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号中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号,机器人,中继站,能量,智能,无人机,卫星通信。
信号中继论文文献综述
高亮,孙翠玲,张志成[1](2019)在《高速铁路信号中继站智能巡检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无人值守信号中继站的设备维护存在巡检周期长、交通不便、夜间作业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提出利用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大数据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代替传统人工巡检的方法。结合智能巡检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从智能巡检系统需求分析和方案确定入手,阐述无人值守信号中继站设置智能巡检系统的解决方案,重点对其4个子系统的功能、实现方案及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进行论述。现场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工程可实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铁路》期刊2019年11期)
黄永华,黄浩[2](2019)在《Ka频段中继卫星通信导频信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Ka频段中继卫星通信链路多普勒频偏大,为快速进行信号的频偏纠正和频偏跟踪,使用数据辅助频偏测量方法,首先要针对Ka频段卫星信道特点设计合理的导频图案,针对初始接入工作状态,设计参考导频,并根据设计的导频仿真评估频偏估计性能,经仿真分析,可以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能够估计640 KHz以内的多普勒频偏,残留归一化频偏小于10~(-3);针对同步态,重新设计数据传输帧中的导频图案,残留归一化频偏小于2×10~(-4)。设计的导频符号还可以用于频偏估计之外的其他测量。(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余建兴,郭玉洁[3](2019)在《无中继光纤传输系统PAM4信号传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检测脉冲幅度调制(PAM)是实现大容量、长距离、低成本无中继光传输的理想方式之一。针对分布式拉曼无中继光纤传输系统,研究了112Gbit/s(2×56Gbit/s)和224Gbit/s(4×56Gbit/s)PAM4信号的传输性能。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前后向拉曼泵浦功率分别为400mW和800mW情况下,对应7%FEC阈值时系统的无中继标准单模光纤距离最长可达255km;在245km标准单模光纤无中继链路传输系统中,系统对应7%FEC阈值时的入纤功率动态范围超过4dB。(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10期)
李晋扬[4](2019)在《SWIPT系统中基于极化信号处理的全双工中继传输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从未止步,在经过四次重大变革后,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ion,5G)即将来临。5G时代,移动用户的规模是巨大的,移动设备和基建设施的数目也将大幅度增加。尽管5G将满足用户在各种场所下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但也导致频谱资源更加短缺和能量消耗更加剧烈;此外,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有毒、强酸等恶劣环境中或者人体内,这些设备均难以通过电网供电或频繁更换电池,导致通信质量和设备寿命受到电池容量的严重制约。目前,全双工中继技术(Full-Duplex Relaying,FDR)和无线信息与能量同传技术(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FDR能够同时同频传输信息且利用中继可以减少系统对抗路径损耗的能量损失;另一方面,SWIPT令同时进行无线通信与无线充电成为可能,拓宽了通信设备的使用场景,有效减弱了电池寿命对设备与网络带来的制约。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相位噪声加性高斯化的全双工极化自干扰消除研究”(项目编号:61501050)。为了充分利用通信资源,降低能耗,提升系统容量,本论文研究了SWIPT和FDR的联合技术,并在极化信号处理的基础上,分别从信道条件理想与信道条件不理想的角度,提出了适用于SWIPT系统的全双工中继传输策略。论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对SWIPT技术、FDR技术、SWIPT系统中FDR传输策略的现状以及极化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首先从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挑战叁方面详细研究了SWIPT技术和FDR技术。随后特别说明了SWIPT全双工中继传输策略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极化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现状,为论文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针对功率分配传输策略中难以实现自能量回收利用的问题,本论文在SWIPT系统信道条件理想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极化信号处理的全双工中继传输策略。该方案通过极化信号处理技术,将期望信号和回路干扰信号赋予不同的极化状态,使中继能够在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同时实现自能量回收利用。此外,本论文以实现系统容量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优化问题,并求出了最优功率分配系数的闭式解。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不仅可以避免回路干扰对全双工通信造成影响,还可以充分收集该干扰信号中的能量,从而显着提升系统容量。(3)考虑到实际无线信道中,去极化效应交叉极化鉴别度(Cross Polarization Discrimination,XPD)会对基于极化信号处理的传输策略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本论文在SWIPT系统信道条件非理想的情况下,提出了自适应信道的全双工中继传输策略。该方案充分考虑到XPD对传输策略的影响,在源节点基于信道信息进行功率分配,从而控制极化信号发送状态,由此对抗XPD带来的影响。随后,论文建立了系统容量与功率分配系数之间的优化问题,并提出遗传算法求得近似最优解。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够自适应信道变化,在不同的XPD影响下,均可以保持系统容量的最佳。(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3-20)
