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系统论文-陈思婷,曹一青,沈志娟,张瑞华

成像系统论文-陈思婷,曹一青,沈志娟,张瑞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用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高分辨率,优化设计

成像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婷,曹一青,沈志娟,张瑞华[1](2019)在《高分辨率医用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创手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内窥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为了能够清楚地观察、诊断和治疗腹腔内的病变组织,在医用内窥镜中需要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系统。对此,文中在选取合适的初始结构基础上,结合系统中选取合适的光学面作为非球面,并运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对其进行像差分析及优化设计。最终设计出了一款工作波段在600~800 nm,相对孔径为F/2.0,全视场角为150°,焦距为0.136 mm,系统总长为5.247 mm的光学成像系统,成像质量较好,系统在150 lp/mm处各视场传递函数值均大于0.55,各视场角的场曲均小于16μm以及相对照度均大于0.99。该光学成像系统能满足医用内窥镜所需要的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王冰,宋永东,杜增丰,李超伦,张建兴[2](2019)在《水下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及其在冷泉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深潜器及其搭载光学设备获得重点调查区的高分辨率影像资料是深远海调查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冷泉、热液等特殊海底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组成、空间规模、分布特征以及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了搭载于"发现"ROV的4 500m级L1000型图像和激光扫描系统及其应用实例。利用该系统拍摄并带有位置信息的海底高清照片,首次获得了台西南冷泉区的高清全幅海底拼接图像,并根据该拼接图像对台西南冷泉区的海底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规模进行了直观分析和量化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深远海近海底测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9年11期)

张茂云,丁红昌,唐晨,于正林[3](2019)在《扫帚式激光叁维扫描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线激光雷达的扫帚式叁维扫描成像系统来实现目标的叁维重建。系统通过激光光束的二维扫描,配合轴向运动,形成包含距离和角度信息的叁维点云数据。实测结果表明:采用设计的叁维扫描成像系统对距离30m的目标进行测量,角度分辨率达到0.06°,行分辨率达到6cm,帧频达到2Hz,实现了快速扫描、高精度目标测量及系统小型化等目标。(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9年11期)

杜绪[4](2019)在《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维修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对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故障分析,提出具体的维修方案,以保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的运行质量[1]。方法:以西门子1.5TMRI硬件部分的扫描故障维修为例,在观察故障具体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一步步分析其故障根源,最终提出解决方法。结果:针对射频剂量限制器PAL红色报错,逐步排除故障,发现TAS内部的一处切换接触片被烧毁,导致了PAL报错,最终采取更换TAS的维修方案,成功解决故障。结论:MRI结构复杂,包括磁场系统、射频系统、控制及图像重建系统等几大部分,故障率较高,医院做好针对故障的排除和维修工作,将为后续诊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提高诊疗效率。(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张雷廷,孙晓龙,方科,杨莎,顾阳[5](2019)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日常质量控制方法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综述形式,对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日常质量控制中的多种要素进行分析,并且对核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对策进行探求,最大程度保障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稳定度,提升数据精准度,为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最大保障。(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张翠,汤运启,王少白,刘宇[6](2019)在《双平面正交荧光透视成像系统在运动损伤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不论全民健身还是竞技体育,预防运动损伤和运动康复训练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其中关节的损伤和康复占大部分,然而现有的分析技术和研究虽然对我们认识骨、关节运动以及相关损伤机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但是仍然存在静态(或准静态)、尸体、活体侵入、非正常生理运动等条件和技术的瓶颈,所以研究人员开发了单平面和双平面正交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DFIS),目前已初步应用于运动损伤研究。二、DFIS的结构及功能DFIS由由2个高压发光器和光源,2个配对的带有荧光接收器和图像增强器的移动机械臂,2个配套的数字摄像机和一套数据解析系统组成。该系统拍摄范围直径可达40cm,采样频率30-1000Hz,能够捕捉人体运动中关节骨性结构的6自由度(6DOF)运动,弥补传统动作捕捉系统只能通过体表标记点的空间位置来解析人体运动,无法获得骨骼真实运动的数据,并受到皮肤和软组织晃动(SkinArtifact)影响的缺憾。叁、DFIS在运动损伤和运动康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研究人员使用DFIS就肩关节运动造成肩峰下撞击综合症、负重屈伸动作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屈膝和落地动作造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和踝关节屈曲造成韧带损伤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受试者肩关节处于中立位,肱骨内旋,喙肱距离会减小;和肩关节外展过程中,肱骨头的滚动与滑动不协调,肩峰下组织可能会与肩峰产生撞击。研究发现受试者举重物伸展时,负重伸展会对椎间盘造成复合应力,在压力和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椎间盘突出和椎间关节错位的发生率更高。研究发现负重屈膝15°时ACL的后外侧束容易发生断裂,负重屈膝30°时ACL的前内侧束容易发生断裂;外加负荷增加,会增加胫股前移的距离,进而增加ACL断裂的风险,该情况与运动高度和强度增加,肌肉和软组织受到负荷增加有关;胫股前移距离与关节松弛度和伸膝肌群肌力有关,关节松弛和股四头肌肌力弱会增加落地时ACL损伤的风险;膝关节外翻增加会增加ACL损伤风险。研究发现踝关节从中立位到最大跖屈,进行旋内动作时易发生前距腓韧带断裂,踝关节从中立位到最大背屈位,易发生跟腓韧带断裂。研究人员使用DFIS发现膝关节护具对ACL损伤患者胫骨前移和内外翻的防护效果有限,因此即使佩戴膝关节护具,康复人员使用弓步训练对膝关节前后不稳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仍应格外小心。研究发现与行走动作相比(慢速步行),单腿提踵动作更多地暴露了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运动中的问题,所以包括关节大范围运动的不稳定动作可能更适合于临床评估该损伤的运动康复效果。四、结论与展望双平面正交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FIS)是由一套运动透视影像系统和数据解析系统构成的不受皮肤、软组织误差影响,对运动无干扰、精度高、重复性高的新型非侵入性骨骼运动分析系统,已经初步应用于动态叁维追踪在体、负重功能位肩关节、腰椎、膝关节和踝关节骨性结构位置关系及其6DOF运动,并计算软骨形变、接触面积/轨迹和韧带应变,探讨了部分关节损伤机制、关节损伤后的运动以及康复治疗和预防。目前尚有较多关节运动损伤机制未探究,特别是高速、高冲击运动下关节内各组织结构的损伤机制;同时涉及关节损伤后康复治疗的研究也较少,尚未发现不同运动或治疗方式对关节运动损伤治疗效果的研究。该系统有助于科研人员分析运动中关节内骨性结构的运动特征和受力机制,更深层次地探讨引起关节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和可能的致伤机理,为动作的规范化、运动损伤的精确诊疗、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和运动护具的研制等方面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可靠的方法。如果能够扩大运动透视影像系统的拍摄范围,开发骨骼应力算法模块,并结合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全新且全面地获取在体关节高速与高冲击运动过程中关节内部的精细变化,如骨间应力/负荷、关节挤压等,也将在运动医学研究领域拥有更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运动损伤防治和运动护具研制方面。该系统对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科技助力奥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梁伟俊,吕泽坚,严倩,张杰,胡伟贤[7](2019)在《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评估吻合口血运情况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近红外-吲哚菁绿(NIR-ICG)成像系统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评估吻合口血运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胃肠专业组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完成腹腔镜淋巴结清扫后,在行肠-肠吻合前及完成吻合后使用NIR-ICG成像系统评估吻合口血运情况。记录患者术中非计划处置,术后30天吻合口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42例患者中,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8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22例。所有患者术中可见血运显影良好,无一例患者因血运不佳而重新吻合,行预防性造口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1例,所有患者未见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应用NIR-ICG成像系统辅助判断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吻合口血运情况,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更进一步证据支持。(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张磊,碗超凡,刘振星,尹治平[8](2019)在《基于PSK调制信号的无源成像系统模糊函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双基地成像系统的模糊函数出发,针对相移键控(PSK)调制信号的特点,引入平均模糊函数的概念。利用求取期望的方式消除码元序列的随机性对系统模糊函数的影响,详细推导了基于PSK调制信号的无源成像系统的广义模糊函数,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信号波形参数对系统分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K调制信号的序列长度和滚降系数对系统分辨性能的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庆乐,杨爱锋[9](2019)在《井间电磁成像系统地面与井下同步测量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井间电磁成像利用低频电磁波对两井或多井之间进行多点扫描,测量出电磁信号经过地层产生的相位变化和幅度衰减情况,从而反演出地层的电阻率信息。相位反映地层电参数以及位置的敏感性要优于幅度信息。在进行相位测量时,必须保证对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同步测量。然而,系统地面与井下的同步测量是保证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同步的基础,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所在。针对井间电磁成像系统地面与井下同步测量方法展开研究,通过井下设计的PLL锁相同步电路和频率自适应补偿电路,完成了井下工作主频时钟源的建立,提高了电路抗干扰性,使得系统在电缆供电电流增大,同步信号毛刺增多且受环境干扰较大情况下,仍能够完成频率和相位锁定,实现了地面与井下系统的实时同步。(本文来源于《石油管材与仪器》期刊2019年05期)

