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夸克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盖尔曼,夸克模型,奇异粒子,建构者
夸克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萧如珀,杨信男[1](2019)在《1929年9月5日:夸克模型建构者盖尔曼诞生》一文中研究指出1932年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发现中子,确立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后,物理学家认为基本粒子只有四种: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粒子不断地在宇宙线和能量越建越高的新加速器中被发现,看似杂乱无章,令物理学家困惑不已,而出现了"粒子园"之词。盖尔曼(Murray Gell-Mann)经由对称性的考虑,提出夸克假设,得到实验证实,使得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美丽、简单有序的景象得以呈现。(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19年05期)
沈婉萍,尤仕佳,毛鸿[2](2019)在《夸克介子模型的相图和表面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温度场论和平均场近似的方法,在考虑夸克真空涨落的情况下,研究了两个夸克味的夸克介子模型的量子色动力学相变的相图结构,得到了当夸克化学势密度较小时,量子色动力学相变是过渡相变,而当夸克化学势密度较大的时候,量子色动力学相变是一级相变.对于一级相变的区域,基于薄壁近似,给出了当温度等于临界温度Tc时,强子相表面张力随夸克化学势密度的变化关系.本研究为相对论重离子对撞实验和中子星早期结构演化提供必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马泽宇[3](2019)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下利用新参数研究六夸克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夸克态的研究是强作用物理的重要研究课题,是探讨QCD非微扰效应的重要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手征夸克模型在解释基态重子的静态性质及核子-核子和核子-超子相互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然而对此,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对单个重子及两重子系统波函数的处理不自洽。这一问题直到2018年才被成功解决。本文将采用能自洽描述单个重子的能量及两核子相互作用的模型,研究非奇异及奇异数为-6的六夸克态集团。我们在群论和量子力学对称性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全部由u(d)夸克和全部由s夸克组成的六夸克组态,构造了具有确定对称性的波函数(共七个态)。计算了六夸克态的质量,分析了各部分相互作用势对质量的贡献。结果显示,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下我们得到的非奇异六夸克态的质量比相应两非奇异重子的阈值高300~600 MeV,奇异数-6的六夸克态的质量比Ω-Ω的阈值高500多MeV。与早期他人的研究工作相比,我们研究工作得到的六夸克态质量要高出140~260 MeV。这个差异主要归因于相互作用势中的禁闭势;单胶子交换势、动能部分和介子交换部分对质量差的贡献相对较小。具体地说,平方型禁闭势提供的斥力在新参数下增大了约200 MeV,这是因为其中的(conf1)提供的斥力增大了约100 MeV,同时,另一部分(conf0)的引力减小了约100 MeV;而线型禁闭势提供的斥力在新参数下增大了400 MeV左右,其贡献主要来自于(conf0),表现为引力减小了约380 MeV,而(conf1)对禁闭势差值的贡献较小,表现为斥力仅增加了十几MeV。另一方面,新参数得到的单胶子交换势的引力增大了约50~130 MeV,主要是因为色库仑相互作用项(OG£c)提供的引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增值约200 MeV,而提供斥力的色电相互作用项(OG£e)和色磁相互作用项(OGE)m影响相对较小,仅仅增大了几十MeV。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六夸克态的质量对模型参数的依赖比较敏感,这要求模型参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采用能自洽处理单个重子的能量及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的参数来研究六夸克态及其他强子系统是必要的,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们还启动了关于核子激发态的研究的工作,目前我们根据群论和量子力学对称性的基本原理,已完成构造具有确定对称性的L≤2的核子激发态的波函数的工作。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分别采用早期参数和新参数计算相应激发态的质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3)
