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酸性磷铵料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酸性,磷铵,函数,含量,沸点,杂质,密度。
酸性磷铵料浆论文文献综述
钟本和,梁斌,黄美英,应建康[1](2007)在《酸性料浆法浓缩生产磷铵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的酸性料浆浓缩制取磷铵比中和料浆浓缩有更多的优点,它可以使料浆浓缩的终点质量分数从含25%水降至含6%~10%水。从水平衡来说,该工艺可以取消干燥工序,直接造粒使产品水分降至2%以下。本文对相关物性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并对该工艺的工业化流程设计进行了描述。(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07年05期)
钟本和,梁斌,应建康[2](2006)在《酸性料浆法浓缩生产磷铵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的酸性料浆浓缩制取磷铵比中性料浆浓缩有更多的优点,它可以使料浆浓缩的终点浓度从含25%H2O降至6-10%H2O,这样就可以在生产中有更大的适应性,也避免了浓缩磷酸制磷铵流程对原料要求高的缺点,从水平衡来说,可以取消干燥工序,直接造粒可使产品水分降至2%以下。本文对相关物性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测定。(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6-11-01)
郑启富,周兆良,吕延文,张有正[3](2005)在《酸性磷铵料浆浓缩过程中氟含量的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磷铵生产过程中,料浆的氟含量预测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与循环子空间回归(CSR)相结合,设计了RBFN-CSR建模方法。RBFN-CSR方法在确定隐含层结构和参数时,将隐单元数取为训练样本数,径向基函数中心矢量取相应样本值,宽度参数根据样本分布情况采用尝试方法选取,隐含层到输出层的网络权系数运用CSR求解。CSR求解过程包容了最小二乘回归(LSR)、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以及很多中间的回归方法,它可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根据某一准则选择最优的网络结构参数。运用RBFN-CSR方法建立了酸性磷铵料浆浓缩过程中氟含量的预测模型,交叉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5年01期)
郑启富[4](2003)在《RBF-PLS模型及其在酸性磷铵料浆氟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酸性磷铵料浆中的氟含量在磷铵生产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构建 RBF-PL S网络模型对酸性磷铵料浆中的氟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测定的平均自检相对误差为 3 .98% ,平均预报相对误差为 5.43 % ,该模型可作为磷铵生产过程中氟含量的预测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郭辉,吕松,应建康[5](2003)在《酸性磷铵料浆流变行为的研究(Ⅱ)——磷酸中杂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酸性磷铵料浆的流动性及流变机理作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磷铵料浆中所含杂质对酸性料浆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得出酸性磷铵料浆在低含水量时 ,所含镁的影响随含水量的减少而急剧增加 ;铁的作用比镁要小 ,且其浓度超过某一值后 ,对料浆粘度影响随其含量变化很小 ;铝的影响则更小。同时对钙、氟等杂质的影响作了简略研究。通过所获数据拟合了镁、铁、铝叁杂质影响的流变方程(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03年02期)
郑启富,徐明仙[6](2002)在《RBF网络在酸性磷铵料浆浓缩过程中氟含量测定中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磷铵化肥的生产过程中 ,料浆的氟含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精确测定氟含量对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RBF-PCR网络模型对酸性磷铵料浆浓缩过程中的氟含量进行测定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02年06期)
唐盛伟,杨宗伟,张全忠,梁斌[7](2002)在《酸性磷铵料浆密度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湿法工业磷酸(19.41%P2O5)和纯稀磷酸(23.68%P2O5)与气氨中和并进行浓缩得到一系列不同中和度、不同含水率的酸性磷铵料浆。测定了其密度与中和度、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料浆的密度随含水率减小、中和度减小而增加,从湿法磷酸获得的料浆密度略高于纯稀磷酸料浆密度。可用ρ=k(ρsxv+ρL(1-xv))式对酸性料浆的密度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02年06期)
