃)或真空处理贮藏时,一个月后AV、POV、MDA指标无显着上升,分别为18.39mgKOH/goil、17.65meq/kg、0.028μmol/g;11.15mgKOH/g oil、6.70meq/kg、0.0185μmol/g。12.25mgKOH/g oil、8.04meq/kg、0.019μmol/g。分析比较了干热空气、湿蒸汽、微波、常压湿蒸汽耦合微波等稳定小麦胚芽的方法,以常压湿蒸汽耦合微波法稳定效果最好。通过响应面分析及颜色,气味等比较分析,确定了最佳参数为:水分含量为13%,常压湿蒸汽处理时间为5min,微波功率为320W,微波处理时间为3min。小麦胚芽经上述处理相对酶活力为3.7%,外观色泽理想,游离脂肪含量、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所上升,同时,贮藏期间的AV、POV、MDA指标明显优于其它样,因此大大延长麦胚原料的贮藏期。
侯滕[3]2017年在《麦胚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麦胚芽含有丰富的优质高价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抗氧化、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本课题选用五种乳酸菌发酵麦胚液,研究乳酸菌发酵麦胚的营养及理化特性,选择合适发酵菌种。研究麦胚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发酵工艺以及稳定性、饮料的调配,并进一步研究了饮料的杀菌工艺等。小麦胚芽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胚芽的水分含量为8.05%±0.14%、灰分含量为5.97%±0.61%、总膳食纤维含量为11.66%±0.93%、蛋白质含量为31.94%±0.71%、脂肪含量为9.85%±0.01%、碳水化合物含量为32.49%±0.48%。利用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嗜热链球菌(S. thermophilus)、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发酵麦胚液,研究发酵过程中小麦胚芽发酵液中活菌数、pH值、可滴定酸、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氮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L.plantarum的产酸降糖能力最强,L.acidophilus蛋白质分解力最强。五种乳酸菌按照1: 1: 1进行菌种复配呈六种复合乳酸菌,根据发酵过程中的生长状况、产酸能力以及蛋白质降解能力,选择最优发酵菌种组合为:La:Lp:St。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麦胚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酸菌接种量1%,小麦胚芽:水为8: 100(g/mL),发酵8h,为最佳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以饮料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研究小麦胚芽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稳定性,确定最佳复配稳定剂配方为:0.1%瓜儿豆胶、0.04%黄原胶、0.03%羧甲基纤维素钠、0.1%卡拉胶。麦胚乳酸菌发酵饮料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的小麦胚芽中含有62种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醇类、酯类、酮类、烷烃类等,发酵后麦胚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种类均增加。麦胚乳酸菌发酵饮料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后的小麦胚芽饮料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着提高,总酚含量为112.22μg/mL。
朱志方[4]2011年在《麦胚蛋白的酶法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麦胚芽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全面平衡,是一种优质的全价蛋白质营养源。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麦胚都被掺入麸皮中作饲料用,使得这一宝贵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本实验以全脂小麦胚芽为原料,采用蛋白酶对麦胚蛋白质进行提取及纯化,并对提取的蛋白质功能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如下:通过酶的筛选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正交分析,确定了Alcalase蛋白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蛋白酶添加量为3%,酶解时间为2h,料液比为1:5,此时蛋白质提取率最高为85.0%,油脂提取率最高为52.6%。在脱色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7.7%,脱色温度54℃,脱色时间23min,pH值3.1,此时的脱色率为82.31%,蛋白损失率为18.29%。选用大孔树脂进一步纯化麦胚水解蛋白,得到的结论表明:DA201-C的吸附效果是最好的,其纯化的最适pH值4.2,温度为40℃,洗脱剂选用55%的乙醇效果最佳。经脱色和树脂纯化后,麦胚水解蛋白的纯度由43.82%提高到76.64%。由氨基酸分析可知:麦胚蛋白及麦胚水解蛋白都含有17种氨基酸,但二者的氨基酸含量水平不同。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较为齐全,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分别为35.30%和34.63%。