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线性蠕变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橡胶,沥青,应变,岩石,数值,颗粒。
非线性蠕变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余健,王晴,付世荣,朱其志,刘思利[1](2019)在《基于砂岩蠕变试验的非线性蠕变模型辨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砂岩的蠕变特性,利用全自动叁轴伺服仪对砂岩试样进行10 MPa围压下的常规叁轴试验和蠕变试验。为有效描述蠕变全过程,提出了一种含分数阶导数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蠕变衰减、稳定阶段,试样环向蠕变速率和轴向蠕变速率比较接近;在蠕变加速阶段,试样的蠕变速率迅速增大,环向较轴向先发生加速蠕变,且环向加速蠕变速率更大,稳定蠕变速率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环向稳定蠕变速率增幅较轴向大,可见环向蠕变速率受应力水平影响更大,建立的含分数阶导数的非线性蠕变模型能较好模拟蠕变全过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胡浩[2](2019)在《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研究及其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介质由于其构成和赋存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具备流变性这一特定力学性质。岩石的流变性是指岩石在一定的荷载、湿度、温度等条件下表现出的的应力应变关系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的力学现象。很多岩土工程都与岩石的流变性有密切关系,岩石流变力学研究对于解决岩石力学的实际问题非常重要。传统的岩石本构模型只能模拟掩饰的线性蠕变阶段,对于非线性阶段无法准确体现。本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元件组合本构模型,将其应用于Flac3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并用隧道注浆加固的算例验证二次开发的有效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建立了一个能反映岩石黏弹塑性特性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并推导出该模型的本构方程。该模型能全面反映出岩石的瞬弹、瞬塑、粘弹、粘塑蠕变特性,全面描述岩石蠕变的叁个阶段,并且体现岩石变形的非线性渐变特点。(2)在1stopt数据处理软件平台上基于麦夸特算法,编写非线性拟合程序,对锦屏水电站绿片岩的叁轴蠕变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求参,与博格斯模型进行对比研究,该模型的拟合精度更高,说明了模型能准确反映岩石蠕变的非线性特点。(3)将建立的蠕变模型本构方程进行了叁维中心差分格式的推导,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下编写了自定义本构模型的程序,将源文件编译为动态链接库文件装载到Flac3D的模型库中。简要介绍了模型二次开发中的一些技术流程和关键步骤,并且与软件自带的cvisc模型对比,给出了模拟单轴压缩实验的算例,验证了二次开发的正确性。(4)利用Flac3D程序,调用前文自定义的非线性本构模型,进行了隧道的注浆加固数值分析,研究注浆加固对于软弱围岩隧道开挖的影响。通过改变围岩力学参数,对不注浆,拱顶注浆,全环注浆叁种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叁种工况下隧道围岩的受力和变形。(5)通过分析不注浆,拱顶注浆,全环注浆叁种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在开挖前对隧道的周边的软弱围岩进行注浆加固,能提高注浆区围岩的整体刚度,改善围岩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情况,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减小围岩的位移,但拱脚处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应力集中,在设计支护时应对拱脚处加大支护力度,必要时可增设锁脚锚杆或者采用“注浆锚杆”,即在注浆后将注浆导管留在岩体中作为锚杆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刘浩轩,曾国伟,白凡,吴亮,郑华升[3](2019)在《橡胶颗粒沥青砂非线性蠕变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橡胶颗粒沥青砂非线性蠕变回复行为,基于Schapery黏弹性模型理论,并结合改进型Swchartz黏塑性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积分型本构模型;开展一系列橡胶颗粒沥青砂压缩蠕变试验,通过最小二乘法与改进欧拉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模型中各参数;最后,利用模型对不同应力水平下橡胶颗粒沥青砂的蠕变回复行为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蠕变本构模型不仅能准确描述橡胶颗粒沥青砂蠕变过程中复杂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行为,并且可用来预测不同应力水平橡胶颗粒沥青砂蠕变特性;相比于其他模型,本文模型中参数的确定简单、方便。(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晶晶,孔令伟[4](2019)在《膨胀土卸荷蠕变特性及其非线性蠕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膨胀土滑坡往往表现为长期性、渐进性等与时间相关的特性,利用GDS应力路径叁轴仪对膨胀土进行了叁轴卸荷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偏应力较小时,膨胀土的蠕变曲线仅出现瞬时变形和衰减蠕变;当偏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其蠕变曲线也呈现衰减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3个阶段,但其加速蠕变阶段的特征与一般岩土体不同,其蠕变速度近乎常数。