陆伟昌[4](2019)在《含重味的四夸克态手征夸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以来,实验上发现了很多被称为“XYZ”粒子的奇特强子态,引起了广泛研究。2015年,LHCb实验组报道了两个含有cc的五夸克态;2016年,费米实验室D0实验组的研究者发现新奇特态X(5568),被认为是含u s d b四种不同味道的状态,其中c,b属于重夸克。这些发现在粒子物理学界掀起了研究、检验、预测含重味奇特态的热潮。对含有两个重夸克QQ和两个轻反夸克qq的四夸克态QQqq是否稳定,因为缺少与两个重夸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的实验依据,一直是个待解决的问题。恰好在2017年9月,LHCb实验组发布带有双粲夸克的重子叁cc被发现的消息,成为这个问题得以最终解决的关键实验证据。他们在13Tcv质心能量的质子-质子对撞下,发现在∧c++K-π+π+的不变质量谱中观察到了一个重要的结构,实验组认定其是重子Ecc++,成分为ccu,质量为3621.40±0.78MeV,结果符合许多理论计算的预期。E的发现,印证了先前一些理论预言,填补了两个重夸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的实验依据的缺失。预示着对含有两个重味夸克的体系的研究有了可靠的出发点。人们的关注中心自然进一步放在了运用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来研究和预言含多个重夸克的四夸克态上,例如bbud,bcud,ccud等。在理论计算上,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夸克-胶子二者相互作用的标准动力学理论。各种非微扰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唯象夸克模型在描述强子的性质上取得了成功,也易于向多夸克系统推广。本文的工作内容基于唯象夸克模型层面,运用手征组分夸克模型和多高斯展开等精确度较高之方法,尝试从四体系统的角度研究含多个重味的四夸克态。文章将围绕以下工作进行展开:第一部分,简介夸克模型和计算方法。传统理论认为强子分为重子和介子,而且这些普通强子的性质并不神秘,但没有任何理论规定禁止更多个夸克或反夸克组成奇异强子,例如,由两个夸克与两个反夸克组成的四夸克粒子,由四个夸克与一个反夸克组成的五夸克粒子等。对多夸克奇特态结构,观点甚繁,研究方法层出不穷,手征组分夸克模型是本文所采用的模型;使用多高斯展开、无穷小平移等计算方法可以较严格地求解出奇特态的能量,提高模型计算结果的可信度。第二部分,运用手征组分夸克模型计算相关介子谱。为了检查模型结果的参数相关性,我们选择了叁组参数来计算介子的能谱。对比数值结果发现,运用该模型计算的能谱和实验值吻合得很好。第叁部分,研究bcud(J~p=0~+)。在手征组分夸克模型框架下,我们运用多高斯展开方法、选择叁组模型参数,对此系统进行精确的四体动力学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同时考虑了介子-介子和双夸克-反双夸克两种结构,并考虑了这两种结构的所有可能的颜色、自旋组态及所有可能道的耦合,并同时从等效势,动力学计算以及夸克间距离的计算多方面研究四夸克态的性质。计算结果表明bcud(I=0)系统可能存在两个束缚态,一个是紧致的四夸克态,能量约为6922~7020 McV,另一个是分子态,能量约为7100~7150MeV。且叁组参数的定性结果是一致的,说明bcudJp=0+态不依赖于参数选择——是很好的四夸克态候选者,值得进一步研究。随着更多奇特强子体系的发现,人们对多夸克态将有更多的了解,进一步增进科学界对强相互作用的理解。组分夸克模型,在解释强子谱和强子-强子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在多夸克态研究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希望通过本文涉及工作,促进对模型和理论的理解,促使对夸克模型进行进一步改进,作出更多新强子态的预测。(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4-25)
毕恒恒,姜英功,侯镖锋,杨炳方[5](2019)在《LHT模型中希格斯粒子和底夸克在e~+e~-对撞机上的联合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具有T宇称的最小希格斯(LHT)模型中,研究了希格斯粒子与底夸克(b)在e~+e~-对撞机上的联合产生。我们计算了过程e~-e~+→Hbb的产生截面,并展示了末态粒子在部分子水平和重构水平的典型运动学分布,这些结果将为精确检验标准模型和探测LHT模型效应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郑州师范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陈萧[6](2019)在《色流管模型研究四夸克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Bell实验组在2003年第一次发现X(3872)以来,BaBar,Belle,BESⅢ,CDF,D0,LHCb等实验组又发现了很多其它的奇特态,即所谓的“XYZ”奇特态。在传统的夸克模型中,介子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重子由叁个夸克组成。而这些“XYZ”却很难用传统的夸克模型解释。如何在夸克模型中解释这些奇特态是我们的重要工作,这个工作不仅能帮我们改进夸克模型,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已经被物理学界接受为解释强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不过众所周知由于其在低能区的非微扰性和复杂性,直接用其来研究属于低能领域的多夸克态会遇到不小的困难。QCD求和规则对强子态基态和低激发态处理的较好,但是精度有限而且无法用来研究高激发态问题。近年来,格点QCD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过受限于当前计算机的计算水平和问题的复杂性,在研究强子间相互作用和多夸克系统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唯象的夸克模型提供了另外一种研究多夸克体系的方法,最方便而且应用最广的便是组分夸克模型,本文所应用的色流管模型便是组分夸克模型之一。由两个重味夸克和两个轻味反夸克组成的四夸克态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QQqq形式的四夸克态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直接衰变成为两个Qq介子?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不过因为关于两个重夸克相互作用的强度的直接实验数据不足,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2017年CERN的LHCb实验组发现的双粲重子Ξcc(夸克组成ccu,能量3621.40±0.87MeV)终于使得这个问题能有了解决的可能。