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段论文_常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地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段,历史,城市,上饶市,老街,数据库,文脉。

历史地段论文文献综述

常青[1](2019)在《月湖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设计,宁波,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的月湖西区是老城保留下来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2009-2011年由于失当的处置方式,月湖西区北片的传统街巷和风貌建筑被大量拆除,只残留下一些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此举遭到了宁波民间有识之士的强烈质疑,国家主管部门也责令"亡羊补牢",限期恢复。2012年,同济大学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领域的规划与建筑团队承担了该项艰巨任务,并与相关单位全程配合,监控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本文来源于《世界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许亦竣[2](2019)在《社会整合视角的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镇海庄市老街属于居住型历史街区,内部仍有大量居民居住,居住主体多样,同时街区面临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社会整合视角,以促进住户邻里关系、融入社区为目标,对老街内不同居住人群采用不同安置方法。对保留建筑采用分级评定确定其保护与更新模式,同时对基地内部的绿地水系及公共活动空间加以梳理织补,增加补充基础服务设施布置,提高街区整体生活水平。(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地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5)

赵倩羽,于丁一,王喆妤,杜艺炜[3](2019)在《历史地段城市更新基础数据库的搭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在城市更新整体框架中有着重要地位,随着大数据、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兴起,基于新的数据需求与数据分析方式来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本文以历史地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历史地段基本城市更新过程的梳理分析提取其基础数据需求,通过新数据环境与数据需求的全面衔接,完成了历史地段城市更新基础数据库搭建的初步探究,形成历史地段更新的一级数据库,一级数据库包括基础性指标、控制性指标和建议性指标叁大部分,可分别作为更新过程中的基本依据、更新规则和引导信息。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的历史地段更新案例,以台南总爷老街和上海衡复历史风貌区为例,搭建实际项目中能对接其更新方法、服务其更新目标、符合地区发展特征的二级数据库,研究其针对实际项目需要丰富和进一步明确的数据需求,为历史地段城市更新奠定详实的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秦昆,高雅[4](2019)在《“城市修补”背景下的历史地段风貌管控体系初探——以济南商埠区风貌导则管控体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历史地段内文化传承及风貌提升存在的困境及诉求,以济南商埠区为例,结合商埠区城市修补试点,提出了"风貌导则管控体系"概念,即"商埠区整体风貌导则"+"片区风貌细化导则"+"城市修补更新试点实施"的多层级模式。宏观把控,中观对接,微观设计,旨在改善原有单一风貌导则受众群体多元,缺乏明确指导性、参照性及科普性等问题。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风貌导则管控体系在实操过程中对于设计、审批及实施主体的作用及指导意义,为同类型历史地段更新改造提供参考,同时也对新时代历史地段更新过程中风貌完整、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改善等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岳博卿,王曈,宁昭伟,王韵嘉[5](2019)在《聚落型历史地段的活化利用与实践——以福州市梁厝古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并纳入城市未来发展计划。同时,聚落型历史地段随着保护、活化利用视野的扩大以及城市的扩张也越来越多的被列入活化利用的计划中。但是由于其本身所处的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不成熟的建成环境,导致其活化利用的模式不能单出复制城区内的历史地段传统"从城市吸血"的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本文结合"福州市梁厝古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实践,探索通过产业的导入形成历史地段"自我造血"的开发模式,以及通过探索片区文化景观塑造提升历史地段景观辨识性的方式。(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文晓菲[6](2019)在《“城市双修”视角下历史地段保护与活化——以荆州繁荣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高速社会使得蕴含丰硕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的历史地段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挑战。"城市双修"是我国应对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重要举措。历史地段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活化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关注重点。本文基于此背景,解读了"城市双修"的深刻内涵,梳理解析历史地段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探寻"城市双修"与历史地段保护活化利用的契合点。并结合荆州市繁荣街历史地段的案例实践,从"城市双修"的视角下,通过分析空间结构、历史文脉、空间肌理以及生态资源提炼历史地段的价值特色,从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及活化利用叁方面进行规划。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历史地段能够紧紧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保"与"建"的平衡点上提供相关的策略经验方法与案例实践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刘康宁,薛杨[7](2019)在《基于康泽恩形态分析方法的历史地段特色营造策略研究——以市舶司历史地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泽恩运用地理学的综合空间视角,搭建了一个以"城镇平面格局"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街道、地块、建筑物3种明确的平面格局要素。新加坡牛车水地区在历史地段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认知—策略—导则的方法体系。保留和加强历史地段的历史空间形态特色是保持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充分解读历史地段的物质空间形态,科学认知其历史基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规划策略。本文运用康泽恩所提出的形态分析方法,科学认知历史地段的空间形态特点,并借鉴新加坡牛车水地区在历史地段保护方面的方法体系,以市舶司历史地段为例,分析其历史空间形态特色,提出规划策略和管控导则。(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王曈,周立,岳博卿,军镁扎西[8](2019)在《历史地段“微更新”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实践研究——以西藏日喀则帮佳孔历史文化街区的社区“微更新”城市设计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和城乡发展模式的转型,历史地段"拆旧建新"更新模式及其对应的城市设计技术思路已无法适应实际项目需求,"微更新"成为历史地段改造提升的必然选择,对城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西藏日喀则帮佳孔历史文化街区的社区"微更新"城市设计项目为例,详细阐述依托于文脉及空间拓扑关系分析、社区数据库建构的城市设计方法路径和最小干预的"微设计"手法,以期为历史地段"微更新"类项目提供技术思路与案例支撑。(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高杰锋[9](2019)在《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探索——以上饶市水南组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历史地段更新策略研究对于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策略,笔者认为可针对不同层面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更新策略与之对应:在整体层面,运用"城市双修"策略,通过建立对内复兴对外融合的新秩序,从交通组织、配套完善、整体风貌、(本文来源于《城乡建设》期刊2019年19期)

