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论文_邹红英,梁成彦,吴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下,围岩,水电站,东非,稳定性,施工期,竖井。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论文文献综述

邹红英,梁成彦,吴昊[1](2019)在《CCS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厄瓜多尔CCS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为大跨度洞群,洞群空间上叁向间距短,带来复杂叁向薄岩壁问题;洞群区域节理发育且走向不利,易形成不稳定楔形体。立足于欧美规范,采用国内外工程类比法及二维、叁维分析手段,基于"新奥法"最终提出了整体挂网喷混凝土加锚杆支护、局部型钢喷混凝土加锚杆支护的设计思路及在整体系统支护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加固楔形体部位的设计理念,避免了大范围预应力锚杆及锚索对施工工期的延误。目前电站各安全监测数据无异常且已经长期收敛,证明了地下洞室群支护结构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7期)

李俊,魏宝龙,焦凯,周强[2](2018)在《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支护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以杨房沟水电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布置紧凑,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开挖支护工程量大。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揭露的地质条件及时优化支护参数、调整开挖方法,形成了设计、施工、监测反馈快速响应体系,顺利完成了厂房开挖。同时结合现场实际,积极采取改进设备和优化工艺等有效措施,极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监测成果显示,围岩变形始终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开挖完成后,主副厂房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在受不良地质条件及增加支护等情况影响下,仍顺利实现提前6个月向混凝土转序。(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24期)

于小朋,刘秋雅[3](2018)在《某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支护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中大跨度、高边墙等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的叁维计算模型。通过对比无支护与支护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支护对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挖形成大跨度、高边墙的过程中,洞周围岩位移、应力值受影响显着,塑性区分布范围较大;施加支护后,洞周围岩变形减少了约23%,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应力集中和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均有所减小。(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樊启祥,李毅,王红彬,孙会想,张硕[4](2018)在《白鹤滩水电站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通风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通风问题,为了解决地下洞室群规模大和埋深大所导致的通风散烟困难,制定了地下洞室高标准通风控制指标,引入了瑞典生产的变频风机及风带,提出了分期布置、专用通风洞室与机械通风相结合、正压和负压混合式通风的施工期通风技术,布置了专用排风平洞和挡风墙彻底分离正压送入的新鲜空气与负压抽排的废气。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各爆破开挖工作面在爆破后30 min,CO、NxOx和粉尘PM10等主要污染物浓度能达到国家规范要求,部分洞室符合或接近PIARC2007标准要求;专用排风平洞内污染物均超规范标准2~7倍,各开挖部位的污染物均能在排风竖井顶部排风机作用下流入排风洞内,再通过排风洞排至洞外。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超大规模和埋深条件下的地下洞室群通风散烟难题,实现了地下洞室群高标准通风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张光飞,史伟达[5](2018)在《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费用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执行的《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013年版)》中将地下工程施工通风费用包含在其他施工辅助工程投资中,而对于大型地下洞室群通风费用高的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列项计算更合理。以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引水发电系统为例,对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费用进行初步分析和计算。(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2018年04期)

伍胜洪,何玉虎,孙智刚[6](2018)在《黄登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交叉口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式水电站一般以主厂房、主变室、尾水调压室和机组检修闸门室四大洞室为中心,通过引水和尾水隧洞横贯及排水廊道、出线竖井、排风竖井等辅助洞、井群的环绕和交织相贯,形成庞大、复杂的地下洞室群。在开挖支护阶段,各洞室交叉口部位是开挖支护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选取几个常见洞室交叉口部位,进行开挖支护程序、方法和工艺介绍。(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施工》期刊2018年02期)

偰光恒,杨育礼,周云中[7](2018)在《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新技术应用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具有规模大、洞室多、地质及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问题突出及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施工中针对这些特点,应用了多项新技术,本文予以总结。(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施工》期刊2018年02期)

吴灌洲,徐敬武[8](2018)在《大岗山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成洞条件好但局部稳定问题突出。本文通过对开挖揭露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地下厂房分层开挖过程中关键点部位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变化趋势,与开挖过程中围岩松动圈检测成果和洞室群稳定监测资料比较,综合分析认为,大岗山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工程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18年02期)

章奇锋,李华,向天兵,杨凡杰,张传庆[9](2018)在《东非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围岩力学行为演化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非某水电站为例,通过叁维数值模拟,分析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中围岩力学行为的演化,并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洞室整体稳定性较好,应力松弛部位应加强支护。分析结论可为项目的开挖和支护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10期)

