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师德论文-曹利华

传统师德论文-曹利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师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文化,师德观,师德建设,创新发展

传统师德论文文献综述

曹利华[1](2019)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师德观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育和时代发展的永恒课题,师德建设是新时代振兴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新时代我们要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努力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师德观,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本文来源于《未来与发展》期刊2019年11期)

郝振省[2](2019)在《传统文化与师德教育相辅相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文化与师德教育相互生成、相互推动、相互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传统文化中蕴含众多关于教育或者师德师品师风的内容。以我们现在推崇的《叁字经》为例,开头的部分几乎都是讲教育问题,讲师德师风师品,后面的部分就是讲教育内容,其中历史和(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11-13)

刘峻杉[3](2019)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师德修养的机理与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师德——教师的自我修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应该与师德规范相互配合,德法并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明德思想,有助于启发当代师德修养的理论建构。先秦道儒的"离道失德论"与"修德明道论"、仁义礼智信五德思想以及"德"与"仪"的属性等,可以为当代师德修养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机理框架。这个框架理论将信智礼叁德作为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分别对应落实于教师之"行""听""说"叁仪,从而内外兼修。在此叁德基础之上,教师公正之"义"和关怀之"仁"才更容易被自觉认同和持久生成,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完善师德修养的保障机制方面,需要把握根本、上下联动,重视文化唤醒和自发成长的环境氛围,以传统文化阐释中的"新六德"为导向,有效构建起促进教师自我修养的文化支持机制和能量供给系统。(本文来源于《教师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英[4](2019)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和丰厚滋养。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遵循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强化与内化相结合的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范生的相关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中,既有利于促进师德养成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本文来源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付伟伟[5](2019)在《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坐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文化宝库,在历代教育实践的薪火相传中,对于"师道""师德"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本文结合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经验,以期广大青年教师们学习古人智慧,并在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扬传承。(本文来源于《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期刊2019年Z1期)

[6](2019)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在办学中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历史和文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因此,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提高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必然要求。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本文来源于《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吴惠[7](2019)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只有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才能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才能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有国家与民族,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是扎根中国(本文来源于《年轻人》期刊2019年05期)

孙昕[8](2018)在《师德,是“行”出来的——记“敬德会讲”之“传统师德与新时代教育”论坛》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设好教师队伍,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承担起引导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历史使命,这是教育管理的根本任务。而教育部为2018年教师节所确定的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敬德书院"从2015年起便集中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18年12期)

郭齐家[9](2018)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师德与教师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感情以及有关的行为习惯等。中国教育史记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的历程,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从以下几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一、孔子的教师观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教师占有特殊的位置,因为陶冶学生的品德、教导他们(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18年S2期)

孙昕[10](2018)在《师者,拿什么来获得尊严——2018“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师道传统与师德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师"要有"道",就要去学习"师道"、理解"师道"、践行"师道"。"中国教师·敬德会讲"聚焦师道传统与师德建设这个话题,既温暖着师心,也温暖着华夏民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这个话题常提常新,因为每一个师德的建设者都会用自己独一无二的心与灵去领纳、悟解与呈现这个"为己之学"。2018年6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北京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18年11期)

传统师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文化与师德教育相互生成、相互推动、相互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传统文化中蕴含众多关于教育或者师德师品师风的内容。以我们现在推崇的《叁字经》为例,开头的部分几乎都是讲教育问题,讲师德师风师品,后面的部分就是讲教育内容,其中历史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师德论文参考文献

[1].曹利华.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师德观的继承与发展[J].未来与发展.2019

[2].郝振省.传统文化与师德教育相辅相成[N].人民政协报.2019

[3].刘峻杉.传统文化视角下师德修养的机理与保障[J].教师发展研究.2019

[4].张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

[5].付伟伟.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9

[6]..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

[7].吴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J].年轻人.2019

[8].孙昕.师德,是“行”出来的——记“敬德会讲”之“传统师德与新时代教育”论坛[J].中国教师.2018

[9].郭齐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师德与教师观[J].中国教师.2018

[10].孙昕.师者,拿什么来获得尊严——2018“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师道传统与师德建设”[J].中国教师.2018

标签:;  ;  ;  ;  

传统师德论文-曹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