梁斌,唐盛伟[8](2002)在《酸性磷铵料浆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湿法工业磷酸 (1 9.41 %P2 O5)和纯稀磷酸 (2 3 .68%P2 O5)与气氨中和并进行浓缩得到一系列不同中和度、不同含水率的酸性磷铵料浆。测定料浆的密度、沸点、导热系数、氟逸出率。结果表明 ,密度随料浆含水率和中和度的减小而增大 ,可通过 ρ=k(ρsxv+ρL(1 -xv) ) 进行预测。沸点在含水率低于 40 %区域变化较快 ,总的趋势随含水率和中和度的减小而升高。氟逸出率与含水率和中和度呈负相关 ,低中和度区氟逸出率较大且受中和度的影响非常显着 ,而在高中和度区 ,氟逸出率较低。料浆导热系数的范围为 0 .471~ 0 .61 8W/ (m·℃ )。无固体颗粒析出时 ,料浆导热系数随含水率或中和度的减小而减小 ,当有固体颗粒析出时 ,料浆导热系数随含水率减小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2年05期)
郭辉[9](2002)在《酸性磷铵料浆流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中和料浆浓缩法生产磷铵时,料浆的粘度过大,大量的中和热不能有效的利用,而且料浆的含水量难以浓缩降到20%以下,使以后的干燥工序,设备生产强度低,能耗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酸性磷铵料浆浓缩生产新工艺,并对酸性料浆的流变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文章先对开阳磷矿磷酸中和过程料浆物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湿法磷酸氨化中和过程中,酸性料浆的粘度随中和度变化较大,在中和度为0.52左右存在粘度最低点,过了这一点后,料浆粘度随中和度急剧升高。在0.89达到一个高点。而后缓慢降低致1.01后,粘度又随中和度渐渐上升。当酸性料浆含水量逐渐降低时,随磷铵晶体的析出,料浆逐渐由牛顿型流体向非牛顿型流体转变,剪切变稀的现象逐渐明显。而另一方面确定了酸性料浆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同时研究了在酸性料浆中加入一定的降摩阻剂和分散剂对料浆粘度的影响。实验发现:加入聚乙二醇料浆粘度有明显的改善,在聚乙二醇浓度为0.08%时,酸性料浆粘度有最小值。 通过模拟湿法磷酸实验,重点研究了磷铵料浆中所含杂质对酸性料浆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得出酸性磷铵料浆在低含水量时,所含镁的影响随含水量的减少而急剧增加;铁的作用比镁要小,且其浓度超过某一值后,对料浆粘度影响随其含量变化很小;铝的影响则更小。同时对钙、氟等杂质的影响作了简略研究。通过所获数据发现酸性料浆的流变特性,并对流变特性参数与镁、铁、铝叁杂质含量之间进行拟合,获得了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杂质对酸性料浆影响的流变方程。(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2-05-05)
唐盛伟,钟本和,刘代俊,应建康,梁斌[10](2002)在《酸性磷铵料浆沸点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工业湿法磷酸和纯稀磷酸与气氨中和制得酸性磷铵料浆 ,实验测定了料浆沸点与中和度、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料浆的沸点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而升高 ,随着中和度的减小而升高。在含水率低于 40 %后 ,沸点随含水率的变化更显着。料浆沸点升高可用Δ Tb=Kbm B进行预测。在相同中和度、相同含水率时 ,用工业湿法磷酸制得的酸性磷铵料浆的沸点与用纯稀磷酸制得的酸性磷铵料浆的沸点较为接近(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02年01期)
酸性磷铵料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的酸性料浆浓缩制取磷铵比中性料浆浓缩有更多的优点,它可以使料浆浓缩的终点浓度从含25%H2O降至6-10%H2O,这样就可以在生产中有更大的适应性,也避免了浓缩磷酸制磷铵流程对原料要求高的缺点,从水平衡来说,可以取消干燥工序,直接造粒可使产品水分降至2%以下。本文对相关物性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测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性磷铵料浆论文参考文献
[1].钟本和,梁斌,黄美英,应建康.酸性料浆法浓缩生产磷铵新工艺[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7
[2].钟本和,梁斌,应建康.酸性料浆法浓缩生产磷铵新工艺[C].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2006
[3].郑启富,周兆良,吕延文,张有正.酸性磷铵料浆浓缩过程中氟含量的预测模型[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
[4].郑启富.RBF-PLS模型及其在酸性磷铵料浆氟含量测定中的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
[5].郭辉,吕松,应建康.酸性磷铵料浆流变行为的研究(Ⅱ)——磷酸中杂质的影响[J].磷肥与复肥.2003
[6].郑启富,徐明仙.RBF网络在酸性磷铵料浆浓缩过程中氟含量测定中应用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2
[7].唐盛伟,杨宗伟,张全忠,梁斌.酸性磷铵料浆密度的测定[J].磷肥与复肥.2002
[8].梁斌,唐盛伟.酸性磷铵料浆物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
[9].郭辉.酸性磷铵料浆流变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2
[10].唐盛伟,钟本和,刘代俊,应建康,梁斌.酸性磷铵料浆沸点的测定[J].磷肥与复肥.2002