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音感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沌,压缩感知,稀疏表达,语音加密
语音感知论文文献综述
钱永青[1](2019)在《基于混沌理论和压缩感知理论的语音加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语音通信保密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基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传统语音加密方法流程较复杂,并且对语音信号也不能以信息速率进行采样,浪费了宝贵的采样资源。为了对语音信号进行信息速率采样并简化语音加密流程,笔者采用压缩感知理论对语音进行加密。另外,为了节约语音加密密钥的存储空间,构建了混沌矩阵作为语音信号的加密密钥。仿真实验表明,利用混沌的压缩感知对语音加密是切实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永兵,米保全,周亮,张涛[2](2019)在《基于短时自相关的语音感知哈希认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动语音通信对语音区分性和内容保持操作鲁棒性,以及实时认证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自相关的语音感知哈希认证算法。该算法对语音进行预处理、分帧和加窗,进行短时自相关分析,并结合非负矩阵分解得到特征参数矩阵,利用特征参数矩阵生成感知哈希序列进行语音内容认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区分性和鲁棒性,能够满足语音通信实时认证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张芳文,马谐,陶云[3](2019)在《语音情绪词启动影响情绪面孔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功地识别和加工情绪信息是社会交往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情绪认知研究多关注单通道所传达情绪的加工,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接收的情绪信息往往不是单一感觉通道传递的,而是多个感觉通道同时传递。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听觉与视觉这两种信息通道在情绪感知中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05)
任宏昊[4](2019)在《实验语音学观点下的感知同化模型再考——以普通话和闽南方言日语学习者促音感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感知同化模型在二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日语中特殊音拍之一,促音体现了日语语音体系的独特性,是我国日语学习者在习得日语语音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本文以自然语音及人工合成条件下的若干无实义刺激为材料,通过两组语音感知实验考察了86名不同母方言背景日语学习者的促音感知。结果表明,感知同化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习者的促音习得难度,进一步证实了入声对促音感知的正迁移效果。同时,通过对照不同语音环境及日语能力水平下被试的促音感知,发现了除持阻时长外的促音辨别线索。(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汤冰,樊忠洋,张校东,张茂磊[5](2019)在《基于协议栈的调度提升VOLTE语音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LTE网络在中国移动的网络中已经进行了全面的部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通信人的不断努力,LTE的整体已经日渐成熟,4G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无线上网速率体验,但追本溯源通信网络的本质还是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保证通话质量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吸纳更多的用户群体,帮助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本篇文章从网络优化的协议栈优化角度出发,分析各协议栈的功能,从中找到提升用户感知的空间,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中,最大化利用基站的价值,提升VOLTE语音感知。(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07期)
姚晓菊[6](2019)在《视障大学生英语音段感知能力探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障大学生英语学习者主要依靠听觉通道来习得语音,因此感知能力对他们的语言学习尤其重要。该文通过对视障大学生英语音段感知测试发现,视障大学生对目标音段感知能力总体稍优于明眼人对照组,情况良好,主要归功于灵敏的听辨能力、较早的外语启蒙教育和音乐启蒙教育。感知偏误主要来自汉语和方言影响。此发现对于视障大学生的语音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3期)
喻国明,王文轩,冯菲[7](2019)在《“声音”作为未来传播主流介质的洞察范式——以用户对语音新闻感知效果与测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与传媒产业的深入结合,声音作为未来传播主流介质成为可能。文章尝试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研究传媒产业元素——声音,对"个体感知"的传播效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尝试构建受众对语音新闻感知的测量指标,探究语音信息特征、用户特征等层面对用户的内容认知、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语音新闻感知效果与测量的研究设想。(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7期)
徐丹莹,陈霏[8](2019)在《脑电失匹配负波客观评估人工耳蜗语音感知的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耳蜗的语音感知是言语交流和听力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主观行为学评估手段存在诸多的限制,实验结果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基于脑电波成分之一的失匹配负波来进行客观评估的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失匹配负波不需要被试注意力的调制,相比于其他行为学实验,可以获得更为客观和准确的研究结论,现阶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耳蜗的相关研究领域中。从人工耳蜗的实现过程、失匹配负波的评估方法及其在人工耳蜗植入人群中的研究现状等方面,总结归纳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利用脑电波评估人工耳蜗植入人群在语音及音乐方面的感知表现,以及在植入后的听力恢复情况等。最后对脑电波实验现存的挑战进行论述,并对其未来相关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贞,周晓南[9](2019)在《弱覆盖环境下VoLTE语音感知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无线网络弱覆盖对VoLTE语音感知的影响,针对PDCCH调度容量、语音QoS、SRVCC、数据业务重定向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解决方案。通过优先保障上行调度容量、提升语音调度优先级、优化SRVCC切换和数据业务重定向的流程,有效地提升网络性能指标和用户感知。(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雪春[10](2019)在《VoLTE语音接通时延感知提升的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VoLTE语音接通时延是衡量LTE网络性能和客户使用感知的KPI之一。基于Vo LTE呼叫信令流程,从理论上研究了影响Vo LTE呼叫时延的要素,在现网中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影响寻呼时延的参数,得出了Vo LTE呼叫时延的优化方法。对无线侧UE不活动定时器及寻呼参数、EPC侧MME的寻呼策略和IMS侧被叫寻呼参数联合优化,并在现网优化工程中实践。通过参数优化前后各性能的对比,呼叫时延关键指标降低了40.89%,减少了LTE网络信令资源消耗,减轻了网络负荷,提升了VoLTE语音业务质量和客户感知满意度。(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语音感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移动语音通信对语音区分性和内容保持操作鲁棒性,以及实时认证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自相关的语音感知哈希认证算法。该算法对语音进行预处理、分帧和加窗,进行短时自相关分析,并结合非负矩阵分解得到特征参数矩阵,利用特征参数矩阵生成感知哈希序列进行语音内容认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区分性和鲁棒性,能够满足语音通信实时认证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音感知论文参考文献
[1].钱永青.基于混沌理论和压缩感知理论的语音加密[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
[2].张永兵,米保全,周亮,张涛.基于短时自相关的语音感知哈希认证算法[J].无线电工程.2019
[3].张芳文,马谐,陶云.语音情绪词启动影响情绪面孔感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任宏昊.实验语音学观点下的感知同化模型再考——以普通话和闽南方言日语学习者促音感知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5].汤冰,樊忠洋,张校东,张茂磊.基于协议栈的调度提升VOLTE语音感知[J].信息通信.2019
[6].姚晓菊.视障大学生英语音段感知能力探寻性研究[J].海外英语.2019
[7].喻国明,王文轩,冯菲.“声音”作为未来传播主流介质的洞察范式——以用户对语音新闻感知效果与测量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9
[8].徐丹莹,陈霏.脑电失匹配负波客观评估人工耳蜗语音感知的综述[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9
[9].陈贞,周晓南.弱覆盖环境下VoLTE语音感知提升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刘雪春.VoLTE语音接通时延感知提升的优化策略研究[J].通信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