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剪切疲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疲劳,钢筋混凝土,性能,沥青,磁效应,强度,壁板。
剪切疲劳论文文献综述
黄恒伟,RAHMAN,Ali,黄杨权,安少科,艾长发[1](2019)在《基于压-直剪试验的沥青路面层间剪切疲劳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剪切疲劳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压-直剪试验加载装置,对含层间界面的沥青混合料复合小梁进行层间压-直剪剪切疲劳寿命测试。通过改变3种环境温度(25℃、35℃、45℃)、2种黏层油用量(0.3、0.5 L/m~2)、5种剪切应力水平(0、0.03、0.06、0.1、0.2 MPa)及4种压应力水平(0.16、0.18、0.2、0.22 MPa)等试验条件,研究上述因素对复合小梁试件层间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在25℃~45℃区间,0.3、0.5 L/m~2黏层油用量下的层间疲劳寿命平均降幅分别为47.12%、72.79%,黏层油用量较多时层间剪切疲劳寿命对温度变化更敏感;随温度升高,在相同温度梯度内,相对常温区间段[25℃,35℃)小梁层间剪切疲劳寿命的变幅大于相对高温区间段[35℃,45℃];随着压应力水平增大,层间剪切疲劳寿命也逐渐增大,但其增大趋势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减弱,当温度为45℃、压力0.2 MPa时,层间疲劳寿命仅521.8 s;随着剪切应力增大,在25℃、35℃、45℃条件下,层间剪切疲劳寿命下降速率(分别为k_1、k_2、k_3),存在k_2>k_1、k_2>k_3的关系,且常温(25℃)状态下剪切应力对层间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不明显,而高温(45℃)状态下层间剪切疲劳寿命整体水平较低,剪切应力增大时其层间剪切疲劳寿命衰减效果也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选仓,孙耀宁,王文强,赵伦,周爱国[2](2018)在《粘层材料剪切疲劳特性及层间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的性能及使用年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层间粘结状态的好坏。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时,路表弯沉及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通常被视为重要的设计指标,而沥青路面层间剪切疲劳破坏却被忽视,为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埋下隐患。通过系统的沥青路面层间剪切疲劳试验建立了沥青路面层间剪切疲劳方程及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并根据沥青路面的实际工作状态,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基于剪切疲劳破坏的沥青路面层间设计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沥青路面剪切疲劳破坏进行了验算及寿命预估。结果表明:在以传统的路表弯沉及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其层间接触不能满足路面剪切疲劳的要求,因此,建议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增加沥青层间剪切疲劳设计指标。(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6期)
肖卫强,崔磊[3](2018)在《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疲劳破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疲劳破坏特征,进行了5根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分析了疲劳过程中裂缝、箍筋应变等的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应力比和应力幅显着影响梁的疲劳寿命,疲劳荷载最大值越大、应力比越小,疲劳寿命越短。最大斜裂缝宽度随疲劳加载先快速增大,然后保持稳定缓慢增长。循环加载过程中,箍筋应变一般随疲劳加载次数增加而增大,且箍筋应变幅不断变化,箍筋受到变幅疲劳作用。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疲劳破坏是一个叁阶段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肖卫强[4](2018)在《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疲劳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的推广使用以及交通流量与交通荷载的逐年增大,应用极限状态设计理论和混凝土多轴设计理论等设计理论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处于高水平应力状态,工作应力幅更接近疲劳应力幅,混凝土结构的疲劳问题频发。一般而言,结构疲劳破坏形式主要分为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目前,对于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弯曲疲劳性能,剪切疲劳问题的研究仍存不足。已有研究表明,在较大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更容易发生剪切疲劳破坏,因此需要对剪切疲劳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开展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疲劳试验,分析应变、裂缝以及压磁信号等在疲劳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疲劳破坏机理特征。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疲劳试验分析了跨中挠度、钢筋和箍筋应变、裂缝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箍筋应变幅等在疲劳过程中呈叁阶段变化,等幅疲劳加载下箍筋承受变幅疲劳作用;根据箍筋应变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箍筋应力幅的SV-N曲线,可用于剪切破坏梁的疲劳设计。(2)通过测量疲劳过程中跨中纵筋和弯剪段箍筋压磁信号,分析了压磁信号与荷载水平、应变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压磁信号对裂缝开展很敏感,压磁信号特征点随疲劳过程呈叁阶段变化规律,通过两个弯剪区压磁信号的对比可以初步判断剪切破坏梁的破坏位置,定义了基于压磁信号的剪切疲劳损伤变量并建立了疲劳寿命预测方法。(3)通过分析梁的破坏过程以及裂缝发展、应变和压磁信号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疲劳破坏机理。以桁架拱模型为基础,根据箍筋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疲劳第二阶段箍筋疲劳应力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黎霞,刘金凤,曾璐璐[5](2017)在《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双面剪切疲劳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力学分析模型,模拟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在双面剪切破坏过程中的受力状态。通过对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数值模拟,分析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在双面剪切受力状态下其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并根据模型选择应力加载方式控制试验参数,采用自制双面剪切试验夹具,利用应力控制的方式进行双面剪切试验,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通过双面剪切疲劳性能试验得到温拌橡胶沥青、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疲劳性能,分析温拌剂和橡胶粉对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7年06期)