张珊珊,刘韬[10](2019)在《“可重构成像”系统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探测器是实现智能对地观测卫星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于2016年提出"可重构成像"(Re Imagine)项目,并对外公布了项目征询书,该项目旨在研制一种单一且多元智能的摄像传感器,既可以像普通静态及动态成像仪一样探测视觉场景,又能调整及改变自身特性以提供关于一个特定情境的最有用信息。DARPA计划将该技术应用于天、临、空、地的成像系统。实际上,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研制智能化的(本文来源于《国际太空》期刊2019年10期)

成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深潜器及其搭载光学设备获得重点调查区的高分辨率影像资料是深远海调查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冷泉、热液等特殊海底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组成、空间规模、分布特征以及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了搭载于"发现"ROV的4 500m级L1000型图像和激光扫描系统及其应用实例。利用该系统拍摄并带有位置信息的海底高清照片,首次获得了台西南冷泉区的高清全幅海底拼接图像,并根据该拼接图像对台西南冷泉区的海底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规模进行了直观分析和量化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深远海近海底测绘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像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陈思婷,曹一青,沈志娟,张瑞华.高分辨率医用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9

[2].王冰,宋永东,杜增丰,李超伦,张建兴.水下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及其在冷泉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前沿.2019

[3].张茂云,丁红昌,唐晨,于正林.扫帚式激光叁维扫描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J].制造业自动化.2019

[4].杜绪.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维修解决方案[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张雷廷,孙晓龙,方科,杨莎,顾阳.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日常质量控制方法进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6].张翠,汤运启,王少白,刘宇.双平面正交荧光透视成像系统在运动损伤领域中的应用进展[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梁伟俊,吕泽坚,严倩,张杰,胡伟贤.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评估吻合口血运情况的应用效果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

[8].张磊,碗超凡,刘振星,尹治平.基于PSK调制信号的无源成像系统模糊函数分析[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9].张庆乐,杨爱锋.井间电磁成像系统地面与井下同步测量应用研究[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9

[10].张珊珊,刘韬.“可重构成像”系统技术分析[J].国际太空.2019

标签:;  ;  ;  ;  

成像系统论文-陈思婷,曹一青,沈志娟,张瑞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