由相对分子量分布可知:麦胚水解蛋白的相对分子量远比麦胚蛋白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麦胚水解蛋白呈不连续结构,而麦胚蛋白的分子面积比较大,结构较完整;功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麦胚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一样,其溶解性随着pH值的增加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麦胚水解蛋白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仍有较好的溶解度;麦胚蛋白酶解之后乳化性有所提高,而麦胚水解蛋白的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较差;麦胚水解蛋白的持油性较好,但持水性不及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胚蛋白。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麦胚水解蛋白在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以及还原能力上,明显强于麦胚蛋白,并与蛋白浓度呈量效关系。利用超滤对麦胚水解蛋白进行分级,分子量小于1000Da的小分子肽抗氧化活性显着强于麦胚水解蛋白,稍弱于抗坏血酸;分子量大于1000Da的蛋白肽抗氧化活性比麦胚水解蛋白差,但仍显着强于麦胚蛋白。
顾婕, 马海乐, 何荣海, 刘雪姣[5]2015年在《响应面法优化小麦胚芽蛋白逆流脉冲超声辅助提取技术》文中认为研究小麦胚芽蛋白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以脱脂小麦胚芽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逆流脉冲超声复合法提取其中的蛋白质,考察超声提取时间、料液温度、脉冲超声占空比、料液比等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出各因素最适取值范围;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小麦胚芽蛋白质提取最佳工艺:超声总时间为20 min,超声温度50℃、料液比为0.087 g/m L(1∶12)、占空比为0.625;研究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86.59%,较传统的一次碱提酸沉法提取率提高了49.06%。
Irakoze, P.Claver[6]2004年在《小麦胚芽蛋白质的提 取、表征及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蛋白酶对提高麦胚蛋白水解物产量及其功能性质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扩大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小麦胚芽作为面粉工业的副产品,来源丰富,现主要用于饲料工业。本研究采用小麦胚芽为原料,通过酶解制备麦胚蛋白,从而提高其营养、功能特性,扩大麦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原料小麦胚芽于105℃下加热15min钝化内源酶,再通过超临界CO2萃取脱去脂肪,粉碎,然后采用蛋白酶对其进行适当水解。对原料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提高水溶性麦胚蛋白的提取率。第一种方法是采用先水提后盐提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实验的最佳条件,结果发现采用水提麦胚蛋白的提取率达到55%,盐提达到22%。第二种方法采用pH9.5碱提,然后在pH4.0等电点沉淀。第叁种方法采用蛋白酶解方法,在最适酶解条件下水解,而后离心,喷雾干燥得脱脂麦胚蛋白水解物(DWGPH)。采用碱性蛋白酶和复合风味酶可溶出80%的蛋白,而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Protamex)分别可溶出73%、66%和61%。对经碱性蛋白酶提取的水溶性麦胚蛋白的功能性质的研究发现,pH 6时其氮溶指数为74%,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及乳化容量分别为64%、57%、62%,且在pH7,70C下持水性为232%。采用SDS-PAGE对蛋白分子量进行了测定。据报道显示,碱提所得的DWGP其分子量分布范围在14.4~66.2kDa之间。由DSC测定得知,碱提所得的DWGPH变性温度Td约为125℃,热焓为68J/g,而WEP的Td约为87.3℃,热焓为1.3J/g。对DWGPH的营养特性也进行了研究,并且与WEP进行了对比。氨基酸分析表明该产品符合FAO/WHO的参照标准。通过HPLC对寡糖进行了分析,蔗糖和棉子糖的含量分别为8.67 和 5.39 g/100 mg。采用反相高压液相,以荧光检测器分析检测得出每100g样品中谷胱甘肽的含量为85.54 mg。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巯基含量为312.5 mg/100g样品。对溶解性指标也进行了分析,发现DWGPH在冷水中几乎全溶。采用苯酚硫酸法进行总糖含量测定,以葡萄糖作标准,得其含量为28.8%。采用Sepharose CL-4B凝胶过滤对小麦胚芽多糖的分子量分别进行测量,结果发现酶解后麦胚的分子量从569 kDa 降为 398 kDa,这可归因于酶引起分子的降解。
殷微微[7]2008年在《麦胚蛋白提取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麦胚芽是小麦籽粒的生命源泉,麦胚中含有30%左右的蛋白质,是一种潜在的植物蛋白资源。麦胚蛋白中蕴涵着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用特异的蛋白酶水解就有可能释放出有活性的肽段,利用麦胚蛋白研究和开发具有某种确切功能的生物活性肽是进一步开发麦胚蛋白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麦胚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麦胚蛋白并对其进行酶水解优化,研究了麦胚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凝胶层析分离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超声波辅助碱液提取麦胚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超声波功率200W、超声提取时间25min、溶液pH为9,蛋白质的提取率达到83.45%,与碱提酸沉法的提取率69.02 %相比,提高了14.43%,所得产品蛋白质纯度为87.50%。2.