张铁军,李曙林,常飞,尹俊杰,安涛[6](2017)在《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多点冲击损伤和高周剪切疲劳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多点冲击损伤和高周剪切疲劳对复合材料加筋壁板损伤演化、屈曲行为及破坏模式的影响,制作了9块相同构型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设计了冲击试验、高周剪切疲劳试验和剩余剪切强度试验。在多点冲击和高周剪切疲劳试验过程中,使用超声C扫描系统监测了损伤区域。C扫描图像表明损伤区域的长度和宽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无预制损伤试验件相比,多点冲击损伤和高周剪切疲劳试验件的平均破坏载荷下降了约50%。冲击或疲劳形成的初始损伤对破坏模式产生影响,冲击疲劳试验件出现了局部蒙皮屈曲变形,破坏裂纹非常接近冲击点。(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薛恒潇,谭忆秋[7](2018)在《剪切疲劳荷载下无砟轨道灌缝胶低温粘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无砟轨道聚氨酯灌缝胶在剪切疲劳荷载下粘附性能发展规律,依据灌缝胶工况开发了剪切疲劳试验及低温粘附特性直接拉伸试验,对经不同次数剪切疲劳加载的粘附性试件进行直接低温拉伸试验,分析剪切疲劳前后不同灌缝胶最大拉力、破坏位移指标的变化规律,及拉力-位移曲线的发展特性.结果表明:对未经疲劳加载的灌缝胶,材料异氰酸酯指数R与粘附强度呈正相关,与粘附抗变形能力呈负相关;疲劳加载后,R与材料抗疲劳性能呈负相关;疲劳加载初期,R较小的灌缝胶因体系内链段取向而出现粘附性能提高、离散性变大现象;疲劳加载过程中,由于材料内部介质不连续导致最大拉力指标稳定性优于破坏位移;随剪切疲劳加载次数增加,材料内部损伤累积破坏了粘附整体性,使失效模式由脆性破坏趋向于韧性破坏;基于试验结果,推荐抗剪切疲劳性能较好灌缝胶R宜在1.7~2.5之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漆贵荣,袁杰豪,刘宏富,张晓燕[8](2017)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桥面沥青铺装层剪切疲劳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斜剪试验装置对道路4种常用层间粘层结合材料进行剪切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及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层间粘附性能,宜优先选用SBS改性沥青作为层间粘结材料;为进一步探究桥面沥青铺装层间剪切疲劳性能,分别对不同温度、不同加载频率及不同应力大小下的复合试件进行疲劳测试,结果表明AC-13C和水泥砼复合试件的疲劳寿命与温度、应力大小成反比,与加载频率成正比。(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7年06期)
武莉萍,金晓晨,刘卫生[9](2017)在《风电叶片用胶粘剂剪切疲劳性能和蠕变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胶粘剂在风电叶片中的重要性,风电叶片大多采用环氧胶粘剂。从叶片的设计需求角度,对比测试了国产胶粘剂和进口胶粘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剪切疲劳和蠕变性能,并对两种胶粘剂的粘接断面进行形貌扫描,简单分析得出:进口胶粘剂的粘接断面是比较典型的韧性断裂,国产胶粘剂的粘接断面呈现韧性和脆性结合体;提高胶粘剂的韧性,并不断改良增韧体系和环氧树脂基体的相容性是国产胶粘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7年11期)
李臣光[10](2017)在《高速公路SMA沥青路面剪切疲劳性能试验及施工工艺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了SMA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并通过体积参数性能试验验证了配合比设计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SMA沥青材料抗剪疲劳性能试验,采用MTS810材料试验机,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拟合得出SMA材料的抗剪疲劳方程,并从原材料控制、路基施工、下承层路面质量控制和施工机械控制等四个方面提出控制SMA路面剪切破坏的施工要点。(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7年09期)
剪切疲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沥青路面的性能及使用年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层间粘结状态的好坏。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时,路表弯沉及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通常被视为重要的设计指标,而沥青路面层间剪切疲劳破坏却被忽视,为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埋下隐患。通过系统的沥青路面层间剪切疲劳试验建立了沥青路面层间剪切疲劳方程及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并根据沥青路面的实际工作状态,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基于剪切疲劳破坏的沥青路面层间设计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沥青路面剪切疲劳破坏进行了验算及寿命预估。结果表明:在以传统的路表弯沉及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其层间接触不能满足路面剪切疲劳的要求,因此,建议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增加沥青层间剪切疲劳设计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剪切疲劳论文参考文献
[1].黄恒伟,RAHMAN,Ali,黄杨权,安少科,艾长发.基于压-直剪试验的沥青路面层间剪切疲劳特性[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选仓,孙耀宁,王文强,赵伦,周爱国.粘层材料剪切疲劳特性及层间设计方法研究[J].材料导报.2018
[3].肖卫强,崔磊.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疲劳破坏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8
[4].肖卫强.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黎霞,刘金凤,曾璐璐.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双面剪切疲劳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7
[6].张铁军,李曙林,常飞,尹俊杰,安涛.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多点冲击损伤和高周剪切疲劳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17
[7].薛恒潇,谭忆秋.剪切疲劳荷载下无砟轨道灌缝胶低温粘附特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
[8].漆贵荣,袁杰豪,刘宏富,张晓燕.不同试验条件下桥面沥青铺装层剪切疲劳试验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7
[9].武莉萍,金晓晨,刘卫生.风电叶片用胶粘剂剪切疲劳性能和蠕变性能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7
[10].李臣光.高速公路SMA沥青路面剪切疲劳性能试验及施工工艺控制[J].西部交通科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