张州平,王勇,刘立军,王强,王川[5](2019)在《高铁无人值守信号中继站智能巡检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铁路电务智能巡检机器人,它包含无线充电、自动巡检图像识别、本地监测等应用模块。该机器人实现了对机房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仪器仪表的实时识别,从而彻底解决了高速铁路区间信号中继站监测的漏报、误报问题。该方案与传统的铁路一线人工巡检相比,能够更好的满足铁路对事故预防及安全预警等安全生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2期)
蓝伟松[6](2019)在《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定向微波图传信号中继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架空输电线路多位于人烟罕至的丘陵和高山地带,无人机收发信号受地形或障碍物阻隔影响较大,信号受阻无人机将失去姿态控制,导致与作业人员失去联系,严重影响任务的开展和无人机设备的安全。鉴于此,提出研制一套基于无人机荷载的分布式定向微波信号中继器装置,使它成为一个机动性极高的无线AP通信基站,可高效、安全和可靠地对输电线路进行大范围巡查,从而极大地提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02期)
周生海,宋巍,顾颖,王翀,柏峰[7](2018)在《光纤通信网络中继电保护信号准确传输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行光纤通信网络中继电保护信号准确传输,需要进行光纤通信网络的信道均衡配置和中继电保护信号的自适应转发控制处理,提出一种基于时变多径衰落抑制和自适应波束形成的光纤通信网络中继电保护信号准确传输方法,构建光纤通信网络中继信道均衡模型,采用光纤波特间隔均衡技术进行光纤通信网络的中继通信传输链路均衡设计,针对通信信道的时变多径衰减,采用电信号的连续抽头处理方法进行多径抑制,根据信道的时变多径衰落损失进行中继电保护信号的最佳波特间隔采样,采用多径衰落抑制方法进行光纤网络通信信道的信号补偿和干扰滤波,实现中继电保护信号自适应波束形成和准确传输。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光纤通信网络中继电保护信号传输的准确性较好,抗干扰能力较强,信道均衡性较好。(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8年12期)
吴才聪,赵欣,田娟,程颖,胡冰冰[8](2018)在《基于CORS与UHF的农用GNSS差分信号中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利用现有丰富的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资源,给精准农业提供高精度、高可靠、高并发的差分信号,本文结合农业应用特点,利用GNSS误差的空间相关性,提出基于CORS和UHF电台的GNSS差分信号中继方案,解决测绘用CORS传输方式单一、并发性不足、使用成本较高以及单站RTK重复建设、频率干扰和基准不统一等问题。在北京市海淀区、顺义区和平谷区建立了3个基准站,组建了试验用CORS网,构建了基于PC、i80和智能手机(Phone)的3套中继试验系统,分别开展了定位性能综合验证、机组控制精度验证和应用推广原型验证。试验表明:在10 km范围内,中继定位的平面内、外符合精度分别优于0. 022 m和0. 033 m,基本满足农机作业定位要求;作业机组控制精度达到0. 066~0. 076 m,略高于0. 050 m的理论控制要求,由于机组为挂载农具空驶,该指标属可接受范围;智能手机中继传输的可靠性高、扩展性好。因此,利用智能手机和UHF电台,可快捷获取与转发CORS差分改正数,使10 km之内的流动站实现RTK级定位。该模式简单易用、成本低廉,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毛骏,陈志,吕谢超,何嘉维[9](2018)在《基于无线中继系统的高清管道检测仪信号传输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基于TCP协议的网络互联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一种适用在电力管网巡检中的,基于TCP协议的无线高清管道检测仪的信号传输系统,即:可快速传输接入的无线中继系统、基于TCP协议的控制信号系统、基于H.264视频信号传输系统。本文旨在实现高清管道检测仪的无线通信传输稳定,为加大我国电力管网巡检的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21期)
李巧荣[10](2017)在《部分帧中继参数对航管雷达信号传输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管雷达是现代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路地空指挥的最基本的手段。本文在测试网络平台中,修改部分帧中继参数,以测试其对航管雷达信号传输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前空管业务传输网络中在用的帧中继Station中的T1、N2参数设置不合理,修改T1、N2、T4参数,能够使得路由器对中继上的误码和中断更敏感,一旦中继产生问题,帧中继传输链路可以更快地宣告Link Down,从而避免延迟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电脑迷》期刊2017年12期)
信号中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Ka频段中继卫星通信链路多普勒频偏大,为快速进行信号的频偏纠正和频偏跟踪,使用数据辅助频偏测量方法,首先要针对Ka频段卫星信道特点设计合理的导频图案,针对初始接入工作状态,设计参考导频,并根据设计的导频仿真评估频偏估计性能,经仿真分析,可以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能够估计640 KHz以内的多普勒频偏,残留归一化频偏小于10~(-3);针对同步态,重新设计数据传输帧中的导频图案,残留归一化频偏小于2×10~(-4)。设计的导频符号还可以用于频偏估计之外的其他测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号中继论文参考文献
[1].高亮,孙翠玲,张志成.高速铁路信号中继站智能巡检系统[J].中国铁路.2019
[2].黄永华,黄浩.Ka频段中继卫星通信导频信号设计[J].信息记录材料.2019
[3].余建兴,郭玉洁.无中继光纤传输系统PAM4信号传输性能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
[4].李晋扬.SWIPT系统中基于极化信号处理的全双工中继传输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张州平,王勇,刘立军,王强,王川.高铁无人值守信号中继站智能巡检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19
[6].蓝伟松.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定向微波图传信号中继装置研究[J].机电信息.2019
[7].周生海,宋巍,顾颖,王翀,柏峰.光纤通信网络中继电保护信号准确传输方法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
[8].吴才聪,赵欣,田娟,程颖,胡冰冰.基于CORS与UHF的农用GNSS差分信号中继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8
[9].毛骏,陈志,吕谢超,何嘉维.基于无线中继系统的高清管道检测仪信号传输系统的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
[10].李巧荣.部分帧中继参数对航管雷达信号传输的影响研究[J].电脑迷.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