确定Alcalase2.4L碱性蛋白酶为水解麦胚蛋白的最佳用酶;酶解液清除·OH的能力与其水解度之间没有线性关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确定麦胚蛋白最佳酶解条件为:pH 7.8、酶解温度61℃、加酶量6.8%、酶解3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麦胚抗氧化肽清除·OH的能力为72.9%(10mg/mL)。3.麦胚蛋白酶解物在6种体外抗氧化体系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O_2~-·、·OH、DPPH·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均与浓度呈量效关系,IC50分别为6.2mg/mL、3.5 mg/mL和2.3mg/mL,对亚油酸过氧化和大豆油的氧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采用SephadexG-15凝胶层析分离麦胚抗氧化肽的条件为:样品浓度为20mg/mL,洗脱液为0.05mol/L的碳酸氢铵缓冲液,洗脱速度控制在0.5mL/min。在此条件下,麦胚蛋白水解物经分离可得叁个组分。根据SephadexG-15绘制的标准曲线可知:组分2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为1.68mg/mL,分子量范围在1000Da左右。
叶明星[8]2016年在《小麦胚提取工艺和稳定化处理对麦胚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小麦胚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一些微量元素组分,因此可以通过工艺手段将其提取出来再利用。但新鲜小麦胚中含有生物活性较高的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极易酸败变质而不耐贮藏,需要对麦胚进行稳定化处理。本论文系统的研究了在小麦的清理工段和制粉工段麦胚的提取工艺,为改进和优化现有提胚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不同稳定化处理的麦胚的营养品质变化也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清理工段提胚工艺的研究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可得到最佳的润麦时间为18h、最佳润麦水分为17%、最佳玉米制糁机的转速为1150r/min。响应面法研究表明小麦清理工段玉米制糁机提取小麦胚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润麦时间21h,润麦水分16%,玉米制糁机转速1050r/min,在此条件下小麦胚芽提取率为1.32%。2.小麦制粉工段提胚工艺的研究中,各研磨系统物料粗脂肪含量与各系统面粉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是一致的:系统物料粗脂肪含量均有后路大于前路的趋势,前路皮磨、前路心磨的粗脂肪含量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各系统的后路物料的粗脂肪含量相对较高,2T物料的粗脂肪含量最高。因此,在新的制粉提胚工艺中,可以增设2T为新的提胚点,采用1T、2T同时提取小麦胚芽的方法,理论上可以大大提高麦胚提取率。3.不同稳定化处理后麦胚的颜色有所增加,麦胚香味较浓;不同稳定化处理后麦胚的灰分变化不大,粗脂肪含量略微降低,相互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热干燥、微波、挤压膨化处理的麦胚水分都不同程度的降低,所以粗蛋白含量也相应增加。不同稳定化处理后麦胚油的酸值均显着小于生胚的酸值,热干燥处理后麦胚油的过氧化值显着高于生麦胚的过氧化值,而微波、常压蒸汽和挤压膨化处理的麦胚油的过氧化值显着低于生麦胚的过氧化值。不同稳定化处理后麦胚油的脂肪酸组成均无明显变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生胚差别不大,热干燥、微波、常压蒸汽和挤压膨化处理麦胚的棕榈酸分别降低了2%、0.18%、0.2%和0.34%,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没有显着变化。不同稳定化处理对麦胚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热干燥、微波、常压蒸汽、挤压膨化处理对麦胚赖氨酸的损失分别为:0.5%、0.3%、0.3%、0.4%,热干燥处理后麦胚中的苏氨酸增加0.1%,而微波、常压蒸汽、挤压膨化处理对麦胚苏氨酸的损失分别为0.5%、0.3%、0.1%;不同稳定化处理后麦胚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没有显着变化。
何娇[9]2013年在《不同筋度小麦胚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其微胶囊化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高、中、低筋小麦胚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小麦胚芽油,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分析小麦胚芽油脂肪酸成分,并进行小麦胚芽油微胶囊化研究。重点对超临界CO_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条件,高、中、低筋小麦胚芽油高级脂肪酸成分的含量差别,喷雾干燥法制备小麦胚芽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及其微胶囊化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低筋小麦胚芽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3个因素对于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以萃取率为衡量指标,以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即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经实验验证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小麦胚芽油的萃取率为11.05%。2.