膨胀土的应力-应变等时曲线显示,膨胀土卸荷蠕变具有非线性特征,且其非线性程度与蠕变时间和应力水平相关,蠕变时间越长、应力水平越高,其非线性程度越高。基于非线性流变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四元件蠕变模型,将标准线性体与一个非线性黏壶串联,该模型可描述等围压叁轴压缩应力状态下膨胀土轴向应变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根据膨胀土卸荷蠕变试验结果,采用曲线拟合法对叁维非线性模型的参数进行反演识别。拟合曲线和试验曲线对比显示,两者吻合良好,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膨胀土的蠕变特性。此外,基于该蠕变模型获取了膨胀土的临界破坏应力,其与常规剪切破坏应力的比值随着固结压力的减小而减小,表明越接近坡面的土层越容易发生蠕变破坏。(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晴,仇晶晶,朱其志,刘思利,余健[5](2019)在《基于分数阶导数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理论,给出一种分数阶软体元件及其本构方程,阶数取值不同,可分别模拟蠕变的叁个阶段.采用两个分数阶软体元件与虎克体进行组合,引入岩石硬化函数、损伤变量,提出一种新的含分数阶导数的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并推导出该模型的本构方程.利用砂岩的蠕变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能有效描述砂岩的蠕变特性.(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任鹏,王鹏,唐印[6](2019)在《考虑系数非定常性的成都黏土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成都黏土蠕变规律,展开固结不排水叁轴蠕变试验,分析了成都黏土变形的非线性特性及参数的非定常特性。结果表明:当应力小于黏土屈服强度时,蠕变以线性变形为主,包括瞬时弹性变形和黏弹性变形;当应力大于屈服强度时,蠕变以非线性变形为主,包括黏弹塑性变形,具有显着的非线性特性;蠕变过程中,黏土的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均为应力和时间的函数,具有显着的非定常特性。结合元件模型理论和分数阶导数模型理论的优点,构建了考虑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非定常特性的成都黏土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验证分析,发现蠕变模型对蠕变各阶段的拟合度较高,充分发挥了元件模型和分数阶导数模型的优点,可以很好地反映成都黏土的蠕变全过程。(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浩轩,曾国伟[7](2018)在《橡胶颗粒沥青砂非线性蠕变模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描述橡胶颗粒沥青砂非线性蠕变回复行为,本文基于Schapery粘弹性模型理论,并结合改进Swchartz粘塑性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积分型本构模型。开展一系列橡胶颗粒沥青砂压缩蠕变试验,通过最小二乘法与改进欧拉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模型中各参数。最后,利用模型对不同应力水平下橡胶颗粒沥青砂的蠕变回复行为进行预测验证。结果表明:该蠕变本构模型不仅能准确描述橡胶颗粒沥青砂蠕变过程中复杂的非线性粘弹塑性行为,并且可用来预测不同应力水平橡胶颗粒沥青砂蠕变特性,相较于其他模型,本文模型参数的确定简单可靠。(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金俊超,佘成学,尚朋阳[8](2019)在《基于应变软化指标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并提出一种以应变软化指标为基础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首先,基于岩石叁轴压缩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一种峰后应变软化指标R_1来描述岩石峰后力学参数软化与塑性变形间的关系。接着,通过分析加速蠕变阶段与峰后段的联系,建立加速蠕变应变软化指标R_2,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非线性黏塑性体。然后,将其与Hook体和Kelvin元件串联,组建非线性蠕变模型,并将模型嵌入ABAQUS有限元程序。最后,针对砂岩和泥岩叁轴蠕变试验建立数值模型,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说明所建模型适用于硬岩/软岩加速蠕变现象的模拟。其中,参数b对加速蠕变曲线形态起调节作用,显示模型模拟脆性-延性流变破坏的特点。另外,模型参数均可由常规压缩破坏试验以及蠕变试验确定,易于获取。(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路军,周宏伟,荣腾龙,任伟光[9](2018)在《深部煤体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煤体蠕变规律研究对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预防煤与瓦斯突出及改善瓦斯抽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数阶导数流变模型,推导出煤体叁维应力条件下非线性蠕变本构方程。考虑深部煤体赋存的高应力环境及应力变化路径,进行了叁向应力状态下轴压恒定、分级卸围压的煤体蠕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叁向高应力状态下,试件的轴向和环向应变表现为初始蠕变和稳态蠕变,最终出现加速蠕变阶段;在相同差应力条件下,煤体蠕变变形随围压增大而减小。利用煤体卸围压蠕变实验数据对文中蠕变本构方程的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蠕变本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煤体蠕变叁阶段,特别是加速阶段。