随即不久,Karliner和Rosner发文声称存在稳定的bb(?)四夸克态,Eichten和Quigg也发文称存在稳定的重味四夸克态QiQjqkql。QCD格点计算表明,多夸克系统存在一种类流管的结构,夸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多体相互作用,色囚禁相互作用可以用连接夸克的流管长度之和表示,在此基础我们组构建了色流管模型。同时模型的数值计算表明采用流管长度平方和的形式可以极大简化计算并且带来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本文的工作即是针对重味四夸克态进行研究,采用的模型就是色流管模型,数值计算方法采用少体问题研究中的高精度方法:多高斯展开方法。我们主要针对bcud、bb(?)、ccud这叁个含重味四夸克态进行研究,由于我们主要是寻找可能的束缚态和能量较低的共振态,所以量子数限制为Jp=0+。在计算中,考虑到模型的特点,我们从diquark-antidiquark结构出发来研究四夸克态,计算中考虑了所有可能的颜色结构、自旋结构及其混合。我们通过计算系统的等效势、夸克间的均方根距离和系统哈密顿量中各项的贡献来讨论四夸克态的形成机制和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对于I=1的bb(?)、ccud和bcud系统,不存在束缚态,可能存在颜色结构导致的共振态,共振能量分别为11170-MeV、4158 MeV和7490 MeV。而对于I=0的bcud系统,存在束缚态,能量为7090 MeV。均方根距离的计算表明这样的束缚态是一个紧致的四夸克态。系统哈密顿量中各项的贡献的计算表明束缚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π介子交换引起的,具有多体相互作用性质的颜色囚禁也有助于束缚态的形成。目前的计算仍然是初步的,没有考虑模型参数变化所引起的误差,这是下一步的工作。(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3)
赵丽芳,黄虹霞[7](2018)在《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研究Σ_c(2800)和Λ_c(2940)》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框架下,利用共振群方法研究了同位旋为I=0和I=1,角动量为J~P=1/2±,3/2±,5/2±的分子态ND体系,发现所有的正宇称态都不束缚.经过多道耦合计算,我们得到了I=0,J~P=1/2~-的ND分子态,可以用来解释实验上报道的Σ_c(2 800),I=0,J~P=3/2~-的ND~*分子态可以解释实验报道的Λ_c(2 940),另外还存在一个I=1,J~P=5/2~-的ΔD~*分子态.(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长丰[8](2018)在《NJL模型中强磁场下夸克物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运用Nambu–Jona-Lasinio(NJL)模型研究强磁场下夸克物质的性质。首先简单地介绍了量子色动力学基本知识和NJL模型的热力学处理方案。夸克间相互作用通过标量和赝标量四费米子耦合实现。在手征极限下夸克动力学质量和夸克凝聚都可以作为手征对称性的序参量来反应QCD手征相变,当手征对称性破缺时夸克凝聚不为零,夸克通过能隙方程获得较大的动力学质量。当手征对称性恢复时,夸克凝聚趋于零,夸克动力学质量接近流质量。最近理论研究表明,强磁场下QCD耦合常数是随磁场强度变化的。基于格点QCD数据拟合给出了QCD跑动耦合常数。我们通过在平均场近似下自洽求解NJL模型能隙方程研究了强磁场下两味夸克物质和叁味夸克物质的动力学质量及其稳定性。通过数值计算比较固定耦合和跑动耦合常数情形,我们发现在完全手征破缺相,当耦合常数是磁场相关的跑动耦合常数时,夸克动力学质量随磁场强度的变化行为不再是单调的,而是在某一个区间内会随着磁场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在磁场强度比较小时,固定耦合常数情况下的夸克动力学质量的值和跑动耦合常数情况下的动力学夸克质量的值比较接近。与固定耦合比较,在跑动耦合下的夸克物质的稳定性会通过降低平均重子的自由能而增加。这样会得到比原来常耦合常数更加稳定的结果。因此在一般强度的磁场下,磁场相关跑动耦合作用使得夸克物质更加稳定。(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潘记四[9](2018)在《重夸克势能非微扰性质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物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探索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 Gluon Plasma,简称QGP)。在实验上,带色荷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QGP的一系列有效“探针”去间接了解其物理性质。其中,重夸克偶素态为近30年来理论物理学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非相对论极限下,基于正确的重夸克势能函数,通过求解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从而可得到相应的重夸克偶素态的基本信息。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围绕重夸克势能函数而展开。在有限温度量子场论的实时形式下,重夸克势能函数的微扰贡献是通过对胶子的重求和传播子的时间分量在静态极限下进行叁维傅里叶变换而得到。其中,重夸克势能的实部能够提供关于重夸克偶素态束缚能的物理信息,而势能的虚部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束缚态湮灭宽度的信息,这是确定夸克偶素离解温度的重要物理量。另一方面,对于重夸克势能实部的非微扰贡献通常是基于格点量子色动力学(lQCD)模拟数据来构建相应的模型而得到。然而,对于势能虚部的非微扰贡献形式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前期的相关工作对于湮灭宽度的处理是比较粗糙的。