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不同筋度小麦胚芽油脂肪酸成分得出,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的主要成分以高级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含量最高,对于小麦胚芽油中所含的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来说,中筋含量最多,其次是低筋,最后是高筋;对于最具有保健作用的亚油酸含量来说,由筋度从高到低,依次递增,低筋中含量最多,其中低筋小麦胚芽萃取出的小麦胚芽油中亚油酸相对含量高达58.23%;对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筋度从高到低,依次递减,低筋中含量最少。粗略判断低筋小麦胚芽提取出的小麦胚芽油品质略好,适宜用作各种新型保健产品的制备。3.以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喷雾干燥小麦胚芽油微胶囊化正交设计试验可以得出,以包埋率为衡量指标,以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即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的配比1:1、芯材添加量40%、总固形物含量25%,且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的配比对喷雾干燥小麦胚芽油微胶囊化包埋率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芯材添加量和总固形物含量对喷雾干燥小麦胚芽油微胶囊化包埋率的影响不显着。经实验验证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喷雾干燥小麦胚芽油微胶囊化的包埋率为89.5%。4.通过对喷雾干燥小麦胚芽油微胶囊产品进行感官状态评价可以看出,喷雾干燥小麦胚芽油微胶囊化试验所选择工艺条件获得的微胶囊产品感官上符合微胶囊产品在质量方面的要求;利用扫描电镜对喷雾干燥小麦胚芽油微胶囊产品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可以看出,喷雾干燥小麦胚芽油微胶囊化试验选择的工艺条件获得的微胶囊产品对小麦胚芽油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
贾爱霞[10]2011年在《小麦加工过程中营养组分的变化和富集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小麦加工过程各种营养组分在不同物料、不同产品、不同出粉率即不同加工精度时有很大不同,课题通过原子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研究小麦加工过程营养组分分布变化以及不同精度面粉营养组分差异;探究糊粉层的分离方法和小麦胚芽的富集方法,并对小麦胚和糊粉层含量相对多的面粉特性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对生产出更加健康营养的面粉提供一些理论数据的参考,对人们正确的认识面粉,选择营养健康的面粉提供依据。通过两个厂的在线系统粉样品的各营养组分的测定得出,每道制粉系统的面粉样品营养成分(除淀粉)含量,是随着道数的向后推移而有增高的趋势,包括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系统之间比较,营养成分含量基本上是皮磨的大于心磨的,尾磨和渣磨的系统粉营养成分含量也较高,淀粉含量的规律则与这些营养素呈相反趋势,心磨系统粉含淀粉量最高,对于最终产品而言,胚芽是各营养成分(除淀粉)含量最高的产品。通过对不同出粉率面粉进行的各项指标的测定得到,营养成分含量从最低出粉率35%到最高出粉率97%,有逐渐增高的趋势;面粉的粉质特性有从最低出粉率到最高出粉率先变好后变差的趋势。综合不同出粉率面粉的各个指标分析,无论是微量营养素还是粉质特性都是在出粉率80%左右达到最佳状态,但是灰分含量偏高。糊粉层分离试验得出,小麦经过不同的润麦加水量,不同的润麦时间,不同的剥刮力度,是完全可以分离出糊粉层的,但是试验用碾米机与正常生产中用的脱皮机有很大的区别,并且试验是小量分批的物料处理,实际生产是连续大量的物料处理,所以最佳的分离糊粉层的工艺及参数需要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大量的试验得出。小麦胚芽富集试验得到,根据在线系统粉的脂肪含量找到的胚芽流失点,但因为现有工艺对这些点的制约,例如粒度太小等原因,使得改变工艺提高小麦胚芽出率有些困难。把确定含小麦胚芽和糊粉层多的物料经过简单的去麸,添加到面粉中制作特殊的食品是一个充分利用小麦胚芽和糊粉层的发展方向。不同系统面粉中多酚氧化酶的含量和活性的测定结果可知,各系统面粉中的PPO活性值有越往后路推移活性值越高的趋势,PPO活性值大的样品其面片的色泽褐变越明显。
参考文献:
[1]. 反胶束法萃取小麦胚芽蛋白的研究[D]. 孙晓宏. 江南大学. 2008
[2]. 小麦胚芽贮藏稳定性研究[D]. 傅苏芳. 浙江工业大学. 2008
[3]. 麦胚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究[D]. 侯滕. 天津科技大学. 2017
[4]. 麦胚蛋白的酶法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D]. 朱志方. 河南工业大学. 2011
[5]. 响应面法优化小麦胚芽蛋白逆流脉冲超声辅助提取技术[J]. 顾婕, 马海乐, 何荣海, 刘雪姣. 中国粮油学报. 2015
[6]. 小麦胚芽蛋白质的提 取、表征及应用[D]. Irakoze, P.Claver. 江南大学. 2004
[7]. 麦胚蛋白提取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 殷微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
[8]. 小麦胚提取工艺和稳定化处理对麦胚品质影响的研究[D]. 叶明星. 河南工业大学. 2016
[9]. 不同筋度小麦胚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其微胶囊化研究[D]. 何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10]. 小麦加工过程中营养组分的变化和富集工艺的研究[D]. 贾爱霞. 河南工业大学. 2011
标签:一般化学工业论文; 小麦胚芽论文; 蛋白质结构论文; 超临界流体萃取论文; 微胶囊技术论文; 小麦论文; 养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