在蠕变本构方程参数确定的前提下,分析了应力水平、分数阶导数阶数及黏性系数对煤体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张玉,王亚玲,俞缙,张晓东,栾雅琳[10](2018)在《深层膏质泥岩蠕变特性及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泥岩作为油气储层常见复杂介质,在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蠕变力学特性异常复杂,是引起套管损伤破坏的重要因素。以深部油气藏工程含膏质泥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开展了高温为130℃、高围压为30 MPa、不同偏应力水平下多试样、单级加载叁轴蠕变试验。该泥岩呈显着的时效力学特性,蠕变应力阀值较低,应力和持时对蠕变特性存在显着影响,低应力、长时间作用下泥岩亦呈现明显的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破坏,且加速蠕变起始时间随应力增加呈指数降低关系。其次探讨了泥岩加速蠕变和强度损伤特性,提出了蠕变损伤起始时间概念,认为泥岩内部蠕变损伤变量可用指数函数予以描述。最后,基于蠕变损伤变量和起始时间,构建考虑泥岩加速蠕变的非线性改进Burgers蠕变模型,对蠕变参数开展辨识和分析,所选模型可准确地对深层膏质泥岩蠕变特性进行描述。研究成果旨在为深部泥岩油气藏套管工程长期稳定分析及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S1期)
非线性蠕变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岩石介质由于其构成和赋存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具备流变性这一特定力学性质。岩石的流变性是指岩石在一定的荷载、湿度、温度等条件下表现出的的应力应变关系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的力学现象。很多岩土工程都与岩石的流变性有密切关系,岩石流变力学研究对于解决岩石力学的实际问题非常重要。传统的岩石本构模型只能模拟掩饰的线性蠕变阶段,对于非线性阶段无法准确体现。本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元件组合本构模型,将其应用于Flac3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并用隧道注浆加固的算例验证二次开发的有效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建立了一个能反映岩石黏弹塑性特性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并推导出该模型的本构方程。该模型能全面反映出岩石的瞬弹、瞬塑、粘弹、粘塑蠕变特性,全面描述岩石蠕变的叁个阶段,并且体现岩石变形的非线性渐变特点。(2)在1stopt数据处理软件平台上基于麦夸特算法,编写非线性拟合程序,对锦屏水电站绿片岩的叁轴蠕变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求参,与博格斯模型进行对比研究,该模型的拟合精度更高,说明了模型能准确反映岩石蠕变的非线性特点。(3)将建立的蠕变模型本构方程进行了叁维中心差分格式的推导,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下编写了自定义本构模型的程序,将源文件编译为动态链接库文件装载到Flac3D的模型库中。简要介绍了模型二次开发中的一些技术流程和关键步骤,并且与软件自带的cvisc模型对比,给出了模拟单轴压缩实验的算例,验证了二次开发的正确性。(4)利用Flac3D程序,调用前文自定义的非线性本构模型,进行了隧道的注浆加固数值分析,研究注浆加固对于软弱围岩隧道开挖的影响。通过改变围岩力学参数,对不注浆,拱顶注浆,全环注浆叁种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叁种工况下隧道围岩的受力和变形。(5)通过分析不注浆,拱顶注浆,全环注浆叁种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在开挖前对隧道的周边的软弱围岩进行注浆加固,能提高注浆区围岩的整体刚度,改善围岩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情况,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减小围岩的位移,但拱脚处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应力集中,在设计支护时应对拱脚处加大支护力度,必要时可增设锁脚锚杆或者采用“注浆锚杆”,即在注浆后将注浆导管留在岩体中作为锚杆发挥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线性蠕变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余健,王晴,付世荣,朱其志,刘思利.基于砂岩蠕变试验的非线性蠕变模型辨识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胡浩.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研究及其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9
[3].刘浩轩,曾国伟,白凡,吴亮,郑华升.橡胶颗粒沥青砂非线性蠕变模型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晶晶,孔令伟.膨胀土卸荷蠕变特性及其非线性蠕变模型[J].岩土力学.2019
[5].王晴,仇晶晶,朱其志,刘思利,余健.基于分数阶导数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J].河南科学.2019
[6].任鹏,王鹏,唐印.考虑系数非定常性的成都黏土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7].刘浩轩,曾国伟.橡胶颗粒沥青砂非线性蠕变模型实验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8].金俊超,佘成学,尚朋阳.基于应变软化指标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J].岩土力学.2019
[9].王路军,周宏伟,荣腾龙,任伟光.深部煤体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及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8
[10].张玉,王亚玲,俞缙,张晓东,栾雅琳.深层膏质泥岩蠕变特性及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