魏旭博[10](2018)在《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位于四川西昌市木里县境内,其总库容为5.1248亿m~3,装机容量为1500MW,该电站现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22年竣工。地下厂房采用左岸首部开发方案,地下洞室群部位的地面高程2240~2370m,上覆岩体厚度197~328m,水平岩体厚度125~320m,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岩体完整,岩质坚硬。厂区主要由主副厂房洞、主变洞、尾调室平行布置,纵轴线方向为N5°E。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厂区内无较大规模断裂穿过,但是小断层和节理发育较多且组成较为复杂的构造系统,这些结构面的性状和空间位置的随机性造成了地下洞室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而相近洞室开挖引起的群洞效应更加大了这种可能性发生。除此之外,相同地质条件下,洞室尺寸的不同,其变形和破坏方式也不相同,最终可能造成支护方式的差异。因此对地下洞室群的稳定性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论文选择杨房沟水电站地下厂房、主变洞、尾水调压室为主的地下洞室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地下洞室群稳定性作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结构面发育特征、岩体结构特征、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围岩岩体质量等资料的搜集和统计,分析岩体结构、围岩质量、结构面发育特征、洞室尺寸和群洞效应对地下洞室群整体和局部稳定性的影响,为支护设计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长期驻扎现场并参与施工地质工作,收集每一段洞室开挖后的第一手地质资料并在室内进行整理。以“开挖洞室岩体结构和变形破坏特征研究作为基础,开挖洞室稳定性研究为目标”作为总体路线和方法进行研究:(1)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前期可研阶段华东院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所处的地质环境背景进行分析。(2)对每段开挖洞室都进行岩体结构分类、围岩质量判别和地质素描图工作,并作为基础资料进行整理、保存。(3)调查每个洞段的变形破坏迹象,对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判断其模式,依据不同洞室尺寸进行分类对比。(4)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地下洞室群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结合控制性结构面调查成果和前期试验成果,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科学的确定边界条件并建立模型,运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应力应变等主要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根据已开挖洞室揭露现状,结构面一般以小断层和节理为主,走向主要以NWW、NNE、NE向为主,倾角以中陡倾角为主。岩体结构以块状~次块状为主,局部镶嵌结构。围岩类别以Ⅱ、Ⅲ类为主。(2)研究区围岩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结构控制型、应力控制型、应力-结构控制型叁种,其中以结构控制型为主,应力-结构控制型次之,应力控制型分布最少。结构控制型变形破坏以塌落、滑移为主;应力-结构控制型变形破坏以开挖后节理的松弛张开为主;应力控制型变形破坏以劈裂剥落和张裂塌落为主,基本不存在岩爆现象。(3)通过数值模拟对5种不同尺寸洞室进行尺寸效应模拟可以得出,位移量和塑性区深度与洞室尺寸呈二次函数正比关系,而不是理论中的线性正比关系。当洞室尺寸增大至15m左右时位移量和塑性区深度随洞室尺寸增大而变化的幅度明显加大。在应力分布上呈现出与位移量和塑性区分布大致相同的规律。(4)对地下洞室群的整体稳定性分析后得出在洞室开挖后无支护的条件下最大位移为7.2cm,位于厂房下游侧边墙,地下洞室群存在群洞效应,主要体现在厂房开挖对主变洞的影响。(5)对地下厂房3个典型断面的局部稳定分析后得出厂右0+66m断面主要受挤压破碎带J_(150)和断层f_(123)以及顺洞向节理影响,最大位移量达32mm;厂右0+05m~厂左0+35m洞段下游边墙受断层f_(83)、挤压破碎带J_(145)、J_(164)影响,最大位移量达38mm;厂右0+10m上游侧拱肩混凝土喷层受断层f_(49)影响出现开裂。以上3个断面经过现场检测与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其位移量虽然超过警戒值但在后续开挖过程中随时间逐渐收敛,不会出现大范围变形破坏。监测数据分析成果和数值模拟成果表明,地下洞室群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针对局部变形部位应加强支护,并在后续开挖过程中持续监测。(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布置紧凑,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开挖支护工程量大。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揭露的地质条件及时优化支护参数、调整开挖方法,形成了设计、施工、监测反馈快速响应体系,顺利完成了厂房开挖。同时结合现场实际,积极采取改进设备和优化工艺等有效措施,极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监测成果显示,围岩变形始终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开挖完成后,主副厂房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在受不良地质条件及增加支护等情况影响下,仍顺利实现提前6个月向混凝土转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论文参考文献

[1].邹红英,梁成彦,吴昊.CCS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关键技术研究[J].人民黄河.2019

[2].李俊,魏宝龙,焦凯,周强.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支护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以杨房沟水电站为例[J].人民长江.2018

[3].于小朋,刘秋雅.某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支护模拟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8

[4].樊启祥,李毅,王红彬,孙会想,张硕.白鹤滩水电站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通风技术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18

[5].张光飞,史伟达.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费用计算分析[J].大坝与安全.2018

[6].伍胜洪,何玉虎,孙智刚.黄登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交叉口开挖支护施工技术[J].水利水电施工.2018

[7].偰光恒,杨育礼,周云中.黄登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新技术应用综述[J].水利水电施工.2018

[8].吴灌洲,徐敬武.大岗山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J].水电站设计.2018

[9].章奇锋,李华,向天兵,杨凡杰,张传庆.东非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围岩力学行为演化及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10].魏旭博.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叁维布置...索风营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剖面布...1 拉西瓦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布置示...鲁地拉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第...鲁地拉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第...鲁地拉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第...

标签:;  ;  ;  ;  ;  ;  ;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论文_邹红英,梁成彦,吴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