彭冀[10](2019)在《多智能体复杂系统在南京历史敏感地段城市肌理智能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古都南京城市更新进程,历史敏感地段大尺度、高容积率商业综合开发需求同传统高密度城市肌理保护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以红线退让、限高、固定容积率等控制指标为主导的城市建设模式由于缺乏相对精细和灵活的管控,导致历史敏感地段保护和城市更新开发难以平衡。本文将重点聚焦南京历史敏感地段,通过对真实的历史敏感地段进行调研,利用java计算机编程开发一套基于多智能体复杂系统的城市肌理智能控制生成工具,为南京以及和同南京一样面临同样矛盾的城市在更新保护中提供可行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模型,从而将南京历史敏感地段城市公共空间记忆的保护落到实处。(本文来源于《共享·协同——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历史地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宁波镇海庄市老街属于居住型历史街区,内部仍有大量居民居住,居住主体多样,同时街区面临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社会整合视角,以促进住户邻里关系、融入社区为目标,对老街内不同居住人群采用不同安置方法。对保留建筑采用分级评定确定其保护与更新模式,同时对基地内部的绿地水系及公共活动空间加以梳理织补,增加补充基础服务设施布置,提高街区整体生活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地段论文参考文献

[1].常青.月湖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设计,宁波,中国[J].世界建筑.2019

[2].许亦竣.社会整合视角的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设计[C].浙江省地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赵倩羽,于丁一,王喆妤,杜艺炜.历史地段城市更新基础数据库的搭建探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4].秦昆,高雅.“城市修补”背景下的历史地段风貌管控体系初探——以济南商埠区风貌导则管控体系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5].岳博卿,王曈,宁昭伟,王韵嘉.聚落型历史地段的活化利用与实践——以福州市梁厝古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6].文晓菲.“城市双修”视角下历史地段保护与活化——以荆州繁荣街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7].刘康宁,薛杨.基于康泽恩形态分析方法的历史地段特色营造策略研究——以市舶司历史地段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8].王曈,周立,岳博卿,军镁扎西.历史地段“微更新”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实践研究——以西藏日喀则帮佳孔历史文化街区的社区“微更新”城市设计项目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9].高杰锋.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探索——以上饶市水南组团为例[J].城乡建设.2019

[10].彭冀.多智能体复杂系统在南京历史敏感地段城市肌理智能控制中的应用[C].共享·协同——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论文知识图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来源:htt...法兰克福席恩美术馆(来源:http://...战略性眺望景观的规划控制区Fig.4-1S...天府煤矿博览区改造示意西园寺环境龙泉寺环境

标签:;  ;  ;  ;  ;  ;  ;  

历史地段论文_常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