基于lQCD关于重夸克势能虚部模拟计算的初步结果,我们建立了唯象模型来描述这一非微扰贡献,即在长程范围内,将构成束缚态的夸克对间的相互作用等效为一维相互作用,非微扰贡献的形式通过对静态极限下胶子延迟传播子进行一维傅里叶变换而得到。一方面,通过这一方法得到的势能实部与由Karsch,Mehr和Satz建立的着名的KMS模型一致,同时,相应的虚部贡献也能定性地重现格点模拟结果。为了可以在定量上更好地对格点数据进行拟合,进一步考虑了KMS模型中弦强度这一基本参数的温度依赖形式,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构建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同一的框架下对势能的实部和虚部同时作出较好的描述。另外,在实部模型的基础上,无需引入更多的自由参数来构建势能虚部的模型。与现有的其他模型比较,该工作中构建的模型不仅具有相对简单的形式,更关键的是在对于势能虚部的定量描述上也获得了明显的改进。(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田苗苗[10](2018)在《夸克模型下的轻介子质量谱》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粒子物理学中,强子是夸克由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粒子,它是目前人类能够分割出来、观测到具有内部结构的最小单元。强子谱作为强子结构的可观测量,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有力工具。本文将辅助场方法应用于准相对论夸克模型中,得到一个味道依赖的轻介子质量公式,通过对粒子物理数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加以拟合,得到轻介子质量公式的模型参数。将所得质量公式的轻介子质量谱预言结果与实验值以及其他文献的计算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表明,质量公式预言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平均误差在30Me V左右。并将这种方法推广到重轻介子,得到相应的重轻介子质量公式和Regge关系。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粒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类以及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其次介绍了QCD的性质和强子的夸克模型(主要为Godfrey-Isgur模型)以及其他理论方法,包括格点QCD、QCD求和规则、大NcQCD;再次介绍了描写强子谱的Regge唯象理论;接着介绍了粒子的几种内部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对本论文研究的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介绍了粒子物理的最新实验进展。第二章首先介绍了QCD弦模型,并就QCD弦模型与Regge轨迹的联系做了阐述,给出了在弦模型下的轻介子质量公式;接着介绍了辅助场方法,从自由的相对论点粒子出发,将相对论形式的拉格朗日量的根号去掉,使其变成可解析的形式。第叁章主要研究了在相对论夸克模型下的轻介子质量谱,利用辅助场方法得到了在相对论转动弦模型下的轻介子质量公式。结果表明,质量公式预言的低激发态质量谱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预言的高激发态质量谱和其它文献(特别是弦模型)的计算相比,符合较好。第四章主要对重轻介子的质量谱进行了研究,同样地,将辅助场方法应用到准相对论夸克模型中,得到重轻介子和轻轻介子的斜率之比为2:1,然后结合Regge理论,得到相应的重轻介子质量公式和Regge关系。第五章总结了前面我们所做的工作,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夸克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有限温度场论和平均场近似的方法,在考虑夸克真空涨落的情况下,研究了两个夸克味的夸克介子模型的量子色动力学相变的相图结构,得到了当夸克化学势密度较小时,量子色动力学相变是过渡相变,而当夸克化学势密度较大的时候,量子色动力学相变是一级相变.对于一级相变的区域,基于薄壁近似,给出了当温度等于临界温度Tc时,强子相表面张力随夸克化学势密度的变化关系.本研究为相对论重离子对撞实验和中子星早期结构演化提供必要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夸克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萧如珀,杨信男.1929年9月5日:夸克模型建构者盖尔曼诞生[J].现代物理知识.2019
[2].沈婉萍,尤仕佳,毛鸿.夸克介子模型的相图和表面张力[J].物理学报.2019
[3].马泽宇.手征SU(3)夸克模型下利用新参数研究六夸克态[D].内蒙古大学.2019
[4].陆伟昌.含重味的四夸克态手征夸克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5].毕恒恒,姜英功,侯镖锋,杨炳方.LHT模型中希格斯粒子和底夸克在e~+e~-对撞机上的联合产生[J].郑州师范教育.2019
[6].陈萧.色流管模型研究四夸克态[D].南京师范大学.2019
[7].赵丽芳,黄虹霞.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研究Σ_c(2800)和Λ_c(2940)[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李长丰.NJL模型中强磁场下夸克物质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8
[9].潘记四.重夸克势能非微扰性质的模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10].田苗苗.夸克模型下的轻介子质量谱[D].西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